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海運!

衆人臉色有些凝重。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但凡歷任過地方,接觸過納糧完稅,跟漕運打過交道的官員,都知道這條南北兩千裡的河,牽扯着多少地方,多少人的利益。

朱翊鈞掃了一眼衆人的神情,看在眼裡,不急不緩地開口。

“海運,前元就有,反倒到了我大明,自永樂年間開始棄用,全部改用漕運。但是自宣德年間,朝中時常有議,改漕運爲海運,但每次都因反對的人太多,繼續沿用漕運。

本殿查過戶部架閣庫,翻閱到弘治年間,戶部上奏,陳述漕運和海運的優劣。比如有份奏章說”

朱翊鈞向後一伸右手,一直站在角落當隱形人的馮保,馬上往前走幾步,把一迭抄件遞到他手裡。

朱翊鈞抖了抖抄件,開始讀起來:“一艘千料海船,需一百人操作,能運一千石糧食。

一艘千料海船的造價,可造百料河船二十艘,每艘船隻需船工二十人,合計可運兩千石糧食。還不怕海浪顛覆。

兩相對比,漕運優於海運。”

朱翊鈞笑着搖了搖頭,繼續往下念:“還有成化年間,戶部某主事,煞有其事地折算過,海船一千一百艘,每年運糧八十萬石到京,損耗可有三十萬石。

笑話,這個損耗哪裡來了?莫非海船專門往颱風巨浪裡鑽!

而運河有河船一千三百艘,一次運糧二十萬石,每年運三次,可運六十萬石,然後沒有損耗。

漕運怎麼可能沒有損耗!

本殿翻閱戶部文檔,自成化八年起,定製每年漕運糧食四百萬石,其餘的不論,自正德年間開始,每年損耗的糧食在四十萬到八十萬石之間。”

朱翊鈞冷笑道:“這些人不愧是飽讀經書的讀書人,文字遊戲玩得爐火純青。

海運,自大明立朝以來,從未成過氣候,也就是從來沒有大規模解運過,那每年運糧八十萬石,損耗可達三十萬石,是這麼算出來的?我看啊,完全是某些人臆想出來的。

而運河漕運,每年四十到八十萬石的損耗,白紙黑字,登記在戶部文檔裡,他們卻是視而不見啊。

先把結論定下來,再挖空心思找論據。甚至爲了論證漕運比海運優,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衆人靜靜地聽着。

朱翊鈞把前面幾張抄件丟到桌子上,繼續說道。

“漕運的成本何止這些!首先,漕運需要船,每年需要多少船?

大明立朝以來,從永樂年間開始運河漕運,所使用各類船隻多達14000多艘。到天順年以後,規定漕船定額爲11770艘,漕運官軍爲12萬名,以後援爲定例。

戶部架閣庫文檔可查到,淮安清江浦船塢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爲105兩銀子,如每年需要替換2000艘漕船來算的話,每年造船成本約爲21萬兩白銀。

這還是明面上的,每年各地臨時徵用爲漕運服役的百姓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上百萬啊,又損耗了多少錢糧民力?”

鄭洛、蕭大亨等人聽着朱翊鈞算“經濟賬”,很是好奇。

大明朝治政,從來沒有這麼算過,也沒有算得這麼詳細。

李贄卻十分激動。

這纔是真正地爲國理財啊!

每一文、每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佔用的民力,算得明明白白。

國家財政度支稀裡糊塗,吃大虧的是老百姓。

“漕運就只有這些成本嗎?不夠的。還有一項大頭,那就是每年定期疏浚運河河道,以及治理黃河和淮河。

黃河難治,淮河更難治。

本殿查閱過戶部、工部架閣庫,我大明需要每年耗費六十到一百萬兩銀子用於治河和疏通運河河道。要是遇到大洪災,那就是個無底洞。還有兩千裡運河,數以百計的閘口,水渠等設施,每年需要保養,又是一筆費用.”

