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心靈

衡量客觀條件,就能大致做出一些推測,這樣看來,人類的擇偶模式也並不怎麼複雜。

自己對此意興闌珊,過去,方然始終對“擇偶”這一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環節視若無睹,在他看來,自詡爲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方面的表現,實在是和自己的定位太不相稱,甚至還相比動物而有進一步退化的趨勢。

尋求伴侶,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本質上都是有-性繁衍的必經之路。

對身爲蓋亞生物圈中一員的人類,情況也是如此,但與其他任何一種生物不同,由於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自我意識也佔據了身體的主導地位,人類的擇偶行爲,就和動物出於本能的行爲方式大有區別,具體的講,在一個人的行爲模式上,往往會呈現出動物性與社會性的二元分裂。

動物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在強烈繁衍動機的驅使下,人對異-性的追求與選擇,根本上服務於繁衍,偏好也明顯側重於對方身體條件的優劣。

這種優劣,在男性,強調身體的高大強壯,在女性,則強調健康和生育能力。

原始社會出現後,擇偶的標準,又添加了一項“經濟條件的優劣”,這一在動物界往往是次要的條件,隨着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而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本質上講,仍然是爲“有利於繁衍”的目標而服務。

到這裡,人的行爲模式,仍未脫離繁衍的主線,但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與蓋亞生物圈的一切物種相比,人,與其他生物的最本質區別,究竟是什麼呢,學術界衆說紛紜,有些認爲是勞動,有些認爲是智慧,這些都有道理,但方然卻在“擇偶”這一過程中,格外感受到人類自我意識的強烈作用。

自我意識,完全覺醒的自我意識,繼而產生對自身利益的複雜考量,是指導人類一切行爲的根本出發點。

正是因爲這樣的特質,現代人的擇偶,與其說是被繁衍的目標所驅使,倒不如說是一種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爲前提、爲儘可能攫取利益而進行的活動。

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層面,也是現代人最看重的層面上,突出表現爲經濟實力在擇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常常壓倒人爲繁衍而產生的擇偶傾向,現實中無數年輕男女,爲獲取經濟上的利益,不惜與自身條件極差的老、醜異性結緣,就是追逐利益之自我意識壓倒了一切的表現。

不僅如此,這種表面的利益最大化,還進一步扭曲了人的原始本能,讓因繁衍而生的擇偶偏好退化爲簡單粗暴的快樂追逐。

爲追求眼前的快樂,而非更長遠的繁衍而行動,人類對異-性的身體條件十分看重,對這條件所表徵的繁衍能力,卻越來越輕視,甚至爲追逐眼前的快樂、又不想承擔撫養的辛勞,而藉助現代科技的成果,將對方具有的繁衍力直接丟棄,或者乾脆放棄。

這種蛻變,男性的表現更加明顯,在某些場所拿出馬克時,幾乎所有買主想交換的,都是作爲快樂道具的身體,而非一併附着的繁衍能力。

這種行爲,毫不客氣的講,甚至連許多動物的行爲模式都不如,而是徹底的退化。

既然擇偶主要的目標,已不再是繁衍,人類的這種行爲便隨時代變遷而一步步異化,甚至,完全脫離了其物種延續的本質,而徹底退化爲用道具換馬克,用馬克換快樂,甚或直接用道具換快樂的交易。

相比之下,自我意識所催生的心靈碰撞,交流,慰藉,支持,這些精神層面的需求;

那沉迷於交易之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暇他顧。

然而事情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人,根本上講,也是動物的一種,漫長演化塑造的本能,談不上高雅、也絕不低俗,擇偶行爲的繁衍動機,也完全是理所當然。

但空有掌控一切自我意識,人類的擇偶行爲,卻退化到動物、甚至還不如動物的層次。

擇偶的根本動機是什麼,繁衍,毫無疑問,但是對擁有自我意識、建立起社會與文明的這一物種來講,“繁衍”的意義難道不應該與動物有所區別,甚至更進一步嗎:要將“人”這一物種延續下去,只有生物學範疇的繁衍並不夠,在思想上,文化上,乃至文明層面的薪火相傳,後繼有人,難道不是更重要的事嗎。

擇偶,在這一更高的層面,原本應該是人類之自我意識間的交流,是人類文明中的個體,藉助彼此而體驗什麼是“活着”,體驗這稍縱即逝人生的一種過程,是“繁衍”在生物與文化層面的高度統一。

至於對身體的追求,乃至快樂的追求,也應該是這繁衍過程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

生而爲人,以蓋亞生命的同一形式而活着,擇偶的現實要求,偏好,不僅可以理解,也應該被滿足。

但是這基本層面的追求,原本,應該正如那精美的餐具;

心靈的追求,則是真正的珍饈美食。

珍饈美食,用精美的餐具端上來,這樣的進餐才真正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而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卻只顧放縱本能、捨本逐末,花費幾乎全部的時間、金錢,去大肆收集把玩那精美的餐具。

只顧餐具,不顧美食,如此買櫝還珠的蠢事,許多人做起來卻樂此不疲。

更有甚者,爲收集、體驗餐具,只顧一股腦的狼吞虎嚥,全然不顧其盛裝的心靈是何等骯髒。

今天的聯邦社會,一言蔽之,幾乎所有過程都或多或少圍繞“擇偶”而運轉,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在爲擇偶,甚或交易而忙碌,相比之下,不論人本身、還是人類文明的繁衍、延續,反而成爲了次要的附庸。

這種怪現狀,多年來耳聞目睹,方然自然很難有一絲興趣參與其中,甚至會十分牴觸。

從過去幾個月的交往中,覺察到Emily和許多年輕人不一樣,至少,並不認爲擇偶是交易,這讓他在放鬆之餘,又平添幾分煩惱。

追尋永生,不惜一切代價,信念仍然是無比堅定,否則,方然也不會幹掉托馬斯*安生。

但在可以矇混過關時,讓Emily牽扯其中,這就不太合適。

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六章 渺茫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三十章 痕跡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三〇一章 說服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十九章 起源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十八章 社工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八十章 生意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四一章 三元
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六章 渺茫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三十章 痕跡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三〇一章 說服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十九章 起源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十八章 社工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八十章 生意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四一章 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