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

實際上,如果願意多等幾年的話,到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之後,GPS軍用定位終端就會被繳獲戰利品的中東老鄉,以及倒賣裝備的美國大兵搞得滿世界都是,直接把GPS干擾的門檻拉低了好幾個檔次。

以至於2010年之後,稍微高端點的精確制導武器,都得額外搞幾種末端制導方式實現複合制導。

當然,也可以乾脆全程人在迴路讓你無從干擾,或者高超音速打幹擾機一個迅雷不及掩耳。

總之,沒點奇技淫巧的話,命中率往往慘不忍睹。

但常浩南還是希望能讓這種設備儘快投入使用。

這種設備屬於軟殺傷武器,相對來說沒有飛機大炮那麼敏感。

但如果用法得當,還是能起到非常關鍵的效果。

把徐洋送出門後,常浩南迴到辦公室,拿起紅色電話機的聽筒,打通了科工委辦公室的電話。

與此同時,鎬京,603所的設計研究室內。

一衆設計人員正圍坐在一張長條會議桌周圍。

別的不說,光是這段時間以來航空動力、電子設備、航空材料以及生產工藝的進步,就足夠在不對氣動外形進行明顯修改的前提下攢出一個全新子型號了。

“這就是咱們完全國產的斯貝?”

房間最前面,是一面繪圖板,以及一塊幕布。

“有發動機的話,新機交付應該就有保障了……”

但正式定型下來的殲轟7A肯定是全新量產,所以改進深度必定比老機升級要深得多。

所以才搞出這麼一幕土洋結合的場面來。

導致鎬飛集團在這個型號上面的投入很長時間都沒能收回來,大家也很是過了一段時間苦日子。

總設計師唐長鴻站起身,來到幕布旁邊:

“同志們,前些天,624所那邊已經把渦扇9A的基礎性能測試結果給傳回來了。”

然而最後只勉強交付了兩個團還欠幾架,就陷入了發動機供應不足的境地。

實際上,基礎型號的殲轟7,原計劃也是要裝備100架左右的。

不過,畢竟是新舊兩個時代的碰撞,並且這個年代的電腦和軟件人機交互都不太到位,所以一步到位徹底無紙化顯然還不太現實。

對於殲轟7後續改進型的研究,在之前改裝那兩架殲轟電7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尤其是很多需要現場改圖的部分,反而還是用紙筆更方便。

他本來準備了一大長句話,但是才說到一半,就發現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幕布上投影出的內容給吸引過去了。

所以,聽到會議的議題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瞬間打起了精神。

現在總算看見了能實現國產的發動機,說不高興肯定是假的。

索性先讓大家欣賞一會。

唐長鴻稍加停頓,緊接着示意會議助理把投影的PPT內容切換到下一頁,然後讓出了半個身位,用一根伸縮教鞭指向幕布:

“這就是國產渦扇9A型發動機確定下來的指標,按照上級的要求,以及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我們本次對殲轟7A的改進,將嘗試圍繞發動機展開……”

隨着數字化設計和製造模式的推廣,航空工業系統內的絕大多數研究所和工廠都已經開始逐步告別傳統的尺規+繪圖板。

“結合新型航發的性能,我們下一步就要把殲轟7A的改進方案給具體確定下來。”

不過很快有人看到了後面具體性能的那部分。

然後,就意識到情況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個渦扇9A……好像不光是個國產化斯貝啊……”

大家都是航空專業的技術人員,被這樣一提醒,自然很快發現了不一樣:

“好像真是啊……你看這海平面推力,竟然都破10噸了?”

“差那點海平面推力根本不要緊,你看看那個包線,尤其是7000米以上高度和1馬赫以上速度的包線,跟斯貝比起來就像是倆發動機……”

“還有喘振裕度也增大了不少……”“……”

渦扇9A的性能,對於在不久之前還爲發動機零部件不夠而發愁的這些研究人員來說,絕對是1998年開年最大的驚喜。

但是,人在極度驚喜的情況下,往往會忍不住患得患失,乃至懷疑事件的真實性……

“唐總,新型航發的技術指標,確定是能……穩定下來了?”

