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

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

對於14所的工程師們來說,目前的情況大體上算是喜憂參半。

一號吊艙的成功算是一個兜底,至少讓大家確定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因此現在二號吊艙面對的最多也就是個工程設計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是製造或者裝配工藝之類的小毛病。

這就要等到測試數據和高炮團那邊的雷達數據都拿回來之後再慢慢檢查了。

不過對於常浩南來說,做到這一步顯然是不夠的

之前剛到14所的時候,他就用系統分析了那個被繳獲吊艙的工作原理,所以這一步肯定不會出錯,而真正代表他本人工作的正是那個縮小版本的二號吊艙。

所以無論如何,他還是希望能迅速解決掉其中的問題。

大約20分鐘之後,完成測試的713號機穩穩降落在閻良機場的跑道上。

很快,一大一小兩個吊艙就被地勤人員拆下來,並轉移到一個專門安排給14所用於試驗的車間內。

隨後郭林等人開始拆卸吊艙,並檢查其中的元器件安裝是否存在問題,而常浩南和徐洋則取下來了飛機上的測試設備。

它可以忠實地記錄在剛剛的整個飛行過程中,各個機載設備的工作情況。

前面兩輪測試,也就是啓動一號吊艙進行干擾的時候,全程一切正常。

而當二號吊艙開啓之後,情況卻變得非常奇怪。

剛一開始,也就是吊艙還沒有捕獲到射向自己的雷達波時,數據依舊是正常的。

這說明在通電啓動這一步並沒有出問題。

但是,當飛機進入到炮瞄雷達的探測範圍,干擾吊艙真正進入工作狀態之後,信號接收端就出現了異常。

第三輪和第四輪測試都是如此。

而且隨着與雷達本體距離的接近,或者說,隨着干擾機發射能量的增加,吊艙接收端記錄到的信號就越來越混亂。

“常博。”

就在常浩南皺着眉頭緊盯着屏幕上的信號圖譜觀察時,徐洋的聲音突然從他身後響起:

“把接收機最後一分鐘的那段信號放大看看。”

常浩南關於信號與控制這塊的內容其實是重生之後才慢慢自學的。

當然,得益於系統在幾次相關項目中給予的知識,對於一般的應用問題,他都能夠遊刃有餘地處理。

但是跟徐洋這樣科班出身的人相比,在基本功訓練方面還是稍有不足。

就比如現在,需要從一堆複雜的線條中找到真正有問題的部分,常浩南就未必能反應的更快。

不過他這人有一個優點,就是能聽進去別人的話。

所以馬上就按照徐洋的要求,放大並處理了後兩輪測試的最後一分鐘記錄。

“看這裡。”

徐洋伸手指向了其中一條曲線:

“這條曲線,最開始的時候幅度很低,幾乎都看不到,但是從出現開始的每一個週期都會增強,到最後甚至跟接收機接收到的炮瞄雷達波強度差不多。”

被她這麼抽絲剝繭地一說,常浩南也馬上抓住了要領:

“所以是它對整個吊艙的輸入信號產生了干擾,導致輸出信號異常,對雷達的干擾效果變差……”

“等等,這是個自激振盪信號?”

“沒錯。”

徐洋打了個響指:

“所以情況已經很明確,問題不是出在元器件上面,可以讓郭工他們那邊不用繼續查了。”

“呼——”

常浩南有些懊惱地拍了一下額頭,然後把另一邊正熱火朝天分析電路板的郭林等人給叫了過來。

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干擾信號,那麼其實有無數種可能的來源。

比如DRFM裡面的某個部分工藝不行,或者是在頻分多通道採樣過程中,某一路的採樣時鐘出了問題等等。

但這些問題都不可能製造出一個正反饋的自激振盪信號。

唯一的可能是,吊艙收發天線之間的隔離度不夠高,發射機發射的大功率干擾信號,從接收天線耦合進入了接收機。

14所那邊的人也都是科班出身,儘管如果讓他們自己找問題不會像徐洋那樣一眼看出來,但在有了解釋的情況下也絕對不難理解常浩南的意思。

“原來是這樣……”

郭林也是一臉意外地捋了捋頭髮:

“可是我們明明已經做了極化隔離?”

