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

ads_wz_txt;

“所以你們的目標是擊敗張須陀,而不是建立聯盟,所以在你們的謀劃中,自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王帥南下,是不是這樣?”李風雲問道。

杜伏威鄭重點頭,“王帥是否南下,不會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

李風雲搖搖手,開始講述王薄南下對逆轉魯東北戰局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引出河北形勢的推演,而河北形勢不但與河南形勢息息相關,更與東都政局緊密相聯,再由東都政局的變化推演出聯盟即將到來的危機,而聯盟應對危機的策略並不是北上攻打張須陀,而是南下打徐州。

“我們打徐州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把官軍的戡亂主力吸引南下,從而給王帥渡河入齊創造時機。”李風雲望着一臉恍然的杜伏威,笑着說道,“王帥的秘使帶着某的承諾,正日夜兼程返回豆子崗,相信要不了多久,王帥就會與你們取得聯繫,具體商量聯手夾擊張須陀之策。”

杜伏威被李風雲的謀劃所折服,但此佈局過於龐大,三地義軍同時行動,能否實現預期目標,關鍵還要看執行者的能力,還要看執行者能否抓住戰機,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則結果就難以如願了。

同一時間,杜伏威也倍感羞愧。魯東北的豪雄們夜郎自大,目光短淺,以爲李風雲有難,可以落井下石,乘機“敲詐”他,整個一副小人得志的齷齪嘴臉,哪料到人家李風雲不是有難,更不是想求助於魯東北義軍,而是想借助這次危機,壯大整個齊魯義軍的實力,以齊魯爲“地盤”迅速發展。這是一件對大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誰都沒有拒絕的理由。李風雲有大智慧大氣魄,是做大事的人,相比起來,魯東北的豪雄們實在是粗鄙不堪,難成大器。

“明公,河北人一定會幫助王帥?”杜伏威有些懷疑,畢竟河北人渡河南下雖然不能說是無利可圖,但除了禍水東引,把東都的注意力轉移到齊魯外,並無其他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這一點毋庸置疑。”李風雲笑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二次東征勝利了,大河南北的義軍必然面臨生存危機,所以在二次東征結束之前,我們必須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生存下去。今年東征的失利,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年的寶貴時間,這是上天的眷顧,我們必須珍惜,但一年的發展時間還是太短了,我們必須想個辦法加快發展速度,而策略就是控制齊魯,佔據齊魯,以齊魯爲根據地,割據稱霸。此策不但對齊魯義軍有利,對河北義軍同樣有利,兩地義軍聯手,進可攻退可守,大大增加了生存能力。所以,某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河北義軍肯定會幫助王帥南下攻打張須陀。”

杜伏威沉默不語。他能夠接受李風雲所說的理由,但孟讓等豪帥能否接受?河北人渡河南下,當真是爲了未來的利益而作戰?當真就沒有其他想法和其他目標?河北人有河北人的利益,齊魯人有齊魯人的利益,這種地域利益、地方利益,不論在官方、民間,還是白道、黑道,乃至起義軍之間,都事實存在

李風雲也注意到了這種狹隘的地域、地方利益一旦處理不好,會阻礙甚至會破壞既定謀劃,所以他向杜伏威發出了警告,“你回去後,務必告誡孟帥等各路豪帥,既然擊敗張須陀是大家的共同目標,那麼爲了實現這一共同目標,大家就必須暫時擱置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齊心協力,否則後果堪憂。”

“明公擔心甚?”杜伏威問道。

“王帥渡河南下的時間越早越好。”李風雲把其中的諸多關鍵詳細闡述,“如果王帥渡河南下的時間拖延到大河解封之後,則戰機必失,一旦被張須陀擊敗,各路義軍慘遭重創,必然一蹶不振。你們牽制不了張須陀,某在魯西南的處境就愈發困難,其後果之嚴重不言而喻。”

杜伏威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把這番告誡之辭帶到。

說完了正題,接下來兩人就隨意聊開了。杜伏威虛心求教,從攻守之道到兵法謀略,從天下大勢到未來前景,問題非常多,而李風雲非常有耐心,有問必答,並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了歷史發展的軌跡,雖然他把這一軌跡暗含在各種各樣的推演之中,但對杜伏威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來說,既然記在了心裡,就必然會對他的未來產生影響。

“在明公看來,東征肯定要失敗,北虜肯定要南侵,聖主肯定要失去權威,而各種危機一起爆發,最終將演變爲天下大亂,國祚敗亡,統一大業轟然崩潰。”杜伏威神情凝重地問道,“明公就是據此推演,決心稱霸天下?”

