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是三個月後。
蓉城132廠的裝配車間燈火通明。
儘管已是凌晨,但沒有人感到疲倦——無偵8乙號方案的第一臺01號原型機即將完成最後的發動機安裝。
程俊紅站在工作平臺上方,看着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將第二臺改進後的亞衝-2M發動機吊裝到位。
這臺發動機融合了常浩南團隊的磁流體發電技術,外表看起來比原版更加修長,進氣道前緣閃爍着金屬特有的冷光。
至於無偵8本身,則相較於過去粗壯敦實了不少。
如果是一架正常氣動佈局的飛機,那麼這樣的改動必定會對高速性能產生無法挽回的負面影響。
但乘波體產生升力的原理相對特殊,只要設計得當,對於這些參數反而不是特別敏感。
“程總,磁流體發電系統的最後校驗完成了。”質量監督組組長張建軍快步走上平臺,遞過一份檢測報告,“所有參數都在設計範圍內,甚至比設計數據還要好一些。”
程俊紅接過報告,快速瀏覽着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
他的目光在“等離子體穩定性“和“發電效率“兩項上停留了片刻,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到底是常院士啊……確實有兩下子。”
這時,車間大門打開,常浩南帶着他的團隊走了進來。與四個月前相比,這位年輕院士看起來憔悴了不少,眼睛下方有明顯的黑眼圈,但精神卻異常振奮。
“程總!”這個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程俊紅轉身,看到常浩南帶着他的團隊走進了觀察平臺。
與四個月前相比,多數人都看起來憔悴了不少,但這位年輕的院士似乎沒受到什麼影響,仍然精神振奮。
見到這一幕,前者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
絕大多數的天才,首先在精力上就異於常人。
“常院士,您怎麼這麼早就過來了?”
常浩南擺擺手:“在招待所也睡不着,索性直接過來了。”他走到欄杆前,俯視着下方的01號機,“進度比我想象中更快。”
“132廠的效率一向很高。”程俊紅指向發動機艙,“特別是您那個磁流體增強器的安裝接口設計得非常巧妙,幾乎沒遇到什麼裝配困難。”
這幾個月裡,最困難的階段其實是並聯乘波體設計的風洞驗證。
兩臺風洞幾乎不間斷工作,測試了數十種不同細節構型,才最終確定了最優方案。
然後是磁流體發電系統與衝壓發動機的集成——這需要重新設計燃燒室結構,解決高溫等離子體與燃料噴射的相互作用問題。
好在有了凌霄-1的經驗,也沒遇到什麼無法解決的障礙。
“也多虧了你們的工作。”常浩南微笑道,“飛髮結合的效果比預期的更好。”
確實,改進後的亞衝-2M不僅解決了供電問題,還因爲磁流體增強效應,使發動機推力提升了大約8%,油耗降低了12%,結合更大的內部容積,讓無人機的航程突破了驚人的一萬大關。
當然,這需要在飛行中段進入到40km以上的高度,到任務區域之後再略微下降,以保證偵察效果。
但無論如何,這一意外收穫都讓整個項目組歡欣鼓舞。
“通電測試準備!”車間主任的喊聲打斷了二人的交談。
技術人員開始爲發動機連接外部電源。
衝壓發動機需要一定的初速度才能工作,不可能像殲10和殲20那樣在總裝完成後先進行一次地面啓動,只能驗證一下各子系統的功能,然後就上天首飛。
“磁流體通道電壓穩定……”
“等離子體發生器正常……”
“發電系統自檢完成……”
“……”
一個個子系統報告聲在車間裡迴盪。程俊紅和常浩南緊盯着監控屏幕,上面顯示着發動機內部各關鍵部位的實時數據。
“全系統通電!”隨着指令下達,監控屏幕上的數字開始跳動。
“電磁場生成成功,任務載荷喚醒成功……”
技術員興奮地報告。車間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程俊紅長舒一口氣,四個月來的壓力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明天就可以運往閻良了。”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直的身體,“經過改進的轟6驗證機已經準備就緒,只要完成最後的地面檢查,就能開始飛行測試。”
無偵8不可能裝進任何轟炸機——哪怕是圖160的彈艙,所以需要一種專門經過改進、可以外掛超大體積載荷的轟6來發射。
好在這種改進並不影響飛機在翼下正常裝載4-6巡航導彈的能力,所以鎬飛集團乾脆出了個取消內部彈艙、增加空中加油管和機腹大型掛架的新型號轟6S。
常浩南點點頭:“我剛剛在試飛申請上籤了字,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能排在前面……”
……
第二天清晨,完成初步地面監測的01號原型機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拆解成三個部分,準備分別裝入已經等候多時的兩架運9運輸機。
“3.3米多點的貨艙,裝這種真正的大件還是有點費勁了……”指揮運輸任務的空軍軍官看着正在操作內部吊機的機械師,咂了咂嘴說道:“要是能有個C-17那樣的5.5米寬貨艙就好了。”
常浩南無奈扶額,想起來幾年前第一次看到運9的時候,幾位之前只見過運8和C130的空軍領導恨不得把眼珠子都塞到飛機貨艙裡面去。
現在連個航空兵副師長都有點看不上了。
呵,男人。
呸!
當然話說回來,運9一架中型運輸機的體量也確實不太夠看。
而伊爾76MF作爲一架200噸級運輸機,貨艙寬度竟然也只有不到3.5米。
這一點擱在10年前還無所謂,但運輸航空兵如今吃過了細糠,也已經對此不太滿意了,因此在世紀初那兩個團的訂單之後,也並沒有進一步的採購計劃。
“別急,鎬飛那邊的新型運輸機已經進入最後設計階段了。”常浩南聳了下肩:“四臺AE1500-RR-168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60噸……最大載重可能稍低於C17,但是航程遠20%以上。”
在羅爾斯羅伊斯方面的強烈要求之下,AE1500最終在子型號(代表具體推力)的前綴上增加了一個RR的標識。
作爲交換,遄達NGx也將在發動機側面同時印上羅羅和華夏航發的logo。
“真的?”旁邊始終沒吱聲的刑牧春眼睛一亮,“什麼時候能首飛?”
“老樑和老唐他們還在覈準細節。”常浩南解釋道,“畢竟比我們之前最大的飛機還要大1.5倍左右,還用了動力增升等新技術……必須謹慎。”
現在是華夏航空產業突破封鎖的最關鍵階段,禁不起太多波折。
正當衆人忙着裝機時,一個意外的身影卻忽然出現在了停機坪上——
“楊總?您怎麼來了?”
程俊紅驚訝地迎上前去。
楊韋面色有些凝重:“我剛從BJ回來,有個消息要通知你們。”
他看了看周圍,“試飛計劃被上級駁回了。”
“啊?”
常浩南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簽字的試飛申請從來都是走個過場,別說駁回,就連修改意見都沒出過。
“跟飛機沒關係。”楊偉解釋道:“趕巧東亞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正在鎬京舉行,上級考慮到保密要素……還有不想讓另外兩方覺得我們在示威,希望能延後一週再試飛。”
常浩南不解:“東亞自由貿易區……爲什麼會選在鎬京談判?”
他對這件事的前景持悲觀態度,但能夠以此消耗一下美國的精力和對外資源也好。
只是按照常理,這種談判似乎應該選在沿海城市纔對。
“怎麼說呢……”楊韋猶豫了一下,“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自從當年你在鎬京跟歐盟談下來那一輪航空產業合作之後,這地方就有了點特殊的……寓意。”
程俊紅和常浩南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一週而已。”常浩南最終說道,“正好可以做些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