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王重陽見八戒,純陽子授符籙

終南山山巔之中,豬八戒聞聽猛虎問得‘慈悲’,其沉吟許久,回味昔年真人之教導。

豬八戒思量許久,方纔開口,說道:“慈悲,此二字,讀之一體,然其實則乃分之二者,慈者予樂,悲者拔苦,是以其體本空,其用無量。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衆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衆生。此當爲慈悲。”

猛虎聽着豬八戒所言,若有所思,許久之後,口吐人言,答道:“菩薩所言,我有些不懂,但所聞菩薩之言,甚是有理。今我記切菩薩所言,來日定有所得。”

豬八戒正要回話,教猛虎好生修行,忽聞遠處有聲傳來。

“先生所言慈悲,甚是有理,但此處有許多,乃我所不解之處,不知先生可能與我解答,共論學識?”

豬八戒聞聽這等言說,朝那山下望去,忽是見着王重陽正是催馬而來。

他心下一驚,不曾想王重陽這般快便趕來山巔之處,如今教王重陽瞧見,再想躲避都有些來不及。

豬八戒索性在原地等候王重陽,欲要與之相會。

少頃間,王重陽即是駕馬近前來,他方纔行在山道,聽見有人言說‘慈悲’,大爲所動,深知山巔定有學識淵博者,他便是要上前來拜,但近前來,方纔見得豬八戒。

王重陽定了定神,細細一看,心下驚駭,他本以爲此處乃是甚高人在與他人講說學識,可他如今細細一看,此處怎有高人,只有個豬頭人身的精怪,在與一頭體態碩大的猛虎。

王重陽唬得大驚,馬兒亦受到驚嚇,轉身便要馱着王重陽離去。

豬八戒瞧見,說道:“莫要逃離,老豬非是甚精怪,不會害得你,且安心。”

說罷。

豬八戒朝那馬兒吹了口氣,竟教那馬兒不敢前行,唯唯諾諾在原地停下。

王重陽取出天蓬尺,警惕不已,望向豬八戒。

豬八戒說道:“莫要取那天蓬尺指着我,老豬怎地也是菩薩,非是妖邪,你這天蓬尺震懾不到我。”

王重陽聞聽,即是拜禮,說道:“果真是菩薩在前?”

豬八戒說道:“老豬乃是淨壇使者菩薩,你可安心,我乃在此處降伏妖邪,又見此山有潛心之善妖,故指點一二。”

王重陽忽是回味,豬八戒之形象,正和他昔年在許多寺廟所見的‘淨壇使者’泥塑一般無二,想到此處,他再無困惑,即是拜道:“小子無禮,不曾知得菩薩到來,請菩薩恕罪!”

豬八戒擺手,拍着肚皮,說道:“老豬自有肚量,當寬恕於你。”

說着,他朝猛虎擺手,教其去潛心修行,不必在此久留。

猛虎見豬八戒這般,即是轉身離去,入得單林之間。

豬八戒說道:“你這廝,怎個知得老豬乃是菩薩,不曾畏懼?”

王重陽翻身下馬,說道:“自有敬得菩薩,但不該有畏,更不該懼,若有畏懼,方纔是無禮。”

豬八戒笑道:“你這小子,卻是有趣。方纔你有言甚學識,這是何意?”

王重陽說道:“不瞞菩薩,我自荊州之地而來,奔波四處,爲學識而行,常在天下各地尋得善佛道儒三家學說者。今我行至終南山,聞聽菩薩所言之慈悲,心中大爲驚訝,又感菩薩所言有理,故方纔有意與菩薩一論學識,請菩薩恕我無禮,我乃是不知菩薩在此,以爲乃是學識高人,方纔如此。”

豬八戒說道:“老豬不曾罪你,既你有意知得‘慈悲’二字,老豬可與你講說,但你可要聽得?”

