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

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加更)(二合一)

由於04號和05號驗證機的設計出現了較大的變動,因此在04號機首飛完成之後的第二天,楊奉畑迅速主持召開了一個涉及八三工程不同廠所之間的工作協調會議,以確定目前八三工程的技術狀態。

和之前僅僅是601所內部的進展研討會不同,這次會議的級別更高,並且涉及到的領域更多更廣,參會人員也有幾倍之多。

總的來說,跟機翼相關的改進工作進行的都稱得上非常順利。

在常浩南進行縫翼設計的同時,機翼結構攻關組以減少約5%的機翼油箱容積爲代價,把用於前緣縫翼的相關管線和液壓機構成功布置到了主翼結構裡面,這爲整個改進項目節約了最多的一筆時間。

林示寬的數字化設計組也與112廠進行對接,成功地在04和05兩架原型機新機翼的改進和生產過程中引入了數字化製造技術。

這使得112廠得以在拿到完整的設計數據之後,幾乎能與風洞測試同步開始進行新機翼的生產準備。

而在風洞測試的幾天時間裡,飛控設計組以最快的速度計算出了帶縫翼條件下的飛機控制率,並對之前的飛控系統進行了相應修改。

他們在過去的殲8ACT、以及馬上就要首飛的殲8IIACT兩種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中已經分別積累了相當多的模擬和數字式電傳飛控的設計經驗,因此這方面的能力相當可靠。

正是因爲以上所有這些原因,04號原型機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改進並重新首飛,並且05號機的關鍵零部件也已經開始了生產。

而姚夢娜牽頭的新型整體圓弧風擋也完成了結構設計,並把第一個樣品安裝在了04號原型機上,她本人則正在協助112廠設計一套新的成型合模系統控制軟件,以確保成型件的質量,降低廢品率。

不過,如果全都是這種好消息的話,那楊奉畑其實就沒必要召開這次會議了。

問題還是出在飛發匹配工作上面。

進氣道專業組和負責WP14發動機的606所經過工作對接之後,仍然沒能找出內側掛架的導彈發射之後,發動機可能出現吞煙停車現象的根本原因。

客觀上講,霹靂8或者霹靂11導彈發射時發動機的工作條件確實非常惡劣——

雒陽的612空空導彈研究所在開發霹靂8空空導彈的時候,國內根本沒有性能達標的無煙推進劑,因此這種導彈在發射時候的煙火效果非常壯觀。

再加上本來就不是很穩定的WP14發動機……

這屬於航空工業體系薄弱帶來的問題。

全世界並不只有華夏一家在使用有煙或微煙推進劑,實際上只要飛機和發動機的設計得當,少量由炭微粒和金屬氧化物組成的一次煙霧並不會對發射平臺產生影響。

對於航空工業強國而言,即便裝備體系中的某一環不夠完美,往往也可以通過其它方面留出的餘量來彌補。

但對於90年代末的華夏來說,裝備體系中的每一環都不夠完美,達到本身的設計指標已經十分不易,因此一旦哪裡出了問題,也就很難指望其它部分能夠幫着挽回。

當話題來到這裡的時候,一開始的熱烈的會場氣氛從逐漸變得沉重起來。

好在華夏的航空工業系統雖然能力不足,但至少有着統一的領導,沒有出現不同系統之間相互攻訐的現象。

在這種時候,601所、606所和612所是一個整體,甩鍋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想辦法解決問題。

“既然目前無法確定發動機的具體問題出在哪,那我們不如換個思路。”

最後,還是總體設計組的一位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以把最內側掛架上導彈的脫離方式從滑軌式改成彈射式或者投放式,這樣就能減少發動機面對的煙霧濃度,從而降低故障率。”

