第891章 趙臨東

第4312步兵營的營長是個年約四十的少校,因爲是東北大漢所以長得人高馬大,足足一米九多的個子在在座的諸人中間高了一頭,此人姓趙,名臨東,出身武漢軍官學校九期步科,畢業時名列步科第三十六名,因爲畢業沒有名列前茅,加上畢業後的從軍之路中也沒有發揮出太過出色的表現,所以從軍之路也只能算得上中規中矩,靠着資歷和時間一步一步慢慢積累晉升,到了年近四十的時候才晉升爲少校。

別看趙臨東資歷平平,官銜也不算高,但是趙臨東這種四十歲左右的軍官卻是目前陸軍中的核心軍官羣體,目前中國陸軍的軍官羣體大概可以分爲幾類,第一種就是前清時代培養的軍校生,包括前清時代的各軍校畢業生,比如南京陸軍中學,北洋武備學堂等以及留日士官生,這個羣體是中國陸軍中名副其實的元老,包括陳敬雲自身在內都是這一羣體,其他的沈綱、陳儀、左玉剛等一大票上將乃至元帥都是這些人,雖然這些人的年紀都已經老邁,最年輕的也有五十多歲了,但是他們卻是中國陸軍中名副其實的掌權者。

而再過來,就是內戰時期的福州軍校生,內戰時期陳敬雲以前清時代的福建陸軍小學、浙江陸軍小學爲核心創辦了福州軍官學校,並且爲了滿足內戰時期國民軍的大量軍官需求而大量招生,前期以三個月爲一期,後期以半年爲一期培養了大量速成軍官到福州軍官學校搬遷到武漢爲止,一共創辦了十二期,培養了大約四千多名畢業生。憑心而論這些速成班出來的軍官素質雖然大部分不咋地,但是他們卻是撐起了當時國民軍的天空,並且裡頭的衆多人憑藉在內戰中的戰功而快速晉升,並涌現了一大批將才,杜巖鵬中將、鮑剛毅中將、程子賢中將等陸軍裡幾十個中將都是這一時期的人,並且有幾個已經晉升到上將。

內戰結束後國內統一,陸軍軍官學校搬遷到武漢,此後招收的學生已經不是在三個月或者半年期的速成班了,而是按照最爲正規的方式需要經過長達三年的系統培訓,這些畢業生畢業後的基本功可不是內戰時期裡的那些軍官能夠相提並論了,所以前面多期的畢業生一畢業後基本就是快速晉升並走上中級軍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裡陸軍幾乎是武漢軍校生全面取代福州軍校生的時代,大量內戰時期的福州軍校生轉入預備役。

而正是武漢軍校生的大量進入陸軍服役,並逐漸走上高層,才讓中國陸軍的正規化得到了首次實現。

從1915年開始到1944年,武漢陸軍軍官學校已經創辦了三十九期,其中前面幾期裡的畢業生如果還沒有退役的話,大多數已經步入了高級軍官的層次,而那些十期左右的畢業生還普遍停留在校級軍官的層次,至於二十五期以後的畢業生,現在大多數還在尉官到校官轉變的階層,至於三十期以後的纔剛畢業沒有多久,絕大部分都還是尉官呢。

趙臨東在第九期畢業生裡不算太過優秀,對比諸多同學的晉升速度也算比較慢了,現在纔是個少校。

但是偌大一箇中國陸軍裡頭和他這樣的軍官卻是佔據了絕大部分,不是每個人都是軍事天才的,不是每個軍官都能夠在三十歲之前步入校官的階層,不是每個軍官都能夠年紀輕輕在四十歲之前就成爲少將的。絕大部分的軍官還得一步一步慢慢熬,對於絕大部分軍官而言,一生從軍一個上校也就到頭了,甚至很多人是在中校或者少校的軍銜上就退役的,那些能夠在有生之年跨入將官階層的將領都是極少數的一部分而已。

要不然,中國的校級和尉級軍官那麼多,要是他們都能夠一步一步爬上來成爲將官的話,那麼中國還不得有好幾萬的將軍啊。

如果是和平時期,那麼趙臨東說什麼也不可能突破障礙在退役之前晉升到少將,但是現在卻是戰爭時期,而且更爲重要的是,中國陸軍裡部隊何其多,軍官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能夠有幸參與實際戰爭的能夠有多少呢?

中國的一百多個師,衆多的獨立團、營部隊,然而真正參與對日作戰的纔多少,算上琉球和新加坡方向,哪怕再加上之後的菲律賓那邊,動用的部隊絕對不會超過三十個師,也就是說能夠直接參與戰爭的軍官頂多也就四分之一。

而這四分之一里頭擔任一線野戰部隊的指揮官並參與重大戰役的能夠有幾個呢?以新加坡戰役爲例子,參戰的一共纔多少營長啊,而全中國有多少個營長啊!