王重陽喜不自勝,拜得大禮,說道:“若菩薩願意與我講說,自是願得聽從。”

豬八戒說道:“既如此,你且隨老豬過來。”

說罷。

豬八戒轉身走回洞府之中。

王重陽緊隨其後,他將天蓬尺收回包袱之中,唯恐驚擾到淨壇使者。

二人走入洞府之中,有見洞府之中,珠寶無數。

王重陽走過,面不改色,不曾注視珠寶,完全不爲所動。

豬八戒見之,心下驚訝,更有讚歎,說道:“此處有如此多的珠寶,你爲何不曾心動?不瞞你說,此處珠寶,乃是此地一作惡妖邪所留,那妖邪十分狡猾,以霞光誘惑他人前往此處,又以珠寶教他人舍了防備,這般好吞吃他人。如今老豬將那惡妖除卻,如今這些珠寶,乃是無主之物,你若是喜得這等,可將這些寶物悉數收下,不必在意。”

王重陽仍是不曾看過那些珠寶,說道:“聖人有言,是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乃聖言至理,再者言說,錢財到底乃是世俗之物,於學識無用,我取之無用,若是無用,此錢財與石頭有何異處?”

豬八戒笑道:“你勝老豬多矣。既你不要這些珠寶,便放在這裡便是,有緣者前來自取。你今欲要知得那等學識,是個怎說,老豬可與你講說一陣。”

王重陽說道:“菩薩大義,在下拜謝菩薩。但菩薩,我欲知得,乃是菩薩所言之‘慈悲’,我未有聽聞過如菩薩所言之慈悲那等,但有感菩薩所言甚是有理,故在此相問。”

豬八戒說道:“慈悲那等,我不瞞你說,非是老豬所思慮,乃是昔年聽得一真人所講,方纔記下,與那猛虎所言,更是轉述罷。”

王重陽說道:“但菩薩能記下,亦是了得。”

豬八戒笑道:“你可莫要哄老豬,若你要聽得我所言,便先坐下,我將昔年那真人所言,悉數講說於你。”

王重陽再三拜禮,感謝於豬八戒。

豬八戒沉吟少許,回味真人昔年所講,即是開口,說道:“夫慈悲者,諸佛心髓,度世舟航也。慈者予樂,悲者拔苦,二德合流,方契真如。”

“但修慈,非獨口誦,必以身命佈施,無畏攝受。見苦厄人當起慈心,爲作救護,皆令得所……”

“若論大悲,以四事因起,一者諦觀衆生受苦因緣甚深難解;二者無量世中修集;三者至心修集;四者以至心故,爲於衆生不惜身命……”

豬八戒將昔年真人所講,一一與王重陽講說。

王重陽聽着豬八戒講說,心神大動,將其所言,悉數記下,他在聽完之後,即是拜禮,感謝於豬八戒所講說。

豬八戒笑道:“無須謝我,此非我之說,不過轉述罷。”

王重陽仍是堅持拜謝豬八戒。

豬八戒只得受之,但他未有要與王重陽所言之意,與之談說一二,便是言說有事須離,出了洞府,駕雲而去。

不消多時,豬八戒即是離去,他躲在雲霧之間,暗中護持王重陽,更是想要看看,他離去之後,王重陽可會對那些珠寶動心。

在豬八戒注視之下,王重陽只是看了一眼那些珠寶,不爲所動,朝外走去,似乎要在終南山中尋個地兒,回味學識。

豬八戒驚道:“雖說十試早已考驗過這等,但如今再是所見正微道心,仍是教老豬心驚。”

他心下又有些唏噓,他如今的道心,比之王重陽,大有不如,或許果真該變上一變,如若不然,他與王重陽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金丹正道雖好,但終究乃是過去,執念若不放下,他永遠不可能向前。

