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八下

弄潮 (八下)

一艘艘巨大的戰艦,在雨幕後露出輪廓,數萬宋軍吶喊着,在船檣後,將牀子弩用絞盤拉開,一丈多長的箭矢呼嘯着射向開闊的海灘。

“宋軍來了,宋軍來了!”蒙古武士一邊抵抗,一邊發出絕望的呼喊。對面的戰艦太大了,大得已經超越了他們的想像。如果以每艘船運載二百名士兵計算,第一波登陸的宋軍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

一排巨弩穿過雨幕飛來,將抵抗者釘到了海灘上。

廣州城靠近大海(與現在廣州的地形不盡相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和沙州爲大宋艦隊提供了非常好的掩護。加上暴風雨天氣的影響,元軍幾乎在大宋戰船迫近到羽箭射程內,才發覺到危險的來臨。

幾艘停泊在港口內的戰船解纜升帆,試圖在海面上攔截大宋艦隊。操船的將領明顯是個門外漢,船離了岸,卻在風浪間打滾,根本無法擺開隊形,更甭說阻擋住大宋戰艦的靠近。

“三百六十步”水軍都統蘇景瞻目測了一下,果斷地下達了作戰指令,“瞄準吃水點,射!”

十幾支巨弩飛出去,打在剛剛起錨的元軍戰艦側舷處,濺起無數破碎的木片。甲板上的元軍士兵驚慌失措地叫喊着,卻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打擊。

羸弱的大宋水手十幾個人一組,奮力推動絞盤,將牀子弩的弦張開。弩手擡起弩箭放入發射槽。隨着本艦都統的令旗,又一排巨弩射出。

原地打轉的元軍戰艦又捱了幾支弩,側舷開始漏水。甲板上的士兵驚呼着,亂紛紛跳進海里,被大浪一卷,轉眼不知道去向。

一艘元軍戰艦開始傾斜,轉眼,第二艘,第三艘。不習水性的北方士兵哭喊着,在甲板上跑來跑去。從宋軍戰艦上射來的羽箭飛來,紛紛射倒。

形勢對守軍非常不利,幾輪射擊過後,無論海面上,還是海灘上都已經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大批新附軍放下武器逃向城市,被拋下的蒙古人一邊咒罵着宋人的懦弱,一邊憑藉高超的射術與宋軍周旋。但他們的人數畢竟太少,已經無法阻擋進攻者的腳步。

“中軍,左翼,右翼一併搶灘!”都督張世傑在帥艦上興奮地命令,目光透過風雨,落在久違的土地上。

終於可以登陸了,希望這是個永久的落腳點。海上流轉半年多,每一次登陸都只是爲了補給,停留從來不敢超過五天,這讓他這位陸戰出身的三軍統帥十分煩躁。特別是聽說文天祥在福建連戰連勝的消息後,因慚愧而產生的勇氣和來自文官隊伍的壓力,已經讓他多少恢復了一些面對元軍的自信。

數百艘小舟從鉅艦上放下,鎮殿將軍蘇劉義一馬當先,帶着幾千江淮勁族衝向岸邊。水手們拼命划着槳,汗水夾着雨水,從因營養不良而發黃的臉上滾下。

一支羽箭飛來,射到了小船上。中了箭的水手晃了晃,一頭載進了海水裡。他的位置立刻被另一個士兵填補,小船頓了頓,繼續順着浪尖撲向海灘。

“來人,擂鼓!”張世傑大聲命令道。數面架在帥艦上的大鼓齊聲擂響,風雨中,聲音壓住了天邊的驚雷。

聽到衝鋒的鼓聲,搶灘的士卒行動更加迅速,轉瞬,離最近的海灘已經不過二十步。守衛在岸上的蒙古武士和漢軍士兵徒勞地射擊着,將羽箭射上小船。他們的射術高超,但死亡已經阻擋不了大宋將士的腳步。

