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

在41175號機完成投彈動作之後,早已準備就緒的雷達和光學系統其實在第一時間就捕捉到了高超音速驗證彈的信號。

但這些畢竟都屬於間接觀察方式。

最直觀的,仍然是人眼。

“15號機報告,我們已經目視確認,導彈成功點火!”

飛行員的聲音幾乎緊跟着雷達站的確認信號傳來。

過了幾秒鐘之後,又跟上了一句感嘆:

“說實話,這太壯觀了,就像那傳說中的七彩祥雲一樣……”

嗓音跟之前一直在彙報的鄧遠剛不同,聽語氣也不像是在和塔臺溝通的樣子。

應該只是機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而無線電恰好還沒來得及關罷了。

果然,馬上有人接上了話:

“這東西對於咱們來說,不就是七彩祥雲嗎?”

話音落下,駕駛艙內頓時瀰漫起一股快活的空氣。

“是啊……這恐怕是最近四十年來,轟炸機部隊執行過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了。”

剛剛關閉彈艙,並重新確認了各項數據正常的宣益民也跟着說道。

結果,鄧遠剛卻頗爲鄭重其事地回答道:

“這話可不能亂講,4251號轟6甲空投639是在1967年6月,到現在可還沒過40年呢……”

宣益民不由得撇了撇嘴。

他發現自家機長嘴上雖然滿是冠冕堂皇的八股,但卻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只相差一年多點的時間細節,顯然也是對這件事情相當在意。

恐怕早就想過了在軍史上如何留名的事情……

對於四名機組成員來說,當驗證彈順利投出彈艙並完成點火時,他們的任務就已經徹底完成了。

剩下的只有輕鬆愉快的返航。

然而,常浩南等人的任務,卻纔剛剛開始。

實際上,在說到“七彩祥雲”那一段的時候,通信頻道就已經被反應過來的鄧遠剛給切換到機內通道了。

但飛行員們所提到的壯麗場景,卻讓塔臺里正在等待最終消息的一行人感到有些緊張——

當初之所以選擇在入夜之後進行測試,除去可以提高光學衛星的偵察難度以外,也是爲了避免白天時充足的光照或者晨昏時旺盛的水汽給導彈帶來過於明顯的節目效果。

只是,大家都還是低估了飛行器在大氣層中以高超音速飛行時,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

看着雙手抱臂沉默不語的常浩南,航天一院負責導彈總體設計的刑牧春緩步走到跟前:

“常院士,測試彈道是從隴原中部發射,打到隴原西部,這個地域本來就人煙稀少,而且今天是除夕,這個時候多數人都會在家,應該不太會有人注意到……”

前者其實並不是完全在爲此事而擔憂,聞言搖了搖頭:

“三到四萬米高度產生的天氣現象,方圓幾百公里之內基本都能看見,肯定會有人注意到的。”

隨即又話鋒一轉:

“不過問題不大,至少沒有出現能直觀反應飛行速度的蝌蚪雲或者暮光效應……按照飛行員的描述,應該屬於中遠程彈道導彈試射時比較常見的不規則尾跡,就算被傳出去,外人一時間也不會知道咱們發射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保密這種事情,都是有時效性的。

測試之前必須100%嚴格,是爲了防止別人提前做好偵察準備甚至是暗中搞破壞。

而測試完成之後,只要別涉及到具體性能參數或者技術細節,問題就不會太大。

聽到常浩南的一錘定音之後,其餘衆人心下稍安,也重新把全部注意力放回到了面前的大屏幕上。

畢竟是高超音速驗證彈,即便算上加速-爬升等過程,就剛纔這區區幾句話的功夫,導彈也已經通過了彈道最高點,轉而進入末端俯衝過程。

導彈發射後135秒,已經達到預定工作時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停止運轉。

2.5秒過後,圍繞在彈體周圍的12顆爆炸螺栓同時引爆,壓縮分離彈簧推動已經失去作用的動力段與彈頭脫離,同時根據動量守恆定理,爲後者帶來最後一次助推。

雷達屏幕上,被標註爲GC-X的信號強度隨之減弱,並在其下方生成了另外一個更強的回波。

但旋即又一分爲多,逐漸消失在雷達屏幕上。

“隴原觀測站報告,頭體分離,目標飛行軌跡正常!”

無線電中響起了雷達操作員清晰而有力的聲音。

一陣不算熱烈的掌聲響起。

就連常浩南也跟着拍了兩下。

儘管整個測試到現在只算是進行到一半,但在頭體分離之後仍然能保持正常飛行,至少說明驗證彈的氣動和結構設計沒出任何差錯。

在通過彈道最高點之後,目標速度便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增加。

“導引頭啓動!”

