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

鄭國剛的這幾條建議,其實都不是華夏第一次提出了。

早在京都議定書籤署期間,就已經多次出現過類似的表態。

但作爲一套完整的減排方案,被華夏系統性地擺在桌面上討論,卻還是第一次。

並且這也不太符合華夏過去十幾年間的低調風格。

因此,不少其它國家代表團的成員甚至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多數還沉浸在前面華夏和美國兩邊的激情battle上面。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很快,就有人琢磨出不對味的地方了——

按照人口確定排放限額?

還是華夏提出來的?

不僅如此,還要先除去工業革命以來積累的歷史排放數據?

好嘛,你有堂堂13億人,工業化也就是最近50年的事情,你當然是爽了。

額外減排10%說的比唱的都好聽,但真算下來還是突出一個遙遙領先。

那別的國家還要不要過日子啦?

美國好歹有個3億多人口,問題還在其次。

歐洲那些工業化又早,現在人口又少的國家,比如什麼低地三國,還有北歐諸國,按照這種辦法算下來,排放限額豈不是要變成負的?

要知道,京都議定書中有關減排的部分雖然沒有強制力,但卻定下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就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而各國,當然主要是各發達國家下一階段的計劃是把碳排放限額跟碳交易市場結合起來。

這樣,只需要把排放量比較大的低端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就可以永遠鎖死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上限。

但現在被華夏這麼一攪合……

還怎麼玩得轉?

別說向別人出售碳排放權了,恐怕全世界都得找印度孟加拉等幾個人口基數巨大但工業產量又不太高的國家去買碳排放權。

但如果要反駁華夏人的話……

一方面別人的表態有理有據,而且主動做出了讓步10%的承諾,加上挾剛纔懟贏美國代表之威,實在是沒人願意率先觸這個黴頭。

另一方面,大家雖然在私底下都髒的一批,但21世紀初這會,表面上至少都還維持着體面的人設。

保護髮展中國家,在明面上幾乎是和保護環境同等級別的政治正確。

擱在以往,這種下場撕X的活,發達國家一般都是收買幾個小國代表代爲進行,自己只是作爲幕後遙控者。

直到差不多撕出結果,再以一個爭議終結者的身份下場。

嘴上說着“我來講兩句公道話”,但其實一點公道不講。

但這一次,大多數國家都只是猜到了華夏會和美國針鋒相對,卻根本沒人料到,前者會趁此機會提出一個如此有建設性的意見……

自然也沒有準備。

於是,場面一時間竟然僵在了原地。

一衆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幾乎不約而同地把視線投向了在場的法國和德國代表——

毫無疑問,按照剛纔華夏提出的計算方式,最吃虧的必定是一衆發達的歐洲小國。

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的氣候問題的討論當中,歐盟是作爲一個整體被納入考慮的。

但衆所周知,典型的歐盟官員同時擁有意大利人的組織力、德國人的靈活性、法國人的謙遜、比利時人的想象力、荷蘭人的慷慨和還有愛爾蘭人的智慧。

換句話說就是什麼事都不可能辦成。

所以在2004年這會,部分歐洲國家仍然會單獨派出代表參會。

就比如作爲歐洲發動機的德國和法國。

並且考慮到華夏近些年跟歐洲走得很近,由他們來提出意見也不會把氣氛搞得過於緊張。

不過,德法兩支代表團卻直接發揚鴕鳥精神,權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因爲他們其實並不想反駁。

正如剛纔所說,歐盟在國際計算碳排放權和進行碳交易時是作爲一個整體。

但細分下去,還是要在內部爲每個國家設定一個限額。

因此,德法兩國反而可以利用華夏提出的方案作爲籌碼,來加強自身在歐盟框架內的話語權。

至於碳排放量的問題……

首先,大家都不覺得華夏的方案能夠原樣獲得通過。

別看華夏現在好像佔盡優勢,但真正有強制力的排放條約,是要等到2007年左右纔開始正式談判的。

最後還要有表決流程。

到時候就算面子上再不好看,各個既得利益國也不可能批准這樣一份內容離譜的文件。

總會有所妥協的。

其次,就算真通過了,歐盟也可以通過吸納一衆中歐和東歐國家來擴充人口數量,再通過入盟協定把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額度轉移到西歐。

