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未來預警機的路線

飛機在南鄭上空進行了一個緊湊的轉彎,然後緩緩降落在了城固機場的跑道上。

相比於常浩南這些年經常去的盛飛或者蓉飛,秦飛集團無論從規模還是發展水平上,確實都差了不少。

這點從機場的情況就不難看出來。

畢竟只是當年三線建設階段爲了以防萬一而設置的一個備份,地位類似大山裡面的貴航集團。

因此在特殊時期結束之後,地位本身就比較尷尬。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秦飛甚至已經和鎬飛進行了資產重組。

說是重組,其實就是合併到了後者裡面。

走在稍微靠後一點的樑紹修突然叫住常浩南:

見王曉模沒有繼續下去的意思之後,常浩南又補充道:

“背靠背的兩面陣還可以設計成不同的波段,比如一面用S波段做精確掃描,另一面用L波段做反隱身探測,只要根據不同種類的任務需求把相應的陣面旋轉到任務方向上就行。”

“傳統單面陣的探測角度在120°左右,但如果用寬角掃描技術,比如真實時間延遲線取代常規的移相器,那有潛力提高到150°,甚至160°的水平,這樣雙面陣的盲區就會被壓縮到非常低的程度……”

常浩南自己都不記得了。

“盲區當然會有。”

“對了,常總。”

但對於相控陣雷達來說,旋轉只是爲了補盲而已,調整完角度之後就可以停住了,並不會影響到探測能力。

畢竟二者的地理位置和業務範圍都比較接近。

但是至少得能塞進去3.2米寬的標準尺寸貨盤。

不僅總體設計方案出自他手。

“無論是平衡木天線也好,T型天線也罷,對於大型預警機來說總歸不合適。”

畢竟最早還是常浩南自己和丁高恆提出來的。

但他畢竟不是專業出身,稍微擴展一點就兩眼一抹黑了。

他擺了擺手:

“您當年給運8做防除冰設計的時候,也是這麼說的。”

樑紹修點頭。

“我之前看的資料上說,雷達是不能探測到180°範圍的。”

在某種程度上,樑紹修甚至可以說是被常浩南帶出來的總師,所以說到這裡也是神色如常:

“畢竟飛機等航發的話,還能先用其它型號對付着試飛,但是航發等飛機連定型都定不了……”

但劉高卓就沒有這種心理包袱。

在距離稍遠的位置上,那架空警200已經被塗成海軍航空兵特色的灰白塗裝,甚至側面都寫上了“華夏海軍”四個大字。

常浩南本來只是跟在後面閒逛,但卻突然從王曉模口中聽到了一個前段時間好像才聽過的名詞。

“這樣的好處是,對於同樣尺寸的雷達罩來說,雙面旋轉陣的單一天線面積可以做到三面陣的將近兩倍,但總的耗電量卻只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在探測距離和探測效率方面會表現出巨大的優勢,只是機械結構會更復雜,重量也會更大。”

王曉模和樑紹修。

這個問題自然是張洪飈問出來的。

“但如果設計一個可轉圓盤的話,那載機的航向仍然是自由的,所以少一點視野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主要就是看用戶那邊要如何取捨了……”

而且還和常浩南有過相當順利的合作。

常浩南一愣:

“動作這麼快?”

但幾個月功夫過去,航空工業那邊就已經開始組織力量研發了,確實有點出乎所料。

張洪飈作爲科工委副主任,也不可能一點功課不做,所以來之前還是瞭解過圓環工程的相關情況,知道那個三面固定陣的天線設計。

……

“空警200列裝之後,你們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這個事他當然知道。

而且大概一年前,他還在這架飛機上面驗證過高階數據降維技術。

王曉模也看出對方是臨時抱佛腳,所以用了相當通俗的方式去描述:

“前段時間,丁主任和劉總專門把我叫去,安排了一個和您對接的運輸機項目。”

他對運9這個項目本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你剛纔說,可以用寬角掃描技術進一步提高單面陣的探測範圍?”

周圍則站着不少身穿藍色87式海洋迷彩的機務人員。

“沒事。”

“還能做成雙面旋轉陣?”