這樣比較下來後趙臨東就是覺得只要自己在這場戰役裡發揮的好,哪怕是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勞,但是對於以後自己的晉升之路也將會是有着極大幫助的的,不說別的,單單是一個有大規模戰役的經驗就足以讓他在未來的晉升中領上司刮目相看。

對於趙臨東這樣的軍官而言,什麼最重要呢?勳章和晉升,而這兩者要怎麼來呢,要軍功,而軍功要怎麼來呢,要參與戰爭,說白了你得上前線,而且還得是一線部隊的實際指揮官位置上才行。要不然爲什麼每當戰爭來臨,國內的那些權貴之家一個個都是上下活動,爲的就是給家族中服役軍中的子弟調動到前線部隊去,到了前線纔有仗打,纔有軍功,有了軍功才能晉升。

爲什麼說中國軍隊裡權貴子弟衆多而且晉升速度普遍較快呢,就是因爲他們能夠在每一次戰爭來臨的時候都通過各種手段調動到了前線去,從而得到了旁人無法擁有的機遇。

儘管這種機遇伴隨着極大的風險,但是風險和收穫相比卻是值得了,畢竟對於普通士兵而言上線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對於軍官尤其是少校這種級別以上的軍官而言,上前線其實沒有外人想象中的那麼危險,除非是打了敗仗,而且還是大潰敗或者是那種被包圍殲滅的敗仗,不然像趙臨東這種步兵營少校營長想要陣亡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趙臨東要想在一羣權貴子弟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今天的這種機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中國軍方的軍官羣體裡權貴子弟多是出了名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有和中國這樣,幾乎所有的權貴家庭都會送嫡系子弟參軍的情況了。陳敬雲在中國搞了數十年的優軍宣傳,這裡頭不單單有着軍人地位的普遍提供,更爲重要的是那些大家族裡幾乎個個都是有將官級別的現役軍人。一個將軍可以支撐起一個家族數十年的榮華富貴,但是一個文官哪怕是坐到了總長級別頂多也就威風幾年,然後就沒人能夠記得住他們的名字了,哪怕是現任財政部總長、掌管戰時經濟委員會的吳巖清他自身也算權勢滔天了,但是他背後的吳家卻不會被認爲是頂級豪門了。

除非能夠和馬寅初、洪子泰之類一樣,不過話又說回來,洪子泰的一個兒子可是中將呢,馬寅初也是有個堂弟是海軍少將。

當然目前中國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和陳敬雲的關係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也不爲過,至於怎麼造成的,看看陳敬雲自己的家庭結構就知道了!

他陳敬雲幾個兒子可都是清一色的軍人身份,陳敬雲把軍隊視爲家族權力的核心,而陳家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豪門,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陳家自個都是這樣,其他家族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這樣時間越來越久,由上層家庭出身以及中產家庭出身的學生進入軍校後畢業,而由此構成了中國軍官羣體。

主力就是充分體現了一句上古名言:窮文富武!

爲什麼現今中國三軍裡很少有下層民衆出身的軍官,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下層出身的學生絕大部分很少會去上高中,絕大部分人上了初中後就是出去工作,要不就是去報考技術學校也就是中專,至於高中不是普通人可以上的,因爲這年頭中國高中的定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大學預科學校,說白了上高中就是爲了上大學的,如果沒有在大學裡獲得全額獎學金的自信平民子弟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高中,因爲考上了大學沒能獲得獎學金的也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再者,不說大學了,就是高中的學費也是很昂貴的,低收入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當然那些學業優秀的天才不在其內,人家每年都是拿全額獎學金的,沒有拿出來比較的意義。

諸多情況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般初中畢業後要麼直接進入社會工作,擁有初中學歷的話做個普通職員是沒有問題的,工作幾年月收入就能夠達到五十元左右了,足以樣一家老小生活了。如果成績不錯的話還可以繼續去讀技校,三年畢業後比高中畢業生吃香多了,輕鬆邁入月收入五六十元的層次,過百元也不是什麼難事。

努力一些、吃苦一些也就能夠供一個孩子上高中乃至大學了,等孩子大學畢業後,那麼這個家庭也就穩妥妥的進入中產階層了。

這個年代的中國高中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是無緣的,而軍校招生又是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此外還得有一份重要人物的推薦信,自身的學業也必須極度優秀。

如此種種條件加起來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國的軍官團體中,平民子弟出身的實際上是非常少的。

從實際而論,中國的軍官團是比德國的容克軍官團更加貴族化的一個團體。

趙臨東自己實際上也算是中產家庭出身,父親乃是遼寧省下的一個市政府下轄的工業委員會的會長,換成今天的說法大概就是市工商局的局長。不過這種出身在國內軍界的軍官當中一大羣,在軍隊裡比老爹也得有底氣才行。

如果老爸不是中將以上或者省府一把手之類的角色,最好就別喊我爸是李剛之類的話,不然很有可能會被人打臉的。

再說了就算別人老爸不給力,隨便出來一個優等生就能夠把你踩死了,人家出口第一句就是問你是幾期的,如果是晚輩的話立馬就矮下去了,如果是同期的人家立馬又會問你畢業時名列第幾。

如果你自己只是資質平平,而人家又是畢業時名列前三的優等生,那幾乎是註定了人家會爬的比你遠,你是尉官的時候人家已經是校官了,你還是校官的時候人家已經是少將了,這輩子是沒法比了。

這種情況下就算你老爸是李剛,人家也照樣鄙視你。

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143章 飛鴻號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1003章 兄弟(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18章 F5對P51(二)第1053章 戰損(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57章 長樂號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章 孫府逸事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章 密議(二)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3章 臨近生變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60章 低估(一)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9章 關餘貸款第457章 北巡(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241章 造艦方案
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143章 飛鴻號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1003章 兄弟(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18章 F5對P51(二)第1053章 戰損(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57章 長樂號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章 孫府逸事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章 密議(二)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3章 臨近生變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60章 低估(一)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9章 關餘貸款第457章 北巡(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241章 造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