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

李山海等人聞聲轉身向後廳看去。

一道屏風撤開,露出後廳,一道簾子垂下,擋住了大家的視線,只看到後廳裡坐着一位盛裝的女子。

雖然看不清面貌,但李山海等人聽得出聲音,彎腰恭聲說道:“臣等見過王大妃娘娘。”

坐在後廳簾子後面的,正是王大妃沈氏。

沈氏出自名門青松沈氏。

生於嘉靖十一年(1532年),今年才四十歲。

嘉靖二十一年被朝獻中宗選中,指婚給二子慶原君李峘,封夫人。

嘉靖二十四年,朝獻仁宗死而無後,弟弟李峘即位,是爲朝獻明宗,立沈氏爲王妃。

嘉靖二十九年,沈氏產下順懷世子。

嘉靖四十二年,順懷世子去世,沈氏和明宗再無子嗣。

隆慶元年,明宗去世,沈氏以先王妃名義下教令,立中宗庶七子、明宗的弟弟德興君李岹之子李鈞入嗣朝獻國統,改名李昖。

垂簾聽政半年,無力壓制朝堂黨爭,也無法安撫地方的民怨,最後爆發戊辰之變。

避居江華島,沈氏深居後院,幾乎沒有露面和出聲。

不過青松沈氏,朝獻名門世家之一,肯定不會甘於寂寞。她的弟弟沈義謙和沈忠謙一直活躍在前臺。

沈義謙一手拉起了西人黨,但是出使明國兩次後,迅速成爲明國死忠粉,政治理念就是希望讓朝獻成爲大明第二十一個承宣佈政司,不被朝堂忠義良臣們所容,然後他弟弟沈忠謙接過西人黨旗幟。

現在朝獻小朝廷回京,祭拜祖先陵墓,傳文各地,又重新開張。

王大妃沈氏的權勢又逐漸恢復,加上國主李昖離開朝獻去明國入朝覲見。作爲朝獻王權唯一代表的沈氏,權勢達到頂峰。

“諸公的議論,本宮聽到了。諸位都是朝獻的定海柱石,而今朝獻危急之際,爲何不奮起?”

沈氏的聲音晃晃悠悠地傳出來。

李山海等人低頭恭敬地聽着,心裡卻在嘀咕着,這娘們什麼時候藏在這裡。

這次聚會是柳成龍安排的,地方也是他安排的。大家出於對他的信任,沒有什麼戒心就進來了,坐下就開始商談起大事。

想不到身後還藏的有人,大意了。

柳成龍跟王大妃攪合到一塊去了?

一個二十多歲,俊朗挺拔,龍精虎猛;一位四十歲不到,如狼似虎,深居後宮。

兩人居然攪合在一起,看來此前傳出來的風言風語,比如江華島時,時常有青年男子夜宿王大妃內院

看來這些都是真的!

許多念頭在衆人的心頭閃過。漢城李氏宗廟,剛修建起來的簡陋房子裡,明宗的神主位隱隱泛起綠光。

柳成龍跪坐在最後,觀察着前面五人,朝獻朝堂上目前最有勢力的五位,心裡冷笑不已。

一羣蟲豸!

等利用完你們,再借機除掉!

有你們這些蟲豸在,朝獻能有什麼希望!

李山海垂頭答道:“而今局勢反覆無常,臣等才識淺薄,不足以定乾坤。懇請王大妃發下號令,臣等遵循就是。”

遵循就是?

到時候出事了,就把王大妃交出去。

都是她挑的頭,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只是遵令行事,迫不得已啊!

柳成龍跪坐在最後,聽着前面的說話聲,心裡的冷意更盛。

“本宮知道你們的意思。無非就是想立新君,佔據大義。只是現在剛逢戊辰之變,王室人丁凋零,你們說,立誰爲新君?”

衆人默不作聲。

柳成龍看到五人打定主意不做出頭鳥,便開口道:“娘娘,臣推薦德陽君之子豐海守李季麟。”

德陽君李岐是朝獻中宗庶五子,也是李昖的伯父。

李季麟是李岐的庶三子。

戊辰之變,朝獻王室也跟着遭遇浩劫,李氏王子王孫們,死傷殆盡,李季麟不僅是爲數不多活下來的一員。還是他們中間唯二的中宗一脈子嗣。

也就是說,中宗一脈除了李昖,只剩下李季麟了。

柳成龍舉薦的這個人選,讓王大妃非常滿意。

李季麟和李昖一樣,都是她庶出的侄兒,無論從禮法還是宗親上,都能穩穩壓住他們。

而且血脈跟李昖一樣正統,能給朝野一個交代。

“柳都旨舉薦的人選,確實經過深思熟慮,本宮覺得十分妥當,諸位,你們怎麼看?”

我們怎麼看?

