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二)

初 (二)

初 (二)

幾匹駿馬,沿着新修的水泥官道,快速疾馳而過。在路邊流連的百姓紛紛擡起頭來,望着騎手的背影,臉上浮起自豪的微笑。

“去的是大都督府方向,前線肯定又大捷了!”有人自信地說道,爲了證明自己不是瞎猜,末了,還畫蛇添足地加上一句,“那馬是專門養來傳遞情報的,我三姨夫的二表哥的五舅舅就在驛站做事,我見過馬屁股上的烙印!”

“得了吧,你,盡吹牛,誰不知道那是大食良馬,文大人專門養來做驛馬的!”立刻有人笑着奚落起來。“這大街上一天跑過四、五匹,哪匹不是烙得同樣記號!”

“花紋一樣,但編號不一樣!”吹牛者兀自嘴硬,旁邊的小商販們卻轉移了話題,開始討論是不是早些把攤子收了,到酒樓買幾杯酒慶賀的“大事”。

自從入了十月,沿通往兩浙、兩廣官道上傳回來的捷報就沒間斷過。如今市井繁榮,人們手裡有了些餘錢,晚上都喜歡到茶館、酒樓下面喝幾口淡酒,跟認識不認識的酒友天南地北胡侃幾句。而機靈的酒店老闆,也加寬了底樓站着喝酒的空間,有膽子大的人甚至將桌案擺到了酒樓外的空地上,順帶賣些鹹菜、乾魚等東西給喝“窮酒”的人填肚子。負責街面安全的區長、里正曾經以預防瘟疫的名義派人整頓了幾次,但隨着瘟疫的結束,人們的膽子漸大,整頓的效果越發不明顯。慢慢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就達成了默契,一方減少了稽查次數,另一方盡力保持場地和食品乾淨,彼此之間也就相安無事了。

華夏人愛扎堆兒,這是天性,誰改變不了的。而扎堆兒的時候,最好的話題就是時政,特別是近一個月來,前方捷報頻傳,更鼓舞了人們扎堆兒的興趣。

“這都是《約法》帶來的好處!”大部分人直率的認爲。昔日孔夫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至於亂臣賊子有幾個被《春秋》嚇得改邪歸正,年代離得太遠了,大夥無辦法也無興趣考證。但是,《臨時約法》通過後,破虜軍的戰績卻在報紙上明擺着,西線再次大敗雲南方面殺來的元軍,光復了廣西全境。東線,陳吊眼和李興以兩萬人馬,殺得范文虎麾下那些蝦兵蟹將潰不成軍,出兵不到一個月,已經收復了溫、處兩州,把兩州之地剛剛入庫的秋糧,整船整船向福建運。而盤踞在其他各州的範家軍,連交戰的勇氣都沒有,據報紙上的新聞說,甚至有個北元守將領見到李興的大旗不戰自潰,把城內糧草器械乖乖地交到了破虜軍手上。

也有細心者發現了這次破虜軍重入兩浙和上次的不同之處。上次張唐與杜滸揮兵入浙,一路高歌猛進,只攻不守,轉眼間把兩浙攪了個稀巴爛。而這次陳、李二位將軍卻是穩紮穩打,每光復一個地方,一定在當地義軍的協助下,將範氏殘部以及盤踞在山嶺間禍害百姓的土匪清理乾淨。並且將繳獲來的“無主”土地重新分配給百姓,同時,按《臨時約法》上的規矩,建立起裡、區、縣、州四級政權。

但細心者不敢胡亂猜測大都督府的用意,自從瘟疫結束後,大都督府的命令在普通百姓眼中就是王法,哪怕是不理解,也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前面的例子在那明擺着,大都督府讓大家遷徙入城市,大家來了,就發現城市裡有比種田更好的活路。大都督府讓大夥向路邊灑石灰,不準亂倒垃圾、亂潑髒水,大夥執行了,瘟疫就沒像以往那樣造成那麼多人死亡。大都督府出錢僱傭大夥修下水道,平整路面,如今街道上就不再是臭氣熏天,蚊蟲子亂飛。即便下大雨,也沒有積水倒灌進屋裡。

若是放在一年前,有人當衆質疑大都督府的舉措,說不定還會聽到附和之聲。如今,若有人敢在大庭廣衆之下對文丞相的政令發出質疑,片刻之間肯定被爛菜葉子、臭雞蛋淹沒。臨了,還會有人告訴你:“小樣?仗着讀過幾天書不是?你讀書有文大人讀得多麼?人家是大宋狀元,從無到有打下了這片江山。你牛,你的辦法合理,有本事到北方自己打片天地出來!”