“弟兄們,跟我來,韃子氣數盡了!”鎮殿將軍蘇劉義咬着鋼刀,跳進了齊腰深的海水,幾十個赤着上身的江淮勁卒跟在他身後,腳步在水中趟出一條通道。

韃子氣數快盡了,所有人都這樣想。外界傳來的消息支撐着大夥,韃子已經是強弩之末,接連在文丞相的民軍手中吃敗仗。最近又被許夫人殺了個大敗。無論從裝備和能力,江淮勁卒都比民軍高得多。所以破虜軍能做的,江淮勁卒一定做得到。

大宋戰旗下,萬餘士卒氣勢如虹。

一個浪頭撲來,將蘇劉義打了個趔趄。

咬着鋼刀的健兒發出一聲悶哼,搖晃着,站穩,繼續前衝。

幾支羽箭射進衝鋒者的身軀,血,染紅海水,片刻之間,靠近陸地的海面已經變了顏色。血浪後,依然有勇士大步前行。

蘇劉義跟着浪濤躍起,鋼刀在雨中潑出一片血色。擋在他面前的一個蒙古武士搖晃着倒地。幾個漢軍衝上來試圖將其包圍,才交手幾招,猛然發現,外圍已經站滿了江淮勁卒。

更多的大宋士兵從海水中衝長了沙灘,在低級軍官的帶領下,撲向對手。海灘上,金鐵交鳴聲伴着戰鼓聲迴盪。

“是漢人的放下武器,蒙古人出來受死!”蘇劉義大聲喊道,刀鋒所指,元軍紛紛敗退。幾個穿着漢軍服色的北元士兵放下武器,蹲到了沙灘上。大部分元軍向城內跑去,落了單的蒙古武士被宋軍包圍,掙扎着,咆哮着,做困獸之鬥,很快,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大宋皇家旗幟,再次插上大宋土地。

“母后,我們靠岸了嗎?”海上行宮裡,燒得迷迷糊糊地小皇帝問到。透過風雨,他依稀聽見了大宋將士的吶喊,還有那連綿的戰鼓。

這是他渴望已久的聲音,很早之前,他就希望,行朝將士能鼓起一番勇氣,爲大宋奪一個落腳點,結束這無止無休的漂流。

“快了,蘇將軍已經登岸,殺入了廣州城,馬上咱們就可以登陸!”楊太后看着皇帝燒裂的嘴脣,愛憐地安慰道。幾個貼身宮女躡手躡腳地端來冷水,將乾淨的毛巾洗了,交到楊太后手上。

楊太后將毛巾疊好,換下小皇帝頭上的溼毛巾。孩子受苦了,雖然貴爲天子,他依舊是個孩子。半年多海上漂泊,即使是大人都受不了。沒有足夠的藥物,也沒有足夠的蔬菜,很多大臣生了病,硬生生在海上拖延至死。

嚴重的海上疾病,讓任何一個小小的傷害,都會奪走一條性命。偏偏在這艱難時刻,皇帝陛下失足落水。

這是誰的責任,年青而懦弱的楊太后不敢去想。她只知道,如果當初得到文天祥的邀請後,就將艦隊開赴福州修整,皇帝就不會落水,病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

可這話,他不能說,自己的弟弟楊亮節曾經私下警告過他,眼下軍心不穩。張世傑隨時有拋棄朝廷的嫌疑,多虧了他們幾個自家親戚和私兵威脅着,纔不敢輕舉妄動。

張世傑也私下稟報,說楊亮節和幾個地方豪強勾結,試圖把持朝政。

到底誰說的是真話,楊太后分不清楚。作爲一個這個時代合格的女人,她更精熟的是那些女紅,和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等技巧。朝廷上原來還有個陳宜中,偶爾能出點主意,如今陳宜中出使安南了,她只能在朝堂上隨大流。

