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

ads_wz_txt;

李風雲很被動,如果他蓄意壓制自己人,壓制夏侯哲和曹昆,他與部下間就會產生矛盾,蒼頭系內部就會出現問題,但他如果接受甄寶車的提議,在聯盟內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孟海公的發展之路被徹底斷絕,其一怒之下離開聯盟,其他豪帥必然緊隨,則聯盟分崩離析。

李風雲稍加權衡後,決定全力維持聯盟,聯盟利益至上,這是不可動搖的原則。

自己在蒼頭系中擁有最高權威,可以與夏侯哲、曹昆坦誠溝通,只要待之以真誠,則矛盾可以化解,衝突可以緩和,一切問題都可解決,反之,自己在聯盟中尚不具備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威,與豪帥們之間並無坦誠可言,矛盾重重衝突不斷,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緩和聯盟內部矛盾,不能讓衝突激烈化。

李風雲望向隱忍不發的孟海公,問道,“孟帥有何建議?”

這是主動向孟海公拋出“橄欖枝”了,暗示孟海公不要上當中計,不要讓別人漁翁得利,而另一層意思就更明顯了,事情是你挑起來的,而你的想法遭到了大多數豪帥的“阻擊”,你想與我比肩,兩虎相爭,肯定不被我接受,也難以被其他豪帥接受,而對其他豪帥來說,我強一點,你們彼此差不多,維持這個平衡最好,但你現在想打破這個平衡,這樣就損害到了聯盟的利益,我的利益,還有其他豪帥的利益,你激怒了大家,大家當然聯手對付你,所以我給你一個“臺階”,讓你下來。

孟海公別無選擇,他還不夠強大,離開聯盟獨立生存太過艱辛,還需要聯盟的庇護,唯有忍讓,於是“就坡下驢”,舉薦霍小漢爲右路總管,代替帥仁泰;徐師仁爲左路總管,代替韓進洛;呂明星出任驃騎軍總管,代替原驃騎總管霍小漢;夏侯哲出任中路副總管,代替原中路副總管呂明星;曹昆出任右路副總管,代替原右路副總管徐師仁。

這個舉薦中,佔便宜的依舊是李風雲,而且比甄寶車的舉薦佔得便宜更大,因爲呂明星出任驃騎軍總管,李風雲實力更強,而與之相反的則是東平系被打擊得體無完膚。其次是徐師仁,由副總管到總管,統領四個軍,實力上漲了。孟海公一絲一毫便宜都沒佔到,但因爲東平系、濟北系實力減損,此消彼長之下,孟海公的實力更強,與幾位豪帥的實力比起來懸殊更大。

李風雲稍加考慮後,拿出了自己的決策。

李風雲兼領驃騎軍總管。原驃騎軍總管霍小漢轉任右路總管,代替帥仁泰;呂明星轉任左路總管,代替韓進洛;夏侯哲出任中路副總管,代替原中路副總管呂明星。

這個決策中,李風雲自己兼領驃騎軍總管,所有矛盾衝突一力承當,讓各方都失去了念想,如此一來,雖然蒼頭系的夏侯哲進入了聯盟決策層,但聯盟決策層的成員數量卻少了一個,也就是說,此次權爭,除了李風雲佔了點便宜外,孟海公和徐師仁都沒有佔到便宜,東平系更是飽受打擊。

這也算是李風雲對雙方的一個嚴正警告,不要損害聯盟利益,不要破壞聯盟內部的權力平衡,更不要挑戰我的權威。

當夜,李風雲下令,呂明星率四個軍重返升城戰場,攻打升城。

長清城已不戰而下,袁安、曹昆率聯盟第二軍洗劫該城。

其餘各軍於第二日清晨開拔,直殺歷城。

張須陀據城堅守,閉門不出。李風雲陳兵於匡山之下,蓄勢待發。雙方陷入僵持。

升城不戰而降,呂明星在城中搜刮一番後,遂率軍進入歷城戰場。這天呂明星到總營拜見李風雲,主動談到了邀請裴長子和石子河加盟一事。

“他們找到了你?”李風雲笑着問道,“你可曾承諾?”

