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替代

身爲偌大一個NEP的管理員,投入資源,研究極端危險的“創造性思維繫統”,或者說,就是很多科學家耿耿於懷的“強AI”,動機,似乎不言自明,不問可知。

但一開始規劃這項目時,面對在座的專家,方然卻未遭遇到預想中的強大阻力。

一些研究者說的,相當直白:

“阿達民先生,我認爲,您應當有一些這方面的認知:

人類的大腦活動,極端複雜,究其原因,硬體基礎在這裡佔有很大一部分權重,正因你、我與所有人的意識,運行在一臺結構空前精密、速度卻並不快的‘模擬式生化計算機’上,才賦予了我們獨特的自我意識、創造思維等能力。

而現如今的計算機系統,不用講,您肯定知道這一切都建立在‘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基礎上。

計算機與人腦,架構與細節方面,差異太大,相互模擬的難度高。”

總之,在場專家的說法,大致如此,還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大膽的假設,只有將“量子計算”作爲“創造性思維繫統”的先行領域,並取得突破,纔有可能研發出足以與人相抗衡、甚至更具優勢的“強AI”。

站在總結過去的立場上,這一判斷,並不是沒道理,方然卻有些難以苟同。

他當時就問,有誰規定,人類迄今爲止運用的觀察、分析與提煉手段,就是宇宙中認識客觀規律的唯一形式;

所得的結論,也一定如金科玉律般,必然永遠、絕對正確。

諸位,請務必要明白,本研究課題的最終目標,並不是用現有的計算機系統去模擬一個人類大腦的思維過程,由於兩者間的巨大差異,這種嘗試,幾乎必定會失敗,我本人對這一模擬過程也缺乏興趣,至少現在是這樣。

本課題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一種‘有限度的科學研究能力’:

能否做到如人類一樣探尋未知,至於是否以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結論是否能夠被人所理解,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系統,能夠在智力領域取代一些人,完成一些以往只有人才能完成的任務。”

不知在場的諸位,能否聽明白,方然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客觀規律,隱藏在一切事物背後的真理,與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兩者是否能劃等號,這是任何邁入科學殿堂的人都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答案,則確鑿無疑的斷言:

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必然有主觀成分,絕對客觀、真實的科學技術法則與定義,根本就都是不存在的。

站在人的立場上,自古至今,一代代研究者的薪盡火傳,讓今天的人得以掌握一大批客觀規律與衍生事實,但,在計算機的眼裡,倘若計算機也有自主意識,又會如何看待這一切,會不會發展出有別於人類科學體系的新成果呢。

這裡的“新成果”,並非一下子顛覆全人類掌握的科技體系,而是站在計算機的立場上,生髮出自己的理解。

進而,甚至也有可能更進一步,建立起新的科技體系。

在陳述這種可能性時,對計算機、AI的所謂“自我意識”,方然並未絲毫涉及,他認爲這一點也不重要。

什麼是“自我意識”,計算機,什麼時候需要仰賴人來評頭論足一番,用碳基生物的“自我意識”之概念去判斷基礎大相徑庭的另一種存在,而不顧其本質能力究竟如何,這種做法,簡直就是一種傲慢。

人類的判斷,加諸於計算機系統之上,至多也只是在一些很簡單的場合,才比較有把握。

譬如“加法器”,功能單一的整合電路,不論設計者如何堆砌零件,把運行其上的代碼優化到什麼樣的程度,都無法作爲“自我意識”的證據,這是很顯然的。

然而一旦系統規模超限,突破某臨界值,站在人類立場去判斷AI是否有自我意識,就是完全的不可能。

和在場專家們不同,沒有一直糾結在“自我意識”上,方然更在意的是風險。

無須調研,他也能確切的知道,“創造性思維繫統”的價值,在於搶佔科技研發的制高點,其帶來的風險,則是“覺醒”的計算機系統,一定會反噬其創造者,因此而始終沒下定決心去做這件事。

現在,藉由斯蒂芬*霍肯的話,意識到局面險惡,他纔開始很認真的思考這一問題。

管理員的想法,大抵如此,在座的專家們則各有算盤。

如萊斯利*蘭伯特這樣的研究者,爲什麼牴觸這研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任何一位參與研究的科學家都明白,搞這種系統,就是在自己給自己挖坑。

這種劃時代的東西,失敗,還則罷了,倘若真的成功,一旦系統具備“創造性研究”的綜合能力,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研究者,遲早都會被不知疲倦、永遠忠誠的研發機器人所替代,最終仍難免一死。

身爲管理員,方然着眼於文明的整體,身爲研究者,卻只顧關注自己的命運:

科學家們是怎麼想的,並不清楚,自己暫且先這樣認爲。

“阿達民先生,恕我直言,我一直極不贊成‘創造性思維繫統’的研究。

計算機,AI,這些事物發展到今天,在很多領域已經遠遠勝過了人,這固然是事實,但,又有什麼理論能保證,計算機與AI能夠在一切領域勝過人?

即便着眼未來,這句話有一天會成爲現實,到那時,人類的地位、處境又會怎樣,身爲人類中的一員,先生,即便您的地位、處境與我們這些人,也和外面定居點裡的一大羣民衆不同,面對吉凶未卜的‘那種系統’,結局恐怕也會是一樣的。

這種巨大的風險,您,真的從未考慮過,說真的這讓我有一點難以置信。”

“讓我想想,您,還有專家組的成員們,是不是覺得,這種研究就是人類在自掘墳墓?

還是說,您只是在擔心,有朝一日被‘系統’取代呢。”

方然的語氣,夾雜着某種挪揄,他認爲這就是萊斯利*蘭伯特的動機。

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六九八章 儀式第十七章 嬗變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二七二章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七一四章 工程
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六九八章 儀式第十七章 嬗變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二七二章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七一四章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