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

這天的稍晚些時候,蓉城,611研究所內。

59歲的飛機設計師盧育英剛剛吃完晚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作爲殲7E飛機的總設計師,他如今已經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這種殲7的深度改進型深受部隊好評,並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國家,換取寶貴的外匯。

盧育英自己也對這個型號頗爲滿意。

但滿意不代表滿足,隨着殲7E的定型收尾工作結束,他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對殲7進行下一步的改進了。

作爲611所的一員,他當然清楚十號工程目前進展順利。

但無論是從預防項目風險的角度,還是單從出口的角度考慮,殲7都還有繼續改下去的潛力。

不過在改進思路這塊,盧育英卻犯了難。

毫無疑問,如今已經是90年代下半葉,繼續搞晝間戰鬥機已經沒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殲7E同步搞的全天候型號殲7C/D卻並不成功,部隊的評價甚至還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機體、犧牲機動性換取極爲有限的超視距探測能力這條路……

走不通!

因此盧育英很快開始考慮全新的設計思路。

把機頭空間騰出來安裝雷達,進氣道則放到其它地方去。

但嘗試了幾種方案之後,要麼是性能無法達標,要麼是改動幅度太大,總之都不太能讓他滿意。

最近幾個月的時間盧育英正在研究一種下頜進氣的方式,但這個看似簡單的結構設計難度卻不小。

機頭部分的雷達罩會對迎面來流產生干擾,影響進氣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數設計草案甚至都沒能走到完稿。

僅有的一個相對較成功的獨苗,吹過幾次風洞之後,發現在某些特定速度和攻角下的進氣畸變甚至能突破0.3,這無疑會讓WP13F發動機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進一步雪上加霜。

現在吃完飯回來加班,也正是爲了這件事情。

就在盧育英掏出鑰匙準備開門的時候,他注意到門口牆上的信箱裡塞着一個信封。

拿出來一看,牛皮紙上面印着幾個大字:

《航空學報》編輯組。

作爲這本雜誌的審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會有一些審稿任務需要完成的。

盧育英對審稿並不排斥,也從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會盡量在第一時間看完。

這次他也不準備破例。

只是可惜這一整個晚上怕是又無法推進手頭的工作了。

_тт kдn_C 〇

“唉……”

盧育英嘆了口氣,拿着信封走進辦公室。

給自己倒了杯水之後,他回到辦公桌前。

點亮檯燈,再慢條斯理地把信封拆開。

《雙模塊下頜式內轉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佈局研究》

看到題目的一瞬間,他甚至愣了一下——他還以爲在看自己手下設計人員交上來的報告。

“有點意思……”

盧育英頓時打起了精神。

畢竟這也正好是自己目前在研究的東西。

他下意識翻到最後一頁確認了一下,發現作者來自京航大學。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一個人,常浩南……”

一個沒聽說過的名字,盧育英搖了搖頭。

京航幾個水平比較高的教授他至少都聽說過。

看來這大概率是一篇普普通通甚至有點水的論文。

畢竟航空學報的主辦方之一就是京航。

自己學校的人投稿,編輯部多少都會照顧一點的。

不過審稿人員的職責還是讓他收起內心的輕視,認真地繼續看了下去。

萬一能帶來點靈感呢……

然而當他看完第一頁的摘要時,就意識到自己剛纔有些先入爲主了。

“本設計不僅爲內轉進氣道提供了良好的前體附面層排移效果,還有效避免了傳統下頜進氣道佈局中前體附面層與進氣道內部流場之間的相互干擾。”

就這一句話,幾乎直接寫到了盧育英的心坎裡面。

他已經被這個前體附面層和進氣道內部流場之間的干擾折磨了小半年的功夫。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卻聲稱他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M=0.8時,總壓恢復係數不低於……0.942。”

當盧育英看到摘要最後那個數值的時候,握着鋼筆的右手猛地顫抖了一下。

一滴墨水被甩到了桌面的玻璃上,不過他卻完全沒有在意到。

相比他之前的幾版設計高了10%還多。

盧育英不知道的是,這個令他難以相信的結果甚至還是被常浩南和杜義山專門“處理”過之後的。

但這個數字也足夠讓他期待下面的內容了。

嘩啦——

論文被他翻到了第二頁。

在一個簡短到有些離譜的引言之後,作者絲毫沒有廢話,直接開始介紹設計思路和方法。

……

十分鐘過去了……

二十分鐘……

一個小時……

當盧育英看完論文的最後一頁,再次擡起頭的時候,牆上掛鐘的時針和分針已經重合在了一起。

他竟然不知不覺地看了差不多六個小時論文!

右手邊的筆記本上已經被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內容,有些是暫時沒太看懂的地方,有些是需要計算或者風洞驗證的部分,還有些則是單純的感嘆。

比如:

“既保證了高能主流的捕獲, 又把近壁面的低能流排出進氣道,妙!”之類。

這篇論文的篇幅有足足十頁紙,但語句精煉、言簡意賅,並沒有半點水字數的痕跡。

全是乾貨。

而且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非常清晰。

饒是他一個59歲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感嘆一聲嚴謹!

看來作者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似乎應該有一定的工程經驗纔對。

盧育英這樣想道。

論文在正式發表見刊的時候,在結尾處會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簡介,不過這是編輯部的活,審稿人在審稿的時候是看不見的。

所以盧育英並不知道這個常浩南到底是誰。

只能大概猜測,或許是京航從國外哪個大學新挖回來的青年才俊。

這個年頭,國人往外跑的多,出去之後選擇回來的幾乎沒有。

故若真是如此,倒也算一樁稀罕事。

況且看完全文之後,盧育英已經意識到,論文內容應該是做過類似脫密的處理,隱去了一部分數據和過程。

因此明天上班之後,他準備給京航那邊打個電話,看能不能跟作者本人交流一下。

只有從對方那裡獲取到完整的信息之後,才能開始下一步的風洞試驗。

因爲論文審稿人只負責考察研究過程和思路,並不需要對數據本身的真實性負責。

但作爲一個飛機設計師,他得確保自己拿到的數據是完整且真實的。

當然從這篇論文中論述過程的嚴謹程度上看,盧育英對於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

第1374章 隴原上空的閃光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922章 驚天一撞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1393章 別人都是做個樣子,你真想解決問題?第1252章 我們來拯救國際空間站!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1303章 飛行品質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665章 現代戰爭是炮戰!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1344章 我們的動作已經展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第1398章 不會真是外星技術吧?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968章 讓他們浪費一些資源也好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59章 放棄自證情結,享受快樂人生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1026章 讓羅羅看不懂的生產效率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292章 什麼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0G而已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937章 酒壯慫人膽第1235章 最強之矛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08章 2001號,起飛!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34章 關鍵抉擇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7章 方案敲定第675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7章 方案敲定第857章 大地之眼
第1374章 隴原上空的閃光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922章 驚天一撞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88章 進度飛快的新舟60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1393章 別人都是做個樣子,你真想解決問題?第1252章 我們來拯救國際空間站!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1303章 飛行品質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665章 現代戰爭是炮戰!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1344章 我們的動作已經展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第1398章 不會真是外星技術吧?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968章 讓他們浪費一些資源也好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59章 放棄自證情結,享受快樂人生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1026章 讓羅羅看不懂的生產效率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第1292章 什麼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0G而已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937章 酒壯慫人膽第1235章 最強之矛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08章 2001號,起飛!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34章 關鍵抉擇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7章 方案敲定第675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7章 方案敲定第857章 大地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