大多數人的建議,應該是不錯的吧,比如這次攻打廣州。年青的太后默默地想。上了岸,趕快找藥材給皇帝調養,這個孩子,現在是大宋的希望啊。

“那,那太好了,上了岸,朕就傳檄各地,讓張烈良、劉應龍、凌振他們一起到廣州來勤王,打通從廣州到福州的通道,把文丞相調過來!”小皇帝睜開眼睛,興奮地說道。年少的心中,根本不知道廣州與福州距離有多遠,文天祥和行朝之間的隔閡,已經超過了空間上的距離。

“陛下聖明,是中興之主。早些養好病,咱大宋還指望着陛下主持全局呢!”楊太后笑着給皇帝掖掖被子角,轉身,用衣袖擦去臉上的淚水。

大臣們已經公議過了,文天祥居心叵測,是個曹孟德那樣的奸雄。小皇帝的這個心願肯定會落空。可這亂世中,誰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呢?

“可惜,陳丞相他們不肯聽傳我的聖旨,如果早日和文丞相合兵一處,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我大宋未必輸給韃子!”小皇帝聽見母后誇讚自己,更加興奮,雙目中冒出熱切的光,“若我大宋將士心齊,韃子怎會這樣囂張!只可惜那些誤國的無聊朝臣……”!

“陛下,陛下不要想得太多”楊太后緊張地扶住牀沿,臉色蒼白。船外又涌來幾個巨浪,晃得樓船有些不穩。

有些話,縱使在皇宮中,也不能亂講的。長期的漂泊,已經讓將士們離心。如果未成年的皇帝再一意孤行,導致皇家與重臣之間的矛盾,行朝崩潰的日子不會太遠。上一次,是失足落水,下一次,誰知道是什麼後果。

“我知道,我知道有些話母后不願朕講,但事實就是如此。文丞相百戰百勝,文武雙全,卻沒糧沒餉。陳丞相總督天下兵馬,半年多卻沒打過像樣的仗。若不是文丞相打下了福州,調開了元軍主力,這個廣州他們也不敢打!”小皇帝氣哼哼地甩下頭頂的溼毛巾,在牀上坐了起來。一個多月沒起身,今天他的精神反而健旺,說話的中氣也有些足,“如果文丞相拿下邵武時,咱們的艦隊就去攻打福州,現在非但半個福建盡在掌握,連蒲氏殺我皇家數千口的仇也早報了,可惜,他們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分一分誰的功勞,誰的主意。難道他們的那點名聲,比我大宋江山還重要麼!”

“陛下,陛下,您躺好,躺好啊!”楊太后顧不上船隻搖晃,站起來,扶着皇帝皇帝的肩膀說道。

“朕不躺,朕躺夠了,要看着我大宋將士登陸!”小皇帝推開母親的手,掙扎坐向牀沿,宮女太監趕緊跑過來,扶住皇帝身體,將一雙乾燥的氈靴取來,放到牀邊上。

“太后!”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太監看看皇帝的臉色,焦急地給楊太后使眼色。

年青的太后彷彿明白了什麼,剎那間臉色變得剎白,推開宮女,低下頭,給兒子穿上靴子。

幾滴淚水悄悄地落在地毯上,浸出一團溼印。

“扶朕到窗口看看,朕,朕要看看列祖列宗傳下來的如畫江山!”小皇帝不知道自己已經邁入了死亡的門檻,搖晃着站起來,向着貼身太監命令道。

“嗯!”年齡和皇帝差不多的小太監用肩膀架住皇帝的胳膊,慢慢走向窗口。

支起擋風的木護窗,透過窗口的薄紗,大宋皇帝看到了遠處黑漆漆帶着綠色的陸地。那是一片令他魂牽夢縈的地方,自從一天夜裡,他在睡夢中被人叫醒,披上這象徵的權位的黃袍後,他就知道,那是他的責任。