呂明星急忙搖手,“某沒有承諾。某說,聯盟現有兩個軍的空缺,若你們願意加盟,明公倒是有接納的可能。”

李風雲微笑頷首,“聯盟的確需要新鮮血液了。”

“明公,他們可都是濟北人。”呂明星一語雙關地說道。

若裴長子、石子河加盟,再加上甄寶車和韓進洛,聯盟內就有四位濟北豪帥,濟北人實力轉瞬恢復,甚至還有所增加。

“有些人志大才疏,翅膀尚未長硬就想飛,搞得聯盟雞飛狗跳。”李風雲目露不屑之色,“濟北人實力增加了,正好可以與其形成對抗,這對聯盟穩定有好處。”

呂明星若有所悟,怪不得之前李風雲對接納裴長子、石子河入盟始態度模糊,現在卻又很積極,原來如此。

“裴長子和石子河可以各率一個軍加入聯盟,但其餘人等,他們如何安排?是遣散回家,還是留在聯盟?”李風雲問道。

呂明星面露難色,“這些人當初義無反顧的追隨裴長子和石子河一起舉旗起義,如今裴長子和石子河又如何開口遣散?其中工匠可以留用,親眷也要留下,唯有老弱病殘很難處置,只能送回蒙山,把難題扔給長史(陳瑞)了。”

李風雲笑了起來,揶揄道,“好人難做吧?你也知道棘手啊。之前聽說韓進洛婉言拒絕了他們,原因也是如此,若只他們有幾千青壯,接納也就接納了,反正戰事不斷,需要兵源補充,但他們拖家帶口兩萬餘人,這事就難辦了,養不起啊。”

呂明星亦是嘆氣,“正如明公所說,聯盟發展已陷入瓶頸,若不能馬上佔據一塊地盤,一勞永逸的解決溫飽,聯盟實力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急速下降,但中川水一戰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如今張須陀據城堅守,聯盟大軍進退兩難,更嚴重的是,這一僵局持續的時間越久,對我們就越不利。”

李風雲微微頷首,“從局勢發展來看,齊郡這裡必有一場決戰。我們需要地盤,王薄和孟讓他們同樣需要地盤,另外崔弘升到河北剿賊後,迫於河北局勢的變化,河北豪帥們也要南下齊魯以轉移一下東都視線,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三路夾擊張須陀之策,還是有成功實施的可能。官軍這邊,張須陀迫於戡亂重壓,東萊水師迫於東征需要,再加上他們都要遵從東都之意斬斷齊王伸向齊魯之手,所以上上之策還是畢其功於一役,還是把各路義軍拖到齊郡戰場,力求一戰定勝負。”

呂明星略略皺眉,猶豫了片刻,問道,“明公不是說三路夾擊之策的最佳時機是隆冬大河封凍之時嗎?現在大河已經解凍,東萊水師即將恢復元氣,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戰機已經錯過,若繼續實施三路夾擊之策,豈不正中官軍下懷,自尋死路?”

李風雲苦笑搖頭,“不打也得打,否則怎麼辦?某之所以主動攻打齊郡,改變齊郡局勢,還不是想極力促成三路夾擊張須陀?決戰並不可怕,戰機不好亦不代表就沒有致勝的可能。”

“明公,此仗若想打贏,首先三路義軍要齊心協力,要互相配合互爲支援,但這可能嗎?”呂明星搖頭嘆道,“明公,明知此仗勝算極低,你爲何還要打?”

李風雲看着一臉苦澀的呂明星,目露讚賞之色,“呂帥,你進步了,這還是當年那個江淮大盜嗎?”

