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八章 火種

如果說,爲建設一座規模龐大、徑向尺寸或許會打到幾萬公里的太空城,而將蓋亞採掘到千瘡百孔,

這種建設的代價,就未免太大,甚至與一點也不現實,更不划算。

對構成蓋亞的物質精打細算,是阿達民將目光投向水星、金星的初衷,不過,按這種思路想下去,人類的第一個目標,顯然不應該是幾千萬公里之外的太陽系其他行星,而是距離自己最近的月球。

探測太陽系內層空間,同時,積極籌劃重返月球,方然之所以還要向白大褂們強調這一點,明言人類應該以水星、金星爲目標,主要是爲了避免產生誤解。

這一次,人類將重新造訪月球,但卻不是以身着宇航服的血肉之軀,

而是藉助機械與AI之力。

“在時機成熟前,將人類送往遙遠星球,實屬浪費資源”,這是方然在一系列講話、指示中,希望航天領域研究者們達成的共識。

強調這一點,並不是否定舊時代的太空探索,或者認爲那都是“情懷”。

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是載人飛船,接着是軌道空間站,再接下來則是載人登月,科研工作者們規劃的路徑,並不只是追求將人類送往越來越遙遠的太空,而是基於舊時代的工程技術,大量工作必須要有人的參與,才能正常開展。

不論載人飛船,還是曾規劃過的月球基地,脫離了人,都無法順利執行相應的功能。

這一切,對1513年的蓋亞淨土,則已不成其爲問題,正因如此,今天的人類文明,便不再需要盲目追求載人航天。

一切交託妥當,接下來,便是航天工作者大展身手的時候。

人類如何才能重返太空,進而,獲得充足的物質與能源,解決相當一段時期內的文明延續與發展問題,阿達民的戰略指示已足夠多,在具體細節方面,則很有身爲吃瓜羣衆的外行之自覺,而不會事必躬親。

接下來,按方然的計劃,他原本打算繼續過問“續命”與“意識遷移”等領域,蓋亞淨土若干研發機構的聯名報告又由ASA擺上了案頭。

海洋,另一片人類的未知區域,如今也吸引了白大褂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瀏覽這樣一份洋洋灑灑的報告,總體印象,研究者們的思路十分清晰,強烈要求阿達民撥出足夠的資源,運籌帷幄,儘快讓人類重返海洋。

相比於廣袤無垠的太空,海洋,對人類而言,不是一個多麼陌生的領域,但是在舊時代的蓋亞大戰時期,尤其是第四次蓋亞大戰,管理員們出於種種考慮,競相佈雷、火力封鎖,讓本就隨文明變遷而少有涉足的海洋,徹底成爲人類的禁區。

海洋,是文明的紐帶,從遙遠古代的海洋貿易、到近代西方列強的擴張,無一不是以廣闊的世界水域爲基礎。

待到現代,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洋更一度成爲商品與人員、訊息流動的主要渠道,從遠洋貨輪、油輪到液化天然氣船,再到海上客運,再到海底電纜、光纜,海洋的地位愈發重要。

直到第三次蓋亞大戰爆發,兩大陣營的對抗,讓包括國際互聯網在內的一系列全球體系分崩離析,海洋才逐漸退出人類的視線。

到西曆1489年,全面核戰後,世界迅速被管理員瓜分,傳統意義上的“世界”概念隨之消亡,作爲聯繫紐帶的海洋,地位一落千丈,隨後更因“海盜”肆虐而被管理員視爲威脅,除封鎖外,再無其他前途。

這一前景,直到西曆1513年的今天,仍未有根本性的改觀。

內戰之後的“百廢待興”,是各種意義上的,對海洋,蓋亞淨土在過去幾年裡也做了一些工作,首先是徹底剷除“海盜”。

爲此,“紅軍”不僅從西大陸出發,掃蕩南方羣島,解放蓋亞上最後一片未納入版圖的大陸——凹斯垂利亞,也順便攻佔了“太平洋海盜”的全部據點,並在AMA投降後,剿滅了盤踞在南方大陸與海島的“大西洋海盜”。

到1511年,阿達民向民衆宣佈,蓋亞表面已不存在任何敵對勢力,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敵人既已被剷除,對蓋亞淨土而言,首要的影響便是“紅海軍”的裁撤。

在過去幾年裡一下子膨脹起來,大小戰艦達數千艘、滿載排水量飆升至幾千萬噸的蓋亞第一海上力量,現如今,幾乎完全多餘,哪怕顧慮子虛烏有般的“外星人威脅”,人類也不需要再維持一支如此龐大的海軍。

故,自1511年開始,遍佈中大陸、北大陸、西大陸,乃至南大陸海岸線的“全產機”生產節點,便晝夜不停的開始拆船。

“紅海軍”的編制,大致而言,規模會縮減到原有的十分之一。

僅保留幾百艘大中型作戰艦艇,與幾萬架各型無人機,是比較合理,與此同時,新一代通用型作戰艦艇的研發,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作戰目標則從“同類”調整爲近地軌道,研發相應的反導、攔截與高程火力平臺。

蓋亞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

從這一角度,“紅軍”也需要保持一支規模龐大的海洋作戰力量。

不過,就算到了“淨土五年”的今天,不論“紅海軍”的規模是大是小,其可以隨意活動的海域,卻仍嫌狹小,廣闊大洋仍然是遍佈水雷的禁區。

在過去的第四次蓋亞大戰中,交戰各方,究竟向海洋中投放了多少水雷,蓋亞淨土自己當然有精確的統計數字:12,749,080,然而被兼併、消滅的其他割據勢力,阿達民便無從得知,一切只能靠猜測。

更不用說,隨便哪一方扔下去的水雷,要清掃起來,都是同樣的麻煩。

從1511年開始,“紅海軍”的上百艘掃雷艦,一直在全力工作,兩年來也只清理了約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按世界海洋總面積,顯然,照這種速度下去,人類需要等待一百二十年之久,

才能重新毫無阻礙的在各大洋……

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二九五章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二九七章 協議
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二九五章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二九七章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