甲板上響起匆匆的腳步聲,得到暗示的宮女,太監,慌張地跑着,去通知未曾出戰的大臣和隨軍太醫。

遠處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張世傑的帥艦已經靠岸,越來越多的大宋將士棄船登陸,整隊向廣州城攻去。十餘萬大軍的協力攻擊下,沒有城牆的廣州支持不過今晚。

那是我大宋的土地!小皇帝戀戀不捨地看着。外邊的海浪已經減小,這場風暴已經臨近了尾聲。陽光從雲層下透出來,給海面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皇上!”樞密副使陸秀夫哽咽着,跪在皇帝身後叫道。從皇帝反常的舉止上,他已經明白了,這是迴光返照。

“陸中丞,你來了!”小皇帝回過頭,彷彿剎那間走向成熟,不再以“夫子”稱呼他,而換了君臣之間非常正式的稱謂。

“臣在!皇上,我們大獲全勝,請皇上寬心!”陸秀夫哽咽着叩頭。

“大勝,好啊,希望諸將能同心協力,將韃子趕回漠北”小皇帝喘息着,感覺到一陣暈眩。他彷彿看到了自己坐在馬背上,指揮着三軍,追逐着韃子的旗幟,一直將那些殘暴的劫掠者趕過長江,趕過黃河,趕過燕山。

那是大宋失去了數百年的江山,很少人再記得,自己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皇上,您寬心安歇吧!”陸秀夫低聲勸告。透過窗外的光,他看到死亡的灰色迅速在小皇帝的臉上蔓延。這讓他感到揪心地痛。都是那些不顧綱常的賊子鬧的,老夫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查清楚這件事的主謀。

“衛王殿下呢?”小皇帝掃視衆人,低聲問道。

“大哥,我在這兒!”八歲的衛王趙昺從門外蹦進來,大聲喊道:“剛纔太精彩了,我看見咱們大宋戰艦,一齊殺過去,頃刻就拿下了海灘……”看看衆人肅穆的表情,衛王趙昺瞪大眼睛,不知道是否該說下去。

“你不怕?”小皇帝拉着弟弟的手,如一個父親般問道。

“不怕,都說蒙古人厲害,咱們七八個打一個,怕他做甚!”衛王天真地回答,計算着守軍和自己這一方的軍隊數量比。

“有時候,作戰未必光憑數量。將士齊心,君臣和睦,多念着國家,少圖些虛名”小皇帝喘氣着,把衛王拉到陸秀夫面前,“陸大人……”

“皇上!”陸秀夫以頭觸地,泣不成聲!

“朕將衛王交給你,希望你們能儘快整合我大宋力量……”,皇帝喘息着,咳嗽着,貼身太監趕緊上前,架起他委頓的身體。

“哥,你怎麼了!”衛王驚詫地看着自己的哥哥瞬間失去力氣,大聲喊着,情急之下,忘記了皇家禮節。

“難爲你了……”飽經憂患的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經歷了兩年多流離的他,心理成熟程度遠遠高於普通兒童,伸手摸索着弟弟的臉,喘息着說道:“當今之時,大宋再不可弄那些義氣之爭,你記住,天下賢臣,莫過於文丞相……”

“哥……”衛王扯着嗓子哭道,抱着哥哥的胳膊,感覺到體溫一絲絲遠離。

“皇上…”,樓船上響起大聲的哭喊,文臣們哭叫着,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皇帝死了,就在即將入城的剎那,皇帝駕崩了。

這不是天要亡大宋麼,幾個忠心的文官絕望地哭着,以頭搶地。

“這個不知好歹的傢伙終於走了,看看誰還敢胡鬧!”幾個因“勤王”有功而火速爬上來的地方豪強私下交換着目光,思考着下一步,是繼續追隨大宋,爲家族博取利益。還是見好就收,去北元那裡請賞。那邊對待降員,基本上是保持原來職位,並有機會獲得回鄉守土的榮耀。

