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

韓淮楚道聲:“建功侯請起。各位自歸本位,聽本帥諭示。”說完,大踏步直奔帥椅坐下。

衆將聞言,忙不迭按班站好。這一次一個個站得挺直,再不敢輕視這位新來的大將軍。

韓淮楚朗聲開講:“本帥昨日去軍營略查一遍,見諸位所帶之兵,軍伍欠整士卒不嚴。將雖過百,卻不識陣法,不諳進退。各位所立之營,與地形不合向背。此無事之秋無寇來犯,尚且可以。若臨陣據敵,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不知陣勢如何排列人馬如何調度,不識奇正如何相生動靜如何思伏,若遇大敵決難支持。本帥已令人操寫練兵之法十餘冊送與各位,諸位須仔細研讀揣摩,按吾之所書演練部屬。有不明白處儘可向本帥請教。吾亦輪番親巡指導兵訓。各位半月之後,便在校場聚集,作一次大型軍演,考覈諸位訓練之效。北伐之戰,按考覈成績挑選大將,擇優委用,劣則淘汰!”

衆將聽得明白,大將軍要練兵,開始動真格的了。北伐三秦,還要依練兵成效選將,不是像大哥劉邦一樣是人是鬼都統統重用。

挑選不上只有呆在家中吃俸祿,那建功晉爵的好事是絕對輪不到自己頭上了。

身爲將軍,誰不渴望殺敵立功,鞭敲金鐙響,高奏凱歌還?在家吃老本,那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

只是這新來的大將軍有何能耐,把軍隊訓練得像模像樣?

衆人一個個仰着脖子,等着看韓淮楚的冊子裡寫些什麼。

韓淮楚喝一聲:“傳王吸!”即有小兵出帳通傳。

那王吸還是一個編外人員——治慄副都尉,這大將軍升帳他是沒份參與的。

不多久,王吸手捧一大堆竹冊進來,兩手抱得滿滿。

韓淮楚一示意,王吸將竹冊按人發放下去。

衆將接過一看,冊上刻的乃是平日所集隊伍之數,隊伍出入進退之方向,營陣調度之常規,前後攻據之諧調,左右穿插之機巧,操演戰鬥之鐵紀等練兵細則。

這些都與平常漢軍的練兵之法不同,按步兵分行軍,埋伏,衝鋒、佈陣、拒馬、撤退、箭陣、遭遇、渡河、搜索、紮營、夜戰、攻城十三個科目;按騎兵分機動、結陣、突擊、騎射、埋伏、偷襲、渡河、搜索、夜戰、露宿、追擊十一個科目,有條有理,合孫吳之道,法度深嚴,一看就是大手筆書寫。

縱橫家傑出弟子寫的豈是一般?在這些帶兵的將軍眼中,簡直像《聖經》一樣。衆將平日哪見識過這些,均是暗歎不如。

再往下看,冊上最後寫下十七條軍規,洋洋五百字,那《三大紀錄八項注意》都沒這麼嚴,看得那平日懈怠慣了的將軍們一個個頭變得老大:

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樹旌不起,按旗不伏,此爲悖軍,犯者斬。

呼名不應,點卯不到,違期不至,動作乖餒,此爲慢軍,犯者斬。

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度,聲號不明,此爲亂軍,犯者斬。

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桀傲難馴,此爲橫軍,犯者斬。

揚聲笑語,相互鬥毆,蔑視禁約,馳突軍營,此爲輕軍,犯者斬。

弓駑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號凋敗,此爲欺軍,犯者斬。

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蠱惑吏治,此爲妖軍,犯者斬。

尖舌利齒,妄言是非,挑唆將士,令其不合,是爲謗軍,犯者斬。

所到之地,凌侮其民,姦淫婦女,私結濫交,此爲匪軍,犯者斬。

竊劫財物,以爲己利,奪人首級,以爲己功,此爲盜軍,犯者斬。

軍營之中,聚衆議事,私近帳下,打探軍機,此爲探軍,犯者斬。

或聞所謀,或知號令,瀉漏於外,使敵知悉,此爲奸軍,犯者斬。

調用之際,蹇舌不應,低眉縮首,面有難色,此爲浪軍,犯者斬。

出越行伍,攙前越後,高聲喧譁,不遵訓戒,此爲濫軍,犯者斬。

託傷詐病,扶傷假死,因而逃避,以避征伐,此爲詐軍,犯者斬。

掌管錢糧,給賞之時,循私舞蔽,令使怨生,此爲蔽軍,犯者斬。

觀寇不審,探報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此爲誤軍,犯者斬。

不管是悖軍慢軍還是亂軍橫軍,只要犯了,統統斬首。衆人暗思自己要按這條款,自革命以來,早被斬了千百回了。

韓淮楚寫的點卯,顧名思義,點卯是在正卯時,也就是早上六點鐘。而漢軍的點卯是在巳時,與卯時差了四個鐘頭。

更有一條,叫衆將都是面面相覷,那便是不許攜帶女眷入營。

軍營嚴禁女眷入內,這條軍規好像離大家已很遙遠了,依稀記得只有在治軍極嚴的秦國上將軍蒙毅軍中,纔有這麼一條規定。秦末年間反秦浪潮風起雲涌,大小諸侯如過江之鯽,哪一支軍隊不是瘋狂地劫掠女色逞欲妄爲與匪軍無異?連那項羽的楚軍,大小將軍也是枕邊夜夜不虛。現在韓信作了漢軍大將軍,又把這條作古的黃曆翻出來了,叫大家如何吃得消?

有人會說,現在還不是戰時,大家還可在訓練之後回到南鄭府邸與家眷親熱嗎,這有什麼關係?問題是南鄭城門夜裡是不打開的,而點卯的時間現在已改在了正是芙蓉帳裡夢香甜的卯時。

抗議?無效。現在韓信是大將軍,這軍營不近女色本是戰國以來各國軍隊遵守的軍規,是這些草寇出身的傢伙自己壞了規矩。而今人家要撥亂反正,論起道理來一定說不過人家。

那樊噲急得滿頭大汗,叫苦道:“俺剛與媳婦成親沒幾天,媳婦正與俺如膠似漆難捨難分。不許女眷入營,俺能忍得,就怕俺媳婦忍不得。”

話一出口,便引來一陣鬨堂大笑。

“這話樊屠子對我私下裡講也就罷了,他竟敢當衆說出來?”韓淮楚是哭笑不得。

他便笑嘻嘻道:“本帥是爲你作想,臨武侯你這腰痛病也該治治了。”

樊噲還是叫苦:“大將軍這話說得不對。現在雖說是爲俺作想,可等俺腰痛病好了,隔三岔五總要來那麼一回。你這練兵還不知練到何時,哪能長年累月不幹事?”

韓淮楚微笑道:“大家的難處吾也知道,本帥並不是不近人情。臨武侯可將你媳婦接往營外就地安置。軍營內不近女色,軍營外嘛,你想怎麼幹事儘管去幹。”

樊噲一拍腦門:“對啊!俺怎沒想到呢。看來俺這個大老粗,腦子就是沒有大將軍好使。”

衆人又是鬨堂大笑。韓淮楚一句話,雖是對樊噲說的,他們又何嘗不會如法炮製,也把女眷接到軍營之外?皆是喜形於色。

趁着高興,那陳武問道:“大將軍這點卯的時辰太早,能不能也通融一下,把卯時改爲辰時?”

這次韓淮楚可不答應,正色道:“一日之計在於晨。不起早,如何能保證練兵質量?剛武侯要是想辰時起牀,乾脆就不練了,呆在府中啃老本得了。”

“這怎麼行!我陳武還等着殺敵建功報效漢王呢。”陳武嚇得一身冷汗,趕緊說道。

韓淮楚便道:“兵訓從明日開始。浩然君留下,其餘衆將,無事請回。”

於是衆將紛紛告退。那利蒼被韓淮楚喊住,獨留帳中。

※※※

利蒼躬身問道:“大將軍留下末將,不知有何諭示?”

韓淮楚目光悠悠望着帳外,問道:“子房先生被扣彭城,有多少時日了?”