所謂極化隔離,就是讓收發天線之間以正交方式佈置,一個垂直極化,另一個水平極化,理論上講,這樣的兩個天線之間信號之間就不會相互串擾。

不過因爲落實到工程上面不可能做到真正完美的正交極化,所以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

“說明咱們的極化隔離度不夠高,等到載機與雷達天線之間的距離接近到一定程度時,發射機的功率就會燒穿極化隔離,影響到接收天線的正常工作。”

浩南放下手中的鼠標,看着不遠處放着的一號吊艙回答道:

“而且我也明白雷神公司爲什麼要把吊艙設計成這麼大的尺寸了……”

“確實……”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也一直被困擾着的徐洋也露出一臉瞭然的神情:

“他們也解決不了極化隔離的問題,所以用了最簡單粗暴的物理隔離方式,只要我收發天線之間的距離足夠遠,那就不怕被影響到。”

既然問題已經明確,那接下來就是想解決辦法了。

其實思路倒也順理成章。

畢竟常用的收發隔離方式其實一共也就只有三種。

空間隔離、極化隔離和時間隔離。

第一種因爲吊艙的體積所限而在物理上無法做到,第二種則因爲技術問題不能實現,那自然而然地,就剩下第三種了。

所以郭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放棄全收全發模式,採用收發分時的工作邏輯呢,比如全脈衝儲存轉發干擾,或者短脈衝儲存循環轉發干擾?”

這一點徐洋自然也想過,但她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 “那我們這個干擾機的優勢就沒有了,短脈衝存儲循環轉發干擾只利用雷達信號的一小段信號進行首尾相接的循環轉發,產生的假目標信號會變得很寬,稍微先進一點的雷達都能很輕易地辨別出真假目標來。”

“至於全脈衝儲存轉發干擾,雖然產生的目標很真實,但假目標會至少落後於真目標回波一個脈衝寬度,應付一些機載的窄寬度雷達還好,但要是對上像愛國者之類的線性調頻脈衝壓縮雷達,人家直接用一個60微秒甚至100微秒的寬度,那我們的假目標直接落後真目標10-15公里,根本起不到迷惑敵人的作用了。”

被徐洋堵死了最後一條出路之後,郭林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其他辦法了。

“MD,美國人造這麼大個東西果然是有道理的……好難啊……”

郭林拍了拍身邊碩大無比的一號吊艙。

這個長度近10米、直徑大約1米的傢伙對於大多數戰術飛機來說都是個無法攜帶的龐然大物。

除了米格25/31之外,還真的很難給它再找出一個合適的戰術平臺作爲載體來。

前世蘇30掛載過的體積最大的裝備是彈長8.4米、彈徑670mm的布拉莫斯,而蘇34的記錄則是長7.5米,彈徑1.2米的Kh-47M2匕首。

換句話說只有蘇34可以很勉強地掛上去。

但暫且不說華夏並沒有一種對應蘇34的型號,就算有,機腹掛點的封閉性也實在太高,前方被側衛家族經典的下垂式機頭遮擋,兩側則被兩個進氣道擋住,並不適合安放需要大量接收和發射電磁波的干擾吊艙。

“要不我們換個思路?”

幾分鐘的沉默過後,旁邊總算有人開口提議道:

“或許沒必要一定要把這個東西設計成一個吊艙。”

“我聽說所裡對於那部主被動SAR雷達的研究進度也還可以,是不是可以考慮把電子干擾和電子偵察功能合二爲一,集成到運8或者轟6上面去,直接造一架綜合電子支援飛機出來?想來空軍那邊肯定會很喜歡。”

這個型號在思路上已經十分接近後來的高新12/運9DZ電子戰飛機,正如他所說,空軍確實很喜歡。

雖然這種飛機難以像EA6B或者EA18G那樣跟隨戰術飛機編隊一起衝陣廝殺,用物理手段摧毀對方的防空網,但至少可以在相對安全的地方進行掩護,總歸好過單純靠低空突防來碰運氣。

而且在非戰時的巡邏對峙等任務中,更大的平臺相比飛豹或者側衛來說也更加遊刃有餘一些。

前世的華夏海空軍就非常好地利用了高新系列飛機留空時間長的優勢(運8/9平臺的航程其實不遠,但經濟航速比較低),通過屢屢讓空中自衛隊超強度起飛應對的辦法,極大地削弱了對方F15J/DJ等主力戰機的戰備水平。

以至於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哪會,空自已經在考慮把本來設計用於對地對海攻擊的F2拿來進行空中攔截任務了。

這麼說來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成果。

尤其是現在華夏這邊急需在某些方向上部署海空力量以宣示存在的情況下。

但就在一些人已經被這個想法說動了的時候,剛剛一直在背對着衆人,在電腦上計算着什麼的常浩南突然回過了頭:

“綜合電子支援飛機當然要搞。”

“但是戰術電子戰攻擊機也不能就這麼不要了。”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只會說我全都要。

……

“可是常工,吊艙體積減小之後的自干擾問題很難處理啊……”

有人小聲說道。

實際上剛纔常浩南就是在電腦上完善了一下自己腦子裡閃過的靈感,然後又用系統試探了一遍能否形成閉環。

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科班訓練是他的劣勢,但同時也是他的優勢。

相比於郭林等人,常浩南的思維定勢明顯要少的多。

最終得到的答案都是可行。

只不過他這次沒有繼續通過系統建立一個新項目,而是在確定思路沒問題之後果斷選擇了光榮的白嫖。

如果可能的話,這件事情常浩南還是希望能由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來完成。

不完全是爲了挑戰性,也是要鍛鍊自己本身的能力,尤其是理論經驗。

他在很久之前就發現,完成難度差不多的任務,不用系統相比於用系統得到的科研點數差別不大,但獲得的能力值經驗卻天差地別。

這倒也很好解釋,畢竟自己一點點啃下來的知識,在掌握的紮實程度上肯定要高過系統直接充值進來的。

在重生之後,他的工程經驗和管理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理論水平】雖然也獲得了一些經驗值,但卻仍然停留在LV2的水平。