天晴了,彩虹從海與陸地之間升了起來,一條漂亮的大魚突然躍出水面,潔白的腹部,在陽光下閃出金色。

“黃龍出水,黃龍出水啊”,臨近的戰艦上,有不明白御舟情況的水手大聲喊道。

御舟上,忙碌的大臣們偷眼望去,看到一條又一條大魚躍出水面,在陽光下,彷彿一個儀仗隊出行。緊接着,一條巨大,修長的身影躍出,看不見頭,看不見尾巴,只看見腹部美麗的鱗片,陽光下,宛若鎦金。

“黃龍出水,天佑大宋,天佑大宋啊!”帶着眼淚的禮部官員大喊道,貌似癲狂。

“黃龍出水,黃龍出水,我大宋不亡啊,我大宋不亡啊!”樞密副使陸秀夫第一個反應過來,從船艙中跑出,跑上甲板,邊跑,邊大聲喊。

шшш Tтká n C O

也許是彩虹,也許是條巨魚,陸秀夫不敢細看。皇帝在這個時候病故,他需要動用一切手段來穩固人心。

而天降祥瑞,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陛下!”楊太后抱着小皇帝的屍體,哀哀的哭道。她知道陸秀夫這樣做是爲了什麼,她的一個兒子已經爲了大宋江山的延續而犧牲掉,馬上,另一個兒子又要坐在那左右爲難的位置上。

“陛下節哀!”有機靈者衝着衛王跪倒。

“陛下,我!”衛王指着自己的鼻子,看看母親懷裡的哥哥,轉身躲開衆人的跪拜,抱着哥哥的身體拼命搖晃, 哭得聲嘶力竭。

“黃龍出水,天降聖君”,數日後,由廣州府衙門臨時改建的行宮中,衛王坐在了自己哥哥的座位上。皇帝趙昰暫時葬在香山(中山),廟號端宗。

“萬歲,萬歲,萬萬歲!”新帝趙昺坐在龍椅子上,茫然地看着衆文武按序跪倒,恭賀自己的登基大典。

坐在這裡,可以居高臨下地看清楚諸位大臣的臉,甚至能看清楚張世傑和陸秀夫二人鬢角的白髮。丞相陳宜中去安南未歸,朝中諸事基本由張世傑來決定。幾經權衡後,行朝對人事上又做了大幅度調整。

張世傑光復廣州有功,封越國公,進太傅。文天祥長期在外牽制敵軍,勞苦功高,進信國公,封少保銜,兼天下兵馬大都督。夏士林參政知事,王德同知樞密院事,張德殿前都檢點。陸秀夫爲右丞相,與文天祥同職,負責行朝內籌軍旅,外調工匠。

另一個天下兵馬大都督的銜,繼續由張世傑兼任。

觀文殿大學士曾淵子任山陵使,負責保護端宗的遺骨,待光復舊日山河後,還葬祖陵。

“萬歲,太后,臣有本奏!”賀喜完畢,殿前都檢點張德出班,舉芴施禮。

“張愛卿請講!”新皇帝趙昺按照陸秀夫事先教導的禮儀,客氣地擡擡手,示意張德不必多禮。

“啓稟萬歲,廣州乃四戰之地,不宜爲都。況且兩年之內,六度易手。城牆已經被賊人達春所毀,城內房屋破敗。是以,臣請陛下擇日起駕,移蹕他所……”

話未說完,滿朝上下立刻響起一片嗡嗡之聲。文武百官議論着,臉上都出現了恐懼的表情。海上漂流太久了,至今,他們躺在牀上,還感覺到大地在浮動。如果再次出海,很多人都未必保證自己活着上岸。