利蒼屈指一算,答道:“子房先生身陷楚都,已有百日。大將軍爲何提起這事?”

韓淮楚輕嘆一聲,說道:“利蒼兄,本帥這是掛念子房先生的安危。她身陷敵營,危機四伏,所處的環境十分險惡,可謂生死難卜。若沒有一個人在她身旁保護,我實在難以心安。”

利蒼恍然道:“原來大將軍之意,是要末將潛入楚都保護先生。可我那軍馬正待受訓,末將正渴望隨大將軍征戰三秦——”

韓淮楚的心思又豈是保護?遂打斷他的話,說道:“子房先生是我軍的主心骨。比起練兵殺敵來,她的生命更加重要。你那江州軍馬,暫交由王吸訓練,攻滅三秦之事也不勞利兄費心。如今有一件要事託付你,那便是救子房先生脫困。待我漢軍還定三秦兵出關東,正要先生這樣的頂樑柱歸來振奮軍心。”

利蒼聽得明白,慨然應喏:“末將遵命!”

※※※

這邊漢軍每日在飛沙走石,如火如荼地訓練士卒。那邊楚都彭城,也是厲兵秣馬,準備出師。

將士們快一年沒打打仗了。刀槍入庫可不是個辦法,這樣刀會生鏽了。只有經過戰鬥的洗禮,那刀纔會越戰越亮。

但目前有一個難題,那就是與誰戰,到哪裡去戰?

漢王劉邦還是霸王的兄弟,並未公然造反,表面還恭順得很。總不至於去攻他,把隊伍又帶到萬里之外的漢中去吧?

就算想去,那如天塹一般的蜀道也不是那麼輕易能逾越過去的。

剩下的便只有兩個大的敵人。一個是趙王歇,一個是齊王田榮。

那趙歇雖收復了趙國大部分土地,也並不安分,還記掛着河內那塊本是趙國的地盤,一度向原爲趙將現爲殷王的司馬卬伸出橄欖枝,讓他再次回到趙歇那寬闊的懷抱中來。說什麼司馬將軍本忠臣良將,祖上皆是趙人。若重投我趙國,那張耳留下的左丞相之位舍將軍其誰?

瞧這話說得多好聽,可人家司馬卬偏不上當。老子當王爺當得這麼滋潤,幹什麼要去做你趙國的丞相?你趙歇心胸狹隘,能容得下老子嗎?

那司馬卬也是乾脆,當場便將趙歇派來的使者轟了出去。

這一轟不打緊,惹來了趙國的十萬大軍。趙歇是先禮後兵,見司馬卬霸着河內不降,遂派廣武君李左車與成安君陳餘兩位縱橫家師兄弟來攻河內。

司馬卬自份不是李左車與陳餘的對手。他也有辦法,早就想好了對策,那就是求援。

寡人是你西楚霸王項羽立的,你不救寡人誰救寡人?一封告急書送入彭城。

上次不援張耳害得張耳亡國,這次項羽是重視了。他遠在彭城是鞭長莫及,但鍾離昧的軍馬還駐紮在大梁。於是令莒城侯鍾離昧率軍入河內以拒趙兵。不僅如此,項羽還令河南王申陽領軍北上助戰。

棋逢對手,都是同門師兄弟,知根知底。李左車與陳餘見鍾離昧來,料難取勝,遂罷兵而去。這一頭事情算是了結。

但那一頭不聽話的齊王田榮,仍然是橫在項羽心中的一塊大石。

上次田榮攻滅田安,令彭越攻打大梁,這種深仇大恨,焉能不報?