呂明星一聽李風雲輕鬆調侃的口氣,就知道自己猜中了,李風雲一定要打張須陀,一定要在齊郡推動一場決戰,其背後果然有不爲人知的深層目的。

呂明星對李風雲的智慧極度尊崇,對李風雲的信任近乎盲目,如今既然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他也就心滿意足了,等待着謎底揭開的一天。呂明星隨即轉移了話題,“明公,此仗若敗,聯盟有崩潰之危啊。”

李風雲不以爲然,“東平系只剩一個軍,霍小漢、帥仁泰勉強支撐,已難成氣候;濟北系加入了裴長子和石子河,看似元氣恢復了,實則內部矛盾更爲複雜,四個豪帥四條心,就算甄寶車有通天徹地之能,也休想把濟北人打造爲一個整體。相反,孟海公在濟陰系中權威極重,本人又野心勃勃,若聯盟有所動盪,第一個離開聯盟的必定是他。”

“河南人呢?明公還是一如既往的相信瓦崗兄弟?”

“瓦崗人很快就會離開聯盟。”李風雲笑道,“你知道,某曾預測東都要發生兵變,而這場兵變不但改變了東都政局,改變了中土大勢。中原是這場兵變的重災區,可以預見,已經連續兩年飽受災難的河南地區,必將再遭重創,雖不至於赤地千里,但千瘡百孔是肯定的,這給了瓦崗人重返故土發展壯大的機會,所以,瓦崗人一定會離開聯盟。”

呂明星面無表情地望着李風雲,不知道說什麼好。既然如此,你爲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瓦崗人?你是殺人如屠狗的阿修羅,不是普渡衆生的菩薩。

“你是不是很難理解某對瓦崗人的幫助?”李風雲似乎看穿了呂明星的心思,笑着問道。

“明公高瞻遠矚,志向遠大,要北上,要到大漠上殺北虜,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不像大河南北這些粗鄙豪帥,目光短淺,胸無大志,自私自利,哪裡能理解明公之宏圖?燕雀又安知鴻鵠之大志?”

李風雲驚訝地望着呂明星,忍不住揶揄道,“你這是諷刺某,還是誇獎某

呂明星笑容不語,不過從他臉上的表情看得出來,他約莫猜到了李風雲的意圖,李風雲在佈一個大局,而目標是北上,是殺虜。

“裴長子和石子河的事,你心裡有算就行了。”李風雲言歸正傳,“你插手了,等於打了甄寶車和韓進洛的臉,會加深蒼頭系和濟北系之間的矛盾,所以這件事你給他們透個底,然後就不要管了。”

呂明星連連點頭,“某給他們透個底,接下來甄寶車和韓進洛若想拉他們加盟,就會付出更大代價,這樣四個人合作之初就埋下了怨隙,將來再想一條心就難了。”

李風雲微笑頷首。

“明公,某所率諸軍,部署於何處?”

“你率軍趕赴歷城北面的黃台山、華不注山,再派一軍渡過濟水,陳兵於鵲山,阻絕歷城與濟水以北官軍的聯繫。”李風雲手指鋪在案几上的地圖說道,“我們佔據歷城西北兩個方向的高地,依據地形優勢向歷城施壓,而歷城東南兩個方向,則交給長白山的孟讓和左君行左君衡兄弟,如此則義軍團團包圍了張須陀,佔盡優勢。王薄和河北豪帥們看到此等良機豈會錯過?必定渡河南下,與我們三路夾擊張須陀,如此決戰態勢可成。”

呂明星心領神會,拱手應諾。

正月底,韋福嗣突然出現在歷城城下。

李風雲親自出轅門將其迎進帥帳,開門見山地問道,“明公匆忙來此,是否東都有變?”

