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如何抗趙?蔡澤有自己的主張

咸陽宮。

秦王稷高坐在王位之上,盯着面前的幾名秦國重臣,沉聲道:“如今那趙國猖狂,竟然勾結齊國一同進攻燕國,諸卿以爲寡人該當如何應對?”

雖然燕國因爲燕王重病的原因並沒有參與到上一場的河東郡之戰中來,但是現在的燕國還是秦國的盟友,雙方的盟約並沒有破裂。

不僅如此,如今在接連兩次敗於趙國之手後,秦國上下都已經將趙國視爲了生死大敵,對於趙國那是仇恨無比。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國所想要做到的事情,當然也就是秦國所必須破壞的事情。

根據最新情報,趙國已經正式加入了戰場,開始和齊國合兵一處準備攻擊燕國。

否則的話,以齊王建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突然跑去支持什麼燕後以及那位纔不過區區兩三歲的公子軻。

誰都知道,燕後正是和趙丹一母所生!

值得一提的是,和往日相比,今天的這座大殿之中少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但卻多了一個陌生的身影。

這個少掉的熟悉之人,不用說當然便是曾經的秦國相邦範睢了。

如今範睢已經辭去相邦之位,回封地藍田去了。

而多出來的這位陌生之人,則是據說由範睢臨走之前舉薦而來,不久之前還只不過是燕國一名不得志說客的蔡澤。

和之前相比,如今的蔡澤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天一個地。

自從範睢辭相之後,對於範睢的繼任人選那是衆說紛紜,但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爲陽泉君羋戎是最大的熱門人選。

之所以認爲是羋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這位陽泉君不但是太子安國君趙柱的小舅子,同時還曾經在不久之前秦王稷奔赴洛邑和趙王丹相會的時候輔助安國君監國。

有身世有能力,又受信任,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出任相邦的最完美模版啊。

然而秦王稷的最終選擇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在趕跑了範睢之後,秦王稷竟然聽取了範睢的最後推薦,在召見了一次蔡澤之後就將蔡澤封爲綱成君,並擔任秦國的守相。

守相的意思乃看守相邦,也就是臨時相邦的意思。

但是鑑於蔡澤的前任範睢也曾經短暫擔任過守相然後在轉正的歷史,再加上僅僅一次見面就已經被秦王稷封爲綱成君的事實,這蔡澤只要不行差踏錯的話,想必轉正也是遲早的事情了。

此刻蔡澤一襲黑色正裝頭戴冠冕端坐在秦王稷左側下首,整個人的腰桿挺得直直的,看上去頗爲精神。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蔡澤這一身打扮下來,倒也是有了幾分官威,將那醜陋面容帶給別人的不適感沖淡了不少。

對於蔡澤來說,雖然他已經成功的通過一次見面讓秦王稷相信了自己的能力,但是現在這一次會議纔是蔡澤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參與到秦國核心領導層對於國策的討論之中。

所以蔡澤也是非常想要藉助這一次會議來個開門紅,表現一下自己能力的。

在秦王稷提問之後,蔡澤左右看看,發現並沒有任何一名秦國大臣開口,便覺得應該是自己表現的時候到了。

於是蔡澤便開口道:“大王,臣有本奏。”

蔡澤這麼一開口,大殿之中的其他幾名秦國重臣就齊刷刷的將目光通通都投了過來。

這目光之中既有着好奇,同時也帶着幾分不屑、嫉妒等等頗爲複雜的情緒。

秦王稷目光平靜的看了蔡澤一眼,開口道:“綱成君儘管道來。”

蔡澤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大王,在經歷了長平、河東兩敗之後,以蔡澤之見,如今的趙國已然成爲那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強國矣!”