這種情況讓某些自命爲清醒者很着急。他們不敢在百姓面前公然與大都督府作對,便把陣地轉移到報紙上,不斷地撰寫文章提醒福建百姓,陳吊眼和李興的功勞沒有那麼大,兩浙一帶範家軍早就是隻死螃蟹,以福建大都督府的力量,隨便出動幾個標,就可以把範家軍趕出兩浙,甚至收復臨安。文天祥之所以派兵入浙,目的往好了估計,是爲了搶糧食,緩解福建糧食匱乏之危。惡意推測,就是爲了糊弄百姓,以示他的《臨時約法》正確。

《臨時約法》規定,百姓有思考和表達言論的權力,這個權力與其觀點是否正確無關。本着這個原則和某種譁衆取寵的心理,商家自辦的小報《閩江》把這篇文章發表了,結果,遭到其餘十幾家報紙的合力反駁。有報紙憤然質問,“你說大都督府入浙是爲了搶北元官庫裡的糧食,難道你可以不吃飯而活着麼?你說收復處、溫兩州的戰績是糊弄百姓,那不糊弄百姓的戰績是什麼呢?難道要破虜軍跨海北征,直接拿下大都纔算真的戰績?”

一場筆戰下來,幾家參戰報紙的知名度都大幅度上漲。雖然從銷量上看,距離興辦者大筆獲利的目標還很遠,但參戰者都發現了一個提高報紙知名度的辦法。那就是圍繞時政和《臨時約法》做文章,別人支持,自家就反對,別人反對,自家就支持。從此後,報紙上的辯論之風大漲,隨着被提及的次數漸多,《臨時約法》四個字,慢慢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臨時約法》上,與讀書人利益關係最大的就是第三條第二款,官吏的選拔方法。有心者回頭細看,鬧了幾個月的約法大會,起源就是光復地區官吏選拔制度問題。所以,關於是否該攻打兩浙的爭論告一段落後,報紙上爭論的焦點,很快就匯聚在兩廣的官員任命上。

兩浙的溫、處二州面臨戰場。陳吊眼、李興在那裡怎麼折騰,大都督任命哪個不怕死的去做縣令、知州,官員和儒林們都不關心。但兩廣不同,特別是臨海的欽州、雷、廉、化、廣、惠等十數州,與北元已不接壤,又背靠大海,隨時能得到破虜軍水師照應,一下子成了大夥眼裡的肥肉。那些地方被冷麪閻羅杜滸梳理過一遍,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早已被掃蕩乾淨,治政之時,沒有地方豪強擎肘,也沒有前人功績比較,如白紙塗墨,想怎麼着筆就怎麼着筆。

一時間,試圖真心真意爲國出力的;打着擴展家族勢力居心的;還有認爲自己才華被埋沒多年,試圖有所施展的,都把眼睛盯到了吏部。盯得新任吏部尚書趙時俊叫苦不迭,三天兩頭架起馬車朝福建大都督府跑。

“丞相大人,您還是讓末將回來當參謀吧。再這樣下去,末將就算不被諸位大人的吵嚷聲煩死了,早晚也得被劉閻王抓起來喝早茶!”趙時俊堵在文天祥日常處理政務的房間內,不停地哀求。

他的哥哥趙時賞於文天祥有救命之恩,他本人又是所剩無己的趙家皇族,所以跟文天祥說話時沒那麼多忌諱,想提什麼就提什麼。

“怎麼,才半個月就受不了了,難道做個吏部尚書,比提刀子上戰場還危險麼?”文天祥笑着問道。《臨時約法》通過後,短時間內吏部和刑部承受的壓力最大,所以他才舉薦了趙時俊這個皇親國戚去頂吏部尚書的缺。有皇家血脈支撐者,即便有人想下套陷害趙時俊,也要考慮考慮失敗後的結果。