但齊國並不是那麼好打,彭越雖敗,齊軍卻好像越招越多,聽說最近發展到三十萬了。還有聖劍門兩位長老羅嘯封皓爲他撐腰,腰桿是硬得十足。

這是去侵略人家地盤,而不是鉅鹿之戰興義師援助。要與齊趙兩國交兵,便可能捲入兩國的人民戰爭中,無休無止。最可怕的是,你去攻這頭,那頭抄你後路,來個腹背受敵。

西楚朝堂上,羣臣爭論不休。這棘手的難題,就是老頭子范增也拿不定主意。

※※※

一間館舍外,依然有軍兵把守,但看守似乎不那麼嚴了。

豔陽下,院落裡,伊人張良正倚靠在牆邊,悠閒地看着滿園暗香浮動的菊花。

菊花盛開,張良的病經過她自己親手調理,也好轉了不少,已經能下牀走動。但她身子骨還很虛弱,站得久了便覺難支,只好倚靠着牆根。

她那如盼的俏眸,緊盯着花間那羣嗡嗡亂叫穿來飛去忙個不停的蜜蜂,愣愣地出神。

“蜂兒,你若是能跨越萬水千山,把小妹的思念帶給信郎,那該多好。可惜你並不是鴻雁,不能傲遊九天之上,替我傳音。”花下的張良,一想到下落不明的情郎,禁不住喃喃自語。

門外一聲咳嗽,打斷了她的思緒。

“是那討厭的老頭范增,他又假意探病,來請教疑難問題了。”張良心中升起了一絲憤恨。

故主韓成斬於曹市,雖是項羽下的令,但拿主意的還不是這亞父范增?這不共戴天之仇,張良如何能忘懷?

但憤恨歸憤恨,她還要捧出笑臉,去面對這個年紀雖老,卻目光毒辣的仇敵。

張良一擺衣角,就地坐下。

她的病情好得越慢,替仇敵效力的時刻便會拖得越久。裝病就是她對付仇敵的武器。

日見老態的范增,駐着杖步履蹣跚地走進來,顯得很關心地問道:“子房先生病好得如何?”

張良展顏一笑:“多勞上柱國關心,子房已能坐起。不知上柱國今日來此,有何事相詢?”

好直截了當!一語便道破范增來此的目的。

那范增是老江湖了,既然被張良道破,也不矯揉造作,呵呵笑道:“今日老朽遇到難題,想要請教先生。不知我楚國大軍,是北伐趙賊的好,還是東征齊賊爲善?”

“當然是東征。”張良毫不猶豫地答道。

“爲何?”范增疑惑地問道。

“是齊國強還是趙國強?”張良反問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齊國強。趙國經鉅鹿一戰丁壯大減,怎及得上元氣日漸恢復的齊國。”范增這麼回答。

張良嗤笑一聲:“我大楚出兵,最忌腹背受敵。若攻齊趙國來襲,區區趙兵,只須派遣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領一支偏師便可。倘若攻趙,齊國三十萬大軍背面偷襲,而霸王一時難下趙地,後果不堪設想。何況今秋齊地大熟,正是收穫的季節。就算滅不了田榮,劫掠齊地那即將長熟的黃澄澄的稻穀,也是快事一樁。這麼簡單的問題,上柱國還要費思麼?”

好簡單的問題!但這問題並不簡單。一旦漢王劉邦從漢中動出攻取三秦,那趙國便是他下一步的目標。張良心中,當然不願看到目前疲軟的漢軍與如日中天的楚軍主力正面交鋒。

范增聞言,喜道:“聞先生之言,如沐春風。先生身體未曾康復,且好好養病,這次就不隨霸王征戰沙場了。老朽告辭!”

那范增一轉身,正欲走出,忽有一內侍捧拂急急來報:“上柱國,霸王急召你入宮。”

范增惑問:“霸王召老夫何事?”

那內侍答道:“好像是爲劉邦新立的大將軍一事。”

“劉邦新立了一個大將軍!竟有此事?他是何人?”

那內侍道:“小人聽說他是個淮陰人,名字叫做韓信,是從我楚軍中叛逃出去的。”

“璫”的一聲,范增柺杖擊地,鬚髯戟張,怒不可遏:“這廝果然去了漢中,愧對老夫對他的厚恩!”

與此同時,張良那平靜的心湖爲之一顫。

“信郎,終於有了你的音訊,小妹等着這佳音已經等得太久太久了。”

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四十一章 陰陵迷路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四十九章 救出兄弟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四章 大喜之日
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四十一章 陰陵迷路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四十九章 救出兄弟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四章 大喜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