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在常浩南的幫助和指導下,對運8主翼和尾翼表面積冰形貌的預測結果很快就被拿了出來。

11月末初冬的寒風中,182廠的總裝車間內,一羣人正圍着那架被拖出來當做研究對象的運8F。

在距離飛機不遠的地方,擺着兩張繪圖板,上面分別繪製着運8主翼和水平尾翼的三視圖。

如果放近距離細看的話,還會發現,在機翼邊緣周圍,還有幾道用不同顏色勾勒出來的不規則線條。

由於機翼結冰問題涉及飛行安全,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整個182廠的工作都放慢了下來,尤其是運8J的試飛工作更是因爲上次的二等事故而直接停滯。

按照時間表,從英國購買的前兩套搜水-2000MS雷達馬上就要啓運回國。

儘管在過去幾年的前期準備中,雷達部分已經用等重量的配重模型進行模擬,驗證了飛機的飛行性能不會因爲加裝雷達而出現過於嚴重的下降,但要把真正的電子設備安裝到飛機上,還要考慮能耗、震動、工作環境、電磁兼容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都是必須要上了天才能測試出來的。

因此,如果等到雷達運回國的時候還不能重新開始進行試飛科目的話,對於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都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甚至一度有人覺得要不就先按照一開始的計劃搞一套簡單的多級電加熱裝置,等到下個型號再慢慢考慮更加完善的除冰系統。

最後還是樑紹修抗住了壓力,全力支持常浩南幾個人的基礎研究科目,這纔在今天見到了實際的成果。

“同志們,經過將近半個月的工作,我和林國範、祝蘭兩位教授已經完成了對於運8飛機機翼積冰生長情況的模擬和預測,並且還確定了相應的加熱除冰系統負荷。”

常浩南的第一句話就在偌大的總裝車間中引起了一陣掌聲。

不管站在這裡的人之前對這個研究抱着什麼樣的態度,但既然現在才過了半個月就已經研究出結果,那也沒什麼好爭的了。

如果不是擔心項目進度趕不上時間節點的話,誰會不想要一個效果更好還能提高飛行性能的系統呢?

“這兩張圖裡面的紅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四條線,分別對應了不同惡劣程度的氣候條件下,飛機在通過積冰區域120秒之後,機翼截面上的積冰生長情況。”

182廠的條件實在有限,並沒有在京城或者盛京那邊已經數字式投影儀,如果用幻燈片的話,一方面清晰度比較低,另一方面也沒辦法投影這麼大的圖紙,所以只好放在繪圖板上面,讓大家圍在一起看了。

“所以在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情況下,積冰竟然是主要分佈在機翼下表面的?”

馬上就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90年代中期這會,因爲結冰探測器性能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要說華夏,全世界對於飛行過程中冰害問題的研究都還處在一個蠻荒時代。

別的不說,就連後世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成爲民機適航認定工作標準程序之一的自然結冰試驗,都還沒有一個特別統一和科學的標準。

美國人基本是仗着五大湖區的氣溫夠低水汽夠豐富,找個差不多的雲團進去飛一圈。

至於別的國家就更是各顯神通了。 好在大多數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工況本來就處在結冰區的邊緣,因此民航領域和積冰有關的空難數量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而且多數都是些ATR72這種支線客機乃塞斯納172之類更小的通航飛機,造成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所以這個模擬出來的結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有些反直覺。

“運8飛機的飛行速度,在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來流速度超過75m/s的情況下,過冷水滴在撞擊到機翼表面之後會有更大的概率出現撞擊回退,而不是正常的鋪展粘滯現象,所以氣流速度更快的機翼上表面反而相對乾淨。”

“並且,就算機翼上表面發生結冰,由於更快的來流速度也對應着更小的來流角度,其冰形也主要爲沒有溢流過程的霜冰,附着能力很差並且冰面形狀與機翼形狀十分接近,危害相比前緣和下表面的命冰要弱的多。”

“如果這是一架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那麼重點關注的積冰區域就會變成機翼前緣和上表面。”

常浩南的解釋條理清晰,很快就讓圍在四周的工程師們聽明白了:

“所以咱們,或者說過去的幾乎所有大型螺旋槳飛機按照經驗搞的除冰裝置,其實都沒有抓住重點?”

“是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然後重新拿起筆指向水平尾翼的部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飛機的積冰程度會隨着機翼弦長的增加而減弱,也就是越靠近機翼外部,越不容易發生積冰,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水平尾翼的積冰情況往往比主翼更加嚴重。”

“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相當一部分情況下,機翼結冰不僅不會導致升力下降,反而還因爲積冰背部區域形成的強烈渦流而提供了額外的正壓區域,對於一架正常佈局的飛機而言,就會出現強烈的低頭力矩,之前的那架運8J,也就是因此而發生了事故。”

“……”

在常浩南之後,是介紹氣象學因素對於積冰問題影響的林國範,以及機翼表面微結構設計的祝蘭。

這場開在總裝車間裡面的小規模研討會一直持續到了當天夜裡,就連晚飯都是食堂派人送過來的。

隨着三個人的講解不斷進行,一套嶄新的積冰理論逐漸鋪陳在了所有參會人員的面前……

“那麼,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積冰情況,在機翼的不同區域給出不同的除冰設計,就可以大大提高防冰能力,並且改善能量消耗水平。”

“根據我們的計算,在積冰情況最嚴重的機翼前緣應用祝蘭教授設計的柱狀表面微結構之後,這四條線所對應的工況下,每米機翼所需要的電加熱除冰系統功率需求分別爲 160W、465W、992W和 1430W,而氣熱除冰系統的換算熱功率分別爲128W、402W、817W和1265W。”

“即便考慮留出50%的安全裕度,也比之前蘇聯人的設計節約65%的電能和85%的熱能。”

“尤其是後者,在熱氣除冰裝置打開的時候,可以直接提升大約8%的發動機輸出功率!”

常浩南說到這裡,把手中的鉛筆丟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所以,同志們,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計算結果,把對應的兩套除冰裝置給設計出來,並且跟機翼內部結構進行匹配,讓運8這個老兵煥發新生!”

注:本章中關於機翼上下表面流速的問題採用了中學課本上出現過的伯努利原理(高流速帶來低壓力)進行解釋。但嚴格來說,人們至今仍然並不完全清楚“飛機爲什麼能飛起來”這個問題,關於機翼升力的具體來源,也分爲幾種不同的流派

(本章完)

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617章 提前引爆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362章 拋棄幻想,早做準備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317.第317章 巧合第202章 回家第175章 重熔層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199章 驅離F22第716章 挖牆腳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339.第339章 凱旋你們猜怎麼着,美國海軍的高超音速導彈,它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1112章 我給兩院帶來了一份禮物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439章 安70的命運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數據鏈天線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692章 雙向奔赴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1307章 大佬,帶帶我!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962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53章 直道超車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1330章 雙模態衝壓發動機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613章 如果上帝爲我關上一扇窗,那就直接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57章 思路轉變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
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617章 提前引爆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362章 拋棄幻想,早做準備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317.第317章 巧合第202章 回家第175章 重熔層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199章 驅離F22第716章 挖牆腳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339.第339章 凱旋你們猜怎麼着,美國海軍的高超音速導彈,它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1112章 我給兩院帶來了一份禮物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439章 安70的命運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數據鏈天線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692章 雙向奔赴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1307章 大佬,帶帶我!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962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53章 直道超車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1330章 雙模態衝壓發動機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613章 如果上帝爲我關上一扇窗,那就直接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57章 思路轉變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