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劫(七)

劫 (七)

劫 (七)

喊殺聲漸漸去遠,士兵的喧囂聲也漸漸平息。幾個部屬損失較重的元將垂頭喪氣地湊到達春身邊,等待他的發落。

讓他們驚訝的事,向來治軍極嚴的達春沒有發怒。臉上的表情平靜的出奇,平靜得就像草原上風暴來臨之前的天空。

達春默默地看着楊曉榮消失的方向,心中掀起萬重風浪。他不是一個輸不起的人,楊部的突然襲擊所造成的損失,遠遠沒達到讓六萬大軍傷筋動骨的地步。但楊曉榮剛纔那一刻的張揚,讓他想起了很多東西。

那是一種在百戰百勝的蒙古人身上纔有的表現。至於宋軍,他們要麼像原來的楊曉榮那樣,猥瑣、懦弱。要麼像死守孤城的李庭芝將軍那樣,無奈中帶着悲壯。楊曉榮那一瞬間的張揚,表達了自信、表達了驕傲、還表達了血戰到底的絕然。達春膽子再大,也不敢由着這樣一個對手在背後折騰。

大宋變了,在文天祥的帶領下,他們已經找回了自尊。與一個懂得自尊的對手交戰,必須採用些非常手段。

從十幾歲就開始擔任忽必烈貼身侍衛,陪着他一路從塞外打到江南的達春,知道征服一個國家代價最小的手段是什麼。大汗和大汗的父輩,曾經用這種手段征服了桀驁的金國,不馴的西夏,還有西域各地百餘城。

雖然,被征服的地區,可能幾百年後都難以恢復原來的繁華。但是,對長生天保佑下的蒙古人來說,只有手段是否有效,沒有正義和邪惡的區分。

沒有人的地區,正好作爲蒙古人的牧場。

長生天保佑蒙古人。

“大帥,還繼續行軍麼?”上萬戶阿古達木兒走向前,低聲提醒道。他可不希望達春再沉思下去,幾萬大軍還等着他的命令呢,再憋在谷地裡不進不退,,軍心非潰散了不可。

“傳令三軍,清點人馬,派先鋒去附近查看地形,擇平整有水源處暫且紮營!”達春的心神被阿古達木兒喚回,沉着聲音吩咐。

“大帥,咱今天不走了?” 阿古達木兒楞了一下,不知道達春的葫蘆裡賣得什麼藥。剛纔楊曉榮那一擊讓大軍損失慘重,但破虜軍的損失也不少,戰場清點後的結果表明,至少有七百多名破虜軍士卒陣亡在剛纔的襲擊中。

這種損失巨大的襲擊,阿古達木兒敢肯定,楊曉榮沒勇氣,也沒實力再來第二次。

“不走了,在九拔都的兵馬趕來之前,不再繼續前進。當務之急,是穩固後方,別給破虜軍將這條通道奪回去!”達春點點頭,目光慢慢開始變冷。

“是!”阿古達木兒答應一聲,剛要去安排具體細節。一轉頭,剛好看見黎貴達獻媚的笑臉。

“大帥,阿古將軍,末將知道一個紮營的好地方。就在左側不遠。”黎貴達卑微地笑着,彷彿後生晚輩見了有錢的遠房長者般。

“哪裡?”沒等阿古達木兒回答,達春搶先問道。黎貴達現在的樣子,像極了當年的楊曉榮。剛吃了一次虧的達春,對他一百二十個不放心。

“就在西北邊,不遠。翻過左邊那個土丘去,半個時辰就能走到。哪裡叫三溪,是羅溪、藿溪流和九龍江交匯的地方。地勢平整,水源充足,剛好安營紮寨!”黎貴達折了根樹枝,比比畫畫地說道。

熟悉地形,是破虜軍考覈軍官的即便要求之一。黎貴達爲了保住職位,在這方面狠下過一番功夫。此刻雖然投靠了韃子,破虜軍將領的基本技能還沒丟。達春面前,他不敢肆意亂指,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個草圖,粗略地標出了三溪的位置。

“黎將軍好像對那裡很熟?”達春的濃眉一挑,狐疑地問。

草原上長大的蒙古人,因爲天地空曠的緣故,眼神都很深邃。疑惑之下,威嚴自生。刀一樣的目光登時把黎貴達刺矮了半截,佝僂了腰,望着達春的馬鐙說道:“文瘋子侮辱斯文,硬讓文官學種地。末將的一個朋友在三江試種占城稻子,曾寫信說過那裡的地形!”

