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

如果說先前趙丹在詰問呂不韋的時候,呂不韋還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慌亂,那麼到了現在,這位今年不過才三十二歲,比起趙丹來說也大不了多少的戰國奇才已經完全的冷靜了下來。

這種君前問對,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了。

國君當面出題,被問者臨時作答。由於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國君會問哪些方面的東西,所以這就很考驗作答者的知識儲備,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

這既是一個考驗,也是一項機遇。如果過不了,那自然就是聲名大跌,基本上這輩子都不要想再走上從政之道,但如果能過得了這一關並因此而被君王賞識的話,那麼一飛沖天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別的例子不就說了,就比如說現在的秦相範睢,那傢伙不正是憑藉着唯一的一次見面就抓住機會說服了秦王稷,然後踩着穰侯魏冉和秦國四貴的屍體順利上位了嗎?

機會就在面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呂不韋眯起了眼睛,並沒有馬上開口說話,看上去似乎在思考着什麼,而趙丹也不着急,只管笑吟吟的吃着面前由平陽君府上大廚所專心烹製的美食,畢竟你當堂出個命題作文,怎麼也得給人家幾分鐘捋一捋思路才能讓人下筆吧。

一旁的趙豹則就沒有這麼淡定了,這位平陽君一會看看堂上的趙丹,一會又看看堂下的呂不韋,目光之中既有着不解,又帶着幾分驚訝。

由於各國君王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重農抑商之策,從政府以及法律的層面來說對商人的打壓都是比較嚴重的,時不時就要抓幾個商人來判判刑砍砍頭,嚇唬一下那些“捨本逐末”的傢伙。

所以作爲趙國法律的最高執掌者——司寇,趙豹對於商人這個羣體也算不上陌生,因此也知道呂不韋這個傢伙其實也就最近一兩年纔開始把事業的中心從衛國轉移到了趙國,並且在短短時間內就結交了不少趙國官員,生意也是搞得有聲有色,大有和趙國原本幾家頂級富商爭雄的態勢。

所以趙豹派人調查過呂不韋,也和呂不韋有過幾次接觸,當然了,趙豹並不是去找呂不韋索賄的,而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抓到什麼呂不韋違反亂紀的把柄,然後用呂不韋的腦袋作爲自己的功績···

正是因爲如此,趙豹的心中才會如此的驚訝和不解,難道這區區一個商人,竟然正能夠說出什麼治國之道不成?

就在趙丹爽快的胡塞海喝和趙豹既有些期待又帶着幾分不屑的目光之中,呂不韋終於擡起頭來,朝着趙丹鄭重一禮。

很顯然,這傢伙要開始答題了。

“回大王,不韋聞老子曾言:‘道可道,非常道。’韓非子亦言:‘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以不韋之見,或商賈之道,或治國之道,若欲成功之,則莫過於曉其道理。昔范蠡先助勾踐滅吳,後以陶朱公之名從商而富,何以?無他,乃范蠡曉治國之道,通經商之理也。”

“故商賈之道,治國之道,無非在於理也。得其理,則商賈之道可行,治國之道亦可行之。不得其理,則兩者皆不可行之。此商賈之道與治國之道相通之處也!”

呂不韋的這一番話說出來,趙丹倒還沒什麼,倒是一旁坐着的平陽君趙豹眼睛都瞪圓了,整張臉上就是大寫的兩個字——震驚!

呂不韋剛纔的那一番話就是說:“老子和韓非子都說過,‘道’這種東西是非常玄妙的,想要去理解‘道’,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道’的規律,也就是‘理’去了解。”

“在我(呂不韋)看來,什麼商賈之道治國之道其實都一樣,想要成功你就要掌握這些‘道’之中的規律(也就是理)。范蠡爲啥能夠在當越國大夫的幫助勾踐治國,又能夠在滅掉吳國急流勇退裸辭之後經商成爲天下鉅富?那就是因爲范蠡明白其中的‘理’。”

“所以治國和經商是一樣的,說白了就是‘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就是這兩者相通的地方了。”

這裡呂不韋其實還藏着相當於暗示的半句話沒有說,那就是治國之道和商賈之道既然有着相通之處,那麼商賈之道的經驗,當然也就可以拿來治國!

這就是呂不韋對於趙丹這篇命題作文的回答了。

這個回答怎麼樣呢?單單從平陽君趙豹那張大得可以塞進三個鵝蛋的嘴巴里就能夠看得出來了。

毫無疑問,對於趙丹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來說,這是一個絕對能夠得高分、而且至少在九十五分以上的答案!

就連自視甚高的平陽君趙豹自己,也根本答不出這樣的答案。甚至如果平陽君趙豹自己來作爲閱卷者的話,他很有可能會給呂不韋這個答案——滿分!

僅僅短短數秒鐘,平陽君趙豹臉上所有的輕視和不屑就統統都消失了,只見這位趙國的重臣直起了身軀,極爲嚴肅的朝着呂不韋說道:“呂先生,大才也!”

就在不久之前,呂不韋在趙豹的心中還只不過是“自甘輕賤,操持商賈之賤業者”,然而經過這短短的幾番話之後,呂不韋如今在趙豹的口中已經變成了“呂先生”了。

這就是趙豹,乃至於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君、封君們對人才的態度。

無論你之前是幹嘛的,有什麼黑歷史,那其實都無所謂。只要你有能耐可以幫到我,那我就尊重你,把你奉爲上賓,對你委以重任。

這就很像後世的美帝華爾街商業公司,只要你能替公司賺錢,那麼你幹多少壞事老闆都視而不見,同事們都會對你爭相吹捧阿諛奉承,甚至讓女秘書天天在辦公室幫你吹簫都沒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戰國尚功利”,一個和萬惡的美帝資本主義商業公司一樣把功利主義發揮到了極致的時代。

但這也是一個真正實現了“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只要你有真本事,那麼你就一定不會被埋沒,就一定能夠出頭,能夠在戰國這個大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出你自己的光彩。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七雄並立,百家爭鳴,戰火連天的大爭之世。

這,就是戰國時代!

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爲何是野王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四百五十五章 屈服的魏無忌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十七章 馬具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龐煖的奇兵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三章 攻城攻心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軍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九十八章 內賊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四百四十九章 鳴金,收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單于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一百六十章鬱悶的白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在懷第九百一十章 這是什麼鬼東西?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九百六十八章 連環車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
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爲何是野王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入王宮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四百五十五章 屈服的魏無忌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十七章 馬具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龐煖的奇兵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二十三章 攻城攻心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軍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九十八章 內賊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四百四十九章 鳴金,收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單于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一百六十章鬱悶的白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在懷第九百一十章 這是什麼鬼東西?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九百六十八章 連環車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夜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