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

說到這裡,常浩南直接站起身,來到幕布旁邊,在那張圖上面一邊比劃一邊說道:

“其實我們從這張圖上就能看出來,離失穩邊界越近的區域,壓氣機增壓比越高,越高的增壓比與較高的效率代表着發動機具有越高的性能。然而失穩控制線的存在使得發動機無法工作在失穩邊界與失穩控制線之間的區域,而在大部分時候,發動機都能夠穩定工作在該區域內。可見,失穩控制線的存在實際上使得發動機的性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而那套短時增穩系統是開環控制的形式,需要飛行員手動開啓,這意味着飛行習慣相對保守的飛行員可能在發動機實際尚未到達失穩控制線時就啓動這套系統,進一步降低發動機的性能潛力,而飛行習慣激進的飛行員可能直到發動機已經進入氣動失穩狀態後纔會開啓這套系統,往往這個時候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已經開始遭到破壞,進入不可恢復性失速,讓飛行安全大打折扣。”

解釋完這套傳統方式的缺點之後,他又坐回座位上,點擊鼠標放出了下一頁PPT:

“所以我在去年進行八三工程的時候,就開始考慮,能否用一種更加精確、對於發動機性能影響更小的方式來進行發動機的穩定性控制,最後在不久之前總結出了兩個新的方法,分別是穩定性尋求控制,和主動喘振控制。”

“前者是將發動機穩定性檢查融入到發動機的控制系統中,通過實時評估發動機穩定性來確定失穩控制線位置,而不是設計時假設的最壞情況,允許控制系統將穩定裕度減至最低,從而提高發動機性能。”

“而後者麼……在介紹主動穩定性控制之前,請容許我先提及一個由我自己命名的全新概念——喘振先兆。”

“喘振先兆……”

楊韋的眼神中彷彿閃過了一道光:

“你是要實時預測喘振?”

只能說大佬就是大佬,儘管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仍然在最短的時間裡反應了過來常浩南準備幹什麼。

跟着楊韋過來的幾個人隨即露出近乎驚駭的表情。

喘振的本質是一個正反饋的自激過程,也就是說,一旦某一個部分開始發生喘振,那麼除非立即空中停車重新啓動,否則喘振會在極短的時間裡被“傳染”到整個發動機內部,並造成不可恢復性的破壞。

也就是說,對於傳統方法而言,當你監測到發動機數據異常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

想要準確預測喘振,難度比準確預報天氣還要困難幾個數量級!

實際上,哪怕在喘振已經發生之後,從發動機控制系統記錄的數據中反向找到誘發喘振的工作點,都是一項相當困難的工作。

對此常浩南本人應該也有所體會。

那麼……

這是得需要多麼強的流體力學造詣,纔敢誇下海口說自己能夠實時預測喘振?

“沒錯。”

而面對楊韋的問題,常浩南只是雲淡風輕地點了點頭,同時換上了另外一張圖:

“在針對殲8和殲轟7兩型飛機發生過的一系列喘振故障數據進行分析和彙總之後,我注意到,在喘振發生之前的失速起始過程中,會有一些幅值較小的擾動波從穩定流場中形成,它們本身造成的影響非常微弱,飛行員幾乎不可能直觀感受到,然而如果此時不對發動機的工作狀態施加干涉,這些擾動波就會不斷增強,並在起始過程結束時轉變爲旋轉失速,進而發展成爲喘振,因此我把這些擾動波稱作喘振先兆。”

“因此,我的設想是,通過一系列傳感器和波形處理技術檢測這些喘振先兆,然後通過在流場中附加額外的擾動來抑制失速先兆波的形成或者發展,延緩旋轉失速的發生。”

當常浩南講到這裡的時候,另外那幾個人看他的眼神已經跟看怪物差不多了。

相當於一個人說我不光要精確預測半年後某一時刻的天氣,我還要通過技術手段控制這個時刻的天氣。

這套理論哪怕只是聽着都頗有幾分極限走鋼絲的意味,更不用說直接應用在工程領域中了。 安全餘量四個字幾乎是工程設計的最核心要素,而常浩南竟然直接表示他要把安全餘量壓到最低,同時還要保證安全性拉到最高……

只能倒吸一口冷氣了。

而大佬,則再次表現出了大佬的不凡。

楊韋摸着下巴沉思了大概半分鐘,給出的第一句回覆竟然是:

“我之前其實對這個喘振預測也稍有研究。”

這次輪到常浩南震驚了。

“你太年輕,可能不知道,但好多611所的老人都清楚,90年左右那功夫,因爲當時都在搞民產嘛,我覺得沒啥意思,所以非常認真地考慮過出國工作的事情。”

常浩南更震驚了。

這TM得虧給留住,不然損失簡直難以估量……

“總之那段時間,我關注過一些國外高校做的前沿研究,就……跟工程距離挺遠的那種,有兩個叫摩爾和格雷策的教授,提出了一個軸流式壓氣機進入旋轉失速狀態的模型,包括流量係數、壓力系數和旋轉失速幅值三個物理量,一般被叫做MG模型。”

後面所說的這些內容,倒是沒有再出乎常浩南的預料。

這個MG模型,基本上是一切喘振預測研究的起點。

稍稍停頓一下之後,楊韋又繼續說道:

“這個模型在學術研究和小試範圍還算好用,但是真正到了工程領域的話,三個物理量帶來了三個偏微分方程組,而且非線性程度非常高,我曾經找專門研究數學的朋友諮詢過,他說可以用一個叫……”

“伽遼金法?”

這一切已經進入了常浩南的節奏之中。

“對,伽遼金法,然後選擇一個三次曲線作爲特性曲線,把偏微分方程組轉換成常微分方程組再進行求解,但我個人嘗試了一下,發現應用起來的計算量大到無法想象,而且最終的結果精度也不高,總之到目前爲止看不到什麼應用潛力……”

聽完這一番介紹之後,常浩南有些汗顏,心說您這根本不能叫稍有研究,已經把我一半的工作都做完了……

不過表面上只是輕咳了兩聲:

“實際上,您剛剛說的MG模型,正是我整個思路的出發點。”

“只不過,關於強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的數值解,我最近正好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用在對於MG模型的優化以及後續求解過程上。”

剛剛一直泰然自若的楊韋終於也有些繃不住了。

“伱對數學……還有研究?”

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1090章 20分鐘的“準直播”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242.第242章 在關鍵技術上要有底線思維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139章 相互騎臉?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286章 計算材料學,很神奇吧?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266.第266章 伊爾114?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1080章 還是隻能回去找華夏人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1404章 選擇性吸收超材料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631章 加力燃燒!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11章 學姐懷疑人生了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919章 被瞄準的“臥草黨”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來跳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862章 神舟飛船的一個名額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71章 我選擇回國果然是正確的(爲盟主fla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250章 休斯頓,我們有大麻煩了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1274章 太空捕撈!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284.第284章 覆盤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
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1090章 20分鐘的“準直播”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242.第242章 在關鍵技術上要有底線思維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139章 相互騎臉?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286章 計算材料學,很神奇吧?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266.第266章 伊爾114?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1080章 還是隻能回去找華夏人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1404章 選擇性吸收超材料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631章 加力燃燒!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11章 學姐懷疑人生了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919章 被瞄準的“臥草黨”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來跳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862章 神舟飛船的一個名額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71章 我選擇回國果然是正確的(爲盟主fla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250章 休斯頓,我們有大麻煩了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1274章 太空捕撈!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284.第284章 覆盤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