“占城稻子,難道比其他稻子好吃,還是產量大”達春漫無邊際地問了一句。關於文天祥的一切作爲,他都感到好奇。此人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讓楊曉榮這樣的降將脫胎換骨,手段不是一般人能及。至於黎貴達所指責的,種稻子侮辱讀書人的顏面問題,達春不理解,也不懂。蒙古人即使對待牛羊,也有割鮮草抓膘的任務。難道讀書人眼中,百姓還不如牛羊麼?

“產量大,熟得早!”黎貴達如實回答道,猛然想起了,自己剛剛還在譴責這件事,臉一紅,閉上了嘴巴。

“看來黎將軍只是不喜歡放羊,喝奶吃肉倒不在乎!”達春笑着用蒙古諺語調侃了一句。叫住阿古達木兒,讓他一旁少待。接着又對黎貴達問道,福建其他地方的地形你熟悉麼,能不能畫出一幅圖來,不必太詳細,標出城市位置即可,現在就畫!“

“末將願意效勞!”黎貴達受寵若驚,高興地答道。這是自從攻破龍巖後,達春第二次給他笑臉。看到了再一次立功受獎的機會,黎貴達豈能不盡力。憑着在軍官學校苦煉出來的功底,在泥地上,將福建路全部城市,道路,還有一些不爲人知的放羊小徑,一些隱秘的村落畫了出來。

這一畫,足足畫了兩個時辰。幾萬大軍都等得不耐煩了,一些蒙古將領甚至圍攏過來,準備待黎貴達這個馬屁鬼表演完了,就將他拖到僻靜處,暴打一頓,免得他再給大夥添亂。

“如果本帥要取漳州,你認爲走哪條路好?”看看黎貴達畫得差不多了,達春跳下馬來,以馬鞭指着地圖問道。

“走九龍溪,沿着溪畔走,地勢最緩,遇到破虜軍,可用騎兵突擊。但取漳州之前,必須取南靖和平和,否則,一旦漳州九攻不下,陳吊眼率軍回援,我軍必敗!”黎貴達用樹枝指了指石騰溪旁的兩個小城,賣弄道:“西溪、石騰溪和漳江都不寬,但眼下雨季剛過,水流很急,如果我軍取了南靖和平和後,沿岸佈防,沒半個月,陳吊眼回不到漳州城下!”

達春的眉毛又跳了下,這是一招好棋。據張弘範送來的消息,陳吊眼的兵馬正星夜向回趕,張弘正已經分兵去堵,但能不能劫得住,在兩可之間。一旦陳吊眼先於張弘範趕到這裡,福建的戰局就有不樂觀了。

黎貴達看看達春臉色,知道主子在擔心什麼,樹枝在地圖上畫了個圈子,標出了自己一方目前所在位置。繼續說道:“依末將之見,我軍不宜攻之過快。永安是南劍州門戶,文賊聞西線已失,必然調動兵馬死守。我軍即使趕到了,也要打一場惡戰!”

“打就打,老子們怕了不成!”幾個蒙古將領大聲喊道。雖然心裡沒有底氣,但表面上的硬氣還要堅持住。自從大軍南下以來,還沒有蒙古人在宋人面前說過怕字呢,他們不想做第一個,死也不想。

“不是怕,而是不值!”黎貴達四下掃視,輕蔑地說了一句。上次勸不顧一切奮力向前的建議被達春否決後,他仔細斟酌,又想到了一條可以邀功領賞的主意。幾番考慮得出的結論,當然比幾個蒙古將領臨時想起的辦法縝密得多。“文賊好戰,卻不知兵。光知道死守永安。卻不知道,三溪寨一地,比永安還重要。我軍五萬人馬,無法將福建拿下。但屯兵三溪寨,卻可保住入閩之路不失。待張將軍大兵致,合兵一處,四十餘萬人,想打哪裡就是哪裡!”