李風雲搖手,“如果形勢如此發展,當然對我們最有利,但這僅僅是衆多推演中的一個,有危言聳聽之嫌,不過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若想生存下去,若想謀一個好未來,形勢當然是越亂越好。”

“如果形勢發展當真如明公所推演,明公是打算據齊魯而稱霸,還是據河南而稱王?”

“齊魯並非稱霸之地,河南亦無險可守,若想成就大業,還需另謀他處。”李風雲無意隱瞞,直言相告。

杜伏威目露驚訝之色,“明公要北上?明公不是說北虜要入侵,要爆發南北大戰嗎?”

李風雲沉吟少許,微微點頭,“某立志殺虜,所以某一定要北上,而且很快就要北上。”

杜伏威不再說話,心中充滿了疑問。對李風雲瞭解的越多,對其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法知道得越多,杜伏威心中的疑問就越深。他很難認同李風雲的某些推演,亦無法理解李風雲的某些想法,他甚至覺得李風雲就是一個脫離時代的矛盾體,以正常思維根本無從解讀。

杜伏威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雖然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李風雲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親近和真誠,但雙方懸殊太大,而且隨着李風雲的實力越來越強,甚至對地區局勢的操縱都到了輕鬆自如的地步,他對李風雲也愈發的畏懼,他甚至有一種不詳預感,預感齊魯將被李風雲所控制,齊魯各路豪雄都在李風雲的算計之中無所逃遁。

九月十三日,聖主和中樞非常低調的返回了東都,既沒有盛大的慶功典禮,也沒有隆重的歡迎儀式,甚至連歡樂的氣氛都沒有,東都在極度壓抑之中戰戰兢兢,所有人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機感。

十四日,在尚書都省的政議上,主要議題是通報東征結果和國內局勢。

東征失利影響巨大,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然後再追究失利罪責,並尋求拯救東征之策。

國內局勢則主要集中在大河南北的叛亂上,尤其以白髮賊李風雲爲首的魯西南諸賊聯盟,今夏肆虐中原,嚴重危及到了京畿安危和東征安全,雖然在地方官府和鷹揚府的努力下,在以齊王楊喃爲首的戡亂大軍的保護下,確保了通濟渠的暢通,但這股反叛勢力已成了“氣候”,齊王楊喃至今未能予其以重創,雙方還在菏、泗一線激烈對抗。而造成齊王楊喃戡亂不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兵力不夠,也不是指揮失當,而是糧草武器供應不足。之所以軍需供應不上,一方面是因爲河南沿河郡縣連續兩年受災,財賦銳減,倉廩空竭,地方官府無力給付,而一方面則因爲東都要力保東征戰場上的軍需供給,不能敞開供應戡亂所需,導致齊王楊喃“難爲無米之炊”,有心無力。

對於每況愈下、日益惡化的國內局勢,留守重臣們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聖主怒不可遏,把一幫留守重臣罵了個狗血淋頭。

大家都是政壇上的資深“玩家”,不論是東征失利的背後秘密,還是國內局勢惡化的真正原因,彼此都心知肚明,攤開了說沒意思,該捂住的蓋子一定要捂,該說的假話一定要說,該妥協讓步的時候就一定要心有靈犀。

聖主勃然大怒厲聲責叱,實際上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國內的事先放一放,背後的“貓膩”該怎麼玩還怎麼玩,但同樣的,有關東征方面的事,你們該讓步的就得讓步,不要和我對着於。你若與我對着於,我就不是大事化小了,而是要追究罪責,要砍頭殺人了。

經過一番討論,聖主綜合了中樞重臣們的意見,最後決策,河北戡亂由左翊衛將軍段達負責,戡亂大軍從涿郡抽調,而民部尚書樊子蓋暫時兼任涿郡留守,在確保北疆尤其是幽燕、遼西邊陲鎮戍的同時,爲段達的戡亂提供有力支援。

