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

五,發展採礦業。

五年計劃中明確規定,國家大力發展採礦業,鼓勵開發礦洞,建立礦場。

加強地質礦產的調查和研究,增加特大國營礦區,放寬私人的探礦權和採礦權,允許外資進入礦產開採領域,但必須有帝國佔股五成以上的前提下。

若民間資本想要開礦,必須先獲得採礦許可,因此,國家頒佈了《中華帝國礦務章程》,設立專門的礦務監督局,專門規定了採礦的管理和鼓勵措施,既杜絕濫採礦產,有鼓勵合力採礦,發展經濟。

不過,爲了將礦權抓在國家手中,根據礦務章程的規定,所有礦產開採,除了代表國家的中央或地方官府要佔有一定的股份外,所產礦物的銷售,都必須繳納不低於礦價百分之十的礦稅,規範礦場的管理。

當然,帝國對開礦的礦主也進行激勵,減免原滿清時期的開礦註冊費用,允許各商號自由註冊,對經營開礦實業成績顯著的商號,給予榮譽獎勵,可減免一定比例的稅賦。大力鼓勵機器開礦,對於引進先進的開礦機器,給予百分之十的機器成本補貼。

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幾座大型礦場,各省都要建立大中型鐵礦和煤礦,其他的產礦礦區,因地制宜發展礦場。

六,發展對外貿易。

五年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對外貿易。

國家的商務部下設立外貿局,成立以南洋公司爲首的對外貿易經濟體,分爲南洋公司、東洋公司、北洋公司三大對外貿易公司,分別設立在帝國的廣州、上海和天津。

三大洋的對外貿易公司均爲國有控股。其中南洋公司爲絕對的龍頭公司,原本屬於皇帝馮雲山個人佔股比例爲百分之八十,其餘的百分之二十股份則是原廣州十三行和廣州一帶的鄉紳集資所有。但爲了這次發行,皇帝個人只保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將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劃撥國家,剩下百分之十股份面向全國發行。同時,東洋公司和南洋公司也是如此,由中華帝國國庫各出資三百萬兩,加上政策成本,佔股百分之七十,其餘的百分之三十股份,作價二百萬兩,面向全國的百姓發行股份,任何人都可申購,通過這種手段,將華南、江南、北方直隸一帶的民間資本全部牢牢地系在三大對外貿易公司的戰車之上,同時也增加了就業,集中帝國力量,對外貿易。

同時,帝國內閣設立《帝國對外貿易章程》,鼓勵和規範對外貿易的發展。沿海各省,均設立對外貿易局,管轄各通商口岸的海關,規範對外貿易事項。

對外貿易與帝國的工業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對外貿易,賺取海外資金,用於採購西洋機器和原材料,僱請洋工匠和勞力;另一方面,通過對外貿易,引入的西洋機器和西方工廠管理制度,更好的生產和運輸貨物,服務與對外貿易。

至於民間資本,不用鼓勵,也爭先恐後地進入對外貿易領域,帝國要做的便是通過發起設立廣州商會、廈門商會、寧波商會等,集合地方鄉紳規範外貿的貨物質量和價格,達到規範外貿市場,一致對外的目的。

修正通過減免出口稅則,規定減免出口稅的貨物達百餘種,如水果乾貨、藥材、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同時停止內地關卡對這些貨物進行稅收徵收,以鼓勵國內行商將這這些貨物出口外銷。

當然,相對於華夏的優勢行業,如生絲、茶葉、陶瓷,則絲毫不減出口稅,這些差不多也是三大對外貿易公司壟斷,財稅部更是有意提高部分關稅,平衡各地價格,免得被洋人得利。

不過,帝國的對外貿易計劃中,體現了一致對外的國家保護主義色彩,對引入的西洋機器、鋼鐵、棉花等設備和生產原材料貨物,進行補貼,而對於鴉片、白糖等消耗品,進行徵收重稅,利用高昂地價格進行抵禦。

七,發展金融業。

五年計劃提出,中華帝國在五年內對整個華夏領土基本達成統一,與此配套的便是推行帝國的貨幣制度改革,首要的任務,就是統一貨幣。

整個時代的人也許還意識不到,但馮雲山可是清楚,統一貨幣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可是至關重要。

一年多前,在原聖國時期,便設立了聖國中央銀行,發行“聖幣”,原本的滿清金銀元寶、銅錢宣佈在半年內全部陸續退出流通,如今,雖然沒有全部做到,但原本聖國治下的幾省,已經基本都進行了兌換。而如今中華帝國的成立,四川和貴州以及北方數省進入治下,而且,隨着不斷的擴張,不久的將來,西北幾省、東北的幾省也將陸續進入帝國的版圖,這樣一來,便還會陸續地有前滿清貨幣進入聖國流通領域,因此,馮雲山要求,在這個五年計劃中,全面確定帝國的貨幣爲唯一流通貨幣。

財稅部規定,原本的聖國中央銀行發行的聖幣,繼續使用,同時,宣佈發行紙幣,與原本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金屬聖幣同爲一體,聖幣爲國家唯一標準使用貨幣,其餘的一律不準流通,必須到國家銀行進行兌換聖幣後再行使用。

