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

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

“咳咳——”

饒是常浩南臉皮頗厚,也有點扛不住三道火辣辣的目光,於是趕緊接着剛纔樑紹修的話頭繼續說了下去。

“新舟60去進行FAA審定的事情,恐怕要擱置下來了,現在603所那邊正在跟一家歐洲公司接洽。”

“至於適航審定工作……有了歐洲企業的參與,可以去爭取EASA的適航證,但剛纔也說了,標準問題上,萬事不求人,所以肯定還是要轉爲以我們自己爲主。”

作爲也算是間接參與過新舟60設計的人,他對於這個項目的未來的走向還是會比較清楚的。

97年去FAA做適航認定結果失敗,然後輾轉多年也只能在國內和極少數幾個第三世界國家使用,最後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丟給海警當巡邏機都被嫌棄——這樣發生在原來時間線上的劇情自然不可能在本位面重演。

本來,常浩南一直都在發愁要通過一個什麼樣的切入點來讓當今的華夏航空工業放棄對FAA的舔狗行爲,但之前渦噴14測試時,那通從國防科工委打來的電話似乎已經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聽杜義山說過,上滬飛機制造廠生產MD90飛機的工作重點,已經從“接收並學習全套美國航空產業標準”變成了“消化吸收重點技術和積累大型民航客機的總裝製造經驗”。

再考慮到阿古斯塔公司已經開始跟華夏航技方面開始洽談型號合作的具體事宜,那麼新舟60未來的發展重點應該會轉向歐洲了。

“這樣好,這樣就對了!”

林國範又興奮了起來,他現在對於制定自主標準這件事的狂熱程度完全不亞於常浩南:

“標準也是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和完善的,運8畢竟是個軍用運輸機,設計時候的很多取向都跟民航有所不同,不可能把它的試飛經驗完全搬到其它飛機上,不利於進一步推廣。”

“所以要是能有個新舟60這樣正經的民用型號,就再好不過了。”

實際上他說的就是個軍標和民標的問題,雖然在很多地方二者可以是相同的,但終究會有一些區別。

比如軍用飛機可以接受以一定的可靠性爲代價榨取更高的性能,對於環保、排放、經濟性這些指標卡的也不嚴格。

而民用型號則完全不同。

“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先從自然結冰試驗開始着手。”

常浩南用手中的筆輕輕敲了敲桌子,總算是把幾個人剛纔放飛出去的思緒給收了回來:

“要想形成一套對所有型號都滿足要求的整機普適性標準,跟只對單一型號的機翼部分做結冰試驗可是完全不同,工作量要大上至少一個數量級。”

“我們得同時解決‘實驗什麼’和‘怎麼試驗’兩個問題,同時還要儘可能對防冰工作給出一些指導性的數據和意見。”

一旦談到現實問題,就需要比較嚴謹的思路了,肯定不能和剛纔暢想未來的時候一樣侃侃而談。

四個人紛紛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實際上,常浩南剛剛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沒有說出口——

歐美在90年代中後期曾經密集發生過因爲積冰而導致的空難事件,甚至一度影響到公衆對於民航業的信心。

尤其是歐洲。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間段。

如今剛剛成立的歐盟還不是二十多年後那個廢拉不堪的腦死亡組織,歐洲國家們,甚至包括英國在內都還是多少有些心氣在的,並不願意以大洋彼岸的美國爲馬首是瞻。

而在這件事情上,華夏和歐洲是存在共同利益的。

所以他想要以自然結冰試驗這個對飛行安全影響極大的適航審定項目爲突破口,通過阿古斯塔公司嘗試推動CAAC和EASA兩套標準的的全面對等互認。

如果能成,則意味着以後在華夏獲得適航證的飛機型號可以被直接銷往歐洲。

再考慮到EASA的示範效應,大概在除了北美以外的地方都不會發愁銷路。

對於華夏航空工業來說完全稱得上是里程碑意義的發展。

…… 經過了十來分鐘的深思熟慮後,恢復了冷靜的林國範首先開口:

“我覺得,還是得先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確定一個基本的工作流程。”

“這樣也好。”

樑紹修說着從旁邊拿出了一張紙:

“我們目前已經確定了影響飛機積冰情況的幾個主要因素,那麼下一步,就要以此爲基礎,確定自然結冰試飛的空域和大氣條件要求,比如溫度、水滴直徑和液態水含量。”

常浩南隨後繼續補充道:

“關於這一點,最好還要讓林教授提前研究一下咱們國家不同時間段和不同高度層的積冰分佈情況,跟國外的氣候條件進行對比,設置幾個不同的防冰級別,否則空有一套標準,結果在咱們自己國家根本無法完成測試豈不是要鬧出笑話?”

實際上,後世的自然結冰試驗之所以幾乎被FAA所壟斷,除了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早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自然環境合適,加上氣象預報準確。

想讓飛機完全不積冰,很難。

但想讓飛機按照預設條件精確積冰,更難。

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不能太乾燥也不能太潮溼、氣流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

總之,五大湖區基本就是全世界積冰頻率值最大的地方了。

對於飛行安全來說這當然不是好事,但對於飛行測試來說簡直是一塊寶地。

在別的地方要花幾個月完成的測試,擱在FAA這邊可能一星期就能結束。

就華夏的情況而言,肯定是沒有五大湖區這種天選之地,但也絕對不至於找不出一塊滿足條件的空域。

天賦不夠,努力來湊。

那就只能依靠氣象學家做出精確預報了。

“放心,我的課題組已經跟蹤咱們華夏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將近20年了,在這些方面還是有一些心得的。”

林國範頗爲豪邁地大手一揮,把工作給攬了下來。

“那麼,我們182廠,還有未來可能加入的603所可以負責設計標準化的飛機參數測量系統……”

“我可以繼續對被動除冰方式進行研究……”

“……”

“哦,對了,差點忘了最要緊的事情,自然結冰試驗的項目申請得儘快交上去,否則到了年末,所有項目都忙着審覈,沒準就要拖到明年。”

常浩南對旁邊的樑紹修提醒道。

“沒問題。”

後者點了點頭:

“我今天回去之後就着手開始準備,爭取在12月中旬之前把項目給拿下來!”

“那就這樣,我們先回去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這件事情急不得,後面應該需要很多兄弟單位協同配合才行。”

“散會!”

(本章完)

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32章 出結果了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1256章 鷹子,行不行啊?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裡,哪裡的成果就氾濫成災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368章 明修棧道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420章 已經沒有石頭可以摸着過河了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959章 目標輪廓識別第36章 作繭自縛第1027章 有些時候,太快也未必是好事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1002章 拍到了一艘航母?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239章 反衛星?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903章 從美國反向挖人才!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1406章 準備送一份大禮第53章 直道超車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612章 兩個掛壁的思維碰撞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75章 這次真直博了(爲盟主flankerr加更3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2章 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98章 女王的艦隊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1352章 機動彈道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1163章 一轉攻勢!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914章 韓國人要偷技術?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
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32章 出結果了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1256章 鷹子,行不行啊?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裡,哪裡的成果就氾濫成災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368章 明修棧道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420章 已經沒有石頭可以摸着過河了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959章 目標輪廓識別第36章 作繭自縛第1027章 有些時候,太快也未必是好事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1002章 拍到了一艘航母?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239章 反衛星?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903章 從美國反向挖人才!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1406章 準備送一份大禮第53章 直道超車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612章 兩個掛壁的思維碰撞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75章 這次真直博了(爲盟主flankerr加更3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2章 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198章 女王的艦隊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1352章 機動彈道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1163章 一轉攻勢!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914章 韓國人要偷技術?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