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鼓勵

毫無作爲,並非是一些口號的欠奉,而是沒有任何實實在在的動作。

在思考這問題時,方然也偶然與身在匹茲堡的Emily談及此事,頭腦天真的女孩呢,一邊覺得他分析的有道理,一邊卻用聯邦公共管理部門出臺的若干措施來反駁:

“可是、托馬斯,現在人們撫養孩子,也不全是一切都要靠自己;

說到生育率,現在,當局不也在鼓勵生育,我覺得今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利好,讓人打消顧慮,放心大膽的生養後代呢。”

“哦……是的,但願如此罷。”

鼓勵生育,從Emily口中聽到這一句,女孩的潛臺詞方然多少能猜到,但他沒理這茬。

單純從表面上來看,爲應對生育率的下降,聯邦政府的確採取了一些經濟與管理方面的措施,Emily說的沒錯。

但是這些措施,究竟是處於什麼樣的動機,就很值得懷疑。

從舊時代的“多子多福”,到新時代的“Double_Income_No_Kids”,究竟是什麼改變了民衆的一貫理念,進而與前輩們行爲迥異,自我絕育的趨勢,當真能用不疼不癢的減稅、延長產假和杯水車薪的補助來扭轉嗎。

當然不能。

只要在資本眼中,生育仍然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聯邦民衆的沉重負擔就不會減輕,繼而,也不會有動力去承擔更多生養的重任。

而要改變這樣的運行模式,對資本而言,又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說白了,聯邦的人口規模,人口的代際更替,聯邦當局真的關心嗎,當然;

只不過這種關心,在資本把持的國會、參衆兩院與管理機構眼裡,遠不如榨取利潤更加重要。

在這種態勢下,聯邦當局所能做的,也不過就是一些象徵性的減免、補助,外加大肆宣傳的口號,試圖讓信以爲真的麻瓜上鉤,平白無故承擔起“爲社會養育公民”和“爲資本貢獻利潤”的雙重重擔而已。

即便每經過一次經濟危機,這樣的麻瓜,都會變得更稀有,但能忽悠一個算一個。

甚至,就連這些忽悠麻瓜的措施,當局之所以實施,動機也不會是出自維繫聯邦社會、延續人類文明的考量。

聯邦當局的職責,或者說制定規則時的唯一考量,無非是求穩,只要眼前的事態不會全失控,能坐穩自己的位子,不論聯邦總統還是普通僱員,都不會多花一分力氣,更沒心思去考慮什麼百年大計之類的虛妄。

具體的規則的制定上,服務的對象,也不會是忙於餬口的普通民衆,而是爲其提供經濟支持的金融巨頭。

從這一角度考量,所謂鼓勵生育,真實動機就很值得懷疑。

作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身邊沒有伴侶,也不打算踐行繁衍的過程,方然對聯邦政府在這方面的諸多規則,並沒有全面細緻的考察。

即便如此,他也能洞悉當局的意圖,之所以鼓勵生育,絕非出自對聯邦社會代際更替的長遠規劃,而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民衆兜囊窘迫而缺乏購買力的情況下,通過不可撤銷、不可轉讓的子女,強制父母拿出現鈔來刺激消費。

聯邦民衆對子女的撫養,基於各自的經濟條件,標準,肯定也是高低不一。

但是考慮到孩子的經濟屬性,幼年時,幾乎必定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消耗機器,這種只提供消費能力、卻不要求就業崗位和薪水的“純粹的消費力供體”,則是聯邦經濟的一劑強有力激素。

面對自己的子女,一般而言,父母的親情與責任感,總歸會讓他們承擔起養育的職責。

再說即便繁衍後又反悔,這種事,也幾乎沒有半途而廢的可能,當事者再後悔不迭,也別無他法,而只能將這件事進行到底。

如此一來,繁衍,就等同於民衆中出現了穩定、持久、動力充沛的消費力之源。

這也正是聯邦政府所樂意看到的。

着眼於眼前的經濟形勢,而非聯邦的百年大計,當局的想法,做法,大抵如此,只要眼前有足夠多的麻瓜,選擇了多生多養,就能爲飢腸轆轆的金融資本提供新的利潤。

至於說,這些盲目生養的多子之家,今後將陷入怎樣的窘迫,甚至因爲吃飯的嘴太多而影響到起碼的生存……

那畢竟都是以後的事。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先把眼前這一關對付過去,纔是正經。

正是這種狡猾的策略,事實上,讓聯邦社會在近幾年間,平添了數以十萬計的“額外”出生人口,暫時減緩了生育率的跌落。

但這些“消費力之源”,總歸會長大成人,父母的投入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到那時,這些新增的人口,能不能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能不能合理合法的佔有起碼的生產資料,甚至,有沒有機會在天翻地覆的蓋亞表面掙扎求生,這些懸而未決、前景堪憂的問題,根本就無人關注。

即便聯邦當局,在當今時代鼓勵生育、拉昇生育率的主事者,也一點都不關心這些新增人口的未來。

但凡洞悉文明的未來前景,就不難提前看明白:

在並不久遠的將來,人類,人類社會,乃至人類文明,根本就不需要這樣多的人口。

事實上,即便蓋亞表面的資源再怎樣豐富,生產力再怎樣發達,以那時的社會態勢,也根本無法供養這樣多的人口。

人口的多與寡,表面上講,是事關種羣存續的原則性問題。

但是與蓋亞表面的任何一個物種都不同,在人組成羣體、進而形成社會之後,科學技術得以發展,嚴酷大自然對人的威脅程度隨之驟降,死亡率穩定下降,種羣的個體數量則越來越多,直到今天,七十億人遍佈蓋亞表面,已完全擯棄了“以數量求生存”的策略。

說白了,在人類掌控蓋亞、自詡萬物之靈的時代,種羣、國家、文明的人口多寡,並不會影響其自身的存續。

古往今來的統治者,之所以在漫長的歲月裡一直鼓勵生育,儘可能提升人口數量,歸根結底,還是着眼於更多人口帶來的更龐大之經濟規模,和爲戰爭提供充足的兵源。

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四十章 機會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十三章 沾染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一三七章 訊息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五章 希望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五九七章 秉性
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四十章 機會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十三章 沾染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一三七章 訊息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五章 希望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五九七章 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