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八卦爐煉大聖,牛嚼牡丹

第104章 八卦爐煉大聖,牛嚼牡丹

有道是‘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爲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

金丹正道,金者,不朽也。丹者,圓滿,無缺也。此道怎容有缺,缺則不爲正道。

卻說齊天大聖仰仗神通欺天,十萬天兵奈其不得,玉帝一旨請得真人出山,使大神通降伏齊天大聖。

今番功畢,李天王班師回朝,玉帝遂下旨,以‘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等刑,將齊天大聖剁碎。

時有衆天兵領命,捉齊天大聖至斬妖臺,綁於降妖柱上,正是‘欺誑今遭刑憲苦’,衆天兵以刀砍斧剁,槍刺劍刳,未能傷大聖仙體。

大聖桀驁,縛於降妖柱,見衆天兵奈不得他,大笑不止,只道:“我非輸在你等手中,乃輸在大師兄神通,你等怎能傷我分毫?”

衆天兵傷不得,故請來火部衆神,以火煨燒,燒不動其仙體。復請雷部衆神,以雷屑釘打,同損不得其仙體一二。教大聖氣焰囂張,怎個懼天界。

衆天兵遂回靈霄寶殿覆命,言說驚動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道:“諒一猴精,何般本領,處治不得?”

老君奏道:“陛下不知,那猴頭吃了蟠桃不知幾何,又飲御酒多矣,再盜我那五壺仙丹,有生有熟。猴頭得的乃是金丹正道,將諸般吃在肚裡,運用火候,鍛成一塊,仙體如金鋼,萬般手段傷不得。”

玉帝問道:“如何破仙體?”

老君說道:“不若交與老道,將其放與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鍊,煉得我那丹來,他自身爲灰燼也。”

玉帝准奏,令衆神擒拿大聖,交與老君,送去八卦爐中。

老君領命,與衆神將大聖推入八卦爐中,命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將火候升起。

好大聖,被解開束縛,出不得八卦爐,任是有七十二般變化,在爐中無用也。上頂如天,下鑽入地,撼不得,鑽不出。

大聖四下張望,認清方位,心中暗道:“好一個八卦爐,幸是昔年拜師時,在藏書地兒,讀大師兄著書,那有八卦之說,這八卦方位不同,自有生門,若要活命,須往巽位去。此巽位乃生門,爲進出風口,是故有風無火。”

想罷。

大聖將身鑽在巽位下,無火燒得他,只是風攪着煙,將大聖一雙眼煼紅,得個老害眼病,正是‘火眼金晴’。

……

話表下界,真人降伏大聖,與牛魔王離了東勝神洲,此行往南瞻部洲去,正是欲知,真人與牛王緣法何在。

姜緣行於南瞻部洲道上,牛魔王相隨其後,二人駕雲飛至南瞻部洲,以腳力往上京山所在走去。

路途,二人如路客,日間趕路,夜間如有廟宇人家,便借宿一晚,若無人居處,便作罷趕路。

一日,二人行至一林中,但見此處‘林麓幽深,一林檜柏,兩路鬆篁,無年無紀自清幽’,真是個好去處。

姜緣與牛王在此處歇息,欣賞林景。

牛王問道:“老爺,您說,什麼是覺悟?”

姜緣席地而坐,無垢自淨,他聞說,道:“你怎個問此?”

牛王答道:“昔日隨老爺在府裡,府中弟子俱嫌惡我,獨是那位持扇的弟子未曾,我曾問他修什麼門道,他說修個覺悟,我見了此林景,不覺思索,故問老爺。”

姜緣笑道:“那弟子乃是真見,府中少數正果將成者。其所求,乃是覺悟。”

牛王道:“老爺,覺悟是什麼?”

姜緣道:“覺悟,覺與悟,乃有區分。悟者,衆生以爲有不同之處,如凡夫者,悟時是以多有所變,如生死,如情愛,如順逆,皆有不同之處,所悟亦有所分。”

牛王再問:“老爺,既覺悟有分,覺又爲何等?”

姜緣道:“覺者,不可言說,不立文字。覺爲一霎,悟爲長久之修也。”

牛王似有所得,不再言說。

姜緣賞夠林景,正是往上京山去。

牛魔王持定混鐵棍,向前開路,盡護法職責,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姜緣行走,問道:“牛兒,你可曾來此南瞻部洲?”

