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

“自朕即位後,當大行新政,全面改革!”

朱翊鈞的話讓張居正爲之一震。

全面改革!

終於聽到這句話了!

我等了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從嘉靖朝等到隆慶朝,再等到萬曆年,終於等到了這句話。

大明再不行新政改革,真得就要完了!

上蒼垂恩,終於給大明一個絕處逢生的機會,也給了我一個力挽狂瀾的機會。

朱翊鈞看到了張居正臉上的躍躍欲試。

此前他一直在測試,自己的新政改革主持人,是高拱還是張居正。

兩位都是名臣,都在歷史上留下過政績和名字。

朱翊鈞努力讓自己不要先入爲主,也不要被歷史的記載給矇蔽,就讓兩人在實際政務中實際競爭一番。

是騾子是馬,出來溜幾圈就知道了。

兩人都有缺陷。

高拱和張居正性子都傲得很,難以容人。

兩人屬於才高氣傲之人,得意便張狂,無時無刻都想着攬權。

沒關係,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用人既要用他的長處,也要容忍他的短處。

相比之下,張居正還是要勝出一籌。

兩人都傲,但張居正傲在骨子裡,知道把傲氣收起來。

高拱就不行,他完全屬於神經刀。

張居正在朝爭方面,比高拱要強,對盟友身段柔軟,對敵手手段狠辣。

他終究還是跟恩師徐階學到了不少。

但最重要的是,張居正在新政改革上,有信念。高拱更多的像是政治投機。

現在該定下新政改革的主持人。

走到中海湖邊一座亭子裡,早就得到示意的祁言在這裡佈置好了,擺好木桌木椅子,泡好了熱茶,還有十來碟茶點。

“大家都請坐。”朱翊鈞示意大家在這裡坐着聊。

衆人坐下,朱翊鈞端起熱茶喝了幾口,聞着茶香,吹着春風,曬着暖日,心曠神怡。

放下茶杯,朱翊鈞看着張居正。

“張師傅,”

張居正慌忙放下茶杯,恭聲應道:“臣在!”

“朕希望你主持大明萬曆新政,推進大明的全面改革!”

亭子裡一片寂靜,衆人都在看着張居正。

張居正的臉漲得發紅,半分鐘後漸漸恢復正常,他沉聲答道:“謝陛下信任,臣願殫精竭力,赴湯蹈火。”

朱翊鈞點點頭:“全面深入的改革,確實需要赴湯蹈火。任何改革,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爲何,因爲改革都會觸及到現有利益集團的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

光靠朕和你,君臣二人,力所不逮。怎麼辦?扶植一個新的利益集團。

新集團對舊集團,新利益對舊利益,方爲王道!”

胡宗憲、張居正四人面面相覷,今天皇上這話,說得好透啊,讓臣等一時有些接受不了。

誠惶誠恐!

朱翊鈞看出了四人的心思,開口解釋:“諸卿是朕的股肱,治理大明的柱石,也是朕最信賴的大臣。

以後我們君臣要並肩作戰,披荊斬棘,有什麼話必須說開,坦誠相見,才能齊心協力,君臣同心。”

揮了揮手,朱翊鈞阻止了胡宗憲四人的奉承話,“奉承的話現在少說,等朕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們再說,讓朕開心一下。”

胡宗憲四人心裡翕然一笑,皇上再老成持重,可本性還是十六歲的少年。

“扶植新的利益集團之事,我們以後慢慢細說。現在說說新政改革之事。要新政改革,就得新事新辦,改革要有改革的樣子,最起碼,我們不能在簡陋的舊戲臺上唱新戲本。

首先我們說吏治。張師傅,你前些日子的考成法做得很好。職權分明,責任到人;程序清晰、提高效率。

有人上疏,說大明官制冗餘臃腫,要求精兵簡政。朕說此人根本不懂大明官制,不明實情。

大明官制冗餘臃腫,不是官太多了,而是不管事的官太多了。

現在大明不需要精兵簡政,反而需要完善機構,明確職權。諸卿,朕問你們,什麼是官,什麼是吏?”

