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蝶變(一)

晚春的朝陽幾乎斜斜射在海面上,濺出朵朵金花。絲絲微風從水上升起,夾雜着海水的腥味,吹在臉上,有股難言的清爽。

陳宜中、陸秀夫、趙時俊等留守泉州的大臣站在岸邊,眺望着海天相接之處。在他們身後,千餘名士兵,數以萬計的百姓,把海港圍了個水泄不通。彩旗、紙帶迎風飛舞着,點綴得碼頭如過節般洋溢着喜氣,那些鑼兒、鼓兒、鐃兒、鈸兒卻靜悄悄地躺在木架上,不肯提前發出一絲聲音。

“還沒來!不知道陛下等得急切麼!”陳宜中不滿地看了看頭上越來越高的太陽,肚子裡暗自抱怨。今天是破虜軍水師凱旋的日子,他本不願上前湊這個熱鬧,奈何少帝趙昺偏偏自作主張下旨,要親率留守泉州的文武百官迎接大宋勇士,所以,陳宜中才迫不得已前來充數。人站在碼頭上,心思卻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作爲主管禮部事務的宰職,這次征討南洋的大事,從頭到尾沒一處插得上手,讓陳宜中感到非常難堪。按陳宜中的打算,當杜滸等人大敗南洋諸國時,就是禮部諸人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攜水師大勝之威,宣中華上國之仁義。如此,可以讓那些南洋小國心悅誠服,今後再不會生出二心。更重要的是,朝中一些對大宋心懷忠誠的人,如他自己,就可趁機重新豎立威望。尋找機會,將已經走上岔路的大宋推回正軌。

沒想到,文天祥卻根本沒給禮部任何權力。以小國不值得屈尊爲藉口,把和談的事情,讓一個南洋商團全部包辦了。此外,更令他無法接受的事情是,大宋居然對南洋小國大發淫威,割人城池,殺人百姓,搶人財物,爲了幾個小錢兒,徹底毀掉了幾百年來利益之邦的形象。

“我中華上國,做出如此之事,與北元禽獸有何不同?”朝堂上,陳宜中不止一次大聲疾呼,希望諸臣能站起來說句公道話。可同僚們不知道是屈服於文天祥的權勢,還是癡迷於南洋航線帶來的利益,鮮有人站出來相應。即便偶爾有人接下陳宜中的話,也都是掀不起風浪性質的小角色,無法推動諸臣,拿出個制止文天祥肆意妄爲的決議來。

“這架子也太大了吧,明知道陛下在碼頭上等!”彷彿聽見陳宜中心思般,有朝臣在旁邊交頭接耳。陳宜中偏過頭去,藉着烏紗的遮擋,看見禮部侍郎楊固帶有怒色的臉。

“人家不是有戰功麼,況且海上不比陸上,耽誤行程的事情多!”有人低聲替水師分辨,話語裡,分明帶着幾分酸酸的味道。

“戰功,什麼戰功,國雖強,好戰必亡,這個古訓不記得麼。咱大宋剛剛在福建和兩廣站穩腳跟,不抓緊時間休養生息,南邊、北邊一塊打。你看國庫裡邊,還剩了幾個銀子。況且搶人錢物,又怎是我華夏千年古國所爲!”楊固偷眼看看陳宜中,知道上司在聽自己的話,悄悄地提高了聲音。

“是啊,是啊,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合,漢武帝掃平大漠又怎麼樣,還不是讓百姓受苦。聖人之道,不在言兵,而在….”

陽光突然變得燥熱起來,陳宜中明顯感到官袍下,有溼溼的汗水在涌。想說些帶有總結性或者委婉勸慰,實際上挑動情緒的話,剛剛準備好說辭,突然,身邊傳來一聲咳嗽。

“嗯!”重重地咳嗽聲壓住了所有議論。陸秀夫扳着臉,目光四下掃了掃,把所有不合時宜的聲音硬塞回發言者的嗓子眼裡去。

對文天祥在南洋的一系列軍事動作的目的,陸秀夫也不理解。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文天祥對戰局的把握和形勢的判斷,遠遠高於行朝諸人。只要他所爲對國家有利,陸秀夫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充分的服從與支持。

況且,這次迎接將士凱旋的安排上,少帝抱有深意。少帝長大了,他已經知道如何來拉攏將士,收買民心。雖然這樣做未必有什麼效果,陸秀夫依然希望羣臣能站在皇帝的角度上,理解他的苦心。而不要把精神都放在逞口舌之利方面。