河南戡亂由齊王楊喃負責,齊魯戡亂由水師副總管周法尚負責,徐州戡亂由虎賁郎將樑德重負責。

三地戡亂的最高統帥中,齊王楊喃的身份地位最高,而三地戡亂的首要目標都是白髮賊李風雲,現在李風雲就在河南、齊魯和徐州三地的交界處,正與齊王楊喃激烈交戰,依照戡亂優先原則,理所當然應該任命齊王楊喃爲三地戡亂最高統帥,並由他集中指揮三地軍隊圍剿叛軍。然而,不論是聖主還是大部分中樞重臣,都有意忽略了“戡亂優先”原則,直接無視了某些人的正確建議,在最需要集中軍權的戡亂戰場上卻分開了軍權,這其中所蘊含的風險可想而知。

沒有人在意風險,也沒有人在意戡亂的成敗,叛賊李風雲能否剿殺實際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最大程度的遏制齊王楊喃發展自身實力,以便把楊喃對東都政局的影響降到最低。

楊喃出京戡亂的目的大家都一清二楚,而楊喃之所以能帶着軍隊出京,與某些政治勢力的“幫助”密不可分,而這些政治勢力的險惡用心,聖主同樣一清二楚。既然如此,那就鬥一鬥,看看鹿死誰手。

齊王楊喃接到東都詔令的時候,李風雲的聯盟軍隊已經開始了大規模調動,這使得戰場上的氣氛驟然緊張。

韋保巒推斷李風雲要北上濟水,李善衡判斷李風雲可能要南下徐州,但不論李風雲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戰局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齊王楊喃則信心滿滿,對擊敗李風雲之後能獲得的政治利益充滿了期待

然而,東都的詔令,給他兜頭潑了一盆冷水,讓他透心寒。聖主不待見他,這在齊王的預料之中,東都的政治對手蓄意打擊他,這也很正常,但東都的政治盟友卻未能給他謀取到最基本的利益,這就不正常了,這簡直就是把他往絕路上逼。

“爲什麼?爲什麼孤沒有拿到所需要的軍權?”齊王憤怒之下,質問韋福嗣。

能否拿到三地戡亂軍權,能否集中指揮三地戡亂軍隊,不但關係到了齊王能否把自己的勢力迅速延伸至齊魯和徐州兩地,更關係到他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把自身勢力發展到一定規模。距離二次東征結束最多隻有一年時間,如果齊王未能在這一年時間內發展起來,那麼當聖主二次東征勝利歸來後,齊王拿什麼與其抗衡?

韋福嗣苦笑無語。他想起了李風雲那頭飄散而詭異的白髮,想起了李風雲那些不可思議的妖異之辭。

李風雲曾說,聖主將會“默契”地配合東都的政治對手置齊王於死地。事實證明李風雲說對了,雖然聖主和改革勢力因東征失利而遭遇到了政治上的失敗,但這並不代表聖主和改革派就在政治上被動挨打,就不得不向保守勢力妥協讓步,甚至不得不讓齊王楊喃入主東宮。事實證明,聖主的確會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協,但絕不會在皇統之爭上做出絲毫讓步。

李風雲預言東征要失敗,結果東征慘敗。李風雲預言東征失利後,齊王的處境更爲艱難,結果齊王竟然連十拿九穩的戡亂大權都脫手而“飛”了。現在齊王除了兩萬大軍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如果東都切斷了軍需供給,齊王連這兩萬軍隊都保不住。

“我們必須南下徐州。”李善衡神色鄭重地說道,“聖主既然連戡亂大權都不給,那我們就必須防備關鍵時刻軍需斷絕,一旦沒了糧草輜重,遭遇慘敗,不要說翻身的機會沒了,恐怕連性命都難保全。”

齊王駭然變色。聖主不會虎毒食子,但政治對手卻沒有這樣的菩薩心腸,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殺死自己的機會。

齊王和麾下兩萬大軍若想補充到足夠的糧草輜重,只有南下徐州。河南連續受災,一窮二白;齊魯也差不多,要什麼沒什麼;唯有徐州,風調雨順,倉廩富實,並且距離江都很近,而江都就更富裕了,魚米之鄉,要什麼有什麼。但齊王以什麼藉口南下徐州?

“馬上約見李風雲,命令他南下徐州。”齊王瞪着韋福嗣,冷笑道,“誰能想到,孤落魄如斯,竟然要靠打家劫舍餬口度日。”

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七十四章 樑德重罵人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六百五十二章 運籌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是大俠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
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七十四章 樑德重罵人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六百五十二章 運籌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是大俠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