“大帥請看,大帥若欲在此等候張大將軍,三溪寨是最佳屯兵之所。”黎貴達見圍攏過來的蒙古將領越來越多,有心賣弄,指點者地圖說道,“此地地勢平緩,適合騎兵突擊。位置又正在汀州和泉州之間,可南可北。在這裡屯兵,既可以憑藉九龍江水運之便,威脅漳州,又可以北上汀洲或者南下泉州。文賊無法判斷大帥進兵方向,只能分兵防守。可惜文賊有眼無珠,可惜楊曉榮那廝知道此地乃兵家必爭,卻無力駐守….”

聽到這裡,在場的元軍將領眼睛俱是一亮。黎貴達的爲人雖然讓他們瞧不起,但打過仗的人經他這麼一解釋,都能看出來三溪所處是一個什麼樣的要地。拿下了這個小村落,等於把閩西戰場的主動權,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裡。

“我道是楊曉榮爲什麼像個護巢的鵪鶉一樣,沒完沒了的騷擾!”達春剎那間弄清楚了敵方的戰略企圖。楊曉榮顯然也發現了三溪寨的戰略重要性,而在六萬大軍面前,無論向文天祥請示,或者臨時加強防衛,都已經來不及,所以他才孤軍犯險,想憑藉張揚的舉動,把大軍引開。想到這,達春微微一笑,馬鞭向三溪方向指了指,對黎貴達大聲命令道“給你一個萬人隊,悄悄地摸過去,把高過車輪的宋人全砍了,給大軍騰乾淨了紮營的地方!”

“大帥!”黎貴達吃了一驚,倒退了兩步,問道。

兵敗之後投靠達春,黎貴達給自己找的理由有三條,第一是文天祥對大宋不忠。第二是破虜軍對儒家不敬,離經叛道,侮辱斯文。第三是大都督府結黨營私,打壓有才之士。雖然這些理由沒一條經得起推敲,但黎貴達勉強還可以憑此自醉,不至於心中承受太大的煎熬。

但現在,達春卻命令他去屠村。這顯然已經超過了他爲自己設定的道德底線。

“你們讀書人不是有句話,叫‘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麼?怎麼,黎將軍覺得那些爲殘宋交納錢糧的人,不是亂臣賊子?還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將來好學一學楊曉榮將軍啊?”達春冷哼了一聲,逼問道。

“末將不敢,末將不敢!”冷汗立刻從額頭上淌了下來,黎貴達一邊作揖,一邊解釋。“末將只是想如果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過去,不讓宋人提前逃了!”

一個宋字,在他口中吐得分外清晰。片刻之間,黎貴達完成了宋人到蒙古人的轉變,露出猙獰的本色來。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寒窗苦讀,爲的不就是把別人踩在腳下麼,何必以一時不忍,壞了自己打好前程?!!

“你去,所獲財物,自行處置!”達春揮了揮手,示意黎貴達去執行任務。轉過頭,衝着幾個蒙古、党項將領命令道:“阿古達木爾,你帶一個萬人隊向後搜索三十里,道路兩側村莊要有人,都給我殺了。房屋、農田全部燒掉!”