這一次,報告聲音就來自塔臺內部。

大屏幕上,兩套制導系統對應的綠燈全部亮起,證明彈載電子設備經過了低溫、振動、大過載和高速度的重重考驗,仍然可靠地發揮了作用。

當然,在如此驚人的速度下,能夠回傳部分關鍵信號就已經非常不易。

至於導引頭具體捕捉到了什麼,又是如何分辨目標,就只能從命中情況和末段彈道數據進行推演了。

雷達探測到的信號已經到達了靶場區域上方。

在場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結果,只在幾個呼吸之間……

……

與此同時,隴原西部某地。

靶場上空。

高精度的慣性導航系統已經按照程序設定,把彈頭精確帶到了發射前被設定好的座標位置。

按照正常的控制邏輯,接下來只需要按照當前彈道直接紮下去即可。

但第二套彈載SAR雷達卻已經捕捉到了不一樣的成像畫面。

這個爲本次測試而專門改造過的靶場並不只是在地面上畫了個十字線。

而是用特種水泥和塗料在方圓兩公里左右的範圍內鋪設出了多種輪廓清晰的模擬靶標。

在SAR的視野當中,這些靶標的雷達反射率與作爲背景的沙地完全不同。

電光石火之間,彈載計算機將經過最大程度簡化後的目標輪廓與事先記錄過的幾個關鍵特徵值進行比較。

很快從中分辨出了棱角最多、特徵擬合程度最高的一個。

但卻位於視野邊緣。

如果按照現有軌道繼續飛行,顯然無法命中目標。

下一個0.1秒之內,末端優先級更高的SAR雷達接管了飛行控制系統。

位於導引頭後方的兩組正交滑塊幾乎同時開始運動,控制着整個彈頭進行幅度很小但頻率極高的姿態調整——

其實單從提高末端速度的角度來看,頭體分離並不是個完全必要的設計。

彈頭內部的加速發動機完全可以由工作時間更長的主動力段來取代。

但單級設計意味着飛行體質量更大,需要更強的力矩來克服慣性。

這對於沒有大面積方向舵的驗證彈來說,無疑是個大麻煩。

而一個相對靈巧的彈頭,則無需顧忌這些。

在正交滑塊的調整之下,SAR雷達逐漸將視野中央穩穩對準了自己分辨出的那個“特殊目標”。

然後,向飛行控制系統發出了最後一個加速信號。

位於最尾端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噴射出一股耀眼的火光——

幾公里外的靶場觀測站只能看到,視野之外的天空中突然閃過一抹亮光。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閃光便化作一條耀眼的白色亮線,從高天之上劃破夜幕,幾乎筆直地扎向地面。

速度之快,甚至連高速攝像機都只能捕捉到一條斷斷續續的直線。

然後,世界重歸於一片沉寂。

“砰——”

足足過了半分鐘之後,震耳欲聾的撞擊聲才姍姍來遲。

靶場觀察員手裡拿着無線電通訊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發生的一切。

剛剛那道如霹靂一般的閃光,似乎還仍然殘留在視網膜上……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句話:

“何方道友在此渡劫?”

直到無線電中傳來詢問情況的聲音,才把觀察員的意識重新拉回現實。

“目……目標已經觸地,確定命中靶場區域!”

他對着話筒大聲喊道:

“確定命中靶場區域!”

第1272章 見證華夏速度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1425章 不聞轟鳴,不見火光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導師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1562章 專利聯盟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1200章 必須要有自己的四代機!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1373章 誰來保衛美國?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284章 激波風洞的小妙用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631章 這技術我真沒見過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1530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第83章 趕赴閻良第1417章 忠誠僚機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495章 霍爾效應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171章 圖波列夫,也是一種選擇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61章 那就試飛一下吧第1481章 返航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387.第387章 來自外太空的博弈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來跳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615章 遙遙領先jpg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458章 良性循環第813章 通過海峽!第1299章 沾沾常院士的喜氣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260.第260章 殲轟7MLU?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
第1272章 見證華夏速度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1425章 不聞轟鳴,不見火光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導師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1562章 專利聯盟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1200章 必須要有自己的四代機!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1373章 誰來保衛美國?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284章 激波風洞的小妙用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631章 這技術我真沒見過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1530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第83章 趕赴閻良第1417章 忠誠僚機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495章 霍爾效應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171章 圖波列夫,也是一種選擇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61章 那就試飛一下吧第1481章 返航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387.第387章 來自外太空的博弈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來跳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615章 遙遙領先jpg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458章 良性循環第813章 通過海峽!第1299章 沾沾常院士的喜氣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260.第260章 殲轟7MLU?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