趙貞吉捋着鬍鬚答道:“陛下,臣認爲管事的是官,做事的是吏。”

朱翊鈞看了看其他三位。

譚綸開口答道:“陛下,官乃朝廷通過科試選拔,錄用任命,爲政一方;吏則由官員招聘任用,由此可見,官爲朝廷,爲社稷做事;吏,只是爲官做事。”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和胡宗憲,兩人對視一笑,“陛下,大洲先生和子理都說完了,臣無話可說。”

朱翊鈞笑了笑,“朝廷通過科試選拔,錄用任命官員,形成了一個大圈子,文武百官都在圈子裡。

官員們或出任六部諸寺,或外放地方府縣。他們招幕友,用吏員,形成了以他們爲中心的小圈子,裡面是幕友,外面是吏員。

然後大官小官,大圈子套小圈子。到最後,大明朝廷從地方到中樞,是一個個大小圈子,最後彙集成一個巨大的圈子。”

大圈子,小圈子,大圈套小圈。

四人對視一眼,覺得皇上這個說法很有意思。

“每一個圈子裡的人,上不需對朝廷社稷盡職,下不需對黎民百姓盡責,他們只需對圈心負責就好了。

如此官制造成的結果是什麼?派系林立,黨爭激烈。大家做事不看職責,不循律例,只看圈子。政出多門,各行其是。

該做的事不做,該盡的職責不盡,自然冗餘臃腫。張師傅,吏治改革,就是要打破一個個圈子。”

張居正想了想答道:“陛下,吏治是要根除官場中派系黨爭嗎?”

朱翊鈞擺了擺手,“不,不是的。官無派系,千奇百怪。朝無黨爭,石破天驚!官場怎麼可能不會有派系,怎麼可能不會有黨爭?

我們要想方設法改弊爲利。派系,讓共同的理念成爲共同的利益,齊心協力,爲共同的理念而努力。

黨爭,爭的是公利而非私利”

張居正若有所思,問道:“陛下,何爲公利,何爲私利?”

“張師傅是湖北江陵人,你爲湖廣父老鄉親奔走疾呼,是公利。朝廷規劃水利工程,疏浚河道,修建直道,張師傅爲湖廣爭取到更多的項目預算,是公利!”

現階段對官員的要求不能太高,能全心全力爲家鄉父老謀利,已經算是好官了。

看到大家都明白了,朱翊鈞繼續說道:“吏治改革,考成法只是手段之一,我們本質上要打破朕剛纔說的大圈套小圈,小圈各行其是,只對圈心負責的陋習。”

張居正問道:“還請陛下明示。”

“你們可以有圈子,但是所有的官吏都必須對《國律》負責!”

“對國律負責?”

四人猛地明白,皇上所說的《國律》,是以前的《吏律》,主要內容是國制機構,以及吏律的官吏選任、職責、違法亂紀定義和懲罰等內容。

張居正眼睛一亮:“皇上所言的意思,國律定下官制和職責,上下官吏平日行事時,可以拉幫結派,可以組成一個個小圈子。

但是你必須盡到《國律》中規定的職責,辦好上司交辦的差事。否則的話,不管你大圈小圈,以《國律》嚴懲之。”

“以制管人,以法治國。”

朱翊鈞不大的聲音,在胡宗憲四人耳邊卻像是焦雷炸開。

從古到今,多的是人治,少的是法治。尤其是程朱理學大盛後的前宋和國朝,提治國必是人治。只有人治纔是德治,才能行仁政。

法治是法家卑劣粗鄙之法,冷酷無情、害民禍國。

楊金水看着四位名臣目瞪口呆的樣子,心裡嘿嘿一笑,終於知道皇上的厲害了吧,慢慢來,還有讓你們更加驚喜的在後面。

他起身爲朱翊鈞和胡宗憲四人換上熱的新茶。

今日被朱翊鈞召來參加這樣重要的會議,楊金水這些日子惶然的心情被一掃而空。

二月初一朝會,也是皇上的登基大典,高拱那一出,怎麼看都十分醜陋拙劣。楊金水知道,高大鬍子的仕途完蛋了。

唉,自己怎麼攤上這麼個豬隊友?

自己配高拱,馮保配張居正。皇上莫非是一塊瘦肉搭一塊肥肉。

高拱倒了臺,身爲盟友的自己怎麼辦?

倒臺是暫時無虞,可是也跟着前途暗淡啊!

內廷老祖宗之爭,自己就落於下風了。

這些日子,楊金水心裡十分煩躁,日夜憂慮。

今天突然被召到西苑來,楊金水還很忐忑。

可是看到與會者,心情大好,尤其是看到競爭對手馮保都沒資格參加。

他很快想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心裡,還屬於核心的近臣。

按照新的說法,還屬於核心決策層!

