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爭論

藺相如話音剛落,趙勝趙豹以及樓昌紛紛面露不屑,擺出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趙勝甚至用鼻孔狠狠的哼了一聲,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趙丹穩坐王位,不急不忙的看着藺相如,道:“不知藺卿何出此言?”

藺相如朝着趙丹一拱手,道:“以臣所見,今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此何能令我軍獲勝哉?故趙括不可爲將。”

由於融合了記憶,所以趙丹很容易就明白了藺相如的話,翻譯成白話就是:“大王你因爲趙括有一點虛名而讓他去替換廉頗,這簡直就是拿着透明膠去黏住琴絃,還彈個串串啊。趙括這貨吧腦子非常死板,充其量也就是那種打打電腦ai的水準,要是上戰場和王齕對剛絕對被虐啊,還是別讓他去了。”

藺相如話音一落,平原君趙勝就開口了:“上卿此言謬也,括乃馬服君之子,將門之後,言兵事則天下莫能當。而今長平廉頗屢敗於秦將王齕,不如換將趙括,必能獲勝。”

趙勝的意思也很明顯,人家趙括可是大名鼎鼎的馬服君、當年趙國的第一名將趙奢的兒子,是正兒八經的將門虎子,討論起兵法來更是天下無敵。

現在你藺相如的鐵桿廉頗在長平被秦國的王齕打得好像孫子一樣,所以你也別bb了,還是趕緊讓你的小夥伴廉頗滾犢子,讓這趙括上去試試吧。

僅僅兩段話,趙國的公族和布衣兩派之間圍繞着換將一事的矛盾就昭然若揭。

在藺相如和趙勝兩大boss開口之後,趙豹、樓昌、虞信也紛紛發言,力挺自家的boss。

但是總的來說,公族派這邊人數更多、聲音更大而且也更佔理,畢竟布衣派的廉頗在長平連戰連敗、損兵折將那是明擺着的事實,說起話來沒底氣啊。

一番爭論之後,大家自覺的停了下來,等待着身爲國君的趙丹最終一錘定音。

在公族派的心中,他們是覺得自己必勝無疑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就在幾天前,身爲國君的趙丹剛剛下令撤掉了都平君田單的相邦之位,而取代田單接任相邦的人正是公族派的領袖,趙丹的叔叔平原君趙勝。

之前的相邦都平君田單是個齊國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權力,相邦的權力當時實際上是由平原君趙勝和上卿藺相如共同執掌。

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刻,公族派領袖趙勝成功上位第三次出任趙國相邦,直接擠掉了布衣派領袖藺相如,獨自一人掌握了整個相權。

這裡面的政治信號實在是再明顯不過了。

然而心中竊喜的公族派們並不知道的是,雖然上面坐着的趙丹確實還是那個趙丹,但是這具身體裡面卻多了一個來自兩千多年之後的靈魂。

趙丹環視了一眼在場的諸大臣,緩緩的說出了心中早就已經想好的結論。

“寡人以爲,換將之事,暫不可行!”

趙丹話音一落,大廳之中所有人的臉上都出現了驚訝的神情。

趙丹的決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竟然——不換了?

趙丹看着面前這五張驚訝的臉龐,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換將?換個屁啊!

我可是從後世來的人好吧,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好吧。

換趙括?腦子被踢了才換趙括。

趙丹的這一個決定讓本以爲必敗的藺相如喜出望外,連贊大王英明,但另外一邊的平原君趙勝可就坐不住了,忙起身道:“大王,臣以爲——”

趙丹擺了擺手,打斷了平原君的話:“我意已決,平原君不必多言。”

趙勝楞了一下,還想要再說些什麼,但此刻身邊的平陽君趙豹突然拉了一下趙勝的袖子,趙勝只好無奈的坐下,但臉上那種不服的表情卻是一望可知。

趙丹看了一眼趙勝,哪裡不知道自己這個目光短淺的叔父心中不滿?但如今可是國家大事,趙丹還真是懶得去理會趙勝的這點小情緒。

其實趙勝還是運氣好,如果趙丹提早幾天穿越,趙勝這個相邦都沒得當呢。

但很顯然,公族派是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認輸的,只見趙丹的另外一名叔叔平陽君趙豹在勸阻了趙勝之後,自己開口了:“大王,今若不換將,而廉頗亦死守不肯出戰,則此局何解?”