“是!末將聽命!”阿古達木兒舔了舔嘴脣,興奮地答道。自從去年大汗聽了董文柄的話,嚴令軍隊不得再肆意屠戮後,他已經好久沒有感受這種放手殺戮的快樂了。嗜血回憶,讓他渾身肌肉都跟着發抖。

“李浩、元峰,你們二人各帶五千士卒,向東、向西搜索,三十里內,不準留一個活着的宋人!”達春冷笑着,把兩支紅色的令箭,扔到了馬前。

兩個探馬赤軍千夫長高興地拾起令箭,撒腿向自己的部曲跑去。方纔楊曉榮的偷襲讓他們大失顏面,一會兒,他們要把這筆帳,從宋人身上百倍地討回來。

蒙古軍,探馬赤軍、新附軍,幾個萬人隊被達春先後派了回去。離天黑還早,今天他不打算再繼續行軍。破虜軍以流寇戰術對付他,他要以蒙古人最擅長的戰術把局勢挽回來。

身後有兩座城池,三百里路。沿途的宋人,達春一個也不打算留下。他知道,只有屠殺,才能打擊宋人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也只有屠殺,才能讓心懷不滿者徹底屈服。在長江以北,大元殺白了無數城市,讓漢人再也不敢擡頭。在福建,他還要這麼做。讓那些敢於反抗者看看,這就是不肯做大元子民的下場。

殺!目光穿過油然綠意,達春看到了滿眼的紅。

長生天保佑蒙古人。

“爹,你怎能下這個令,如果大汗怪罪下來如何是好!”女兒塔娜的聲音,把達春狂熱的目光從遠方拉了回來。騎着一匹駿馬,跑了滿臉是汗的塔娜攔在達春面前提醒道。

“大汗?大汗會理解我的戰術,他當年比我現在還狠。傻丫頭,咱們不殺,破虜軍會主動迎戰麼!”達春仰天大笑,帶着幾分瘋狂答道。女兒塔娜自從被破虜軍放回後,就像變了一個人般,文靜了許多,乖巧了許多。但她變得不像蒙古人,蒙古人心裡,不該把宋人的生命當回事。

“爹!”塔娜輕輕地叫了一聲,不再說話。父親做得不能算錯,如果自己還是當年那個塔娜,也會想到這一招。在福建作戰,不能按常規來。破虜軍的火器犀利,鎧甲優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攻下去,不知這場仗要打多久。並且大軍的後方,還要隨時承受破虜軍散兵遊勇的威脅。

採用屠殺的辦法,可以把破虜軍儘早逼出來。只有在蒙古人選定的戰場決戰,纔可用鐵騎和強弓的優勢,剋制住破虜軍的手雷和火炮。這一招大軍原來不使,是因爲大夥並不認爲破虜軍有力量與元軍決戰,不願意付出這樣大的代價。而兩個月來的交手錶明,破虜軍完全與幾十萬元軍抗衡的能力。

幾縷濃煙從遠處飄來,山林中,隱隱傳來了哀哭聲,像是人,又像是風。

“我們宋人知道建設自己的家園,而你們蒙古人,只會劫掠和破壞!”耳邊,又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塔娜苦笑着搖搖頭,盡力想把那個英俊的面孔從腦海中趕出去。卻越搖,越清晰,越搖,越清晰。

“四海一家,你們那個大汗,你父親和你自己,把宋人當過人麼?”林琦的問話,一遍遍敲打着她的心臟。胸口無端地痛了一下,血腥的滋味涌了滿嘴。

山風刺痛了她的雙眼,淚光裡,她看見周圍山川、河流、土地,一片殷紅。

殷紅色,以三溪爲中心,綿延着向四周散去。

宋祥興二年八月初,元軍進入三溪。三溪百姓未隨破虜軍撤走者二十四人,全部被黎貴達處死。隨後,一場殺戮宣告開始。發了瘋的元軍不再向福建腹地進攻,而是調過頭來,把沿途征服的城市和鄉村,細細梳理了一個遍。