“正月二十三,聖主下旨,大赦天下,除大逆之賊外,餘者皆赦。”韋福嗣目露深意地望着李風雲,鄭重其事地說道,“你在大赦之列。”

大逆之罪,是意圖推翻皇帝、篡奪國祚的大罪,而界定這個罪責的首要條件就是,是否自稱天子、自稱皇帝,是否建國。

當前大河南北各路起義者中,有稱王、稱公的,就是沒有自稱天子、皇帝的,更沒有建國的,而王、公都是諸侯級別,構不上大逆之罪,可見大家都有政治頭腦,都留有餘地。

李風雲沒有開國,沒有自封爵位,僅僅自封一個大總管,而總管是官職,在政治上留得餘地更大。另外自其舉旗開始,他的公開口號就是“反徭役,均貧富”,也就是說,他造反的目的,是利用暴力手段,脅迫東都修改不合理的權力和財富分配製度。這實際上是一種政治訴求,與篡國、與推翻皇帝均無關係。事實也是如此,李風雲到目前爲止,舉的是大隋大纛,穿的是大隋戎裝,其政治言論也均是針對東都不合理的制度,所以,李風雲雖然是東都欽定的天下第一賊,卻在大赦之列。

聖主在二次東征之前,下旨大赦天下,其用意不言而喻,這不僅僅是對東都保守派的妥協,是對各大政治集團的讓步,更是一種謀求東都政局穩定、國內局勢穩定、中土大和諧的一種政治手段,它在政治上的誘惑力太大了,東都上上下下、中土各階層都能從中分享到大小不等的政治利益。

從時間上推算,齊王楊喃和韋福嗣顯然是提前從東都得到了這一重大消息,隨即擬定了決策,匆匆而來,其目的很簡單,說服李風雲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後齊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聯盟數萬大軍,一夜間實力暴漲,接着他便能直接威脅到東都,以此來脅迫聖主讓步,給予其所需要的政治利益。

李風雲稍一思索後,問道,“這是齊王的意思,還是明公的想法?”

“這不重要。”韋福嗣搖手道,“重要的是,你怎麼想。”

“某的想法很簡單,招安了,某和某的部屬們除了換一個身份外,還能得到什麼?”李風雲冷笑道,“某和某的部屬們一旦失去軍隊,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由你們宰割了。”

韋福嗣似乎料到李風雲不會受撫招安,表情很平淡,“這對你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錯過了,或許就再也沒有了。”

李風雲笑了。如果他不知道歷史前進的軌跡,當然難以抵禦如此巨大的誘惑,但歷史上聖主大赦天下後,大河南北並沒有幾個豪帥受撫招安,可見山東政治集團並不接受聖主的這一政治手段,而原因很簡單,只要關隴人控制朝政,山東人就被動挨打,可以預見,受撫招安的豪帥們一定會被東都秋後算帳,最終必然連累到山東政治集團,所以這道大赦令,實際受益的不是山東人,而是關隴人,是關隴的保守派。

曾經受到打擊和壓制的保守貴族們,乘機蜂擁而出,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聖主雖然讓東都的各大政治集團都支持他的二次東征,但保守勢力的元氣恢復,嚴重阻礙了他的大一統改革,東都的政治鬥爭迅速迎來一個"gaochao",而"gaochao"就是東都的兵變,就是保守勢力要推翻聖主和改革派,摧毀大一統改革,二次東征因此失敗,聖主爲了二次東征而被迫向保守勢力妥協的做法,最終是自釀苦酒,自食惡果。

“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個機會。”李風雲笑道,“明公,還有齊王,你們因爲自身所處位置不同,利益訴求不同,始終不能接受某的東都未來政局的推演,你們始終抱着一絲幻想,試圖用溫和的、不流血的甚至是合乎法度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但這是不可能的。某說過,自中土一統後,中土政局的核心矛盾就是改革和保守的矛盾,所有的權爭包括一次次血腥的皇統之爭,都是源自這一矛盾,而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加快,這一矛盾越來越激烈,不可調和,不可化解。齊王若想登頂,保守若想壓倒改革,只有用暴力手段,這是唯一的辦法。”