“嗯哼!”右丞相陸秀夫輕輕發出了一聲咳嗽,示意百官注意禮節。所有的嘈雜聲都被壓了下去,在嚴肅的陸夫子面前,的確不宜表現得太輕浮。

“依卿之見,朕該移駕何處?”趙昺低聲問道。他知道張德和張世傑的關係,這個移駕建議,肯定是張世傑一系的官員商量好的。雖然年青,但他這個新皇帝卻目睹了哥哥的悲劇,更知道如何“納諫”。

“崖山!臣自海上,曾觀此地,有氣吞六合之奇,實乃帝王龍興之所!”張德大聲回答。

大臣們互相用目光交流着,不再議論。崖山這個地方大夥都去過,艦隊在海上漂流時,曾經靠岸補給。那裡有廢棄了的大宋屯兵山寨,還有一個可以停泊大船的天然良港。崖山島與湯瓶(古兜)山的湯瓶咀相對峙,就如兩邊門一樣,之外是汪洋,一望無際。此地乃潮汐出入處,稱爲崖門。崖門之外有大虎、二虎、三虎“三虎洲”,其東大小螺珠、二崖山石、白浪堆諸島;旁邊爲台山港,台山的上川島東南有烏豬洲,以東爲烏豬洋。因此,據崖山可控制崖山海而至烏豬洋一帶,進可攻,退可守。比起在惠州,英德肇慶三地包圍的廣州來,的確更適合軍隊修整。(酒徒注,此時崖山和現在的崖山地形不同,是海中大島,銀洲湖還未形成,今天的今古洲、雙水東部和北部,睦洲、三江、古井、沙堆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海面。)

“張將軍欲朕在崖山,重整三軍麼?就像文丞相在百丈嶺中一樣!”聰明的趙昺笑着問道,他一眼看出了張德等人的想法。

在登基之前,陸秀夫根據端宗遺命,再次提出前往福州匯合文天祥的建議,但再次遭到衆臣的否決。文天祥的大都督府中,很多官職與行朝重複。如果雙方匯合,朝中的大臣們就要做一番取捨。並且,去了之後,到底是張世傑主持軍旅,還是文天祥主持,這個問題無法解決,按數量,張部人多,按戰功和聲望,文天祥遠遠超出了張世傑。縱使張世傑不爭這些,遠在安南的陳丞相也不會同意,他在朝中的代言人已經一再強調了,福建三面受敵,很難長期堅守。

那些手中握有私兵的地方豪強更不同意,他們自認爲,能力與威望都不低於文天祥,沒必要去福州聽文天祥的號令。

這就是大宋,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團結對外的大宋。端宗試圖整合各派力量,結果在疲憊中絕望而死,趙昺可不想步哥哥的後塵。

“萬歲,將士們長期航海,的確需要修整!”張世傑出班,施禮,大聲稟告。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被文天祥打破,既然破虜軍可以做到,朝廷的兵馬一定也能做到。眼下,自己和文天祥差的,就是一直被蒙古人追殺,從來沒時間練兵而已。

他要尋一個場所,練兵。還需要一個機會,將對朝廷心懷不軌的人一網打盡。爲端宗皇帝報仇,並且洗刷外界加在他身上的疑惑。

幾個在奮戰在廣南的大宋忠臣已經奉命前來匯合,依仗他們的力量,自己可以理順朝廷內部關係,重塑大宋朝廷。

“陸丞相,你意如何?”趙昺看看陸秀夫,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建議來。

“這……”陸秀夫看看張世傑,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他的性子生來柔弱,既然張世傑等人執意不肯去福州,他也沒你能以先帝遺命這個名分來勉強大夥。衆武將的心思他懂,以張世傑固執的性格,知道文天祥將部隊百鍊成鋼,肯定也想找個地方,好好操演自己麾下的兵馬。而從這個角度上講,崖山的確是個上上之選。

“陛下,崖山乃南海之咽喉,有天險可扼守,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楊元禮出班,對張世傑的話表示贊同,他是楊太后的親戚,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代表了大部分外戚的建議。

