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

鄭國剛的這幾條建議,其實都不是華夏第一次提出了。

早在京都議定書籤署期間,就已經多次出現過類似的表態。

但作爲一套完整的減排方案,被華夏系統性地擺在桌面上討論,卻還是第一次。

並且這也不太符合華夏過去十幾年間的低調風格。

因此,不少其它國家代表團的成員甚至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多數還沉浸在前面華夏和美國兩邊的激情battle上面。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很快,就有人琢磨出不對味的地方了——

按照人口確定排放限額?

還是華夏提出來的?

不僅如此,還要先除去工業革命以來積累的歷史排放數據?

好嘛,你有堂堂13億人,工業化也就是最近50年的事情,你當然是爽了。

額外減排10%說的比唱的都好聽,但真算下來還是突出一個遙遙領先。

那別的國家還要不要過日子啦?

美國好歹有個3億多人口,問題還在其次。

歐洲那些工業化又早,現在人口又少的國家,比如什麼低地三國,還有北歐諸國,按照這種辦法算下來,排放限額豈不是要變成負的?

要知道,京都議定書中有關減排的部分雖然沒有強制力,但卻定下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就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而各國,當然主要是各發達國家下一階段的計劃是把碳排放限額跟碳交易市場結合起來。

這樣,只需要把排放量比較大的低端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就可以永遠鎖死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上限。

但現在被華夏這麼一攪合……

還怎麼玩得轉?

別說向別人出售碳排放權了,恐怕全世界都得找印度孟加拉等幾個人口基數巨大但工業產量又不太高的國家去買碳排放權。

但如果要反駁華夏人的話……

一方面別人的表態有理有據,而且主動做出了讓步10%的承諾,加上挾剛纔懟贏美國代表之威,實在是沒人願意率先觸這個黴頭。

另一方面,大家雖然在私底下都髒的一批,但21世紀初這會,表面上至少都還維持着體面的人設。

保護髮展中國家,在明面上幾乎是和保護環境同等級別的政治正確。

擱在以往,這種下場撕X的活,發達國家一般都是收買幾個小國代表代爲進行,自己只是作爲幕後遙控者。

直到差不多撕出結果,再以一個爭議終結者的身份下場。

嘴上說着“我來講兩句公道話”,但其實一點公道不講。

但這一次,大多數國家都只是猜到了華夏會和美國針鋒相對,卻根本沒人料到,前者會趁此機會提出一個如此有建設性的意見……

自然也沒有準備。

於是,場面一時間竟然僵在了原地。

一衆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幾乎不約而同地把視線投向了在場的法國和德國代表——

毫無疑問,按照剛纔華夏提出的計算方式,最吃虧的必定是一衆發達的歐洲小國。

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的氣候問題的討論當中,歐盟是作爲一個整體被納入考慮的。

但衆所周知,典型的歐盟官員同時擁有意大利人的組織力、德國人的靈活性、法國人的謙遜、比利時人的想象力、荷蘭人的慷慨和還有愛爾蘭人的智慧。

換句話說就是什麼事都不可能辦成。

所以在2004年這會,部分歐洲國家仍然會單獨派出代表參會。

就比如作爲歐洲發動機的德國和法國。

並且考慮到華夏近些年跟歐洲走得很近,由他們來提出意見也不會把氣氛搞得過於緊張。

不過,德法兩支代表團卻直接發揚鴕鳥精神,權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因爲他們其實並不想反駁。

正如剛纔所說,歐盟在國際計算碳排放權和進行碳交易時是作爲一個整體。

但細分下去,還是要在內部爲每個國家設定一個限額。

因此,德法兩國反而可以利用華夏提出的方案作爲籌碼,來加強自身在歐盟框架內的話語權。

至於碳排放量的問題……

首先,大家都不覺得華夏的方案能夠原樣獲得通過。

別看華夏現在好像佔盡優勢,但真正有強制力的排放條約,是要等到2007年左右纔開始正式談判的。

最後還要有表決流程。

到時候就算面子上再不好看,各個既得利益國也不可能批准這樣一份內容離譜的文件。

總會有所妥協的。

其次,就算真通過了,歐盟也可以通過吸納一衆中歐和東歐國家來擴充人口數量,再通過入盟協定把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額度轉移到西歐。