這樣聖幣的種類便分爲好幾種,紙幣有一角,一元、五元、十元、百元五種面值,而金屬貨幣,則還是分爲三種:金幣,銀幣,銅幣。

由於馮雲山知道,隨着社會的發展,未來幾十年後,銀本位體系便會崩塌,因此,他未雨綢繆,提前應對,慢慢降低金幣和銀幣的發行數量,以紙幣代替。

因此,實際貨幣發行中,金屬貨幣慢慢地只發行銅幣了,1文、5文、10文、100文四種。

由於帝國版圖的擴大,承載的經濟也更加的大,財稅部有鑑於此,決定充實中華中央銀行的資本,同時,爲了確保農業的發展,再成立一家中華農業銀行,資本銀直接五百萬元,同時對原有的中華中央銀行、中華工商銀行、中華交通銀行、中華建設銀行這四家國有銀行進行增資,中華中央銀行直接增資到二千萬元,其餘的三家銀行也跟農業銀行一樣,增資到五百萬元。

缺口的資本合計二千四百萬元,由中華帝國朝廷發行2400萬元的“國債”,作爲三行的基金。這樣一來,原本的民間資本認購的中華工商銀行、中華交通銀行、中華建設銀行三大商業銀行股份進一步大大降低。

財稅部規定,聖幣爲華夏唯一合法統一的標準貨幣,所有完糧納稅、商貿、公私款項的支付,均必須以聖幣支付,禁止銀子和國外的洋元在市面流通。同時,朝廷宣佈,黃金爲國有,所有百姓、鄉紳的黃金,都不能流通,可到國有銀行進行兌換聖幣。

馮雲山相信,通過不需五年,聖幣便可名副其實地就成爲帝國統一的貨幣。而此時的聖幣幣值,雖然還未徹底與銀價脫離,但有了紙幣的替代,慢慢地便會降低被世界銀價漲跌的影響,從而穩定了金融。帝國金融的充實與穩定,銀行放款的增加,投放到民間的錢多了,便會使投資工業變得有利可圖,這便刺激了那些商家和鄉間的鄉紳地主們投資的慾望,將只盯着土地的地主老財們,從鄉村拉到城鎮,將其從地主變爲資本家,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不但如此,聖幣幣制規範後,便確定了聖幣的對外匯率,即一聖幣元兌換一墨西哥鷹洋元,4.4元兌換一英鎊的金幣,穩定了匯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日後由於幣值和對外匯率不穩而引起的外貿風險,更加促進對外貿易。

第1300章 擊敗巴西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962章 大英帝國借錢平叛第三十五章 江華王氏兄弟(下)第535章 被圍困的武昌791章 法國要找事759章 學堂的普及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726 章 劉永福參軍764章 南洋戰略750章 繳獲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936章?遠征艦隊的末日第416章 不留活路第221章 南澳海戰打響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892章 收大久保利通做兒子的林鴻年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第676章 招募民夫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851章 黑龍江城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230章 平息叛亂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500章 悲慘的胡以晄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121章 攻奪廣州城(四)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176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上)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223章 福鍵遇襲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第1181章 擊潰敵軍比攻佔城市更爲重要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765章 出兵朝鮮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1168章 布拉格要獨立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833章 橡膠種植園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976章 休斯頓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831章 港島迴歸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909章 條件第九十五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四)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第1097章 閒雜人等不能參加和談第321章 南記絲綢鋪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213章 開科取士(下)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937章?大獲全勝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73章 虎門炮臺激戰(三)第1252章 要有規劃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187章 一個公式解決難題804章 討好洋人的漢奸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946章 德比伯爵的屈辱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757章 茶葉事件945章 抱大腿第515章 咸豐的中元節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684章 佔領巴蜀752章 電報總局第686 章 天下名臣盡歸朕矣(大章)第1176章 橋頭堡-奧倫堡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799章 南洋艦隊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474章 李鴻章走黴運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十二章 俘劉長佑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263章 鋼鐵新政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
第1300章 擊敗巴西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962章 大英帝國借錢平叛第三十五章 江華王氏兄弟(下)第535章 被圍困的武昌791章 法國要找事759章 學堂的普及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726 章 劉永福參軍764章 南洋戰略750章 繳獲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936章?遠征艦隊的末日第416章 不留活路第221章 南澳海戰打響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892章 收大久保利通做兒子的林鴻年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第676章 招募民夫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851章 黑龍江城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230章 平息叛亂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500章 悲慘的胡以晄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121章 攻奪廣州城(四)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176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上)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223章 福鍵遇襲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第1181章 擊潰敵軍比攻佔城市更爲重要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765章 出兵朝鮮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1168章 布拉格要獨立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833章 橡膠種植園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976章 休斯頓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831章 港島迴歸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909章 條件第九十五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四)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第1097章 閒雜人等不能參加和談第321章 南記絲綢鋪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213章 開科取士(下)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937章?大獲全勝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73章 虎門炮臺激戰(三)第1252章 要有規劃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187章 一個公式解決難題804章 討好洋人的漢奸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946章 德比伯爵的屈辱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757章 茶葉事件945章 抱大腿第515章 咸豐的中元節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684章 佔領巴蜀752章 電報總局第686 章 天下名臣盡歸朕矣(大章)第1176章 橋頭堡-奧倫堡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799章 南洋艦隊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474章 李鴻章走黴運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十二章 俘劉長佑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263章 鋼鐵新政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