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新軍之議

文朝如今內憂外患,舉步維艱。

太子府想要更快地站穩,獲取民心支持,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將北地經營起來。北地一旦恢復,不僅使得國力強大,也是舉國民衆所願,提振士氣,凝結人心。

太子劉靜之所以推動這次聯合會議,既是向外宣揚太子府所關注的民生,也是要傳達他的決心。太子北上督軍抗擊韃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提出經營北地,還是有擁戴力量的。借這一股力量來做事,那是事半功倍之效。

朝堂大員們對北地的想法,太子劉靜不是不知道,但今天的會上,也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頑固而龐大的力量。對於之前楊盛文在右丞相府十年,沒有完全改觀文朝風氣,太子劉靜如今又更深的理解。

一個人面對另一羣龐大的利益團體,你當真能夠做到嗎?太子劉靜看着離開的大員們,心中不由地涌出一股殺念。

如果可以,殺一批人,會不會撕破這羣人的網?但目前,太子府連站穩腳跟都做不到,右相楊盛文如今也不可能再像當初可控制六部,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樣的殺念,還不能絲毫表露出來,不然,對方會有什麼行動,可說不定的。劉偉這些人,估計是很願意看到這些大員與自己反目,然後取而代之。

如今的太子府,唯一的選擇就是,將自己要做到事情提出來,表明太子府的志向和打算,只要大員們明知太子府的打算,他們就不會有過激的舉措。

太子劉靜明白,如果說,過一兩年自己能夠上位,到時候自己做惡人,然後給兒子留下一個清爽的政治環境,文朝的朝氣和生機就會恢復,到時候,兒子就成爲中興之主。

張洪庭、韓立仁和楊盛文等人,陪着太子劉靜返回太子府。今天的會議是太子府在主導推動,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二皇子劉偉和那些尚書的反應,卻不能讓太子府的人滿意。

返回太子府的路上,楊盛文和張洪庭陪着太子劉靜,韓立仁的地位自然要更低一些。

經營北地是太子府要走的關鍵一步棋,是太子府樹立威望,凝聚人心,擴充實力的有效步驟。如果沒走好,對太子府的崛起肯定有所壓制。

韓立仁目前也算是太子府的紅人,在會議上,他沒有資格多發言,也知道自身在朝堂上還沒有多少威望。可見到太子府工作一時間無法推進,心裡不快。想到當初在北地的情景,他是見過蠻族軍如何強悍的。

但也知道,要練出蠻族軍這種強悍之軍兵,除了財力物力外,更要有可靠的領軍人物。

楊繼業目前身邊有多少人可以,韓立仁也不知,但蠻族軍還是知道的。蠻族軍三千人,在蘇杭將倭寇殺得聞風而逃,多次殲滅倭寇的戰績,想來不是虛假。

別人或許會疑惑蠻族軍的實力,但韓立仁堅信這些人的強大。據說,楊盛文在返回京都的途中,遇上魔教埋伏,後來魔教被擊潰,其中就有蠻族軍的影子。只不過,楊盛文不肯說內中詳情,想必也是因爲牽涉到楊繼業之故。

回到太子府,幾個人都不說話,喝着茶。對於朝堂的大人物們,他們心中有些什麼想法,幾個人不是不知,卻也無法改變。

韓立仁終於忍不住,說,“太子殿下,北地之苦,苦在無力抗擊韃子的肆掠。邊軍孱弱,軍將貪腐,軍心不在。再將希望寄託在邊軍,臣以爲不可靠。”

太子劉靜點點頭,說,“韓學士到過北地,見識過邊軍和禁軍,也見過韃子的強悍、兇蠻。孤何曾不知,邊軍難託付重任?”

“殿下,不如組建新軍。就在北地那邊組建新軍,北地人對韃子有深仇大恨,抵禦韃子是他們之心願。只要選好將領,籌集資金,操練新軍。足以改變目前之狀……”韓立仁說。

“組建新軍……”太子劉靜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可等他反應過來,也有些振奮,看向楊盛文,說,“右相以爲如何?”

楊盛文看了看韓立仁,神態倒是沒有什麼大變,沉思一陣。說,“殿下,編練新軍,不失一條可走之道。不過,這條路也不好走。

首先,兵部對於編練新軍會不會接受?新軍與邊軍如何區分、如何取代守衛邊關?軍隊是國之重本,兵部和朝堂這一關就難以通過;

其次,編練新軍的軍費從何而來?新軍人員定額多寡?人數少了,哪怕是精銳也難以與韃子抗衡而勝出。人數多了,開銷巨大,如何籌集這些開銷?戶部那邊就指望不上的,太子府更拿不出這筆錢。

其三,編練新軍勢必要選軍將,誰是最佳人選?對新軍該如何操練,與韃子對戰,有幾分勝算?新軍是什麼模樣的軍兵,與邊軍強多少?

若是真要推行編練新軍,這些問題都需要做足準備。而最爲緊要的是,新軍要勝過韃子,誰敢誇這海口?”

楊盛文對於韃子之強、對蒙匈族騎兵之強,還是有比較明確的概念。知道韓立仁在想什麼,蠻族軍在小股對抗上,或許有精銳,但要人人如龍,個個似虎,這樣的虎狼之師,不是操練而成,而是百戰之後才養成這種強軍。

楊盛文也知道蠻族軍曾在小村那邊,用不足百人,斬殺魔教千人的精銳。但也不足以說明,這些人在韃子騎兵面前,就可抵得住,戰而勝。這種千萬人力精選的精銳,猶如一把利刃,突襲直入或可有用,正面對抗,對陣而戰,文朝軍將是顯然存在弱勢的,又如何克服?

“殿下,編練新軍作爲一種準備、一條路,先緩緩籌備,做好準備,等條件成熟就落地推動。”楊盛文語氣緩慢地說,“邊軍和駐軍的戰力,朝堂上下,盡皆知曉,目前邊軍駐紮各關卡,也只能先如此了。殿下,以爲如何?”

太子劉靜聽楊盛文這樣一分析,也知道,將希望寄望於編練新軍,未必就是通達之路。

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229章 失 寵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49章 鷹巢山匪第24章 俘獲三個第167章 誰出戰第8章 闖王府第116章 削勁哥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627章 再出手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230章 求 寶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274章 身子麻第424章 接戰前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540章 一戳難防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73章 失蹤了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157章 互 罵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16章 找王爺第534章 五義莊第14章 巫 家第130章 演 說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710章 密 謀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241章 見學政第31章 逃 學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30章 演 說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198章 降不降第551章 纏 鬥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104章 汗如雨第33章 看夜校第8章 闖王府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48章 耶律鍾玉第524章 同一天第717章 算你狠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66章 多寶和尚第86章 裝傻啊第217章 玉滿懷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379章 領軍需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78章 又受挫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2章 刺 殺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441章 直接斬殺
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229章 失 寵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49章 鷹巢山匪第24章 俘獲三個第167章 誰出戰第8章 闖王府第116章 削勁哥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627章 再出手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230章 求 寶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274章 身子麻第424章 接戰前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540章 一戳難防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73章 失蹤了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157章 互 罵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16章 找王爺第534章 五義莊第14章 巫 家第130章 演 說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710章 密 謀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241章 見學政第31章 逃 學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30章 演 說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198章 降不降第551章 纏 鬥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104章 汗如雨第33章 看夜校第8章 闖王府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48章 耶律鍾玉第524章 同一天第717章 算你狠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66章 多寶和尚第86章 裝傻啊第217章 玉滿懷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379章 領軍需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478章 又受挫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2章 刺 殺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441章 直接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