我們站在旁邊叉着腰、喝着小酒慢慢看。

鄭澈突然跪伏在地,冒出一句:“娘娘,衆所周知,李季麟自小跟着德陽君在封地,成年後分守豐海,朝中認識他的人不多。

戊辰之變後,見過他的人所剩無幾。就算是見過他的人,也都是他少年時見過,成年時什麼模樣,沒人知道。

現在的李季麟自稱從豐海一路輾轉逃難到江華島,身上無印符文書,就憑一張口,恐怕難以服衆啊。”

柳成龍惱怒地看着前面的鄭澈,恨不得拔出佩劍,插進他撅起的屁股裡。

今日議事,你小子三番兩次出來攪和,可以肯定,你小子就是明國人的奸細。

你們西人黨就是明國人的走狗。

黨首沈義謙一心想出賣朝獻,納土歸明。

被忠義之士圍攻,朝獻無立足之地,悻悻地逃到明國。

他弟弟沈忠謙繼續接過大旗,名義上與沈義謙割裂,實際上做的還是出賣朝獻,納土歸明的那一套,只不過做的更隱秘些!

朝獻的叛徒!

等到事成後,一定要把你們全部燒死,才能洗滌你們的罪過。

簾子後面傳來王大妃沈氏霸氣的聲音:“本宮說他是李季麟,他就是中宗之孫、德陽君之子,朝獻的新大君。”

柳成龍熱淚盈眶,五體投地地跪伏在地上,顫聲喊道:“娘娘英明!娘娘與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拯朝獻萬民於虎狼,救千里江山於水火,必定會青史留名,世代稱頌。”

沈氏乾脆利落地說道:“好了,大事就此議定,李領政,你帶着文武大臣,撥亂反正,匡扶朝綱,新君立後,必有犒賞。

柳都旨,本宮以密令傳你,命你爲判義禁府事、御營廳都提調,秘密行事,早日立新君,開新政。

朝獻萬民、千里江山,就拜託柳卿。”

柳成龍跪伏在地上,淚流滿面,“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山海、金孝元、沈忠謙、崔永慶、鄭澈面面相覷,然後跪伏在地,齊聲應道:“臣等遵命!”

漢城東北硯山,是朝獻新軍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一步兵團駐地。這五個步兵團合計一萬六千人,是漢城警備力量。

柳成龍站在硯山山頂上,看着山腳下密密麻麻、又整齊歸一的軍營,忍不住感嘆道:“真是虎狼之師。”

他身邊站着兩名男子,一位三十多歲,絡腮鬍子;一位二十多歲,面淨無須。

他們都穿着朝獻新軍的軍裝,跟大明新式警服很像,只是警服是藏青色,他們是靛藍色。

朝獻新軍編制跟明軍鎮衛軍相似,用的是朱翊鈞定的“新編制法”,稱呼上跟後世的幾乎一樣。

軍銜卻跟大明警銜一樣,從少尉到少將,中間多了大尉和大校。

目前朝獻新軍最高軍銜就是少將全正元。

絡腮鬍子的男子掛着兩槓一星肩章,是位少校,叫金誠一,是第十一步兵團團長。

面淨無須的男子掛着一槓三星肩章,是位大尉,叫李載久,是第六步兵團第三營營長。

金誠一看着軍營,神情複雜,“可是這支虎狼之師,完全是明國人一手訓練出來的。”

柳成龍覺得有些氣悶,想了想,決定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鼓舞士氣。

“王大妃同意廢李昖立李季麟了。”

金誠一和李載義一臉欣喜:“真的?“

“對,前日密議時,王大妃壓制住李領政等人的異議,把此事定了下來。”

李載義欣然說道:“好啊。李昖昏庸糊塗,好奢惡儉,不思進取。只想着在明國人羽翼庇護下享樂,全無重振國事,再塑朝綱的志向。

這樣的君上不要也罷!”

金誠一沒有那麼樂觀,“去了一個李昖,新立一個李季麟,就真的管用嗎?我看啊,還是要把大權抓在我們自己手裡,勵志圖新,不再被那些混蛋所幹擾。”

柳成龍狠狠地點頭:“沒錯。廢立之事,只是讓我們手握大義,創造一次絕佳的機會。”

絕佳的機會?

什麼機會?

金誠一和李載義不由地轉頭看向柳成龍,他沒有往下說,還反問道。

“金兄弟,李兄弟,你們能切實掌握多少兵力?”