豬八戒心中有動,但他仍是不曾有所分神,而是緊緊盯着王重陽,爲其護法。

卻說終南山中,王重陽在得豬八戒所言說‘慈悲’之後,他即是離去洞府,未有對那些珠寶有分毫動心。

王重陽行走在終南山山巔之中,此間正是春季,山巔之中仍有些許寒風夾雜在其中,教人生冷,他取出天蓬尺貼身。

天蓬尺微微發燙,爲他驅散寒冷。

王重陽目視四處,說道:“此山鍾秀,若能在此處日日品讀書籍,乃是一美事,然我卻該尋個地兒,方好讀書。”

他四處巡視,找了許久,皆不曾找到有好去處,可教他讀書。

王重陽無奈之下,只得尋一樹下,躲避寒風,盤坐於此,回味方纔豬八戒所言‘慈悲’。

王重陽苦心研學。

光陰迅速,不覺一月餘去。

王重陽一直在山中思量‘慈悲’,餓了便食山間果子,渴了便飲山間泉水,頗有一番自在。

豬八戒在雲霧之間見着王重陽這番,心中多有敬佩王重陽之心,其道心已有真人真傳矣。

他正是思量之間,忽是瞧見終南山下有人靠近。

豬八戒朝那處細細張望,便是見呂岩呂洞賓在上山的道上。

豬八戒即是按落雲頭,朝那處而去。

少頃間,豬八戒即是來到山間之前,攔住呂洞賓。

呂洞賓瞧見有人靠近,正是要拔劍以對,然細細一看,見是豬八戒,便是將劍收回,拜禮說道:“淨壇使者菩薩。”

豬八戒笑道:“呂岩,怎個這般有禮了。”

呂洞賓無奈說道:“菩薩,我何時曾無禮了?”

豬八戒說道:“你一向有禮,老豬且不與你說得這等,但你今爲八仙,法力高深,遠超昔日,怎個還在人間遊蕩,更來到此終南山中?”

呂洞賓答道:“菩薩,我本便自人間而來,不在人間,那要去何處?再者於人間行走,亦是一場修行。但我來此終南山,乃是因我曾聞此山中有霞光,傳聞有異寶,吸引他人前來,我得聞這等,料想此山有變,定是有妖邪造次,故我前來此處,一探究竟。”

豬八戒說道:“若是因這等,卻無須擔心,終南山那霞光,果真是妖邪而生,然今時那妖邪已教老豬降伏,故此山中再無變故。”

呂洞賓聞聽,方纔拜禮,說道:“若是如此,我卻是白走一遭,有勞菩薩親是降伏妖邪。”

豬八戒掄着九齒釘耙,笑道:“怎個言勞,我今時乃爲真人弟子護法,其到此處,我便是該清掃此山中妖邪,故不須談甚勞煩。”

呂洞賓聞聽,即是問道:“老師弟子到了此處?不知是老師那位弟子,菩薩可能相告?”豬八戒說道:“乃是真人大弟子正微之轉生。”

呂洞賓聽之即明,說道:“可是王重陽?”

豬八戒點頭說道:“正是,正是。”

呂洞賓眼前一亮,說道:“昔年王重陽誕生之時,我便曾與之相見,今時既是在此處相逢,當是與之拜會,菩薩,不知我可能與之相見?”

他深知豬八戒能在此處,爲王重陽護法,定然是得了真人吩咐,故他不敢違抗於豬八戒,要與王重陽相見,自當須豬八戒應答纔可。

豬八戒說道:“你若是欲要與之相見,自是可行。”

呂洞賓聞聽,朝着豬八戒再是拜禮。

豬八戒未有再與呂洞賓言說,駕雲升至半空,暗中護持王重陽。

呂洞賓則是朝着山頂走去。

……

不消多時,呂洞賓便是走至山頂之處,他掃視一圈,便有見一人正在一樹林之中盤坐,閉目養神,似在沉思些甚。

呂洞賓可輕易看出王重陽身上的暮氣,此教他心中感嘆不已,昔年時見,王重陽剛剛出生,真如朝陽東昇,今年再見,王重陽暮氣沉沉,如夕陽餘暉。

人之一生便是如此。

呂洞賓思及此處,他朝前方走了過去。

王重陽瞧見呂洞賓到來,急是起身,問道:“何方人氏到來?”