朱翊鈞把手裡的抄件放到桌子上,開始脫稿發言。

“本殿讓統籌局會計處初步算了一下,漕運每年的成本費用。

更換漕船的造船成本,每年二十一萬兩銀子。

治河以及疏浚河道費用八十萬兩銀子。

維護兩千裡運河各項設施,官吏糧餉,每年支出錢糧一百六十萬兩銀子。

十二萬漕運衛所軍士,每位運軍需要支付月糧三石,每年錢糧需要支出二百六十萬兩銀子。

這些都是大頭,其它看不到的,以及太細的,我們暫時不管。

可光這些明賬上就支出了多少錢糧?每年需要支出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才能維持這條運河正常運作。

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啊!”

朱翊鈞的帳算得衆人坐立不安。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比九邊糧餉還要多,又是一個無底洞。

朱翊鈞拍了拍桌子上的抄件,“好了,我們算了運河支出,現在算算它帶來的好處。按照定製,漕運每年需要往京師運四百萬石糧食,還有其它絲綢、棉布、茶葉等各種生活物資,不計其數。

說實話,價值幾何,本殿也算不出來,但是整條運河對於北方,以及九邊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可問題在於,漕運積弊重重,效率低下。湖廣、南直隸淮南淮北以及江東的糧食,轉運到運河,再行北上。有的遠至千里,路途遙遠,耗費巨大。

治國施政,如何體恤民力?

本殿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效率。漕運費用成本,都是攤在百姓們頭上,我們把效率提高了,百姓們的負擔,就極大地減輕了。”

這時,身爲朱翊鈞心腹的徐渭及時感嘆一句,“殿下,漕運積弊,大家有目共睹,可是想改,何其難啊。”

衆人紛紛點頭。

“沒錯。每年維持漕運的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裡,有多少人在裡面分潤?”

“此前漕運先是支運法,後來是兌運法,現在改成長運法。

長運法最簡單,各地百姓都不用去衛所送糧了,收割了之後就地放在田地裡,專門負責漕運的漕軍士兵直接去找百姓們收糧就可以。”

“可是其中又能上下其手,淋尖踢斛,折損漂沒,又是一大批額外收入,上下分潤。”

在座的都是幹練能臣,對於地方上的陋習,都很清楚。

李贄開口道:“我朝天順年間,朝廷規定漕船可以順帶一些地方土特產到京城或者在沿河地區販賣,‘附載土宜,免徵稅鈔’。

免稅量以重量來覈算,弘治年間免稅貨物爲每艘船十石重的,正德年間漲到三十石。臣以爲,這也是一大利益關節所在。”

朱翊鈞掃了一眼李贄,又看了看其他人,讚許地點點頭。

自己的班底都是能拿得出手的,要是在座的都是那些只會嘴炮的清貴名士們,自己非得愁死不可。

“沒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啊!這龐大利益糾葛,想改是改不了的。但是本殿爲何還是想一力推行海運?

諸位先生能體諒到我的苦心嗎?”

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28章 一封信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章 倒嚴先倒樓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8章 倒嚴先倒樓546.第543章 晚生恭候海公的彈劾完本感言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894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第54章 先練新軍吧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8章 倒嚴先倒樓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第819章 想明白了就好!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930章 工業佈局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第749章 震聾欲耳的沉默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84章 你愛銀子嗎?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第9章 徐文長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936章 白雲湖的數字嚇死人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28章 一封信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23章 大敗倭寇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27.第27章 父與子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777章 朕要說個非常嚴重的問題!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720章 八月桂花香第44章 癸亥之變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
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28章 一封信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796章 京畿鐵路局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章 倒嚴先倒樓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8章 倒嚴先倒樓546.第543章 晚生恭候海公的彈劾完本感言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894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第54章 先練新軍吧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8章 倒嚴先倒樓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第819章 想明白了就好!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930章 工業佈局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第749章 震聾欲耳的沉默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84章 你愛銀子嗎?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第9章 徐文長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936章 白雲湖的數字嚇死人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28章 一封信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23章 大敗倭寇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27.第27章 父與子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777章 朕要說個非常嚴重的問題!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720章 八月桂花香第44章 癸亥之變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