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

這天的稍晚些時候,蓉城,611研究所內。

59歲的飛機設計師盧育英剛剛吃完晚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作爲殲7E飛機的總設計師,他如今已經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這種殲7的深度改進型深受部隊好評,並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國家,換取寶貴的外匯。

盧育英自己也對這個型號頗爲滿意。

但滿意不代表滿足,隨着殲7E的定型收尾工作結束,他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對殲7進行下一步的改進了。

作爲611所的一員,他當然清楚十號工程目前進展順利。

但無論是從預防項目風險的角度,還是單從出口的角度考慮,殲7都還有繼續改下去的潛力。

ωωω• ttkan• c o

不過在改進思路這塊,盧育英卻犯了難。

毫無疑問,如今已經是90年代下半葉,繼續搞晝間戰鬥機已經沒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殲7E同步搞的全天候型號殲7C/D卻並不成功,部隊的評價甚至還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機體、犧牲機動性換取極爲有限的超視距探測能力這條路……

走不通!

因此盧育英很快開始考慮全新的設計思路。

把機頭空間騰出來安裝雷達,進氣道則放到其它地方去。

但嘗試了幾種方案之後,要麼是性能無法達標,要麼是改動幅度太大,總之都不太能讓他滿意。

最近幾個月的時間盧育英正在研究一種下頜進氣的方式,但這個看似簡單的結構設計難度卻不小。

機頭部分的雷達罩會對迎面來流產生干擾,影響進氣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數設計草案甚至都沒能走到完稿。

僅有的一個相對較成功的獨苗,吹過幾次風洞之後,發現在某些特定速度和攻角下的進氣畸變甚至能突破0.3,這無疑會讓WP13F發動機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進一步雪上加霜。

現在吃完飯回來加班,也正是爲了這件事情。

就在盧育英掏出鑰匙準備開門的時候,他注意到門口牆上的信箱裡塞着一個信封。

拿出來一看,牛皮紙上面印着幾個大字:

《航空學報》編輯組。

作爲這本雜誌的審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會有一些審稿任務需要完成的。

盧育英對審稿並不排斥,也從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會盡量在第一時間看完。

這次他也不準備破例。

只是可惜這一整個晚上怕是又無法推進手頭的工作了。

“唉……”

盧育英嘆了口氣,拿着信封走進辦公室。

給自己倒了杯水之後,他回到辦公桌前。

點亮檯燈,再慢條斯理地把信封拆開。

《雙模塊下頜式內轉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佈局研究》

看到題目的一瞬間,他甚至愣了一下——他還以爲在看自己手下設計人員交上來的報告。

“有點意思……”

盧育英頓時打起了精神。

畢竟這也正好是自己目前在研究的東西。

他下意識翻到最後一頁確認了一下,發現作者來自京航大學。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一個人,常浩南……”

一個沒聽說過的名字,盧育英搖了搖頭。

京航幾個水平比較高的教授他至少都聽說過。

看來這大概率是一篇普普通通甚至有點水的論文。

畢竟航空學報的主辦方之一就是京航。

自己學校的人投稿,編輯部多少都會照顧一點的。

不過審稿人員的職責還是讓他收起內心的輕視,認真地繼續看了下去。

萬一能帶來點靈感呢……

然而當他看完第一頁的摘要時,就意識到自己剛纔有些先入爲主了。

“本設計不僅爲內轉進氣道提供了良好的前體附面層排移效果,還有效避免了傳統下頜進氣道佈局中前體附面層與進氣道內部流場之間的相互干擾。”

就這一句話,幾乎直接寫到了盧育英的心坎裡面。

他已經被這個前體附面層和進氣道內部流場之間的干擾折磨了小半年的功夫。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卻聲稱他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M=0.8時,總壓恢復係數不低於……0.942。”

