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

卻說那章邯駐守棘原,又與聯軍交戰數場,皆是敗北。隨着楚軍與各路諸侯增援的部隊源源到來,聯軍越戰越強。而秦軍未有增援,人數不斷減員。

章邯經不住這般耗法,只有引軍西退上黨,依仗山川地勢堅守,以防聯軍入關。項羽多次邀戰,章邯只是不戰,堅守營寨。

他這招老虎不出洞,項羽也是無可奈何。又聽說劉邦大軍南下,唯恐被劉邦拔了頭籌先入關中,未免驕躁不安。

那劉邦用了張良之計,又有張良爲其運籌帷幄,果然是高歌奏凱,一路猛進。這一日,又傳來了劉邦攻下南陽治所宛城的消息。

傍晚時分,韓淮楚正在營間散步,忽有墨家鉅子,楚國長公主虞芷雅來找他。

那曠世佳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每一次找他來都是問計。韓淮楚貌似有先見之明,一見虞芷雅,便笑道:“公主可是爲破敵之事而來?”

虞芷雅也不諱言,說道:“是啊,如今章邯堅守不戰,不知何日能攻入關中,鋤滅暴秦。上將軍每日以酒澆愁,芷雅每日見他心裡難受得很。”

佳人爲項羽難受,韓淮楚心中更是難受。曾幾何時,面前的人間殊色還與他心心相印,如今芳心中卻無絲毫他的位置,一心只爲項羽打算。

“看來鉅鹿一戰,項羽那沖天的豪情,無敵的英雄氣概已徹底征服了芷雅的芳心。霸王虞姬,到底還是走到了一起。”

韓淮楚澀然一笑,說道:“我軍攻不進關中,那劉邦大軍可是一路順風順水。都是楚國兄弟,誰滅暴秦不是一樣嗎?”

虞芷雅頓時慍然,急道一聲你,便欲拂袖而去。

韓淮楚頓覺失言。那劉邦先入關中做關中王,娶虞芷雅爲妃,豈是佳人所願?

他忙喚一聲:“公主請留步!”虞芷雅回過頭,冷眸看他,說道:“韓公子還有何話可說?”

韓淮楚道:“破敵之計,韓某這便有了。”

虞芷雅回怒轉喜,說道:“你真有破敵之計,快快說來。”

鉅鹿大勝,雖然靠的是項羽的勇猛與楚軍視死如歸的精神,但虞芷雅知道與韓信的計謀有很大的關係。而首戰英布奏捷,更是韓信一手策劃的結果。韓信的能耐她是最清楚不過,他說有破敵之計,一定有取勝之道。

韓淮楚說道:“公主還記得韓某助假王吳廣攻破滎陽之事麼?”

虞芷雅臉色一怔:“難道韓公子說的是行反間計?”

韓淮楚一個點頭:“正是要用反間計。韓某這計,不費一兵一卒,管叫他二十萬秦軍盡降我軍。”

虞芷雅詫道:“不會吧,那章邯對秦廷忠心耿耿,也會投降?”

韓淮楚笑道:“沒有試過,哪能斷言。只要用足功夫,就算是頑石也要他點頭。”

※※※

項羽聽了虞芷雅之計,勃然大怒,猛一拍案,說道:“章邯殺我叔叔,此仇不共戴天,豈能容他投降?早晚我要取他首級,爲叔叔報仇雪恨。”

那范增卻頻頻點頭,慢悠悠道:“羽兒稍安勿燥,且聽吾一言。章邯雖敗,手中尚有二十萬大軍。如與他力拼,非數月不可下。與士卒傷亡,生民塗炭相比,羽兒你個人的恩仇實在算不得什麼。長公主之計,老夫看是可行。”

虞芷雅也道:“縱然能勝章邯,彼時那劉邦早就進軍關中滅了秦廷。上將軍難道安心讓他做那關中王——”

說到這裡,她下面的話陡然剎住,粉面燒霞,羞不自抑。

范增哈哈一笑,說道:“孰優孰劣,羽兒且請三思,切莫輕言。”

項羽看了虞芷雅一眼,猛然點了一下頭,說道:“爲了天下蒼生,爲了公主,就按公主之計。”

話一說完,只覺那一點頭有千鈞之重。

※※※

這一日,秦軍大營外忽然來了魏國大將軍周叔,口稱奉魯公之命,要邀請章大帥商談和議。

章邯聽守衛來報,十分驚訝,對衆將道:“項羽手中有四十萬兵馬,可謂兵多將廣,一意攻取關中,怎會與我軍議和?”