真心不急。

就在主持人實在有點看不下去,準備出言強制結束華夏這一輪已經超時許久的發言時,一直都沒有被注意到的俄聯邦代表團,卻出乎所有人預料地開了口。

“我們認爲,雖然華夏代表提出的建議很有建設性,但仍然存在幾個嚴重漏洞。”

剛剛摸到話筒的主持人瞬間又重新坐了回去。

沒人想到,竟然是貌似應該跟華夏站在一起的俄國人率先發起質疑。

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

“首先,一部分位於寒帶的國家,維持基本生存的成本就要比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更高,因此應當考慮到這一點,按照各國處在高緯度地區內的領土面積,或是年平均溫度對這些國家進行補償。”

“其次,一個國家在產生二氧化碳的同時,其國內的森林和草地等資源也會同時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但目前依據衛星遙感計算碳排放的方式卻無法涉及到這一部分,因此,應當在計算淨排放量之前再額外減去這個部分……”

“……”

顯然,這一系列提議與其說是提出質疑,倒不如說是在查缺補漏。

而且更加離譜。

你俄國人有82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和300萬平方公里的北寒帶國土面積,加在一起比加拿大的國土總面積都大。

還要點臉嗎?

好在,有了第一個起頭的之後,其它國家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比如剛纔一直裝死的美國代表又站出來表示,相比於陸地,海洋本身以及水生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應當把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面積也納入考量當中。

海合會國家的代表則認爲,考慮到化石燃料仍然是整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那麼應當認爲生產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是在爲全人類承擔碳排放責任,需要在計算排放限額時根據化石燃料產量或出口量有所豁免。

還有個別真心想要達成共識的國家,認爲無論算人頭還是算面積都不太合理,反而應該計算每單位GDP所產生的總量……

總之這下子,整個會議廳幾乎真的成爲了菜市場。

就連華夏代表什麼時候從臺上下去,都沒有太多人注意到。

而回到座位上的鄭國剛,則一臉興奮地和丁仲理緊緊握手……

在一次成功的反擊之後,趁熱打鐵提出我國對氣候問題的動議,這部分內容並不在最開始的計劃之內。

而是由後者在出發之前提出的。

在這條時間線上,因爲很多事情並未發生,華夏在氣勢上並不是很虛美國。

所以,上級上級領導最終通過了這個有些針鋒相對的建議。

這纔有了剛纔的突然襲擊。

和所有其它代表一樣,丁仲理和鄭國剛也從一開始就沒指望剛纔那個提案本身能夠獲得通過。

但是,能在過去一直被壓制的情況下,不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發出聲音,這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嘗試。

更不用說,華夏方面還成功引導了整場討論的方向,徹底化被動爲主動,打了個相當漂亮的翻盤仗。

“還真就成功了……”

丁仲盡力壓低着自己的聲音。

卻壓不住語氣中激動的情緒……

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934章 你人還怪好嘞!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487章 欲擒故縱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09章 抉擇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2章 我要上天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應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142章 來自中東的橄欖枝(感感謝【塞北青煙】大佬的白銀盟)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237章 用反艦彈道導彈做誘餌?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340章 端面燃燒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1208章 高超音速競賽第202章 回家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997章 大幹一場!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31章 全新的工程模型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1288章 大力出奇跡第1339章 有的同志,有的,像這麼強的推進劑,我們一共有三種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第1043章 信息化空戰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
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934章 你人還怪好嘞!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487章 欲擒故縱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09章 抉擇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2章 我要上天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應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142章 來自中東的橄欖枝(感感謝【塞北青煙】大佬的白銀盟)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237章 用反艦彈道導彈做誘餌?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340章 端面燃燒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1208章 高超音速競賽第202章 回家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997章 大幹一場!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31章 全新的工程模型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1288章 大力出奇跡第1339章 有的同志,有的,像這麼強的推進劑,我們一共有三種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第1043章 信息化空戰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