有人率先舉手問道。

老殲轟7的研發過程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以至於在這這裡坐着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沒完整地參與過老型號的立項和指標確定這些步驟。

況且殲轟7基礎型用的是直接引進的斯貝MK202,本就是十分成熟的型號,跟眼下還沒定型的渦扇9A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然怎麼說飛機設計,動力先行呢。

萬一渦扇9A的指標又發生重大變化,那整個飛機的設計都有可能要受影響。

而這對於華夏航空工業來說,絕對是切實需要擔心的問題。

或者不如說,此前幾乎每個型號都多少面臨過類似的情況。

所以會有這方面的擔憂也很正常。

唐長鴻篤定地點了點頭:

“根據黎明集團那邊的通報給我們的情況,後續的新技術就只作爲渦扇10的技術驗證,不會再引入到量產型渦扇9A的改進當中。”

“所以發動機的技術狀態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不會再有大的升級了。”

兩句話直接給現場整沉默了。

大家擔心的顯然不是後續其它技術升級。

而是裝機之後的實際表現達不到紙面性能……

“不是,唐總……”

剛剛提問的那個人擦了擦腦門上的虛汗:

“我的意思是,發動機的進度,還有可靠性不會再出什麼問題吧?”

“這個渦扇9A的改進程度,看上去似乎……有點激進了……”

對於仿製或國產化過幾十種不同型號發動機的華夏航空工業來說,以前大家考慮的問題都是,國產型號的性能能達到國外原型的幾成。

現在突然告訴說國產之後性能不單沒下降,反而還提升了……

一時間不太適應。

聽到這個問題,唐長鴻先是一愣,然後啞然失笑。

他心說那是你們還沒見過606所那邊常總給渦扇10定下來的技術指標,否則非得把眼珠子給瞪出來不可。

實際上,唐長鴻自己一開始看到渦扇9A這個數據的時候,也是有點不太敢信的。

但是鎬發集團那邊表示這個型號是常總親自過問的改進型。

然後他就沒再說什麼了——

雖然並未直接和常浩南有過合作,但以他作爲鎬飛集團型號總師的地位,總歸聽說過不少對方的傳說……

當然,眼前這個場合,肯定還是得找一些更加合理的理由。

於是,簡單組織了一下語言之後,唐長鴻回答道:

“這很正常,渦扇9A的改進過程中,應用了相當多第三代發動機的技術,所以,在覈心結構沒有大改的情況下,儘可能壓榨出了最大的潛力,再說斯貝MK202已經是英國六七十年代的型號了,比它更先進一些也是合理的。”

“而且,這個型號目前已經進入了高空臺測試的尾聲,到目前爲止,都還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足以證明這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型號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811號,或者最晚812號原型機,就會串裝一臺渦扇9A和一臺斯貝進行飛行平臺測試!”

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82章 發動機故障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第202章 回家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第56章 前往盛京!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719章 上閱兵!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139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中)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1061章 必須讓英國人說實話!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1274章 太空捕撈!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285.第285章 區域防空,不能再拖了第36章 作繭自縛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1116章 大大黑魚?第98章 緊急起飛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1230章 那一抹耀眼的閃光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65章 上架感言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1126章 預連接工藝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1026章 讓羅羅看不懂的生產效率第808章 不同的利益訴求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983章 馬赫數0985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1308章 磁流體力學第1127章 遄達900,首飛!第964章 懷疑人生的印度設計師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49章 鹹魚翻身的810旅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198章 被發現了?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966章 讓美國人睡不好覺
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337章 從陸軍那邊找找靈感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82章 發動機故障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剛好有我們要用的零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第202章 回家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第56章 前往盛京!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719章 上閱兵!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139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中)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1061章 必須讓英國人說實話!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905章 異型氣膜孔,打孔成功!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1274章 太空捕撈!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285.第285章 區域防空,不能再拖了第36章 作繭自縛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1116章 大大黑魚?第98章 緊急起飛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1230章 那一抹耀眼的閃光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65章 上架感言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1126章 預連接工藝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1026章 讓羅羅看不懂的生產效率第808章 不同的利益訴求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1062章 要求參與事故調查!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983章 馬赫數0985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1308章 磁流體力學第1127章 遄達900,首飛!第964章 懷疑人生的印度設計師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49章 鹹魚翻身的810旅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198章 被發現了?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966章 讓美國人睡不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