當盧育英看到摘要最後那個數值的時候,握着鋼筆的右手猛地顫抖了一下。

一滴墨水被甩到了桌面的玻璃上,不過他卻完全沒有在意到。

相比他之前的幾版設計高了10%還多。

盧育英不知道的是,這個令他難以相信的結果甚至還是被常浩南和杜義山專門“處理”過之後的。

但這個數字也足夠讓他期待下面的內容了。

嘩啦——

論文被他翻到了第二頁。

在一個簡短到有些離譜的引言之後,作者絲毫沒有廢話,直接開始介紹設計思路和方法。

……

十分鐘過去了……

二十分鐘……

一個小時……

當盧育英看完論文的最後一頁,再次擡起頭的時候,牆上掛鐘的時針和分針已經重合在了一起。

他竟然不知不覺地看了差不多六個小時論文!

右手邊的筆記本上已經被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內容,有些是暫時沒太看懂的地方,有些是需要計算或者風洞驗證的部分,還有些則是單純的感嘆。

比如:

“既保證了高能主流的捕獲, 又把近壁面的低能流排出進氣道,妙!”之類。

這篇論文的篇幅有足足十頁紙,但語句精煉、言簡意賅,並沒有半點水字數的痕跡。

全是乾貨。

而且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非常清晰。

饒是他一個59歲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感嘆一聲嚴謹!

看來作者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似乎應該有一定的工程經驗纔對。

盧育英這樣想道。

論文在正式發表見刊的時候,在結尾處會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簡介,不過這是編輯部的活,審稿人在審稿的時候是看不見的。

所以盧育英並不知道這個常浩南到底是誰。

只能大概猜測,或許是京航從國外哪個大學新挖回來的青年才俊。

這個年頭,國人往外跑的多,出去之後選擇回來的幾乎沒有。

故若真是如此,倒也算一樁稀罕事。

況且看完全文之後,盧育英已經意識到,論文內容應該是做過類似脫密的處理,隱去了一部分數據和過程。

因此明天上班之後,他準備給京航那邊打個電話,看能不能跟作者本人交流一下。

只有從對方那裡獲取到完整的信息之後,才能開始下一步的風洞試驗。

因爲論文審稿人只負責考察研究過程和思路,並不需要對數據本身的真實性負責。

但作爲一個飛機設計師,他得確保自己拿到的數據是完整且真實的。

當然從這篇論文中論述過程的嚴謹程度上看,盧育英對於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

第50章 搶人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954章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新知識產生的速度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554章 模鍛壓機,動工!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924章 請君入甕(日萬,求一波月票)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57章 思路轉變第208章 你好,1997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1170章 華夏人要砸鍋?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1153章 天降大禮第202章 回家第770章 繼往開來第1324章 重新定義成功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262章 空客與華夏的秘密交易?第1143章 不能讓華夏人這麼囂張下去了(二合一)第937章 酒壯慫人膽第1256章 鷹子,行不行啊?第1425章 不聞轟鳴,不見火光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1512章 “走你!”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1473章 臨門一腳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480章 國產化渦扇9!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06章 最強渦噴!(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36章 作繭自縛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195章 國際倒爺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83章 趕赴閻良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1602章 平面鏡聚焦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1594章 你管這叫導彈?第1639章 開盤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1545章 一根筋兩頭堵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
第50章 搶人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954章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新知識產生的速度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554章 模鍛壓機,動工!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924章 請君入甕(日萬,求一波月票)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57章 思路轉變第208章 你好,1997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1170章 華夏人要砸鍋?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1153章 天降大禮第202章 回家第770章 繼往開來第1324章 重新定義成功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262章 空客與華夏的秘密交易?第1143章 不能讓華夏人這麼囂張下去了(二合一)第937章 酒壯慫人膽第1256章 鷹子,行不行啊?第1425章 不聞轟鳴,不見火光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1512章 “走你!”296.第296章 理論結合實際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1473章 臨門一腳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480章 國產化渦扇9!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06章 最強渦噴!(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36章 作繭自縛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195章 國際倒爺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83章 趕赴閻良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1602章 平面鏡聚焦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1594章 你管這叫導彈?第1639章 開盤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1545章 一根筋兩頭堵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