“如此,就依衆卿之請!陸丞相,你代朕擬旨,朝廷駐蹕崖山。文丞相兵馬,作爲別兵,於福建牽制元軍。其餘天下豪傑,速來廣州勤王。一干物資糧草,着水師,前往我大宋海外四州(海南一帶)取辦!”小皇帝趙昺大聲說道,在張德建議外,做出了其他安排。

“萬歲聖明!臣尊旨!”陸秀夫眼中露出喜悅的光芒,大聲答應。當日海上的黃龍的確是個吉兆,新皇帝雖然八歲,他的頭腦可比普通兒童清楚。准許張世傑系官員的建議,移駕崖山,同時堵死了衆人再提出讓文天祥的破虜軍放棄福建,前來匯合的可能。非但滿足了張世傑的虛榮心,還巧妙地給朝廷留下了另一條退路。

“命凌震將軍速速還朝,授鎮殿將軍。選拔勁卒,護衛皇室!”皇帝趙昺又補充了一句,這是他以八歲的腦袋,想了三天才想出來的辦法。凌震忠心可嘉,由他帶領士卒入宮護駕,比讓其他人保護安全得多。

“萬歲聖明,臣,尊旨!”張世傑愣了愣,大聲回答。眼角的餘光看到地方豪強系的幾個文官臉上帶出尷尬。

停留在廣州不到半個月的行朝又匆匆轉移。

戰船駛過外海,沿湯瓶嘴入崖門,在官蒲登陸。選吉日,上岸。

幾千座房屋迅速在島上建立起來,皇帝的宮殿,官員的官邸。凌震歸來後,帶來了很多廣南一帶大戶捐獻的金銀和物資。行朝把這些物資大多數用到了宮殿建設上。

即使是臨時行宮,它的規模也不能太小,否則無法襯托皇家的威嚴。

崖門兩側的山坡上,重新調整過的士兵在將領的指導下,賣力的訓練。張世傑自有一套練兵方法,當年他在北方,曾經用這種方法訓練出無數勁卒。

“我輩無需因人成事,憑手中十餘萬人馬,依舊可力挽天河!”站在崖門,兵馬大都督張世傑望着海面大聲說道,身後,蘇劉義,蘇景、方遇龍、葉秀榮、章文秀等將領意氣風發。

經歷半年漂流,大夥終於重新振作,打了勝仗之後的軍隊士氣正高,士兵們練兵時的吶喊,聲振雲霄。

“無論什麼時候,君臣之禮不可廢。君使臣,如心使臂。我大宋君臣齊心,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何懼區區韃子!”新任右丞相陸秀夫,對着一干官員,義正詞嚴地訓斥道。他要維護皇家尊嚴和朝廷秩序,不能讓輕慢朝廷的事情再發生。

史書記載,當年孔夫子治魯國,就是依靠禮,幾個月內,上下揖讓成風,大街上,男左女右,各行其道讓國家面貌煥然一新,諸侯不敢輕視。

(酒徒注:男左女右,各行其道。此句見於史書,但記載這件事的史家沒說清楚,如果一男一女迎面走,怎麼辦?一方的左,剛好是另一方的右,當街接吻?)。

崖山角,十幾萬強行徵調來的百姓用繩索拖曳着巨木,走向正在興建的宮殿。一個百姓被樹枝拌了一下,跌倒。立刻有監工的士兵走了過去,用樹枝狠狠地抽打着罵道:“懶貨,難道你心中一點不念大宋三百年恩德麼!”

“爺,別打,別打,我念,我念!”捱了抽的百姓哀告着,爬起來,將草繩掛上血淋淋的肩膀。委屈的眼睛盯着腳下,淚水順着腮邊滾落。

“別哭了,都是命!”有人嘆息着安慰道。大宋管家養活了百姓三百年,所以大夥活該給他當免費勞力。可如果沒有大宋管家,這三百年就沒有人能活麼。

到底,誰扛在誰肩膀上,誰養活了誰?