呂洞賓笑道:“雲遊道人行至此處,見着此山有人在此,故來一拜。”

王重陽說道:“道長有禮,但此山乃天地之山,非我之山,道長雲遊而來,無須拜我。”

呂洞賓說道:“非因山而拜,乃雲遊之時,遇山拜山,遇河祭河,若見學者,亦當禮待。今我見你,乃是學者,身中自有書卷氣,故我來與你一見。”

王重陽聞聽,即知此雲遊道人,乃是個真修行的,他拜道:“道長既來拜我,我自當受之,此處簡陋,請道長莫要嫌棄,我願與道長一會,共論道法,不知道長可是願得?”

呂洞賓笑道:“見你乃是學者,能與你共論,自是願得。再者,你言說簡陋,卻是不曾有之,此處乃天地之間少有的鐘秀之山,能在此處所論,有何簡陋乎?”

王重陽稍微一愣,即是回味,笑道:“道長所言甚是,此處無有簡陋之處。”

呂洞賓席地而坐,說道:“尚不知你之姓名字?”

王重陽即是拜禮答道:“王姓,名重陽,字知明。”

呂洞賓回禮道:“貧道俗名呂姓,名巖,字洞賓,法號純陽子。”

王重陽道:“見過純陽道兄。”

呂洞賓笑道:“知明兄不必多禮。”

二人相互認識彼此,王重陽取出一些果子與呂洞賓享用。

呂洞賓未有拒絕,接過享用,拜謝於王重陽,而後說道:“今知明兄既是邀我共論道法,我本出身道門,自知許多道法,不知知明兄可知道法,知得多少?”

王重陽說道:“純陽道兄且安心,我熟讀三家之學說,此三家者,乃佛,道,儒也。道法我知得一二,雖有些淺薄,但勉強可談說些許。”

呂洞賓笑道:“不曾知明兄卻是個精通於三家學說者,此甚是了得,我不通佛,儒,故我只得與知明兄講說道法。”

王重陽說道:“能論道法,已是足矣。”

呂洞賓說道:“既如此,你我在此共論道法,請兄出個道兒來。”

王重陽即是拜禮,說道:“純陽道兄乃是道門中人,我豈能說出個道兒?豈非班門弄斧,且請道兄言說個道兒,你我共論之一二。”

呂洞賓聞聽,說道:“既如此,我便說個道兒來。”

說着,其目光炯炯,望向王重陽,問道:“知明兄,如你所見,何爲‘道法’乎?”

王重陽沉吟少許,即是答道:“以吾聞之,道法,無乎不在。瓦甓稊稗,莫不有道;耕稼陶漁,莫非道場。法者,非徒天象之軌,亦人倫之紀,日用之功也。”

“昔年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由技近乎道也。農人順天時,應地力,春種秋收,此即法自然之道也。”

“純陽道兄以爲如何?”

說罷。

王重陽望向呂洞賓,欲要問其之見解。

呂洞賓笑道:“知明兄果真學識淵博,能有此方言說,足以見知明兄之所學。但請知明兄接下來聽我言說。”

王重陽即是盤坐,洗耳恭聽。

呂洞賓說道:“夫道者,窈兮冥兮,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恍兮惚兮,不可名狀。”

“再言法者,道之跡耳,如星宿之佈列,四時之運行,皆道之顯化,循其固然。”

“道法者,以道爲重,以法爲輕,法爲道之跡,道爲法之本,若主客顛倒,乃捨本逐末也。”

呂洞賓笑着講說他的見解。

王重陽聞聽,沉思許久,即是點頭,說道:“純陽道兄所言有理。”

呂洞賓說道:“莫說我所言在理,但你所言,亦是不差。”