雖然大部分百姓在破虜軍和福建地方官員的動員下,撤入了深山中。但還是有一些對北元軍紀抱有幻想的而留在家中的人,倒在了屠刀之下。

特別是永定和龍巖兩個城市,因爲已經被達春攻克過,暫時歸屬了北元,無辜被殺者數以萬計。

倉猝趕來的蕭明哲被逼無奈,只得主動向達春發起進攻。雙方在羅溪畔,一個叫黃土坪的地方遭遇。

達春以強弓壓制破虜軍的鋼弩,以分散隊形躲避破虜軍手雷,以騎兵迂迴包抄破虜軍炮位。

蕭明哲以一萬五千疲軍對敵四萬,不敵,主動後撤。元軍尾隨追擊,將沿途房屋、農田全部燒燬,另派出搜索隊,到丘陵地帶尋找逃難百姓,大肆屠戮。

楊曉榮率軍殲滅了幾支北元搜索隊後,被蒙古騎兵趕上。雙方惡戰,由中午殺到深夜。四下元軍紛紛趕來,楊部破虜軍寡不敵衆,陣亡兩千餘人,剩下的戰士,趁夜色撤離了戰場。營正楚天舒領兵斷後,弩盡,自殺殉國。

達春調頭向南,與漳州援軍野戰。破虜軍將領朱平兵敗,強行突圍,率殘部退往泉州。

八月中,張弘範引大軍入閩,以元軍平宋都元帥之名,下《戡亂令》,‘規範’了達春的屠殺手段。規定,‘凡一人從賊或爲宋官者,屠全家。鄰里隱瞞不報者,屠全伍(元代戶籍管理辦法,相鄰五家爲伍,有罪連坐)。大軍兵臨城下,守軍守城一日,城破後屠城一日。守城十日以上者,城破後永不封刀。’同時,號令各地百姓互相揭發,檢舉出與破虜軍有關聯的家族爲自己贖罪。

血,染紅了九龍江。

呂師夔領十萬大軍沿九龍江而下,攻華安。華安乃彈丸之地,城牆新築,高不及六尺,守軍只有一千餘人。守將蒼松,畬人,聞元軍來,遣散百姓,拒城苦守。呂師夔勸之曰,“百倍之差,何逞匹夫之勇”。蒼松對之曰,“國無匹夫,何來英豪!”。呂師夔笑曰:“且看英豪爲何物!”圍城不攻十餘日,守軍糧盡,無力接戰。師夔遣使勸降,蒼松對曰,“天晚,明早當聽命。”第二日,元軍整兵,以待蒼松來降。及午,城門未開,呂師夔遣死士攀城而入,見闔城已無一活人。千餘將士,皆服毒死。

呂師夔大怒,焚城,兵鋒直指漳州。途中遇西溪縣令孟浪所部民軍兩千,雙方激戰半日。民軍不敵,孟浪領兵且戰且退,致九龍江,被圍。有魚民引一小舟來救,諸軍請孟浪上船自走,浪曰:“闔縣父老推浪爲縣令,浪不能保境,亦不能安民,有何面自立於世!”乃留書呂師夔,曰:“將軍未攻城,浪亦未曾守。官吏有責,百姓無罪!”然後望東而拜,轉身走進了九龍江中。麾下殘兵三百餘人,皆不肯降,戰死。

李恆奉張弘範命,領探馬赤軍、新附軍和地方諸豪強兵馬十萬,攻惠州。許夫人率部迎戰,雙方激戰於博羅,難分勝負。元將李治、乃爾不花、樸哲元戰死,興宋軍陣亡逾萬。

陳吊眼、張世傑知宋帝平安後,福建必危,領兵星夜回援。張弘範聞訊,遣其弟宏正率軍急攻平和,雲霄,切斷陳吊眼東歸路線。陳吊眼與張弘正接戰,連破元軍六道防線,殺敵兩萬餘。張弘正不敢撤退,亦無力阻敵,危難之際,呂師夔引大軍致,與張弘正合兵一處。以十五萬兵馬,擋在了陳吊眼的四萬破虜軍。

張弘範遣張珪和阿里海牙攻汀洲,破虜軍守將陶老麼得到蕭明哲和楊曉榮先後戰敗的消息,主動放棄了蓮城防線。帶着蓮城、清流、寧化三地數十萬百姓,緩緩退過了九龍溪。隔着河,構築起最後一道防線。

八月下,過夠搶劫與殺戮癮的元軍再次發動攻勢,兵分三路。北路,張珪強渡九龍溪。 試圖擊敗陶老麼部,進入邵武。中路,張弘範、達春合兵一處,進攻永安。南路,阿剌罕領蒙古軍萬人、漢軍萬人、新附軍四萬,兵指泉州。