請大家點一下

第1章 輪迴(一)天變三上輪迴二第5章 風暴(三)天變五第3章 雲動(五)國戰六下第5章 風暴(六)第2章 破局(一)國戰八拔劍四強盜貴族四五華夏二第1章 對峙(一)第3章 天下(六)風起四第1章 狩(六)華夏五國戰二風暴八上強盜貴族三第3章 死生(七)華夏四下第4章 驚雷(八)弄潮二下第4章 初(二)迷局六中第5章 風暴(十)第4章 驚雷(八)第1章 進攻(二)第5章 風暴(九)華夏四下第1章 進攻(二)第3章 天下(三)第5章 龍吟(二)第5章 風暴(五)第2章 蝶變(一)第2章 蝶變(四)風起六拔劍五第2章 破局(五)輕車一下合圍三上第3章 天下(三)華夏三下第5章 風暴(九)輕車四上弄潮二下第4章 驚雷(十)第1章 對峙(五)第3章 天下(二)第2章 破局(三)第4章 虎嘯(五)光明之城三雲動一第2章 破局(二)第5章 風暴(六)第2章 輕車(一)弄潮二下第3章 死生(五)華夏一輕車四上第2章 職責(一)第4章 斷腕(七)第3章 破賊(一)輕車四下華夏四上第5章 風暴(三)第3章 選擇(二)第1章 進攻(二)國戰四第1章 狩(三)第4章 虎嘯(六)第5章 風暴(五)第2章 輕車(一)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四)弄潮三第2章 蝶變(二)弄潮八上第5章 龍吟(六)第2章 職責(三)合圍五下迷局四上第4章 初(三)第3章 死生(四)第2章 蝶變(四)破賊二第1章 狩(一)輪迴三第5章 龍吟(一)第5章 龍吟(三)第1章 狩(二)合圍四上第1章 進攻(三)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驚雷(十二)迷局二中拔劍五第3章 死生(四)
第1章 輪迴(一)天變三上輪迴二第5章 風暴(三)天變五第3章 雲動(五)國戰六下第5章 風暴(六)第2章 破局(一)國戰八拔劍四強盜貴族四五華夏二第1章 對峙(一)第3章 天下(六)風起四第1章 狩(六)華夏五國戰二風暴八上強盜貴族三第3章 死生(七)華夏四下第4章 驚雷(八)弄潮二下第4章 初(二)迷局六中第5章 風暴(十)第4章 驚雷(八)第1章 進攻(二)第5章 風暴(九)華夏四下第1章 進攻(二)第3章 天下(三)第5章 龍吟(二)第5章 風暴(五)第2章 蝶變(一)第2章 蝶變(四)風起六拔劍五第2章 破局(五)輕車一下合圍三上第3章 天下(三)華夏三下第5章 風暴(九)輕車四上弄潮二下第4章 驚雷(十)第1章 對峙(五)第3章 天下(二)第2章 破局(三)第4章 虎嘯(五)光明之城三雲動一第2章 破局(二)第5章 風暴(六)第2章 輕車(一)弄潮二下第3章 死生(五)華夏一輕車四上第2章 職責(一)第4章 斷腕(七)第3章 破賊(一)輕車四下華夏四上第5章 風暴(三)第3章 選擇(二)第1章 進攻(二)國戰四第1章 狩(三)第4章 虎嘯(六)第5章 風暴(五)第2章 輕車(一)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四)弄潮三第2章 蝶變(二)弄潮八上第5章 龍吟(六)第2章 職責(三)合圍五下迷局四上第4章 初(三)第3章 死生(四)第2章 蝶變(四)破賊二第1章 狩(一)輪迴三第5章 龍吟(一)第5章 龍吟(三)第1章 狩(二)合圍四上第1章 進攻(三)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驚雷(十二)迷局二中拔劍五第3章 死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