二人對視,皆是大笑。

呂洞賓心中亦是感嘆,不愧是真人弟子,縱然轉生,卻能對道有如此之見解。

二人遂是在終南山山巔之處,談說道法,這般談說,便有數日而過。

數日後,二人談說完畢,各有所得,但終究是王重陽得之頗多。

二人在談畢後,呂洞賓便是打算離去。

王重陽有些不捨,他行走各地許多,甚少有碰見如呂洞賓這般道法高深者,今一見之,自是見獵心喜,他說道:“純陽道兄爲何不再留些時日,可是我招待有所不周之處?”

呂洞賓笑道:“非是有招待不週,乃我還須行走各地,故不可在一處久留。”

王重陽聞聽,有些無奈,但不敢教呂洞賓修行有誤,即是放行。

呂洞賓正是要離去,但忽是說道:“知明兄,你雖精通學識,但你到底乃是‘紙上談兵’,知明兄以爲如何?”

王重陽有些錯愕,說道:“純陽道兄,此爲何意?”

呂洞賓笑道:“你知得道家之學說,爲何不曾入道門以修行?”

王重陽問道:“修行乃是怎說?”

呂洞賓說道:“修行便是修行,入道門以修道,或修得金丹正道,或擇一旁門而入,修成正果。你如今空有學識,而不曾修行?正如‘紙上談兵’。”

王重陽聞得‘金丹’二字,心中不由而動,說道:“金丹之道,乃是個怎說?”

呂洞賓見着王重陽對於‘金丹’這般感興趣,笑意盈盈,說道:“金丹便是金丹,乃正道也。”

王重陽即是說道:“不瞞純陽道兄,昔年我曾遇一仙人,亦曾與我講說金丹正道,但我始終不明其中,然聞聽金丹正道,教我喜說,可我始終不明其中之門道。”

呂洞賓聽言,即知真人到底有干預其中,或他不該言說修行之事,他即是笑道:“金丹之道,我自知其名,但我修行尚是不足,若是教我講說其中修行,我卻是說不明白。”

王重陽聞聽,只得作罷,說道:“罷,罷,罷。既如此,我即不強求。”

呂洞賓說道:“我今說不得金丹正道與你,但我可與你講說一些其他之物,請知明兄好生聽着。”

王重陽問道:“純陽道兄欲講之何等?”

呂洞賓笑意盈盈,卻未有多言,而是取一枯枝,以沙面爲紙,在其中刻畫一古怪符籙。

符籙乃是個生字符,習之可延年益壽。

王重陽望着符籙,問道:“此文字爲何等?”

呂洞賓即是答道:“此乃符籙,你可細細品讀,若是能從中品讀一二,對你大有裨益。”