長生天保佑蒙古人,三路元軍如三頭惡鬼,所過之處,唯餘焦土。

酒徒注:歷史上,北元的屠殺,使中國人口劇減少。直到明初還沒恢復到宋末水平。寫這段文字只爲記得悲劇,並非要挑起矛盾。

發生了,記住它,避免重演,如是而已。

第5章 風暴(四)第3章 天下(六)第1章 劫(五)第4章 初(四)第1章 進攻(四)弄潮三第5章 風暴(二)華夏三下風暴七輪迴二第3章 死生(六)第1章 弄潮(一)第2章 蝶變(二)第4章 斷腕(二)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破局(五)第4章 驚雷(十)第3章 雲動(二)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中)第1章 對峙(三)風暴八上拔劍二合圍一上華夏七華夏三上合圍二下第2章 百鍊(三)第5章 風暴(九)光明之城二下國戰十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2章 職責(七)天變五合圍二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華夏三上第4章 初(二)華夏一下第4章 初(三)合圍五中第4章 虎嘯(六)第4章 斷腕(五)拔劍五第1章 進攻(一)輕車四下第3章 碰撞(四)第1章 狩(八)第1章 廟算(二)天變三下天變六第1章 黃昏(一)國戰十一下第3章 雲動(四)第3章 天下(十一)迷局四上第2章 蝶變(三)國戰十下第4章 驚雷(十二)合圍三下第1章 黃昏(一)弄潮八下華夏四下第1章 狩(三)第2章 蝶變(五)廟算三上第4章 初(二)廟算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5章 風暴(八)第1章 弄潮(二)廟算三上迷局六中第2章 破局(二)第3章 死生(四)第3章 天下(七)風暴七第1章 狩(一)第2章 蝶變(一)輪迴四國戰十一下第5章 風暴(六)第4章 驚雷(九)弄潮六第2章 破局(四)合圍三下第3章 雲動(六)第1章 對峙(三)第3章 選擇(二)華夏八第1章 狩(五)第5章 風暴(五)華夏三上第3章 天下(十)迷局四中第1章 劫(四)拔劍三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中)選擇一下輪迴三
第5章 風暴(四)第3章 天下(六)第1章 劫(五)第4章 初(四)第1章 進攻(四)弄潮三第5章 風暴(二)華夏三下風暴七輪迴二第3章 死生(六)第1章 弄潮(一)第2章 蝶變(二)第4章 斷腕(二)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破局(五)第4章 驚雷(十)第3章 雲動(二)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中)第1章 對峙(三)風暴八上拔劍二合圍一上華夏七華夏三上合圍二下第2章 百鍊(三)第5章 風暴(九)光明之城二下國戰十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2章 職責(七)天變五合圍二下第3章 光明之城(四)華夏三上第4章 初(二)華夏一下第4章 初(三)合圍五中第4章 虎嘯(六)第4章 斷腕(五)拔劍五第1章 進攻(一)輕車四下第3章 碰撞(四)第1章 狩(八)第1章 廟算(二)天變三下天變六第1章 黃昏(一)國戰十一下第3章 雲動(四)第3章 天下(十一)迷局四上第2章 蝶變(三)國戰十下第4章 驚雷(十二)合圍三下第1章 黃昏(一)弄潮八下華夏四下第1章 狩(三)第2章 蝶變(五)廟算三上第4章 初(二)廟算一下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5章 風暴(八)第1章 弄潮(二)廟算三上迷局六中第2章 破局(二)第3章 死生(四)第3章 天下(七)風暴七第1章 狩(一)第2章 蝶變(一)輪迴四國戰十一下第5章 風暴(六)第4章 驚雷(九)弄潮六第2章 破局(四)合圍三下第3章 雲動(六)第1章 對峙(三)第3章 選擇(二)華夏八第1章 狩(五)第5章 風暴(五)華夏三上第3章 天下(十)迷局四中第1章 劫(四)拔劍三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中)選擇一下輪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