董翳道:“不管是真是假,先讓他進來看看再說。”

於是周叔入營。相見畢,章邯問道:“項羽爲何要與我軍議和?”周叔道:“魯公久攻關中不下,現赤日炎炎已到夏季,士兵心生倦意,故而要與涇陽侯商談和議。”

司馬欣笑道:“莫非爾等賊黨心散,各懷心思不肯併力而戰?”周叔嘿嘿一笑,說道:“實不相瞞,咱們各路諸侯之所以興兵不過是想平分關中富庶。今勞師動衆已有數月,早就不想戰了。奈何那項羽獨斷專行,不許衆人離散。大家畏懼他,只有呆在這趙地不敢離去。”

章邯哦了一聲,問道:“魏地去年收成如何?”周叔嘆息一聲,說道:“去年歲末,我大魏還未復國,刀兵四起,哪裡談得上收成?從老百姓褲腰帶省出的糧食,都拿來趙地作了軍糧,士庶過得實是苦不堪言。”

章邯啞然而笑,又問:“那項羽想如何商談法,是本侯去往楚營,還是項羽來我秦營?”

周叔道:“自然都不是。雙邊各帶軍士百人,皆不許披甲帶刃,明日午時於兩營之間的武安君墓相會,商談和議。”

武安君即是已故趙大將軍李牧。趙王遷誤聽讒言,誘殺李牧全家。百姓憐之,收斂李牧屍體,葬在此間。

那武安君墓距離楚營有三十里,離秦營卻只有二十里。若有變故,說起來秦軍這一邊還佔了便宜。章邯仍然搖頭,說道:“不行。那項羽能以一當百,本侯只帶一百軍士太少。”

周叔微微一笑,說道:“那麼涇陽侯多帶一百人便是。”

章邯乃道:“就煩周將軍回去告訴項羽,說明日正午本侯準時到來。”周叔呵呵一笑,道聲:“不見不散。”拱手離去。

周叔走後,衆將問道:“大帥爲何同意與項羽議和?”章邯笑道:“賊黨缺糧矣,又各懷鬼胎,此正是卻敵良機。本侯明日便假意同意休戰議和,待各路賊軍盡去,再突然攻擊。那楚軍無諸侯軍援助,孤軍一旅,定可大潰之。”衆將連聲稱妙。

司馬欣道:“須提防敵軍使詐,要劫持大帥。”章邯道:“本侯對此已有慮及。明日先派出探子於那武安君墓周圍埋伏,看項羽是否只帶了百人。本侯帶的兩百人,以將佐喬裝,可保無虞。”

李烈笑道:“何不明日擒了那項羽,賊軍羣龍無首,必然衆心離散。可一戰而盡全功。”章邯搖頭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那項羽勇武過人,兩百將佐未必能擒住他。若惹惱了他,就壞了破敵大計。”李烈拜道:“大帥深謀遠慮,末將不及。”

※※※

次日午前,秦軍探子來報,項羽只帶一百軍士去往武安君墓,並未使詐。那章邯便即放心,帶了兩百戰將喬裝的軍士,前去相會。

只見項羽據了一案,早已端坐等候,身邊士卒皆穿便裝,並未攜有兵器。

章邯笑道:“魯公來得好早。”項羽起身,說道:“涇陽侯果是信人,並未爽約,請坐。”

章邯便在項羽對面坐下。項羽又道:“給涇陽侯斟酒。”便有軍士手提一盤,託着酒盅酒壺而來。

那軍士倒了兩盅酒,一盅遞給章邯,一盅遞給項羽。章邯將酒盅放在案上,卻是不飲。項羽作生氣狀道:“涇陽侯莫非不擅飲酒?”章邯笑道:“不知汝意,不敢飲之。”

項羽長身而起,端起酒盅一飲而盡,高聲道:“莫非涇陽侯懷疑項某在酒中下毒?”章邯賠笑道:“何敢如此,既是魯公雅意,章某飲之便是。”也提起酒盅一飲而盡。

項羽便收起怒容,坐下說道:“項某雖與涇陽侯爲敵,卻對涇陽侯十分的佩服。想當初張楚周文四十萬大軍入關,大秦江山搖搖欲墜,涇陽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秦廷才得以苟延殘喘而到如今。涇陽侯揚鞭馳馬,南征北戰,天下諸侯一聞你大名,莫不心驚膽寒。當世英雄,當首推涇陽侯。”

章邯聽了項羽誇讚,心中也是十分受用。卻裝作一副謙虛的樣子,說道:“哪裡哪裡,當世英雄該首推魯公也。本侯雖征戰南北,至今卻未見尺寸之功。天下諸侯平了又反,大秦疆土喪之大半。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魯公鉅鹿一戰天下聞名,可謂不世出的英雄。”

項羽正色道:“涇陽侯可知天下諸侯爲何會平了又反?”

