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40噸不行,那0.4噸呢?
當常浩南時隔幾個月後再次來到鼎新基地的時候,戈壁灘上已經提前迎來了炎炎夏日。
他走出機艙,在門口聞了聞帶着些許沙子腥味的空氣,很輕易地便透過薄霧看到了遠處那略顯簡陋的“電磁發射裝置”。
實際也就是一門電磁炮。
只不過,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話,那確實很難被從中看出太多作爲“炮”的特徵。
比如並沒有修長的圓筒形炮管,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延伸出來的、類似滑軌一樣的長條形框架。
以及作爲驗證設備,而且還涉及到氫氣和氧氣的泄露風險,所以也不存在一個封閉的戰鬥室,而是直接採用全開放式設計。
就連控制檯,都只是在旁邊臨時搭了個活動板房。
導致從停機坪的角度看上去,反而更像是某種工程起重設備。
基地工程師王振國正等在舷梯旁邊,常浩南跟他握手的時候,注意到對方眼角有着相當明顯的曬斑。
這是年初時候還不存在的,顯然最近這段時間沒少戶外作業。
“常院士,韓研究員這會兒正在對輔助冷卻設施進行檢查,所以沒親自過來。”
王振國說着遞上一頂安全帽,然後把常浩南引上身後的猛士越野車。
“這倒沒關係,測試準備工作是第一位的……”
說到這裡,常浩南系安全帶的動作頓了頓。
因爲他突然透過後視鏡看到,一羣穿着海軍藍工作服的人剛剛完成集合並踏上一輛中巴車,然後朝着跟自己一樣的方向跟了上來。
“咱們基地還新接了海軍的測試項目?”
鼎新基地雖然歸屬於總裝備部管理運營,但畢竟是常浩南提議設立的,所以就算不是後者的項目,他問上幾句倒也無妨。
“那倒沒有……”
王振國回頭往後瞅了一眼,然後搖搖頭:
“應該是海軍工程大學馬明偉院士的技術團隊,來考察這裡的測試條件,但還不知道具體是準備上什麼項目。”
這個名字讓常浩南頓時來了些興趣。
出於便利性考慮,電磁彈射的地面測試直接選在遼西的艦載航空兵訓練基地開展,所以對方不遠千里跑到鼎新,肯定是爲了其它事情。
而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那麼沿着這條路的方向只有一些基地的營區建築,似乎並沒有第二個可以用來測試的工位。
換句話說,對方也許並不是準備在這裡搞什麼新的技術驗證……
吉普車的速度當然遠遠快於中巴,因此很快甩開了一段距離。
沒過幾分鐘,電磁炮測試臺架便呈現在了常浩南的眼前。
九米長的發射軌道像一柄出鞘的利劍斜指蒼穹,纏繞其上的水冷管路盤虯錯節,如果仔細觀察還能在表面看到淡淡的蒸汽雲霧。
顯然是剛剛結束一次分系統測試。
而在旁邊的活動板房附近,穿着工作服的韓陳峰正拿着一臺對講機,專心致志地下達着操作指令:
“水和酒精混合比調到1:2.3了?”
他忽然回頭問向正在操作終端的技術員,也因此而注意到了已經下車的常浩南。
“常院士。”
後者揮了揮手,示意對方先繼續手頭的工作,等結束之後再彙報情況。
好在剩下的工作似乎不多,韓陳峰很快完成部署,然後興沖沖地跑到常浩南面前:
“常院士,我們已經重新修正了爆轟反射腔體的內輪廓,把二次諧波震盪降低了17%,另外重新調整了動磁式電機的鐵心電樞,進一步擴大了動子運動形成,現在可以把設計的9米發射軌道充分利用起來,具體情況我們到控制室裡面詳說……”
“……”
因爲氫氧爆轟磁流體發電已經繞過了電磁發射過程中最麻煩的儲能問題,所以需要彙報的內容其實並沒有特別複雜。
只過了差不多四十分鐘,常浩南和韓陳峰就又一次出現在了控制室的門口。
也就在這個時候,剛纔那輛跟在他們後面出發的中巴車恰好出現在了路口。
按照時間計算,這短短几公里路無論如何不可能開了將近一個小時,所以很明顯,對方是經過一些其它行程之後,又臨時起意過來的。
果然,從車上只走下來了寥寥數人。
看到剛從控制室裡走出來的常浩南,爲首一名軍官眼前一亮,快步迎上前來:
“常院士,好久不見。”
正是帶隊的馬明偉。
二人在之前爲海軍驅逐艦確定動力方式的過程中有過幾面之緣,雖然並未有過直接合作,但好歹算是臉熟。
“馬院士,剛纔我在停機坪那邊還看見你們來着。”
常浩南主動將對方引到試驗區內,半開玩笑道:
“這是準備來考察一下我們的項目進展?”
但馬偉明卻沒有半點玩笑的意思:
“考察不敢講……只是剛纔開會開到一半,突然聽說常院士你正好也在這,所以有些唐突地過來拜訪一下。”
常浩南知道對方現在正全身心投入電磁彈射技術的研發,專程前來不可能只是因爲好奇,必定是對這門電磁炮所用的技術有想法。
所以也沒兜圈子,而是直接問道:
“馬院士是對這門炮感興趣?”
如此直白的切入方式讓馬明偉一愣,接着也敞亮地點點頭:
“實不相瞞,確實如此……”
說着擡起頭,望向位於火炮基座下方、呈左輪手槍彈巢狀排部的一組氫氧爆轟管:
“同樣是短促的脈衝供能,氫氣、氧氣和爆轟管的成本實在不高,至少遠比電感電容之類的大功率儲能元器件要便宜,而且也容易伺候得多。”
某種程度上,電磁炮和電磁彈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只不過在具體要求上有些差別。
常浩南以爲對方是在儲能元器件上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要劍走偏鋒,所以趕緊打預防針,以免給對方不必要的期待:
“馬院士,氫氧爆轟所產生的磁流體發電功率不是線性的,尤其是受到負荷水平的影響很大……”
其實在最開始,他就想過用這項技術去搞電磁彈射。
但經過計算之後發現在工程上確實不太可行:
“如果想要彈射一架40噸的飛機,那恐怕需要把爆轟管做到跟風洞差不多大才能滿足要求,更何況爲了滿足發射頻率,這樣的爆轟管還需要至少6-8個,哪怕一艘10萬噸級航空母艦上安裝3部彈射器,也要佔用無法承受的巨大空間……整體算下來恐怕還不如蒸汽彈射了。”
不過,馬明偉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失望:
“這我知道,40噸的飛機當然不行,我也沒準備把你的爆轟管搬上航空母艦。”
說完稍作停頓,把目光重新投向常浩南:
“但如果我只想彈射4噸,乃至0.4噸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