“上戰場,都是明刀明槍,死了不過痛一下。當尚書,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您也知道,咱們大宋別的不多,就是官兒多。眼下從北方涌到福建來知縣、知州,太守,一抓一把。朝堂上還有那麼多御史、侍郎、員外等着補地方實缺,僧多粥少,自然想盡各種辦法走門路。末將自從上任以來,除了皇上和太后,幾乎所有人都私下向我這遞過帖子,爲了當上個官,什麼上不了檯面的招數都使。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苗將軍在海上把他們丟下去,免得到了陸地上來現眼!” 趙時俊嘟嘟囔囔地抱怨道,對同僚們的舉止非常不齒。

隨着由蒲家花園改建的行宮瀕臨竣工,寄居在流求一年多的行朝也開始陸續向泉州搬遷。《臨時約法》規定,各部官員今後統一歸大都督府領導,一些在戰時用不到的部門和人員要儘快裁撤,以減少國庫支出。因此,很多官員,特別是禮部、兵部和工部,本來裡邊的職位就形同虛設,只是跟在皇帝身後混飯吃。這下更是成爲了裁撤的重點照顧對象,與丞相府相應部門合併後,多出了一堆沒了實際權力,只剩下虛銜的官兒來。

大宋素來有養閒官的習慣,優厚的待遇和無所事事的虛位,讓很多人心懷感激,在危難難時刻,這些人亦不肯拋棄皇室獨自逃生。如今皇家大權旁落,丞相府不肯如和平時期一樣如數給閒官支付俸祿,很多人就萌生了出來做事的念頭。

最關鍵一點是,北元主力被陷在遼東無法拔足,大宋復興的前景看好。此刻當官,哪怕是小小縣令,亦是開國元勳。縱使不能凌煙閣上題名,青史上也能重重留下一筆。況且大都督府崇倡高薪養廉,對有實職的官員薪水支付得非常封厚,到了任上,即便做不得千古名臣,幾輩子得衣食亦有了着落。

《臨時約法》規定,知縣以上等級的官員,任命權在丞相,推薦權在吏部,所以,面臨“失業”的官員紛紛找趙時俊走門路。但一直追隨在文天祥身邊的趙時俊卻清醒地知道,文丞相對屬下很信任,卻不會放棄監察。爲了不讓劉子俊找上門來,他乾脆從泉州跑到福州,一方面向文天祥訴苦,尋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避免收受賄賂,買官粥爵的嫌疑。

文天祥嘆了口氣,沒立刻回答趙時俊。他又遺憾地想到了夭折的選舉制度。如果不是百官和部下全力阻撓,地方官員委派哪裡會生出這多麻煩。但時代侷限就是時代侷限,自己總不能拿着鋼刀來逼迫大夥接受選舉。這一步,既然已經退了,就只能尊重現實。況且在一進一退之間大都督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重整大宋各方勢力的機會已到,官員任命,是個難得的契機。

“要不,咱們丞相府擬一份名單,把那些冗官擇才而用!”趙時俊見文天祥不說話,試探着問道。

文天祥依然沒有說話,目光落在陳龍復送來的石碑紙樣上。這是丞相府專門撥款,準備在各大州、府衙門前,和交通要道口豎立的《臨時約法》碑。約法內容,將一字不落刻在石碑上,爲了體現約法的鄭重,陸秀夫親自執筆書寫了每個字。

‘如果苗春當年少救幾個官員出來就好了,免得這幫白眼狼添亂。’趙時俊心中惡毒地想,對於找上門來的冗官,他很看不起。這夥人身上都有功名,文章寫得都如花團錦簌,但治理地方,不是寫寫文章就能做好的事情。官府的職責是維持地方治安,是給百姓創造賺錢養家的門路,是修路、建橋、整治水利,幹這些百姓力量做不起,亦不會去做的公益之事。以大宋目前的地方官制,真的把心思花在治國方面的人,絕對沒時間去寫那些花樣文章。

