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

ads_wz_txt;

越國公楊玄感?禮部尚書?河洛貴族集團的領袖?東都保守勢力的大佬?與皇族同根同源的弘農楊氏當代最有權勢最富才華的傑出之輩?

崔鈺和崔九面面相覷,眼裡都是不可思議之色。

老越國公楊素不但是本朝的開國元勳,還是中土一統的功臣,功高蓋世,在軍政兩界威望崇高,門生弟子不計其數,尤爲重要的是,聖主能在皇統之爭中最後勝出,就是因爲得到了老越國公楊素的鼎力支持,所以老越國公楊素死後,其政治遺產極其驚人。小越國公楊玄感完整地繼承了父親的政治遺產,一躍成爲當今權勢最爲顯赫的中樞重臣之一,即便他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場,對聖主的激進改革持反對意見,但因爲其政治勢力過於龐大,弘農楊氏又是皇族的根基所在,如果與楊玄感正面衝突,不僅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會動搖皇族根基,所以聖主只能妥協,只能與其在政治上鬥智鬥勇一決高下。

然而,聖主和楊玄感雖然政治理念不同,執政思路不一,是政治上的對手,但做爲一起長大的“發小”,兩人私交甚篤,關係很好。聖主一直很倚重楊玄感,畢竟楊玄感是弘農楊氏的家主,而弘農楊氏的興衰直接關係到了皇族的興衰,國祚的興衰,再加上弘農楊氏又是整個河洛貴族集團的核心,東都正好又處在河洛地區的中心,如此一個龐大的政治勢力,在老越國公楊素幾十年的經營之下,已經對中土的命運和東都政局的穩定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聖主倚重楊玄感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是,楊玄感很低調,不論做人做事都很低調,即便他的政治立場很保守,但他在政治鬥爭中的策略始終是妥協妥協再妥協,忍讓忍讓再忍讓,從不與聖主和改革派們發生正面衝突,有時候爲了打擊政治對手,比如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楊玄感甚至默契配合改革派們,與聖主攜手合作。正因爲如此,楊玄感和河洛貴族集團在接踵而至的政治風暴中不但毫髮未傷,反而有所壯大,這也引起了聖主和改革派們的警惕,但爲了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大一統改革,聖主和改革派們對朝堂上的關隴本土和河洛本土兩大保守勢力,只能拉一個打一個,以便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以即便有所警惕,也沒有實施有效的打擊和遏制手段,相反,爲了贏得河洛本土貴族集團的支持,反而儘可能滿足河洛人的政治需求。

這種情形下,沒人想到楊玄感會發動軍事政變,會背叛聖主,會爲了推翻大一統改革而悍然發動內戰,會因此而不惜代價賭上弘農楊氏和整個河洛貴族集團。

當日在館陶,當李風雲向李百藥和崔九發出警告,說東都會爆發兵變之時,兩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齊王楊喃和其背後的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因爲今日朝堂上不論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鬥爭,還是保守派內部之間的鬥爭,連遭打擊的就是齊王楊喃和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爾後崔弘升和崔鈺也是這麼想,畢竟依照正常邏輯,利益損失最大的怨氣最大,爲了奪回損失的利益,政治手段窮盡之後,當然要用暴力手段。然而,李風雲堅持認爲,齊王楊喃不是兵變的發動者,這隨即讓懷疑者們陷入了各種猜想,而大多數人都認爲李風雲危言聳聽,故弄玄虛。

現在李風雲給出了答案,兵變者是越國公楊玄感。

然後依照這個答案進行推演,結果崔鈺和崔九都非常震驚,越國公楊玄感不但有發動兵變的動機和動力,更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並且有實力有把握贏得兵變的勝利。

“你有證據嗎?”崔鈺強忍住內心的震驚,急不可耐的問道,“事關重大,你要有證據,不能胡亂猜疑。”

“如果某說,早在西征期間,當聖主和行宮人員深陷大斗拔谷之際,楊玄感便有弒君之謀劃,可惜功虧一簣,你可相信?”

李風雲語出驚人,再次給了崔鈺和崔九以強大沖擊。

“要證據,你要給兒證據。”崔鈺再度說道。

“你要什麼證據?”李風雲質問道,“你到底需要什麼證據?楊玄感和他的同謀們又會留下什麼證據?”

崔鈺啞口無言。如此驚天秘密,楊玄感會留下證據?可以肯定,這個謀劃除了楊玄感和他的心腹同謀,除了兵變的策劃者外,根本就不會有其他人知道

“你又如何知道?”崔九問道,“西征期間,你不是在大漠上做馬賊嗎?

李風雲神秘一笑,“你怎麼知道,西征期間,某還在大漠上做馬賊?”

崔九啞然無語。

崔鈺眼前一亮,好像發現了什麼秘密,“如此說來,你一直是秘兵,而馬賊這個身份不過是用來掩飾你的秘密而已。”

李風雲不予回答,但那句飽含暗示的話,已經足以證明崔鈺的猜測完全正確。再聯想到大業三年榆林事件爆發之前,李平原就一直是秘兵,本身就很神秘,蹤跡全無,如果不是榆林事件影響太大,根本就沒人知道李平原是個秘兵,是這起事件的幕後推動者,然後李平原就失蹤了,而大漠上多了一個馬賊,由此可以肯定,眼前這個中土第一悍賊李風雲的確就是趙郡李氏的李平原,而且在他背後的大權貴們的“掩護”下,他還繼續做着中土秘兵,並且承擔了更爲機密的重任,否則他不可能知道楊玄感的秘密,不可能知道許多就連他們都無從得知的中樞高層機密。

“如此說來,西征期間,你曾以某個不爲人知的身份,秘密潛伏到越國公身邊,贏得了他的信任,然後發現了他的秘密,但你暴露了,遭到越國公的追殺,而越國公因此停止了兵變,所以他的弒君陰謀也就功虧一簣了。”崔鈺興致勃勃的做出了一番推演,“兒的猜測對不對?”