韋福嗣陷入沉默,久久不語。

李風雲也沒有說話,靜靜地坐在一邊,任由韋福嗣思考。

很長時間之後,韋福嗣的聲音終於再度響起,但這聲音裡透出一絲頹喪,一絲疲憊,一絲不甘,“正月二十四,聖主下旨,代王楊侑留守西京。刑部尚書衛文升出任西京留守,兼領京兆內史,授臨機處置、便宜行事之大權,輔佐代王鎮戍關中。聖主還敕令代王待衛文升以師傅之禮,諸事皆從衛文升。”

李風雲頓時恍然,怪不得韋福嗣匆匆而來,東都政局果然大變,而這個變化對齊王楊喃極度不利。

之前聖主拜崔弘駿爲趙王長史,崔賾爲越王長史,向天下傳遞出改皇統繼承原則“立嫡、立長”爲“立賢”,直接把齊王楊喃逼到了失去繼承權的“懸崖”邊上,但從表面上來說,這還僅僅是一個訊息,一個信號,尚沒有付諸實施,齊王楊喃尚有機會。然而,支持齊王楊喃的以韋氏爲首的關隴人,自得到聖主發出的這一訊息後,就不得不考慮聖主的真實態度和目的。聖主的真實態度是,齊王楊喃已經失去繼承權,其目的是逼着以韋氏爲首的關隴保守派做出妥協。

關隴保守派不得不妥協,因爲政治上的保守立場,他們失去了齊王楊喃,但他們還有代王楊侑,他們還有機會,於是妥協,讓步,而聖主如他們所願,在自己東征期間,讓代王楊侑留守西京,由此正式確立了代王楊侑的繼承人身份,但爲了代王楊侑能夠繼承大一統改革的政治理念,韋氏失去了輔佐權,改革派的中堅人物刑部尚書衛文升承擔了教授之責,成爲代王楊侑的師傅。

西京是陪都,東都纔是京都,纔是中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然聖主東征期間,任命一位皇孫爲西京留守,那麼東都當然也要由一位皇子皇孫留守,而留守東都的皇子皇孫纔是聖主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皇統繼承人,那麼留守東都的是哪一位皇子皇孫?

李風雲出言詢問,韋福嗣搖頭,目前聖主還沒有下旨宣佈,所有皇子皇孫都有機會,齊王楊喃也有機會,正因爲如此,齊王楊喃纔想到了招安李風雲,立下戡亂大功的同時增加實力,以此來威逼聖主讓自己留守東都。

“這怎麼可能?”李風雲苦笑。

代王楊侑的母親出自韋氏,齊王楊喃已經死去的王妃也是出自韋氏,他們的背後都是以韋氏爲首的關隴人,現在這一政治集團傾盡全力支持代王楊侑,那麼齊王楊喃自然就被他們拋棄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當然了,韋氏也會腳踏兩條船,但他們用在齊王身上的的政治資源必然微乎其微,韋福嗣能繼續留在齊王身邊,輔佐齊王,實際上已難能可貴了,韋福嗣也算仗義了。

“如果某不願接受招安,你是否絕望之下,離開齊王?”李風雲問道。

韋福嗣遲疑不語。

“聽某一句勸,此時此刻,你千萬不要離開齊王。”李風雲正色說道,“理由某上次已經說過了,另外,依據某的推演,齊王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機會渺茫而已。如果齊王一直居外發展,甚至能發展到割據一方,那麼他繼承皇統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齊王若想居外發展到割據一方,唯一的機會就是李風雲所預測的南北戰爭,所以韋福嗣看了李風雲一眼,問道,“你堅持認爲,南北大戰即將爆發?”

“某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兩年內,南北危機爆發,南北大戰一觸即發。”李風雲的神色非常凝重,語氣非常嚴肅,“你能否堅持兩年?你只要堅持兩年,你就會看到齊王問鼎的希望。”

“某如何相信你?”