牛魔王將混鐵棍一幌,打散荊棘,笑道:“老爺不知,昔年我亦是個修正道的,四大部洲,何處都曾去得。”

姜緣道:“此番作舊地重遊。”

牛魔王道:“正是哩。”

正行至半途,正待過一橋時,忽見有一村落,有漢子正田間耕種,勞作多時。

姜緣見之駐足。

牛王問道:“老爺,怎說?”

姜緣笑道:“那農漢與我有舊,我與農漢有緣法,其前世我見其乃行孝的君子,助其母還陽,怎料今世相見。”

牛王道:“老爺,人死不可復生,今已轉生,你識得他,他不識你哩。”

姜緣道:“緣法滅不得,但非今世緣法。其前世時,我功未全,與他做不得師徒。今世他塵心深種,亦做不得師徒。”

牛王道:“你與他說明,他定一心隨老爺修行。”

姜緣指定牛王,笑罵道:“若我那般,豈非誤人?他家小不理?”

牛王道:“既無今世緣,那便作罷。等來世就是,老爺我等之輩,光陰做不得數。人出生,人成家,人老死,我們不過打個坐哩。”

姜緣道:“且去一觀,但見其家中如何。”

牛王搖身一變,成個農家漢子,恐是現真身,唬着他人。

二人走近了。

那耕田的漢子見姜緣仙相有成,慌忙起身,答禮道:“神仙!弟子起手。”

姜緣回禮道:“非神仙也,我等乃是個修行的,雲遊至此,來討個茶飯。”

漢子道:“上師請隨我來,我一粗漢,錦衣玉食不得,些許茶飯卻是有的。”

說罷。

漢子帶姜緣與牛王往村中走,待入了一家中院裡,只見院裡有兩個少年人,有個婦人正在忙活,還有個老夫人在旁幫襯。

漢子笑道:“上師,家中擁擠,莫怪,莫怪。”

姜緣走近細細一看,笑道:“你家中幾口人?”

漢子答道:“正是五口人。”

姜緣笑着點頭。

漢子走入裡邊,將姜緣與牛王迎進,使婦人奉上茶飯,飯畢,漢子問道:“上師自外來,不知外邊如何?早聞戰亂多,今時卻不知怎地了。”

姜緣答道:“今時三災較少,但近來隱有所變,恐是一二十載間,多有所亂。”

漢子聞說,道:“只願我這孩兒平安。”

姜緣笑笑,再問:“不知高姓?”

漢子道:“在下姓李。”

姜緣道:“家中環境可還過得去?”

漢子道:“不遇三災,自過得去,溫飽卻足。上師,不知你可有收徒之心?”

姜緣聞說,笑道:“怎地,莫非你欲拜我爲師修行不成?”

漢子道:“非也,非也。乃我年少時,常有修行心,怎奈無有緣法,一家老小俱在。今我子將長成,我欲使上師收我子爲徒。”

姜緣搖頭道:“你不妨問你二子,願修行否。”

漢子道:“修行乃爲其好,怎地不願?”

姜緣笑而不語,只說讓其去問。

李漢子聞聲即出,少頃間歸來,只是嘆息,他說道:“果是不願,作罷,作罷。不敢勞上師,乃我一家無有福氣。”

姜緣笑道:“你有心修行,無有緣法,卻無需憂慮,總有時日,你該修行,只望你不失本面目,有那一日的。”

6◇9◇書◇吧

李漢子聞聽,不解其意。

姜緣不欲再答,起身離去,牛王緊隨其後。

李漢子恍惚,正是起身要追,將門打開,怎還見真人與牛王,不知所去,其跪伏在地,再三叩拜。

……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二載去。

真人與牛王離了李家,憑腳力行在路上,若遇聞道者,他即舍慈悲,指點一二,若無有聞道者,他只管趕路。

二載去,自行南瞻部洲來,穿街走巷,終至上京山下。

姜緣方是行至山下駐足,故地重遊,不勝唏噓。

牛王驚道:“此山我卻曾來過。”

姜緣張望牛王,問道:“你何時來過?”