另外一名公族派的上大夫樓昌也道:“大王,今國中之糧不過可供全軍半年之食,若仍堅守不出,則秦軍不必出,我軍自敗也。”

趙豹和樓昌說的其實就是一回事,那就是趙國的另外一大危機——沒糧了。

這裡就要說一說趙國這個國家內部的情況了。

相較於其他六國來說,趙國的國土雖然這時候並不小,僅僅位於秦、楚兩國之後,是戰國七雄之中第三大的,但是趙國能夠用來種糧食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先看北邊,趙國北邊的五原、九原、雲中、雁門以及代郡這五個郡都是從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就是樓煩和林胡手中奪來的,這些地方都是草原,面積加起來差不多是整個趙國面積的一半,但只適合遊牧部族養馬,不適合耕種。

而趙國的中部,則是有“天下屋脊”之稱的太行山,在山上種糧食?這想得有點多。

剩下來的地方,也就是趙國國都邯鄲所在的東南部平原,這一帶纔是趙國的主要糧產區,而且由於面積的緣故,產量也相當的有限。

除了地形之外,趙國的國民也不喜歡農耕,司馬遷在史記裡就明明白白的說了,趙國人是“人民矜懻忮,好氣,任俠爲奸,不事農桑。”《鹽鐵論》裡面也稱趙地“民淫好末,侈糜而不務本”。

這翻譯成白話,那就是趙國人腦子只有打架和做生意這種東西,而且追求享受,不喜歡腳踏實地的幹農活。

所以趙國的工商業在六國之中是非常發達的,趙國的軍力在六國之中也是非常強盛,強盛到能夠和秦國來一場勢均力敵、不到最後分不出誰勝誰負的長平之戰,但是趙國的農業就差點意思了。

事實上趙國的農業就是戰國七雄之中倒數的。

耕地少,種田的人也少,哪來的糧,從天上掉下來嗎?

這還不算完,依照之前的計劃,趙括不僅要替換下廉頗的位置,而且還要帶上二十萬大軍去到長平前線,和秦軍來一場決戰,那麼前線的趙軍就達到了四十五萬人。

現在整個趙國才三百多萬人,先把男女對半開再除去老弱病殘,趙國的成年青壯男子撐死了也就七八十萬。

青壯是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同時也是士兵的來源,四十五萬這個數字就意味着整個趙國的一大半青壯都被派去了長平前線。

都在前線了,後方的收割怎麼辦?如果繼續這麼打下去,今年趙國的秋收肯定是要黃了。

這秋收一黃,那麼下一次再有糧就要等到明年的秋收了。這樣的話別說是前線將士的糧草供應了,就是趙國其他平民百姓的口糧都要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這麼一來趙國就是整整一年多沒有糧食入庫,發生饑荒、糧價飛漲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

到時候趙國就是前線四十五萬張嘴,後面兩百多萬張嘴都要吃飯,都沒有飯吃。

三個字——完犢子!

所以公族派的大臣們意思也很明顯了,既然大王你不同意派上主動出擊的趙括,而是依舊堅持用堅守不出的廉頗,那糧食的問題你就先給我解決了吧。

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一百二十章 趙丹的雷霆手段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趙國使者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十三章 鄭朱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九百八十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獅子和老虎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和強硬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論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慾滅亡燕國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三百九十六章 魏無忌的新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三十章 白起
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一百二十章 趙丹的雷霆手段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趙國使者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十三章 鄭朱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九百八十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獅子和老虎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和強硬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論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慾滅亡燕國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三百九十六章 魏無忌的新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三十章 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