好事啊!

楊金水心情瞬間大好。

但是他也牢記自己的身份,多聽多想少說。

朱翊鈞端起楊金水換的新茶,輕抿了一口,繼續說道。

“那些大儒,對法治談虎色變,動不動就是說仁政德治,其實就是人治。

爲何?

因爲衡量是非對錯的道德標準掌握在他們手裡,時而高聳入雲,時而低陷谷底,主打的就是寬己嚴人,靈活機動。

現在朕要欽定律法條例,以爲治國準繩,關鍵是抓住是非對錯的標準。”

四人心裡一凜,抓住是非對錯的標準。這一招又準又狠啊。

“法治,說是法治,不管律法條例多麼得完善,執行的還是人,說到底還是人治。可朕爲何還要堅持以制管人,以法治國?

萬事有衡。管人治國,總得有個標準,不能事事由朕來評判裁定。朕先把是非對錯的標準定好,你們施政理事,就按照這個標準去比,做得好就是好,做得不好就是不好。

以前都察院是監察機構”

趙貞吉聽到朱翊鈞聽到都察院,眼睛一亮。

“說是風聞言事,互相彈劾,查實屬實者嘉獎,不實者不罰。居然還是廣開言路的典範。朕覺得着實可笑。

不是笑風聞言事,而是你言事沒有是非對錯標準,全憑所謂道德和心中惡愛,這不是瞎扯嗎?

道德是每個人主觀評判,對別人是罪大惡極,絕不寬恕。跟自己相關就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久而久之就成了黨爭攻訐,卻跟除弊糾錯毫無關係了,脫離了監察本責。”

趙貞吉問道:“陛下聖明,臣也覺得都察院行使監察權,當以律法條例爲準繩,對則宣揚,錯則糾劾。”

“大洲先生說得對。都察院行使監察權,是替朕,代朝廷守住最重要的一道大門,律法條例就是開啓這扇大門的鑰匙。”

胡宗憲忍不住問道:“陛下,以律法條例爲準繩,可是我朝的律法條例,有些粗糙。”

何止是粗糙,簡直是粗獷!

更可氣的是太祖皇帝定下這些律法後,還得意洋洋地說,朕制定的律法十分完美,千世萬代都可用,不準改!

可是到如今,事實上不知改了多少。

於是沿襲的祖制,歷代皇帝改來改去的律法,混在一起,就跟一大團麻花一樣。對於文官們來說,方便渾水摸魚。

遇到什麼事,發揮特長,在故紙堆裡使勁地找,找到利於他們的條款,這是祖制啊,必須遵循。

旁人包括皇帝都只能乾瞪眼。

在故紙堆裡尋章摘句,誰幹得這些進士出身的翰林文官們啊!

朱翊鈞說道:“汝貞先生說得是,所以我們必須要改。

先皇登大寶之初,朕以太子之位秉政,讓人整理編修大明律法,編爲《憲》、《國》、《民》、《刑》、《商》、《範》六律,三年過去,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以制管人,以法治國,就得先有法制。六律就是律法條例。朕即位後,決定加快編寫。

正好內閣、六部諸寺總辭職,朕請石麓公專職編修六律。

專設律政院,請石麓公總領院事,領着一衆律政大夫,專心編修六律。

石麓公淵學宏才、中正持平,志切協恭、誠存體國。爲元輔時,上成君德,中協寮友,下輯庶司,寅恭匪懈,默輔昇平之治。”

怎麼?

前內閣首輔李春芳還要被留用?

還給他專設了一個律政院,專事編修六律。

那主持新政改革的張居正怎麼辦?

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前元輔辭職後,一般都是告老還鄉,嚴嵩、徐階等人都是如此。李春芳卻被留在京城裡。

這個消息過於震撼,衆人一時反應不過來。

亭子裡一片寂靜!

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748章 會飛的船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837章 都不簡單!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955章 動之以法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15章 敲打徐階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24章 誰殺的?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795章 鋼鐵長龍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933章 白雲湖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第704章 居然是他!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76章 驚天大案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590.第586章 石破天驚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922章 戚繼光呢?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
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748章 會飛的船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837章 都不簡單!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955章 動之以法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15章 敲打徐階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24章 誰殺的?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795章 鋼鐵長龍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933章 白雲湖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第704章 居然是他!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76章 驚天大案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590.第586章 石破天驚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922章 戚繼光呢?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