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等價

“計算機模擬人的意識活動”,與“計算機從事人的科學研究”,兩者彼此等價,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現。

至於原因,梳理一直以來的思路,答案其實很明顯。

迄今爲止出現的計算機系統,單論速度,遠遠超越了人腦的等效算力,這樣講並沒有原則性的錯誤,雖然直到今天,人類仍未弄清人腦的計算能力,但根據人與計算機在完成典型任務時的表現,也能得出一個大致的判斷。

從自動駕駛,到同聲傳譯,再到19*19路的圍棋對抗,計算機在一項項任務中勝過了人類,對應的人腦算力之上限,也在不斷提升。

但這種提升,不僅在理論上無法一直持續,在實踐中也一樣辦不到。

與現代計算機類似,人腦,可以粗略的看做一臺通用計算機,內置大量任務的算法,雖然只有大腦、小腦/植物神經系統這兩個不對稱核心,也就是實際上的單線程,但通過執行不同的任務算法,可以完成許多截然不同的工作。

功能多樣,但,並不能用一系列任務的等效算力之和,作爲人腦的預測算力。

正如計算機的算力,決不能用運行所有算法時體現出的算力,簡單疊加,這是一個很淺顯的低級錯誤。

故而估測人腦的(最大)算力,只需盤點所有能被計算機替代的任務中,哪一種所需的算力最大,而在IT領域極大發展的今天,要做到這一點,相比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前的情形,更要容易得多。

譬如圍棋,曾經令人工智能束手無策,甚至一流AI都無法戰勝人類業餘圍棋選手,在十幾年前才逐漸逆轉。

時至今日,在劇變的大背景下,圍棋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已很遲緩。

原因用不着多解釋,在新時代奴隸制的簡單再生產態勢下,作爲人類的一種精神活動,對生產體系並無任何助益、而僅僅只是頭腦鍛鍊與消遣的圍棋,早已淡出AI研究者的視線,這方面的研究接近停滯,也是再正常不過。

資產主義社會中,一切社會活動,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在推動。

到了新時代的奴隸制,情況,是稍有改變,不排除某些頂層對圍棋是饒有興致,願意投入資源進行一些研究。

但,在AI棋力已經碾壓人類的這時代,少數頂層、有產者對圍棋的興趣,很容易被已有成果所滿足,繼續研發更強棋力之AI的動機幾乎不復存在,近十年來,AI棋力的進步幅度也的確很有限。

即便如此,到了西曆1489年,圍棋AI的棋力早已遠勝於人。

進而,用圍棋AI所需的算力,來衡量同等棋力之人的大腦“算力”,其可信度也一直在提升,精度也隨之亦然。

原理是很顯明的,人類,其中的頂尖棋手,哪怕並非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下棋、思考棋術,認爲其大腦的算力峰值,會出現在執行“對弈”這件事的時候,這假設是十分合理而難以辯駁的。

繼而,同等棋力AI所需的算力,就可以大致當做棋手之腦的等效算力。

考慮到棋手的一生,畢竟,絕不可能百分之百圍繞着圍棋,多少總會有些分心之事,但對於頂尖棋手,引入的誤差也不會太大。

多少年來,人類的頂尖棋手之棋力,漸消漸長,隱約可見一個模糊的上限。

而人類研發的圍棋人工智能,使用互有區別的算法、架構,運行在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上,達到同等棋力所需的算力也彼此相若。

種種跡象,似乎清楚的指向一個事實:

完成同樣任務的計算機之算力,就是人腦的等效算力。

在當今時代,人,不論天賦如何、又是怎樣努力,也根本無法打破人類棋力的天花板,更不可能戰勝任何一個等效棋力在十段以上的圍棋AI。

這似乎也從側面證明了,圍棋棋力,可以視爲一個人大腦能力的極限。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稍加檢索,方然就知道了這一數字。

按圍棋AI等效法衡量的人腦算力,不同資料,給出的數據差異很大,上下限之間的差距在三到四個數量級,但憑藉自身的認識水平,他不難看得出,其中接近上限的數字幾乎都是錯誤的,更準確的數字在10~50PFlops。

至於其他數據,大多高出兩個、三個,甚至四個數量級,主要是一些研究者將圍棋AI的訓練所需算力也統計進來。

不論什麼時代的人工智能,在投入實用前,都需要一定的“訓練”過程,這一過程與人的學習很相似,目的是模仿人類的學習過程,從基本規則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算法,當然,這些算法往往體現爲多層網絡、分支網絡的形式。

將AI訓練所需的算力,統計到總算力中,從成本覈算的角度是很正常的,在比較人和計算機的能力時,卻一點都不公平。

照此做法,計算機達到某一水平的算力,是測試發佈到實戰運作的算力總和,那麼對人而言,也需要將圍棋的漫長的學習過程一併統計進來,均分實戰中的棋力,這樣一來恐怕人腦的等效算力會更難看。

歸而總之,閒暇時想到這一切,方然的確回憶起了那些數據。

在公認爲複雜意識活動的圍棋領域,人腦的等效算力,大致就是10PFlops、也就是每秒一億億次浮點運算的水平。

對於一百四十億神經元組成的人腦,這成績,似乎已相當不錯。

但對照今天的超級計算機,毫無疑問,10PFlops級別的算力則不值一提,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到。

那麼可以得出結論,人的能力,已完全被自己所創造的計算機碾壓,是這樣嗎;

事實果真如此嗎,不,不一定。

任務堆積如山,每一天埋頭忙碌之餘,稍事休息時,方然都會思考這微妙的問題。

思考的成果,與學術界的某些觀點不盡一致,他認爲,用計算機完成典型任務所需的算力,來衡量人腦的處理能力,是很不靠譜的做法。

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十二章 壽限第四二九章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十六章 概率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八章 無限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二一八章 郊外
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十二章 壽限第四二九章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十六章 概率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八章 無限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二一八章 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