王重陽望着地上那符籙,愣愣出神,有些不知所措,但在注視着符籙許久後,不知不覺,心神已是沉入其中,似在品味此符籙。

呂洞賓笑了笑,未有多留,起身朝山下走去,此間他行至此處,與王重陽相見,已是足矣,今時留下情誼,來日相見,定是不同。

呂洞賓起身離去。

王重陽卻未有察覺,只是看着那地上的符籙,心神似受到牽引,不自覺的在心中不斷勾勒此符籙的模樣。

此符籙於他而言,似打開一扇大門,教他知得學識的用處。

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269章 玄冥老母來頭,悟空請天兵第83章 性苦作惡第276章 拜會二郎神,真人蕩魔揚名第137章 祖師歸府,八戒禍從口出第81章 孫悟空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285章 再會唐僧,武后求長生第114章 戒尺護身,靈山勝境(求月票)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第四十一章 木母行周天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64章 全無威氣,豬八戒上天宮第157章 牛王變化賺行李(求月票)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394章 重陽返舊地,人間赤須龍第191章 九靈元聖來路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第412章 萬壽國,延年益壽第373章 老祖氣象,禹王三寶第371章 佛魔之爭,真人當會魔羅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151章 真人妙法識六耳,一體再無二心生(加更,求月票)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416章 紅孩兒鬥八戒,重陽見真人第366章 八仙鬥龍王,大聖解災殃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62章 守山第152章 猴兒見祖師(求月票)第199章 五人受封,鬥戰勝佛第154章 悟空二戴金箍(求月票)第359章 妖魔終降,守一喜儒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174章 如來再問真人,獅駝山三魔大敗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194章 取經人終至靈山第347章 正慈修行,靈山之行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150章 一體二心難分辨,尋求真人辯真假(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五人齊全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第68章 大仙相助第250章 紫微大帝意下凡,永興正道第285章 再會唐僧,武后求長生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369章 重陽習三家,悟空見妖山第386章 你非我父,二試‘舍’第334章 一別兩寬,決心誕子第338章 天蓬尺成,但行善事(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150章 一體二心難分辨,尋求真人辯真假(求月票)第62章 守山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69章 修行第73章 人全天地數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371章 佛魔之爭,真人當會魔羅第九章 姜緣陽壽盡第224章 苦海難渡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36章 正淵尋道,真人尋寶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409章 收徒七子,重陽將歸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363章 八仙約定,悟空護法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225章 水官大帝,當往青州第109章 李興實即沙悟淨,隨老君上天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第81章 孫悟空第383章 寒酸落魄,十試第76章 仙香奇異第182章 冀州有王氣,恩將仇報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五十五章 採藥功成第350章 當是開府,西行大路第四十章 請木母法第363章 八仙約定,悟空護法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173章 一念才生動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
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269章 玄冥老母來頭,悟空請天兵第83章 性苦作惡第276章 拜會二郎神,真人蕩魔揚名第137章 祖師歸府,八戒禍從口出第81章 孫悟空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285章 再會唐僧,武后求長生第114章 戒尺護身,靈山勝境(求月票)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第四十一章 木母行周天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64章 全無威氣,豬八戒上天宮第157章 牛王變化賺行李(求月票)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394章 重陽返舊地,人間赤須龍第191章 九靈元聖來路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第412章 萬壽國,延年益壽第373章 老祖氣象,禹王三寶第371章 佛魔之爭,真人當會魔羅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151章 真人妙法識六耳,一體再無二心生(加更,求月票)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416章 紅孩兒鬥八戒,重陽見真人第366章 八仙鬥龍王,大聖解災殃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62章 守山第152章 猴兒見祖師(求月票)第199章 五人受封,鬥戰勝佛第154章 悟空二戴金箍(求月票)第359章 妖魔終降,守一喜儒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174章 如來再問真人,獅駝山三魔大敗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194章 取經人終至靈山第347章 正慈修行,靈山之行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150章 一體二心難分辨,尋求真人辯真假(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五人齊全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103章 今時怎見真猴王,真人神通降大聖(4k)第68章 大仙相助第250章 紫微大帝意下凡,永興正道第285章 再會唐僧,武后求長生第十五章 靈臺方寸山第369章 重陽習三家,悟空見妖山第386章 你非我父,二試‘舍’第334章 一別兩寬,決心誕子第338章 天蓬尺成,但行善事(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150章 一體二心難分辨,尋求真人辯真假(求月票)第62章 守山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69章 修行第73章 人全天地數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371章 佛魔之爭,真人當會魔羅第九章 姜緣陽壽盡第224章 苦海難渡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36章 正淵尋道,真人尋寶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409章 收徒七子,重陽將歸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363章 八仙約定,悟空護法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225章 水官大帝,當往青州第109章 李興實即沙悟淨,隨老君上天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第81章 孫悟空第383章 寒酸落魄,十試第76章 仙香奇異第182章 冀州有王氣,恩將仇報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五十五章 採藥功成第350章 當是開府,西行大路第四十章 請木母法第363章 八仙約定,悟空護法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173章 一念才生動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