李風雲不予理睬,笑而不語。

“你太神秘了,你就像幽靈一樣,不不,你就是藏在黑暗裡的魔鬼,殺人無形。”崔鈺興奮不已,激動地問道,“你告訴兒,你還知道什麼秘密?有關越國公和東都兵變的秘密,兒都想知道。”

“你相信了?”李風雲反問道。

“將信將疑。”崔鈺笑道,“如此大事,只要沒有發生,兒都將信將疑,但如果你能透露更多秘密,兒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會讓崔氏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李風雲微微頷首。的確如此,去年東征期間,正因爲中樞重臣一個接一個死去,都給自己說中了,崔鈺才相信了自己的推演,急吼吼的跑去遼東戰場拯救自己的父親。這次也是一樣,現在無論自己這麼說,說得天花亂墜都沒用,崔鈺肯定是將信將疑,只有等到楊玄感真的發動兵變了,她纔會相信自己。

“你可知道這場兵變大概何時爆發?”崔鈺問道。

“盛夏,六月的某一天。”李風雲說道。

崔九頓時皺起了眉頭。這場兵變若想成功,最佳發動時間應該是七月,因爲遼東戰場冬天來得早,深秋時分若沒有攻克平壤,遠征軍就要撤退,由此可知,遠征軍至少要在遠東雨季結束後,也就是七月前後抵達平壤城下,給自己贏得兩到三個月的攻城時間,而那時遠征軍距離東都的路程最遠,訊息傳遞時間和回援時間都最長,等到遠征軍回到東都時大河南北也已進入冬天,已經不利於作戰,這便給了兵變者更多的堅持時間,而兵變者堅持的時間越長,對東都政局的影響就越大,對聖主就越是不利。

但奇怪的是,李風雲預測兵變發動時間是六月,比最佳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個月,而提前一個月也就預示着聖主和遠征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返回東都,這對兵變者十分不利。

“兵變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七月。”崔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機密泄露了,只有提前發動兵變。”李風雲不假思索地說道。

崔九恍然大悟,若機密泄露,兵變當然要提前,否則死的就是陰謀發動兵變的人了,“所以,你預測這場兵變一定會敗?”

李風雲點頭,“這是兵變失敗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

“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崔鈺問道。

“楊玄感沒有在各路救援軍隊到來之前,徹底拿下東都。”

崔鈺愣了,崔九更是不解,“越國公不在東都?”越國公是禮部尚書,是中樞重臣,若不在東都留守,就會隨侍於聖主左右趕赴遼東戰場,那也就失去了在東都發動兵變的可能。

“越國公不在東都。”李風雲以非常肯定地口氣說道,“越國公在黎陽督辦東征糧草。”

崔鈺和崔九吃驚地望着李風雲,難以置信?這到底是李風雲胡扯八道,還是他當真擁有預測未來的天賦異稟?不過想想去年他曾預言中樞重臣一個接一個死去,結果一一應驗,兩人還是選擇了暫時相信。

“你的意思是,越國公沒有攻陷洛水以北的皇城和宮城,結果功虧一簣?”崔九繼續追問道。

“東都城內肯定有越國公的內應,這一點毋庸置疑。”李風雲說道,“楊玄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外郭,但若想攻陷由禁衛軍戍守的皇城和宮城,那就難了,而他沒有攻陷皇城和宮城,沒有佔據中央府署和禁中宮殿,也就等於沒有攻陷東都的權力中樞,就不能給各路援軍以士氣上的沉重打擊,不能給聖主和朝廷以致命打擊,所以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但是崔九旋即想到了一個關鍵所在,“如果燕王楊偵留守東都,燕王背後的虜姓貴族與楊玄感達成妥協,則東都必失。”

崔鈺也醒悟了過來,“你竟然遺漏了如此重要之事,可見你的預言終究還是胡編亂造。”

李風雲笑道,“誰說某遺漏了?某當然知道哪一位親衛留守東都。”

“趙王楊杲?”崔鈺不以爲然地問道。

“越王楊侗。”

越王楊侗留守東都?崔鈺和崔九先是驚訝,旋即仔細一想,頓時便相信了八九分。相比起來,三位親王中,越王楊侗留守東都的可能性,的確比趙王楊杲和燕王楊偵要大上許多。

兩人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如果越王楊侗留守東都,崔氏就不是旁觀者,而是當事者了,這直接關係到切身利益,不得不傾盡全力做好防備了。

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七百二十三章 臨時抱佛腳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七章 自曝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園五結義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766章 “脅迫”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不是一場勝利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799章 連夜雨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
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七百二十三章 臨時抱佛腳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七章 自曝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園五結義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766章 “脅迫”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不是一場勝利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799章 連夜雨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