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種緯忙起來了。他先通過王春生幫忙聯繫了一個駕校,交了一百多塊錢準備插班考個摩托車的駕駛證。此時的種緯手裡邊可是沒有駕駛證的,他的駕駛技術也是在特警團裡學的,根本沒有取得正規的駕駛證。
在部隊的時候沒人查,這個時候種緯可不敢大意。因爲往紅山去的兩條路,一條是高速,一條是國道,隨時會有人查駕駛證的。自己要去紅山查案,沒有駕駛證可不行。
雖說是插班考試,但交通規則考試和樁考路考的考試流程最起碼都要過一遍。所以種緯儘管對摩托車駕駛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基本上都掌握,但最起碼的臨陣磨槍卻還是必須的。
所以這幾天,他除了每天早晚兩次的體育運動之外,白天就是悶在家裡看交通規則考試的教材。偶爾閒下來沒事的時候,也會騎着摩托外面散散心。幾天下來,種緯對這輛摩托的操作基本上都已經很熟練了,對交通規則考試順利通過也基本上有了把握。
很快,種緯在民政局的手續也已經辦妥了,下週一他就要到公安局去報道了。至於公安局會把他分配到哪個部門或單位,卻是他眼下沒法弄清楚的了。
週末,種緯還按老媽的吩咐趕場見了三個姑娘。這三個姑娘一個是護士,一個是中學老師,一個是市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這三個姑娘之中,除了那個護士的學歷是個職專學歷,和種緯相仿之外,其餘兩個都是大學學歷,比種緯的學歷要高出一些。
儘管三個人是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見的,但在聽完種緯的自我介紹以後,那個中學老師和市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兩人明顯是一事不太滿意的模樣,幾乎用類似的語氣問起了種緯是不是還會在學業方面有什麼理想和規劃。
種緯沒有隱瞞,實話實說的告訴對方他確實有些想法,但那必須得等他安定下來以後,才能考慮什麼夜校或才高自考的事情。還有一個原因種緯沒法說,誰知道紅山縣那案子到底怎麼樣?會不會牽扯種緯的精力也說不準。總之,在種緯看來,自己接下來的生活充滿了變數,在充滿變數的情況下他是沒法給對方一個確切的答覆的。
種緯是實話實說,不過在聽完種緯的回答之後,那位中學老師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都流露出了一種嫌棄的意思。畢竟從雙方見面握手開始,種緯那雙長滿了老繭的雙手給他們的印象就不怎麼好。雖說介紹人說種緯馬上就要當警察了,可在這兩位的眼裡,警察似乎也不是什麼有出息的職業。
在接下來的交流和問答中,種緯很快就發覺自己變成了雞肋,就是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這還是估計自己老爸國企老總的身份還起了一點作用吧?不然的話那兩個姑娘恐怕掉頭就走了。
實際上,這兩個女孩都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走上社會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過才兩三個月,論起社會經驗和閱歷來講比種緯差遠了。可這個階段的女孩子正是還在做夢的年紀,對這個時候的種緯自然是不太滿意的。
其實這種類似談生意似的相親,種緯也有些無奈和厭煩。他來參加這個所謂的相親,更多的是爲了完成母親的要求。三個女孩子之中,唯有那個學歷較低的小護士給種緯的感覺還好一些,最起碼能平等交流,倒也算是談得來。最後的結果也是這樣,除了那位小護士之外,那兩個女孩兒都勉強表示回去再考慮一下,顯然是禮貌的拒絕了種緯這個剛從軍營退伍,看起來沒什麼出息的人了。
週六見過了三個女孩子,完成了老媽的相親任務,週日就是種緯自己的了。再三考慮之後,雖然現在種緯的手裡還沒有駕駛證,但他還是想去一趟紅山縣看看。誰知道上班以後還會有多少時間留給他查紅山這件案子?這個時候再不有所運作,恐怕將來更難擠出時間了。
週日一早,種緯帶上偵察連連長朱進拿給他的,據說是偵察連戰友給張長海家裡的一千來塊錢捐款。穿上了自己已經穿習慣了的作訓服,口袋裡還裝上了自己的退伍證以防萬一。然後騎上摩托,直奔通往紅山縣的國道而去。