但趙時俊不打算只舉薦原大都督府的同僚出任地方官員,雖然大都督的同僚對官府職責的理解,比行朝冗官,和賦閒在家的進士們強得多。按他的理解,花了數月之功打造《臨時約法》,爲的就是讓大宋各方勢力妥協,如果因爲官員任命激化了矛盾,反而辜負了丞相大人對自己的信任。

怎麼辦?他望着文天祥,等待一個確定的答案。卻發現文天祥一直望着自己,目光裡充滿鼓勵與期待。

趙時俊心裡有些緊張,目光漂移到《臨時約法》上,突然,他的目光亮了一下,一個絕妙注意出現在心裡。

第5章 風暴(一)第1章 劫(三)強盜貴族三第1章 對峙(六)合圍四下選擇一下選擇三下迷局三上第1章 劫(五)第5章 風暴(九)天變六光明之城二下第1章 對峙(六)迷局四下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輕車三上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黃昏(一)合圍四上風起一迷局四中第2章 蝶變(二)迷局二上輪迴六國戰十一中合圍一上華夏五華夏四上第3章 天下(六)國戰四國戰三輕車二上廟算三上第4章 斷腕(六)第2章 蝶變(四)第1章 進攻(二)國戰十一上第1章 劫(七)第1章 劫(五)拔劍八上國戰十一中第5章 風暴(三)華夏一第1章 進攻(四)國戰八國戰二第3章 天下(十)國戰八風起二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黃昏(二)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對峙(二)第1章 廟算(二)第4章 斷腕(二)破賊二第3章 雲動(四)第2章 破局(三)合圍四上天變三上迷局一下華夏三上第2章 職責(四)華夏七迷局五迷局六上第5章 風暴(一上)第4章 初(二)第3章 天下(五)第2章 破局(一)迷局四下迷局二中第4章 虎嘯(二)第4章 驚雷(五)第1章 進攻(四)第5章 風暴(二)華夏二合圍三下第2章 百鍊(二)第4章 斷腕(四)選擇三下第4章 驚雷(十)迷局二下第1章 廟算(二)選擇四弄潮八下第1章 黃昏(二)弄潮二下第1章 狩(三)廟算三上華夏六風暴八上第2章 破局(一)雲動一第3章 死生(三)第3章 選擇(一)國戰八第1章 對峙(一)第2章 百鍊(三)第1章 狩(五)
第5章 風暴(一)第1章 劫(三)強盜貴族三第1章 對峙(六)合圍四下選擇一下選擇三下迷局三上第1章 劫(五)第5章 風暴(九)天變六光明之城二下第1章 對峙(六)迷局四下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輕車三上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黃昏(一)合圍四上風起一迷局四中第2章 蝶變(二)迷局二上輪迴六國戰十一中合圍一上華夏五華夏四上第3章 天下(六)國戰四國戰三輕車二上廟算三上第4章 斷腕(六)第2章 蝶變(四)第1章 進攻(二)國戰十一上第1章 劫(七)第1章 劫(五)拔劍八上國戰十一中第5章 風暴(三)華夏一第1章 進攻(四)國戰八國戰二第3章 天下(十)國戰八風起二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黃昏(二)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對峙(二)第1章 廟算(二)第4章 斷腕(二)破賊二第3章 雲動(四)第2章 破局(三)合圍四上天變三上迷局一下華夏三上第2章 職責(四)華夏七迷局五迷局六上第5章 風暴(一上)第4章 初(二)第3章 天下(五)第2章 破局(一)迷局四下迷局二中第4章 虎嘯(二)第4章 驚雷(五)第1章 進攻(四)第5章 風暴(二)華夏二合圍三下第2章 百鍊(二)第4章 斷腕(四)選擇三下第4章 驚雷(十)迷局二下第1章 廟算(二)選擇四弄潮八下第1章 黃昏(二)弄潮二下第1章 狩(三)廟算三上華夏六風暴八上第2章 破局(一)雲動一第3章 死生(三)第3章 選擇(一)國戰八第1章 對峙(一)第2章 百鍊(三)第1章 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