蔡澤這句話一說出來,包括秦王稷在內的其他秦國君臣們臉色不由得就有些難看。

雖然說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蔡澤說的是實話,但有些時候,說實話其實也是一件非常傷人的事情。

也正是因爲如此,諸多看向蔡澤的目光之中便又開始帶上了許多的不滿。

蔡澤倒是並沒有在意這些目光之中的不滿,畢竟一直以來蔡澤因爲自己的長相遭受過的歧視和冷嘲熱諷多了去了,真不差這幾道目光。

醜,尤其是一個醜男,這在古代社會真的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蔡澤自顧自的對着秦王稷說道:“如今趙國得上黨、河東兩郡,不但實力強勁,國土更是無比廣闊,比之當年晉國猶有過之。因此以臣之見,若要擊敗趙國,單單憑藉秦國一國之力已是難以爲之,必須要團結其他諸國方纔能夠爲之。”

秦王稷聽了蔡澤的這番話之後微微點頭,顯然也覺得蔡澤的這番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秦王稷並沒有開口,而是用眼神示意蔡澤繼續說下去。

蔡澤便繼續開口道:“首先,大王必須要宣告天下,表示對當今燕王的支持,並對齊國和趙國聯手侵略燕國之惡行進行譴責!”

“譴責?”秦王稷想了想,開口問道:“所以綱成君的意思是不出兵?”

“出兵?”蔡澤聳了聳肩膀,道:“大王,不是臣欲要傷自家士氣,但是臣想請問大王一句,若是如今出兵的話,大王可有把握戰勝趙國?”

秦王稷想了想,然後十分乾脆閉上了嘴巴,看上去一個字都不想再繼續說了。

蔡澤繼續道:“其次,魏國乃是齊國之死敵,又是趙齊共同的鄰國。如今趙齊聯手攻擊燕國,魏王圉心中必定有所疑慮,害怕有朝一日趙國聯手齊國攻擊魏國。由此,若是大王能夠派遣一名得力說客前往大梁,則很有可能說服魏王圉,讓魏國與大秦連橫抗趙。”

一提到魏國,秦王稷的臉上就流露出了十分不爽的神情,悶聲道:“寡人在河東之戰時亦曾經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大梁,但是統統都被那魏王圉給拒絕了!而且那魏無忌趁機奪取寡人陶郡之事,寡人都還沒有和魏國算賬呢!”

蔡澤笑道:“大王,當時的魏國乃是因爲那趙王丹將安邑許諾給了魏王圉,再加上魏無忌謀奪陶郡的緣故,所以魏王圉纔會如此果斷的拒絕和大王聯手。”

“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的趙國已然是獨霸天下之勢,魏國作爲趙國的鄰國,都城大梁距離邯鄲又如此之近,難道魏王圉的心中就真的對趙國一點提防都沒有?臣覺得這不太可能。”

“除此之外,臣還曾經聽說過一件事情。在楚國蘭陵之戰不敵齊國,被匡樑圍困於彭城之後,當時的趙王丹曾經派人去見過魏無忌,讓魏無忌停止圍攻陶邑南下救援彭城。可那魏無忌卻利用此事虛晃一槍奪下了陶邑,趙王丹即便再如何大度,對此也一定心有不滿。”

“因此以臣之見,這趙魏兩國雖然此刻名義上還保有着三晉同盟的旗號,但實際上卻已經是離心離德,這一次大王若是派遣說客前往大梁城,很有可能便會馬到功成!”

蔡澤的這番話洋洋灑灑的說下來,顯得十分的有理有據,讓在場的其他秦國大臣們不由得連連點頭。

秦王稷想了想,終於開口道:“既然如此,那麼便派遣使者前往大梁城罷!”

在作出了這番決定之後,秦王稷又道:“但是若僅僅憑藉着秦魏兩國之力,恐怕還是不足以和趙國爲敵,不知綱成君對此可有解決之道?”。

a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七百八十五章 具裝甲呈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六百一十六章 劫後逢生的郭開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五百六十六章 下輩子,莫信男人 第二章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六百六十五章 奪咸陽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趙丹的殺機第八百二十一章 燕國的援軍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讓秦王稷自己來和寡人談!第二百八十章 蒙武的暗中謀劃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各自較勁第十章 邯鄲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裡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五百零一章 難,何其難也!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都給我拿下!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三章 爭論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七百八十五章 具裝甲呈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六百一十六章 劫後逢生的郭開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五百六十六章 下輩子,莫信男人 第二章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六百六十五章 奪咸陽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趙丹的殺機第八百二十一章 燕國的援軍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讓秦王稷自己來和寡人談!第二百八十章 蒙武的暗中謀劃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各自較勁第十章 邯鄲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裡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五百零一章 難,何其難也!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都給我拿下!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三章 爭論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