牛王道:“老爺,我早年遊歷各處,曾來南瞻部洲,見此山有些靈氣,在山中一府修行過,多年未來,今時分不清路,見着山中,方是憶起。”

姜緣聞說,心中瞭然,他知緣法何來,是此牛兒入了玉京山,不知做了何事,與他結緣法,故有他收降之事。

他遂問道:“你入此山,可有作爲?”

牛王答道:“不瞞老爺,我在山中,曾見一異寶。”

姜緣問道:“你且說與我聽。”

牛王再答道:“老爺,昔年我遊歷此間,見府外有枯樹,那樹枯死,再無生機,獨是樹枝有一花兒綻放,不受四季所害,我覺爲異寶,將之吃進肚裡。那花兒果爲異寶,助長我些許修行,是故我知識此山,此山名爲‘上京山’也。”

姜緣笑道:“我道你我緣法何在,竟在此花。”

牛王問道:“老爺怎說?” шωш ⊙тт kΛn ⊙¢○

姜緣道:“我昔年未成道時,在此山拜師,師父教我使枯樹逢春,我悉心照料一樹,後那樹開花矣。我與師父去往西牛賀洲後,再未至此山,料想有數百近千載矣。本留那樹兒助路客一功,倒是落了你的好事。”

牛王聞言亦明,笑道:“食腸大,果生事哩。”

姜緣不語,只與牛王一同上山,待行至上京山昔日洞府,但見洞府積垢飛蟲,塵灰遍地,靜室裡,蛛網牽蒙,牀中多鼠糞。

姜緣使牛王同用帚子,將洞府掃淨。

待將洞府掃盡,一塵全不染,他出府中,但見那枯樹作灰,早不知去何處。

牛王指定枯樹所在,道:“那花兒昔日正在此處所結。那花兒味道極好,那時囫圇吞嚥下肚,未有嚐出滋味,只道香氣多。”

姜緣道:“你此正是‘牛嚼牡丹’。”

牛王道:“老爺,此等花兒,可還有?”

姜緣搖頭道:“那等花兒,你既知是寶物,你覺尚有?當飯吃哩?此來只爲知你我緣法,今已知得,卻是該歸。我正有疑問,以請教師父。”

牛王答道:“何等疑問?”

姜緣道:“緣法,作何而生。”

牛王道:“此等我卻答不得老爺。老爺,我等騰雲回去,亦作行走歸去?”

姜緣張望西牛賀洲所在,說道:“騰雲便是。”

說罷。

二人同是駕雲,往西牛賀洲而去。

……

不消多時。

二人同歸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牛王歸家,往靜室去。

姜緣則行入瑤臺後小道,至祖師靜室前。但見祖師室門半開。

真人行入靜室,拜禮參見,道:“師父,弟子歸矣。”

祖師道:“童兒,事畢否?”

姜緣道:“師父,事畢多時,悟空師弟已交與天界,弟子今自南瞻部洲歸來。”

祖師笑道:“可知與那牛兒緣法如何?”

姜緣答道:“卻是知悉,乃是昔日上京山,弟子所種那樹兒結成的花朵,教此牛吃去。”

祖師道:“今見你來,心有所惑,可將不解與我說道。”

姜緣道:“師父,弟子於‘緣法’有所不明。弟子曾知有一凡夫與弟子有些緣法,然其緣法非在今時,弟子今往南瞻部洲,復見其轉生,亦緣法不在今時,弟子卻不知,此緣法,作何而生?”

祖師自蒲團站起,笑道:“童兒,萬般緣法,皆有定數,有所不同,如那牛兒作你護法神,蓋因其吃你所種之花,得了好處。若是師徒緣法,得之不易,多是數世方修得一緣法,以拜入門下,正如你諸師弟,你怎知其緣法,乃今世所得?”

姜緣恍然,問道:“師父,弟子與師父之緣法,亦多世修來?”

祖師道:“是或不是,你今時成道,卻無大礙。”

姜緣遂拜服,不再多問。

祖師行至童兒近前,說道:“童兒,你今歸來,當傳你一神通妙法,此妙法,難修,難學,非我教你,你今時可願學之?”