在華夏的體系中,戰術運輸機其實並不需要承擔多麼繁重的大件裝備運輸任務。

“不光是這樣。”

常浩南無奈地搖了搖頭:

不過,樑紹修顯然比常浩南自己樂觀得多:

“當然,我們也在開發一些新技術,儘可能減小雙面陣的盲區。”

“雖然核心機是現成的,但大涵道比渦扇還是有不少獨有的技術難點,而且很難投機取巧……”

王曉模回答道:

顯然,在業務層面上,飛機應該已經被海軍航空兵的同志接手了。

張洪飈詢問道:

明天要辦的只是個交接儀式而已。

那是專業人士在聽到外行問題時的表情: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預警機都遠離主要戰場,其實對於360°全向探測的需求不是非常大。平衡木和T型天線的問題是需要飛機調整航線來適應掃描角度,這對飛行航線會產生限制。”

“也不用有太大壓力,渦扇20未必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快。”

倒也合理。

在當時總共只有三個80噸以上飛機型號(運20、運9、轟6K)的大背景下,也確實沒必要保留兩個大型飛機的生產基地。

既然是來參加空警200的交付儀式,那麼等在停機坪上的自然是兩名總師。

就很僵。

因此,在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原本應該是二對二的安排,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另外三個人一起給張洪飈介紹整個項目的基本情況……

可以說是硬件和軟件一把抓。

稍作停頓之後,王曉模又繼續道:

他直接打斷了王曉模的解釋:

“結果最後的實際效果比理論預期還好。” “還有這事?”

說到底,機械掃描雷達的旋轉動作是雷達正常工作的必須步驟,旋轉速度等於刷新率。

“等等……王院士。”

王曉模露出一個笑容。

短板還是有的,而且還都是不太容易克服的那種。

“嗯……從天線角度上講是無所謂的,只要把類似平衡木那樣的背靠背天線設計藏到圓盤型雷達罩裡面就行了。”

既然對方都這麼確定了,常浩南也不好再說什麼。

至少在眼下,還並不能說華夏在航發領域就全方位無死角地跟那些先發國家齊頭並進了。

“但這樣不是會有兩個盲區麼?”

不過轉念一想,現在航空工業集團那邊的一把手已經換成了劉高卓……

“有。”

否則像上一世那個運8改出來的運9一樣,連運輸物資都很麻煩。

但這一世,華夏航空製造業發展的順利程度已經比原來的時間線強了不止億點,所以常浩南其實還是有心帶一帶秦飛集團這個小老弟的。

渦扇10能以如此快的效率服役,歸根結底還是用領先一代的主動冷卻設計實現了比預期更高的渦輪前溫度,再迭加領先一代的總體設計,最終換來了跟3.5代發動機基本一致的性能。

對於空警200,常浩南自然是是熟悉的很。

所以,幾人的聊天很快又轉移到了跟預警機有關的內容上。

“所以,我們已經建設了一個機載雷達天線的地面模擬裝置,正在分別測試三面固定陣和雙面旋轉陣的情況。”

“啊……雖然領導沒明說,但應該是擔心跟不上你們那邊搞航發的進度。”

樑卓平這個人不能說壞,但畢竟是總公司時代的老人,面對分走了一半家產的航空動力集團,難免心態上會有些不平衡。

“沒錯。”

王曉模跟常浩南算是老相識了,被中途打斷之後倒也不惱,只是點了點頭:

“不過這只是理論層面上的東西,實際情況遠沒有說起來這麼簡單,我估計……至少在10年之內不太可能應用到現有的型號上。”

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561章 並非短視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867章 就叫渦扇20吧!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985章 少年,你想要讀博士麼?第98章 緊急起飛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989章 恐怖如斯jpg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第1318章 華夏人的軍艦開過來啦!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1074章 航發的結構預變形設計?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651章 庖丁解機?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798章 我的大佬導師jpg第1220章 華夏人的神奇小妙招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1648章 瞄準未來的錨點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1506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942章 在對手最擅長的領域碾壓他們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75章 重熔層第49章 殲7F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330章 雙模態衝壓發動機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644章 連鎖崩壞,供貨危機第1630章 什麼技術我沒見過?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1079章 我已經全都算到了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967章 海洋一號項目,升級!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97章 柳暗花明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第48章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852章 前往滬東第448章 汗流浹背了吧,椿中島?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1098章 全球鷹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229章 帶彈起飛!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
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561章 並非短視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867章 就叫渦扇20吧!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985章 少年,你想要讀博士麼?第98章 緊急起飛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1361章 電磁棱鏡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989章 恐怖如斯jpg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第1318章 華夏人的軍艦開過來啦!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1074章 航發的結構預變形設計?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651章 庖丁解機?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798章 我的大佬導師jpg第1220章 華夏人的神奇小妙招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1648章 瞄準未來的錨點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1506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942章 在對手最擅長的領域碾壓他們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75章 重熔層第49章 殲7F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330章 雙模態衝壓發動機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644章 連鎖崩壞,供貨危機第1630章 什麼技術我沒見過?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1079章 我已經全都算到了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967章 海洋一號項目,升級!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97章 柳暗花明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第48章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852章 前往滬東第448章 汗流浹背了吧,椿中島?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1098章 全球鷹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229章 帶彈起飛!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