章邯長嘆一聲:“主上昏庸,權臣當道,天下人苦矣。”

項羽重瞳緊盯着章邯:“涇陽侯既知天下人苦秦,爲何要保那殘暴的秦廷。何不棄暗投明,與項某一道,揮師殺入關中,滅了那秦廷,爲天下黎民造福?”

章邯聽着不是個味。項羽說是來與自己議和的,現在竟勸說自己投降。當下沒有吱聲。

項羽一指那李牧的墓碑,說道:“想當年武安君何等英雄,何等忠烈,卻爲宵小所害,死於趙王遷之手。涇陽侯難道想步武安君後塵,也死在秦廷手中嗎?”

章邯猛一起身,問道:“魯公今日邀章某至此,到底是何意?”

項羽笑道:“項某邀涇陽侯到此,非爲議和,只爲涇陽侯一人。想找個機會與涇陽侯推心置腹暢談一次,指望涇陽侯能明白天下大義,懸崖勒馬,隨我共舉義旗,推翻暴秦。”

章邯臉色鐵青,拱一拱手,道聲:“告辭!”

那項羽見章邯引衆離開,也不阻攔,自個帶領人馬離去。

章邯回營,便有衆將來問和談的結果。

章邯“嗨”了一聲,說道:“別提了。那項羽哪裡是來談和,只是爲說降本侯而來。”

司馬欣“嗯”了一聲,問道:“那項羽怎麼說?”章邯道:“項羽還不是說什麼朝廷無道之類的話。”司馬欣道:“聖上確實昏庸,朝廷奸臣當道,投降項羽確是一條明路。”

章邯喝道:“胡說!想我崤山三兄弟結義以來,誓爲秦廷效命。朝廷待本侯不薄,怎能叛之?章某發誓,只要朝廷不負本侯,本侯今生斷不會有負朝廷。”

※※※

章邯還在這裡信誓旦旦要爲那如暮鼓晨鐘的秦廷效忠,爲大秦帝國出生入死。那一邊聯軍細作已悄悄地潛入秦都咸陽。

通達到丞相趙高的路子在滎陽一戰韓淮楚就用過,此次是輕車熟路。一封密信交到趙高手中。

那信中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涇陽侯章邯與叛軍主帥項羽在武安君墓高臺飲宴。章邯欲勾結項羽背叛朝廷,攻取關中瓜分我大秦江山。

趙高接到書信大爲震動。

這些時日他的日子也不好過。一方面是走火入魔的症狀更盛,一方面是因鉅鹿的大敗和劉邦攻克南陽直逼關中。

這一戰雖然是王離打的,但身爲丞相的他難辭其咎。羣臣暗地裡紛紛議論,說大秦如此頹勢,實是他趙高誤國所致。紙保不住火,雖然封鎖了消息,但還是被秦二世胡亥知道了。胡亥不敢明裡說趙高的不是,卻每次見他臉色都十分的冷漠。

趙高便欲將罪責推到章邯身上,上奏參章邯一本,說他手擁大軍,見鉅鹿戰場吃緊卻不救援,多年剿賊不利,致令朝廷空費軍馬錢糧。而山東六國賊勢不見絲毫翦滅,反而越來越高漲。請胡亥治他重罪。

那手擁大軍的軍事強人章邯,趙高只有利用胡亥這張牌才能對付。

這一次胡亥並未買他的賬,把那奏章壓下置之不理。他心裡清楚得很,大秦帝國的存亡還是要靠章邯這等忠勇的將軍。

趙高這次接到密信如獲至寶,將信呈到胡亥手中。

胡亥頓時傻了眼。這信寫得如此有板有眼,時間地點都清楚得很,看起來不會有假。

胡亥還是不信,派人去章邯軍中暗地查探,得回的消息是確有此事,只是章邯不是與項羽勾結,而是與項羽和談。

那趙高又有說法,說兩國交戰,章邯揹着朝廷與賊黨和談,置聖上何地?既然和談,爲何沒有結果。定是章邯和談是假,與項羽勾結是真。

胡亥此刻腦子也灌水了,搞不清事實真相,辯不過趙高。趙高說道:“不管是真是假,這軍權斷不可交給章邯。爲大秦社稷安危作想,不如另委他人爲帥,擒拿章邯解回咸陽審問清楚。”

胡亥便問:“那章邯兵權在握,如何擒拿?”趙高早有對詞,說道:“那賊王趙歇暗授密旨與李左車部將趙夕,奪回兵權,聖上何不效那趙歇?爲臣在章邯軍中有一親信名叫楊甘,可以用之。”

腦袋灌水的胡亥便下了一封密旨交給趙高,讓趙高的親信楊甘發動兵變擒拿章邯,奪取兵權。

正是:兵仙奇計安天下,廿萬秦軍偃刀兵。不知韓淮楚這反間計結果如何,請繼續追讀下文。

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
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