坐在會議桌第一排的常浩南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個問題,微微皺着眉頭思考起來。

這位同志的思路當然是可行的。

導彈需要通過導發架和掛樑才能與飛機緊密連接。

所謂滑軌式發射,就是導彈在發射架上直接點火,依靠本身的推力沿着軌道滑動離開發射架。

而彈射式和投放式發射,則是導彈先通過彈射機構或者自身重力離開發射架,然後在半空中點火。

由於導彈在點火時已經和載機有了一定距離,對後者的影響自然要小上很多。

實際上這兩種方式一開始出現,就是爲了發射點火時動靜比較大的重型空對地導彈。

用來應付同樣動靜太大的霹靂8,以及未來的阿斯派德或者霹靂11/12自然沒有問題。

但凡事都有代價。

這兩種方式對於發射時的過載有着嚴格的要求,而作爲近距格鬥時使用的武器,霹靂8恰好經常需要在大過載的條件下發射。

所以如果真的採用這種辦法,基本意味着內側掛架只能攜帶中距空空彈或者副油箱。

更重要的是,常浩南不喜歡這樣迴避問題。

霹靂8發射時的煙霧濃度雖然很大,但掛在以前的殲7E和殲8B上都可以正常發射。

同樣沒有使用無煙推進劑、發射時動靜更大的R27中距空空彈甚至可以直接掛在蘇27的進氣道下方發射。

所以無論怎麼說,WP14肯定是存在缺陷的。

就算通過更改發射方式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兩臺不穩定的發動機也終歸是個隱患。

必須得改!

這件事情的道理並不複雜,常浩南能看出來,參加工作協調會議的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出來。

而且更改導彈脫離方式實際上無需對飛機本身做出任何改動,只要換個導發架就行了,甚至無需八三工程中的任何一個單位參與。

因此這個建議最終只是被選爲兜底的備選方案。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由於機翼設計大改,所以八三工程多了一架原型機,預計的試飛架次會比原計劃更多,606所和進氣道專業組還有機會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排查。

當然,最兜底的辦法肯定還是放棄渦噴14,回去用性能稍差但久經考驗的渦噴13F2。

但是不僅606所,就連參與八三工程的其他人也不願意這麼做。

華夏的航空發動機發展之所以一路坎坷,除了本身底子薄弱,加上航發作爲工業皇冠的難度很高之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以來,我們的航發項目都只是作爲相應的飛機項目配套而存在的。

不僅仿製的是這樣,自研型號也是這樣。

飛機項目如果下馬,那相應的航發也就跟着一起下馬了。

這就導致不同型號的航發之間幾乎沒有前後承接,每個項目對於科研院所來說都是從頭開始。

實際上別說每個項目,頂着同一個代號的項目在不同階段都有可能因爲完全不同的性能和技術要求而多次推倒重來。 這樣的教訓對於606所來說尤其刻骨銘心。

1963年,爲了改進當時大量裝備的轟5轟炸機,606所在吳達觀的帶領下以渦噴6爲基礎研發了950號發動機,後定名爲渦扇5,相比於原來轟5使用的渦噴5甲發動機增加35%,耗油降低30%。

1970年,渦扇5完成地面試車,各方面性能完全達到要求,雖然跟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但好歹算是順利邁出了第一步。

然而1973年,由於空軍放棄了繼續改進轟5的計劃,完成度已經很高的渦扇5項目也隨之下馬。

比渦扇5稍晚立項的渦扇6同樣一路坎坷,歷經四次上馬,四次下馬,五次更改設計目標和轉移設計地點,最後隨着殲9項目一同不了了之。

而給八三工程做配套的渦噴14“崑崙”,則是華夏第一臺走完自行設計、試製、試驗、並順利裝機試飛的,也是第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發動機航空發動機。

儘管這臺發動機的各方面表現都很一般,但對於這樣一個航空動力系統的“獨苗”,大家都是有感情的。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用回舊型號,哪怕只是暫時的,也必定會對跌跌撞撞好不容易走到試飛流程的渦噴14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在會議的最後,楊奉畑還是決定,讓進氣道專業組和606所派代表先去閻良駐場,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剛剛轉場過去的03架原型機和之前已經過去的01架原型機正在那裡頻繁試飛,可以提供更多的數據。

而其它組則與112廠配合,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05架原型機的生產工作。

……

在整個會議的後半段,常浩南都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他這次提前回到盛京,也正是爲了對渦噴14發動機,尤其是壓氣機結構的設計進行驗證。

要想繼續推動八三工程的進度,那麼發動機就一定是避不開的一環。

而且,如果能把渦噴14的進度給理順,那對於華夏的航發工業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開頭。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正向激勵的。

就好比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有個進度條,看一會書做一會題就能漲個百分之零點幾,那好學生的數量大概會多上很多。

因此先用最快的速度整出來個堪用的成品,哪怕性能沒什麼亮點,也會產生很好的反饋作用。

這個硬骨頭,必須得啃下來!