姜緣聞說,再是拜禮道:“師父,弟子願學也,望師父大舍慈悲,傳我神通妙法,弟子永不敢忘。”

祖師將童兒扶起,說道:“此神通非我教你,乃另有緣法,使你學此神通……”

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218章 金丹贈左良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63章 雷公助我,豬八戒請跟隨(求月票)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223章 念動便可遣山調將,再修律法第317章 撈月而亡第151章 真人妙法識六耳,一體再無二心生(加更,求月票)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第123章 顯聖來訪,白鹿攔路法林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421章 方士之謀,以心爲藥引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130章 孫悟空大鬧五莊觀(加更,求月票)第262章 悟空請八戒,左良降妖【求月票】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78章 金丹成(求首訂)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403章 性命相關,赤須龍第295章 豬八戒修行,老君到來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81章 孫悟空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351章 九厄山,天宮之人(求月票)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童兒採藥第175章 取經人終過獅駝山,行者得陰陽二氣瓶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399章 王重陽見八戒,純陽子授符籙第350章 當是開府,西行大路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96章 左良請幽冥,真人上天界91.第90章 悟空丹成(二合一章節)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96.第95章 師兄弟地府相見(4k)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410章 重陽留言,真身歸位當歸家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413章 萬壽國事了,四十九載即開府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357章 八戒守心,左良相助第355章 牛王出苦海,待正微歸位第153章 唐僧往方寸山(雙倍求月票)第五十七章 習火候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123章 顯聖來訪,白鹿攔路法林第四十八章 五人齊全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313章 不提舊事,徹查龍屬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92章 武周氣數減半第188章 禪定智慧佛,至天竺國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四十四章 兵器第374章 沉香斗犬,真君之意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302章 真人鬥妙樂,沉香學門道請假一天第261章 往北懼蘆洲,天蓬舊事第352章 瘟神,呆子尚在蒸籠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二章 因果了93.第92章 悟空鬥法姜緣(二合一章節)第308章 呂煜更名呂岩,跟隨修行第141章 行者終敗聖嬰,紅孩兒歸方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鬥戰勝佛見真人,悟空相助第329章 牛王心憂,劫數將至第391章 習得學識,仙人與佛祖?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130章 孫悟空大鬧五莊觀(加更,求月票)第126章 大聖歸方寸山,結識顯聖第146章 悟空請師兄,真人降青牛(求月票)第261章 往北懼蘆洲,天蓬舊事第206章 冀鼎收水
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218章 金丹贈左良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63章 雷公助我,豬八戒請跟隨(求月票)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223章 念動便可遣山調將,再修律法第317章 撈月而亡第151章 真人妙法識六耳,一體再無二心生(加更,求月票)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第123章 顯聖來訪,白鹿攔路法林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421章 方士之謀,以心爲藥引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130章 孫悟空大鬧五莊觀(加更,求月票)第262章 悟空請八戒,左良降妖【求月票】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78章 金丹成(求首訂)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403章 性命相關,赤須龍第295章 豬八戒修行,老君到來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81章 孫悟空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351章 九厄山,天宮之人(求月票)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童兒採藥第175章 取經人終過獅駝山,行者得陰陽二氣瓶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399章 王重陽見八戒,純陽子授符籙第350章 當是開府,西行大路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96章 左良請幽冥,真人上天界91.第90章 悟空丹成(二合一章節)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96.第95章 師兄弟地府相見(4k)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410章 重陽留言,真身歸位當歸家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413章 萬壽國事了,四十九載即開府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357章 八戒守心,左良相助第355章 牛王出苦海,待正微歸位第153章 唐僧往方寸山(雙倍求月票)第五十七章 習火候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123章 顯聖來訪,白鹿攔路法林第四十八章 五人齊全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313章 不提舊事,徹查龍屬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92章 武周氣數減半第188章 禪定智慧佛,至天竺國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四十四章 兵器第374章 沉香斗犬,真君之意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302章 真人鬥妙樂,沉香學門道請假一天第261章 往北懼蘆洲,天蓬舊事第352章 瘟神,呆子尚在蒸籠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二章 因果了93.第92章 悟空鬥法姜緣(二合一章節)第308章 呂煜更名呂岩,跟隨修行第141章 行者終敗聖嬰,紅孩兒歸方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鬥戰勝佛見真人,悟空相助第329章 牛王心憂,劫數將至第391章 習得學識,仙人與佛祖?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130章 孫悟空大鬧五莊觀(加更,求月票)第126章 大聖歸方寸山,結識顯聖第146章 悟空請師兄,真人降青牛(求月票)第261章 往北懼蘆洲,天蓬舊事第206章 冀鼎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