真心不急。

就在主持人實在有點看不下去,準備出言強制結束華夏這一輪已經超時許久的發言時,一直都沒有被注意到的俄聯邦代表團,卻出乎所有人預料地開了口。

“我們認爲,雖然華夏代表提出的建議很有建設性,但仍然存在幾個嚴重漏洞。”

剛剛摸到話筒的主持人瞬間又重新坐了回去。

沒人想到,竟然是貌似應該跟華夏站在一起的俄國人率先發起質疑。

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

“首先,一部分位於寒帶的國家,維持基本生存的成本就要比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更高,因此應當考慮到這一點,按照各國處在高緯度地區內的領土面積,或是年平均溫度對這些國家進行補償。”

“其次,一個國家在產生二氧化碳的同時,其國內的森林和草地等資源也會同時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但目前依據衛星遙感計算碳排放的方式卻無法涉及到這一部分,因此,應當在計算淨排放量之前再額外減去這個部分……”

“……”

顯然,這一系列提議與其說是提出質疑,倒不如說是在查缺補漏。

而且更加離譜。

你俄國人有82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和300萬平方公里的北寒帶國土面積,加在一起比加拿大的國土總面積都大。

還要點臉嗎?

好在,有了第一個起頭的之後,其它國家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比如剛纔一直裝死的美國代表又站出來表示,相比於陸地,海洋本身以及水生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應當把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面積也納入考量當中。

海合會國家的代表則認爲,考慮到化石燃料仍然是整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那麼應當認爲生產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是在爲全人類承擔碳排放責任,需要在計算排放限額時根據化石燃料產量或出口量有所豁免。

還有個別真心想要達成共識的國家,認爲無論算人頭還是算面積都不太合理,反而應該計算每單位GDP所產生的總量……

總之這下子,整個會議廳幾乎真的成爲了菜市場。

就連華夏代表什麼時候從臺上下去,都沒有太多人注意到。

而回到座位上的鄭國剛,則一臉興奮地和丁仲理緊緊握手……

在一次成功的反擊之後,趁熱打鐵提出我國對氣候問題的動議,這部分內容並不在最開始的計劃之內。

而是由後者在出發之前提出的。

在這條時間線上,因爲很多事情並未發生,華夏在氣勢上並不是很虛美國。

所以,上級上級領導最終通過了這個有些針鋒相對的建議。

這纔有了剛纔的突然襲擊。

和所有其它代表一樣,丁仲理和鄭國剛也從一開始就沒指望剛纔那個提案本身能夠獲得通過。

但是,能在過去一直被壓制的情況下,不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發出聲音,這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嘗試。

更不用說,華夏方面還成功引導了整場討論的方向,徹底化被動爲主動,打了個相當漂亮的翻盤仗。

“還真就成功了……”

丁仲盡力壓低着自己的聲音。

卻壓不住語氣中激動的情緒……

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315章 突破島鏈,抵近偵察!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495章 霍爾效應第989章 恐怖如斯jpg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504章 裡挑外撅第1616章 我給你交個底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472章 告密者?第1505章 起降測試提前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1617章 提前引爆294.第294章 這寫教材,當真是一件美事啊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491章 如何追趕華夏?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1553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第1479章 騰飛,華夏海軍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518章 脫離掌控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650章 基石與遠望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997章 大幹一場!第414章 走馬上任的常總設計師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887章 重返藍天的陣風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1370章 暗度陳倉第1627章 自信的ASML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1643章 第一輪衝擊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187章 全新的對抗模式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195章 國際倒爺稍微改了點前面的內容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1551章 雙線推進第1474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193章 反隱身的新要求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第1582章 皇家海軍又覺得自己行了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971章 猜中了,但沒完全猜中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
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315章 突破島鏈,抵近偵察!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495章 霍爾效應第989章 恐怖如斯jpg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504章 裡挑外撅第1616章 我給你交個底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472章 告密者?第1505章 起降測試提前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1617章 提前引爆294.第294章 這寫教材,當真是一件美事啊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491章 如何追趕華夏?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1553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第1479章 騰飛,華夏海軍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518章 脫離掌控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650章 基石與遠望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997章 大幹一場!第414章 走馬上任的常總設計師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887章 重返藍天的陣風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1370章 暗度陳倉第1627章 自信的ASML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1643章 第一輪衝擊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187章 全新的對抗模式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195章 國際倒爺稍微改了點前面的內容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1551章 雙線推進第1474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193章 反隱身的新要求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第1582章 皇家海軍又覺得自己行了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971章 猜中了,但沒完全猜中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