其中當然有LV2升級LV3需要多達一萬點經驗的因素,但不管怎麼說,隨着參與的項目級別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複雜,常浩南已經開始感覺到LV2的理論等級有些力不從心了。

就比如之前在三道門慶功宴上跟閻忠誠聊天時所提到的那個多物理場仿真建模軟件。

他思考了很長時間,也在空閒時着手進行過一些理論構建,但無一例外都未能形成完整且可行的思路。

所以需要特地“刷”一些理論水平的經驗值了。

不過就在常浩南準備開口的時候,突然有一個稍年輕一些的工程師接過了話頭:

“其實我覺得,我們不如把吊艙和載機平臺綜合起來,作爲一個整體考慮。”

剛好被人把話堵在嘴裡的前者差點嗆到,但還是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我們現在的思路是給飛機掛兩個功能一樣的吊艙疊加干擾功率,但其實未必一定需要這麼做,完全可以讓……比如就左邊吧,掛着的吊艙只負責接收雷達照射過來的信號,然後經過飛機的計算機處理,再由右邊的吊艙負責發射干擾信號……”

“其實就是把整架飛機當做一個能飛的吊艙來設計,這樣哪怕是殲8C這樣翼展比較小的飛機,也有差不多9米的樣子,而且中間還有一整個機身作爲屏蔽隔離,完全可以滿足空間隔離的要求。”

好傢伙,思路打開。

如果不是現場的氣氛還比較嚴肅,常浩南甚至想要鼓個掌。

對方的一番話提醒了他,很可能在過去,美蘇兩國的電子戰機在面對類似的情況時,就是用了類似的思路來規避收發同時干擾機中出現的自干擾問題。

這種思路除了靈活性較差(必須大改一架飛機,普通飛機掛着那兩個吊艙完全沒用),以及只能對飛機機身一側大約45-60°角的範圍實現干擾(絕大多數干擾機的干擾信號都是朝正前方90-120°的弧形區域有效),所以對航向有比較嚴苛的要求之外,倒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可行的方案——

如果不是現在常浩南腦子裡已經有了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的話。

“咳咳……自干擾問題確實很難處理,但也未必就克服不了。”

(本章完)

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317.第317章 巧合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449章 消失的坦克方隊第1409章 下馬威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1018章 給A380準備的黑科技?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1142章 來自中東的橄欖枝(感感謝【塞北青煙】大佬的白銀盟)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263章 不小心和SpaceX對上了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1627章 自信的ASML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970章 這下此消彼長了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493章 阿爾忒彌斯聯盟第1061章 必須讓英國人說實話!第1151章 陽謀對陽謀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1466章 賭約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1634章 騶虞,起飛(鬧麻了,前兩章全都被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1253章 把衛星給抓下來!(求一波月票)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1626章 怎麼沒按劇本來?第1567章 “團結精神”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1468章 價值10萬科研點數的靈光一閃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第1107章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第71章 我選擇回國果然是正確的(爲盟主fla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56章 前往盛京!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90章 波斯雄貓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1225章 英國人的疑惑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當牛馬去了請一天假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第840章 百萬美元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790章 殲11B第83章 趕赴閻良第1464章 國運即我運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1593章 “騶虞”原型機第1473章 臨門一腳第1267章 一次核打擊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
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317.第317章 巧合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449章 消失的坦克方隊第1409章 下馬威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1018章 給A380準備的黑科技?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1142章 來自中東的橄欖枝(感感謝【塞北青煙】大佬的白銀盟)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263章 不小心和SpaceX對上了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1627章 自信的ASML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970章 這下此消彼長了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第1493章 阿爾忒彌斯聯盟第1061章 必須讓英國人說實話!第1151章 陽謀對陽謀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1466章 賭約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1634章 騶虞,起飛(鬧麻了,前兩章全都被第1300章 減阻增推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1253章 把衛星給抓下來!(求一波月票)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1626章 怎麼沒按劇本來?第1567章 “團結精神”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1468章 價值10萬科研點數的靈光一閃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第1107章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第71章 我選擇回國果然是正確的(爲盟主fla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56章 前往盛京!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90章 波斯雄貓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1225章 英國人的疑惑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當牛馬去了請一天假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第840章 百萬美元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790章 殲11B第83章 趕赴閻良第1464章 國運即我運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1593章 “騶虞”原型機第1473章 臨門一腳第1267章 一次核打擊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