於是在會議結束之後,常浩南直接找到了楊奉畑。

後者此時正在和一個面色凝重的中年男人在一起討論着什麼。

“誒,小常吶。”

楊奉畑注意到了正朝他走過來的常浩南,然後拍了拍自己對面的另一個人介紹道:

“喏,老閻,這就是剛纔我跟你說的小常,常浩南。”

那人聽到常浩南的名字之後,登時轉過頭,上下打量了他幾下:

“小常同志,之前我就聽楊總說過,這次八三工程的技術改進,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主持的,今天總算是見着真人了!”

對方主動和常浩南握了握手,不過臉上的表情還是很不好看。

這時候楊奉畑纔再次對常浩南開口道:

“這位是咱們八三工程動力聯合攻關組組長,也是渦噴14發動機的總設計師,閻忠誠。”

常浩南恍然大悟。

以現在八三工程的進度來看,身爲動力系統總負責人的閻忠誠確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閻工您好,我也是久仰您的大名了。”

常浩南在重生前當然聽過閻忠誠的名字。

雖然他主持開發的渦噴14在原來的時間線上並不成功,但在其基礎上研製出的QD128發電用燃氣輪機卻順利進入市場化階段甚至成功出口,也算是在另一個領域修成正果了。

三人寒暄了幾句之後,楊奉畑話鋒一轉,對常浩南說道:

“我記得咱們第一次在京航見面的時候,你就提到過,流體力學理論原理和計算仿真的工程方法是通用的,而且你也在進行壓氣機葉片設計和製造相關領域的研究。”

“所以我和老閻剛纔還在說,想要把伱調去動力聯合攻關組,跟606所對接一些工作,不知道你本人的意見如何?”

意見如何。

那當然是沒有意見。

倒不如說常浩南剛剛還在思考應該怎麼和楊奉畑開這個口,現在正好不用糾結了。

因此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這個安排,其果斷程度讓旁邊的閻忠誠都有些意外。

後者再次看了看筆直地站在眼前的常浩南,用鄭重地語氣說道:

“小常,在做決定之前,我還是得先給你打個預防針。”

“渦噴14是咱們國家第一次完整地嘗試從頭開始研發一個航空發動機型號,在這方面的基礎比你之前從事的領域還要更弱,困難還要更多,而且……還可能面臨生命危險,所以我希望你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實際上閻忠誠自己就差點因爲一次發動機試車事故而犧牲,所以這個生命危險絕對不是嚇唬人。

“這樣吧,動力聯合攻關組預計後天決定前往閻良的人選,你在那時候給我最終的答覆。”

常浩南本來還想直接表個態,但看了看對方的神情,最終沒有開口,只是點了點頭。

閻忠誠很明顯是擔心他在一時衝動之下做出選擇,結果對面臨的困難估計不足,到時候再出現一些情緒。

這種情況可以說並不罕見。

與其空費口舌去解釋,不如等上兩天,也讓對方能夠安心。

“好,我會考慮明白的。”

首訂應該是破了2500,明天繼續日萬一天

(本章完)

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1137章 扒下大衛國的底褲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34章 關鍵抉擇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998章 好像有哪裡不對勁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999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62章 我要上天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1288章 大力出奇跡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1275章 讓美國人出錢!(算昨天的)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972章 生產定型鑑定,以及未來的打算第1348章 擴核,擴核!第903章 從美國反向挖人才!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50章 搶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1229章 帶彈起飛!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348章 擴核,擴核!第1322章 目標一分爲二了?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712章 戰後結算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09章 抉擇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958章 如何識別航母?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943章 總不能什麼都交給華夏人去幹吧?(4K)第1110章 這下晉升院士境了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345章 別真把南天門計劃搞出來吧?第81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985章 少年,你想要讀博士麼?
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1137章 扒下大衛國的底褲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34章 關鍵抉擇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998章 好像有哪裡不對勁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999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62章 我要上天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1288章 大力出奇跡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1275章 讓美國人出錢!(算昨天的)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972章 生產定型鑑定,以及未來的打算第1348章 擴核,擴核!第903章 從美國反向挖人才!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50章 搶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1229章 帶彈起飛!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348章 擴核,擴核!第1322章 目標一分爲二了?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712章 戰後結算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09章 抉擇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958章 如何識別航母?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943章 總不能什麼都交給華夏人去幹吧?(4K)第1110章 這下晉升院士境了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345章 別真把南天門計劃搞出來吧?第81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985章 少年,你想要讀博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