沉默了一會,金誠一開口道:“不瞞柳兄弟,我有把握的只是團部警衛連和第二營。裡面的營長、連長都是我的生死兄弟,掉腦袋的事,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第一營,我只能掌握一個連。第三營和其它部隊,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載義答道:“我只能掌握第一連,那是我帶出來的,裡面多半是我的生死兄弟。其餘我沒有把握。”

看到柳成龍沒有出聲,金誠一和李載義以爲他覺得自己辦事不力,對視一眼,金誠一出聲解釋道:“柳兄弟,不是我們不賣力,是明國人控制軍隊的手段太厲害了。

每個團都有政工處,政工指導員直接下到連隊,營一級是政工教導員。團一級是政工委員直接領導政工處。除了政宣工作,平日和戰時還有執行軍法軍紀的權力。”

“政工處?”

“對,政宣工作處,隸屬戎政府政宣總局,類似監軍。無孔不入,手段又極其高明,把上下官兵的心都籠絡得服服帖帖。

要不是我跟那些老兄弟都是從死人堆一起爬出來的交情,他們的心早就被拉走了。”

李載義補充道:“還有錦衣衛的人。

據說是翊衛司安全保衛局的人,專司軍中刺探,巡訪謀逆叛國等罪行。不僅明國海陸軍各部有大量安保局密探,我朝獻新軍也安插有。

是誰沒人知道,有可能是你的警衛員,也有可能是你的生死兄弟。”

柳成龍聽得頭皮發麻,如此嚴密控制,難怪金誠一和李載義等義士與自己往來,都是千小心萬小心,謹慎的不能再謹慎。

原來如此。

柳成龍氣憤地說道:“不僅軍中如此,朝堂上也是如此,朝堂諸公衆臣,誰也不知是人是鬼!

明國人如此種種手段,正好說明意圖吞併我朝獻的狼子野心。幸有諸位忠勇義士,不背世代王恩,不忘朝獻社稷。

你們手裡有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全九那邊的一千人,足矣。

王大妃任命在下爲判義禁府事、御營廳都提調,總領義事,我們可以放手一搏。”

李載義忍不住問道:“柳兄,事到如今,你可以把事情細節告知我等了。”

柳成龍笑着問道:“閉城固守,實在不行擁着新軍遠避中部山區,堅守到明國人耗費不起,妥協求和爲止。

這個計策,你們不信?”

“當然不信。柳兄雄才偉略,怎麼可能擬定出這麼一條寄希望於他人,看上去希望渺茫的計策!”

柳成龍看着遠方。

山巒如聚,綿延千里,江山如畫啊!

他喟然感嘆着。

“對,我們的命運,朝獻的希望,怎麼能寄託在別人手裡。我提出的這個義舉良策,包括前日公開說出的新軍忠義之士,都是矇蔽李山海這些人。

跟這些蟲豸在一起,怎麼搞得好國事!朝獻怎麼可能有希望!”

柳成龍看着金誠一和李載義,誠懇地說道:“新軍中,我只信任你們兩位和全九,你們把性命託付給我,我也不敢有所隱瞞。

我真實的計劃就是,讓李山海等人提出廢立國主。

此事非同小可,然後以此爲名義,順理成章地把明國觀朝獻國政使吳兌、副使樑夢龍、長史葉夢熊,還有督軍使高策等明國軍政要員,請到漢城城裡,屆時你們兩位連同全九的陸戰隊一併發動。

他切斷明國軍隊入城的路,你們二位控制住吳兌等人,閉城固守。

抓住吳兌這些明國要員,再以觀國政使司和督軍使司的名義,發佈公告,立李季麟爲新君,把朝獻軍政權柄,悉數歸還於新君。

屆時我們再振臂一呼,朝獻各地軍民必然從之。明國人又投鼠忌器,不敢動武。到時候我們大勢已成,就可以與明國皇帝談判,恢復藩屬,自行國是”

金誠一和李載義對視一眼,又驚又喜。此計聽上去可行,至少比固城自守,守不住遠避山區,熬到明國人自行離去要靠譜。

柳成龍看到兩人的神情,繼續鼓舞道:“危機之時,不是一般情況了,我們必須出重拳,奮力一搏!力挽朝獻於將傾之際。

重造朝獻,匡扶朝綱,你我都將是名垂青史的功臣!”

www⊙ TTKΛN⊙ ¢〇

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第880章 說你黑暗怎麼了?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658章 水太冷了!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724章 誰殺的?第3章 朕的銀子!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896章 火車上的試探第36章 又大一歲第26章 嚴閣老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81章 兒孫滿堂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917章 完了,崑曲要被一網打盡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441.第440章 衍聖公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第784章 自己選的,含着淚也要繼續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444.第442章 王一鶚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
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第880章 說你黑暗怎麼了?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658章 水太冷了!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724章 誰殺的?第3章 朕的銀子!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896章 火車上的試探第36章 又大一歲第26章 嚴閣老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81章 兒孫滿堂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917章 完了,崑曲要被一網打盡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441.第440章 衍聖公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第784章 自己選的,含着淚也要繼續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444.第442章 王一鶚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