“某說過,今夏,東都爆發兵變,二次東征功虧一簣。”李風雲不假思索地說道,“如果某的預測應驗了,二次東征功虧一簣,它對北疆鎮戍,對南北關係的影響是致命的,南北危機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到那一刻,你就會相信某了,而距離那一刻的時間,滿打滿算還剩下四個月。去年我們有三個月的約定,你耐心等待了,結果某的預測應驗了,那麼今年你能否耐心等待四個月?能否給齊王,給某,也給你自己一次機會?”

韋福嗣沉默了。去年李風雲預測東征失敗,那是個不可思議的預測,但預測應驗了,這是否證明李風雲當真擁有預測未來的驚天異能?看着李風雲年輕的面孔,韋福嗣信心不足,但看到李風雲那一頭雪白得讓人倍感詭異的白髮,韋福嗣的信心又直線上漲。李風雲的滿頭白髮,本身就是一個無法解釋的玄幻之物,而這種無法解釋的神秘事務,恰好能給人以無限遐想。

“善”韋福嗣點頭同意了。

因爲大赦,他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但韋氏的政治資源是有限的,韋氏又英才輩出,而他年紀又大了,此刻返回西京,與家族其他人爭奪有限的政治資源實爲不智,倒不如耐心等待四個月,看看形勢發展再說。正如李風雲所說,齊王還是有機會的,關鍵在於能否抓住機會。

“董純已經抵達彭城。”韋福嗣說道,“幾天後,齊王將北上魯郡,某安排你見一次齊王,希望你能說服他。”

李風雲搖搖頭,“時機未到,還是不見面爲好。”

韋福嗣想了片刻,輕輕頷首,隨即轉移了話題,“齊郡這邊戰局如何?”

李風雲詳細解說了一遍,“指望三路義軍齊心協力夾擊張須陀根本不可能,所以此仗的關鍵是東萊水師出手的時間,水師一出手,這一仗就完了。”

韋福嗣聽出來了,李風雲對這一仗的態度很奇妙,他費盡心機促成三路義軍夾擊張須陀的目的竟然不是取勝,而是求敗。李風雲爲何求敗?他爲何不幫助齊王控制齊魯?

韋福嗣想到了李風雲所預測的四個月後的東都兵變,如果齊王傾盡全力平叛,殺進京畿,甚至於兵進東都,他還有機會再回來嗎?顯然可能性微乎其微,齊王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對手的包圍,被聖主解除兵權重新關進牢籠,所以,齊王平叛建功之後,必須找一個藉口,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東都,離開京畿,但這個難度顯然很大,畢竟對手的目標不僅僅是平叛,還要剷除齊王這個禍患

韋福嗣束手無策之際,驀然想到了李風雲對未來的幾個關鍵設定,當即眼前一亮,脫口而出,“你要北上?”

李風雲北上了,禍害河北了,這對齊王來說是個恥辱,做爲李風雲的對手,他有足夠的理由率軍殺進河北,尾隨追殺李風雲,如此一來,齊王輕而易舉就有了重新居外戡亂的藉口,即便是聖主也不好出手阻礙。

李風雲笑了起來,衝着韋福嗣躬身一拜,以表達他對韋福嗣的欽佩之意。

“今夏?北上?”韋福嗣沉吟着,思索着,陡然想到了一個要害之處,“沒有足夠的糧食,你如何帶着數萬大軍渡河北上,轉戰河北?”

李風雲在徐州的確搶了不少糧食,但打齊郡耗時太久,糧食肯定不夠,而齊郡一戰假若打敗了,他被官軍四處追殺,恰好齊王不久之後又要去東都平叛,最大的“靠山”沒有了,李風雲在蒙山就待不下去了,只有北上,一方面尋求河北人的庇護,一方面劫掠永濟渠以化解糧食危機,但劫掠永濟渠必然損害到河北豪帥們的利益,這顯然不利於李風雲轉戰河北。

“山人自有妙計。”李風雲笑道,“今秋,當我們在河北見面之時,你就知道某如何解決自己的溫飽了。”

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章 但是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頭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六百四十章 謹小慎微的段達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
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章 但是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頭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六百四十章 謹小慎微的段達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