週末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攜家帶口的往紅山縣去旅遊的。紅山縣靠東南的部分緊臨東湖,在那裡逛山景,划船,釣魚,然後再在農家樂吃個飯,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雖然市區通往紅山縣的國道上有交警設卡,但顯然警察們的注意力並不在摩托車上,他們更多注意的是那些載重貨車。所以身上沒有駕照的種緯瞅了個機會,趁交警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從車流中過了交警的值勤點,直奔紅山而去。
一旦上了國道,就顯示出這輛摩托車的好處來了。直道的時候,這輛摩托可以輕鬆跑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以上,一點不弱於那些四輪的機動車,而且感覺還有很大的速度提升空間;等到了盤山路地段,這輛摩托車的加速性能和靈巧的特性就更顯露了出來。即便種緯因爲不太熟悉路況的原因,爲了確保安全刻意減慢了車速,可依然把那些走山路車速只有三四十公路的車超過了一個又一個。
事先種緯已經細細的查過了地圖,等到開出去二十公里左右,找到一處三岔路口的時候,種緯向左一拐就進了紅山縣的深處。
往右拐,是青山綠水的紅山縣,紅山水庫連接着東湖,煙波浩渺,風景如畫。而往左拐,是紅山縣連綿的山區,雖然也是蓊鬱蒼翠,青山連綿,但山勢卻多了幾分雄奇和兇險。
當年日本人打到這裡的時候,也是連續幾年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卻仍然不得寸進。除了佔據了幾條交通要道和少數據點,大片大片的山區仍然是由游擊隊控制的。甚至到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幾年,由於游擊隊的游擊戰術和封鎖戰術發揮了極佳的效果,留守在山裡的鬼子連吃的都得不到。這些鬼子再也不復抗戰初期的威風,不得不拿着槍械偷偷和游擊隊換起了糧食,以勉強熬過最後那兩年的嚴冬。
種緯是有實戰經驗的軍人出身,一進山不感覺到了這裡的不同。用軍事眼光看,進到了這片山區之後,那是處處遍佈天然火力點,滿眼都是伏擊陣地的地形。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以特警團如今的武器裝備想要進攻這裡,山頭上的守軍只要槍法還算過得去,那特警團一方也要付出巨大傷亡,才能攻破這裡的。
可攻破這裡有什麼意義麼?一片出產貧瘠的山區而已,除了可以保障當年鬼子的海上交通線,根本沒有實際的戰略意義。就算這片山裡有礦,那也是七八十年代才發現和勘探出來的,幾十年前的鬼子要命也不知道紅山縣的深山裡還有礦藏。
不過據種緯知道,紅山縣的礦業雖然發展得還算不錯,但卻大多是當地**和山民集資的採礦企業在採掘。因爲七十年代末期國家的一個勘探隊曾經來過這裡,發現和探明瞭兩處銅礦和一處低品位的金礦。
有礦雖然是好事,但有關單位算了算帳又放棄了。因爲如果是以國家投資進行開礦的話,在現代化的採掘技術下,這裡的礦藏儲量也就夠開採十幾年,二十幾年的。這點礦藏資源對國家來說,儲量實在是太小了。
再加上如果是國家開採的話,還需要在紅山縣裡開山鋪路,這成本和人工都太大了。還不如把礦位和礦脈都標出來,讓當地老百姓去採呢!反正最後礦石也是國家去收,稅費也少不了國家的。
自八十年代末紅山縣開始開礦後,紅山縣也曾經把一批礦石賣給國家,但有關部門收購礦石之後一化驗,這礦石品質也太差了。因爲礦石品質差,因此加工提煉的過程就比較煩瑣,成本也就會比較高。也就一些沒法買到高品質礦石的中小企業,纔會買這種礦石去進行提煉,國有大型企業根本看不上這樣的礦石的。
不過大企業看不上,紅山縣的老百姓卻把這些低品質的礦石當成了寶。他們在賣出了第一批礦石後,發現直接賣礦石實在太不划算了。於是就在賺到了第一筆錢後,拿着這筆錢再加上全縣老百姓的集資,在紅山山區和臨縣交界的地方自己建了提純企業,進行第一輪簡單的粗加工。經過對開採出來的礦石進行選礦和漂洗,再進行簡單的提純,便可以獲得相對價值較高一些的粗鍊金屬。這種粗煉產品賣出去,卻比只簡單的賣礦石要賺得多多了。
就這樣,連續數年下來,紅山縣依靠旅遊和採礦兩個營生,迅速讓紅山縣的經濟變了個樣。全縣老百姓的收入也連續翻了幾番,一躍成爲了全省數得着得經驗強縣。連續有數任在這裡主政的領導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陸續升遷的有好幾位。升的最高的最快的,已經升到了副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