“來了,在那邊,那片白雲底下!”有眼睛尖者在人羣中發出一聲大喊。

“哪裡,哪裡!”百姓們一下子動了起來,互相擁擠着,掂起腳尖,向遠方望去。人羣涌潮般向水邊漲了漲,又被維持秩序的士兵們用力推回原位。鎮殿將軍張德揮舞着金瓜,惡狠狠地向百姓做着威脅動作。

“退,退,萬歲在此。驚動聖駕者殺無赦!”侍衛們大聲叫喊着維持秩序。人們報以善意德鬨笑,卻不真的害怕侍衛們手中的兵刃。大宋很多年沒征服過他國了,難得有一次威震四方的機會,百姓們跟着覺得高興。況且大都督這次與外國交戰,沒多徵百姓一個大籽兒。(銅幣的俗稱)

“那邊,那邊,盤旋着海鷗。閃着金光的就是!”有人跳着腳,指點着炫耀。人羣更亂,無數人顛着腳尖,伸長脖子,依然什麼都看不到。但歡樂的氣氛卻從人羣中升起來,四下瀰漫開去。

在衆人企盼的目光裡,一點閃着金光的桅杆探出了水面,緊接着,是一角雲帆,金黃金黃的,被朝陽渲染得格外燦爛。

一角、一片、一重,十幾面雲帆緩緩地從海天相接處升起來,帶着回家的喜悅,帶着滿桅的陽光。

一瞬間,陽光顯得那樣扎眼。有人抓起粗布衣袖,輕輕地擦了擦眼角。維持秩序的士兵被百姓推得前仰後合,緊張得觀禮臺周圍的皇宮侍衛手臂死死糾纏,唯恐一個閃失,讓狂熱的百姓衝撞了觀禮臺,驚擾了聖駕。

太監們急得滿頭是汗,圍在趙昺周圍,替他擋住幾乎被點燃的空氣。幼帝趙昺卻不領情,伸手將太監撥拉到一邊,以稚嫩的童聲喊道:“擂鼓,奏樂!迎接我大宋勇士凱旋!”

震天的鼓聲從碼頭邊響起,鼓手們甩開膀子,將快樂完全貫於兩隻手臂中,奏出風一般的旋律。

嗩吶、銅鑼、鈸兒,鐃兒,一併響了起來,在碼頭上激起一重重狂歡的巨浪。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在太監的組織下,宮廷樂手門奏響了一首雄壯的賽下曲。

南渡後,宮廷樂曲多委婉悽迷。少帝趙昺不喜歡聽,所以在泉州行宮樂師盡棄之,代以盛唐之金戈鐵馬之聲。此刻奏起來,恰恰應了凱旋歸來的氛圍,聽得一衆文官血脈賁張,與大都督府因爲權力分配而鬧的小小矛盾,一時間全忘記了。

樂曲聲裡,三十餘艘戰艦陸續入港。水兵們知道皇帝陛下親自來接,激動得兩眼發紅,一個個將最乾淨颯爽的姿態拿出來,於甲板上站得筆直。威武的身姿配合着巨大的戰艦,更顯得英俊挺拔。惹得人羣中不斷髮出尖叫,一些大食、波斯等地海商的女兒,甚至直接把手帕拋向了海面。

歡呼聲中,戰艦靠上棧橋,士兵放下踏板。杜滸、苗春、方勝、蘇剛、張宣等主要將領排成一隊,緩緩走下棧橋,來到百官面前,衝着坐在高處拍手的趙昺躬身施禮。

鑼鼓,歡呼聲嘎然而止。杜滸充滿磁性的嗓音,恰巧清晰地傳入觀禮臺附近百姓的耳朵。“陛下,末將奉命巡視南洋,爲大宋打通南方航道。歷時三個月又十二天,幸不辱命!”

十幾個水師軍官同時躬身,將右手放於左胸口。這是破虜軍通用的軍禮,戎裝在身時,遇到任何級別的上司皆以此禮相待。

他們沒有跪,有人清醒地反應道。但是,卻覺得軍中男兒就不應該做磕頭蟲,像杜滸這樣躬身,握拳,才顯男人氣概。

趙昺明顯地楞了一下,旋即高興地喊道:“衆位將軍免禮,自諸位出海後,朕日日企盼着你們的好消息,來人,給諸位將軍斟酒!”

人羣中爆發出一聲歡呼,禮部官吏帶領着幾十個太監捧起幾大罈子女兒紅,逐次倒入杜滸等人面前的磁碗裡。

趙昺甩開貼身太監的攙扶,緩緩走下臺階。端起碗,一一高舉過頂,親自將酒碗放到杜滸等人的手中,然後,自己捧起一個大碗,環視四周,以稚嫩又坦誠的童音說道:“朕敬諸位,第一碗,敬我在海戰中爲國喪身的將士,祝他們英魂常在,永佑大宋!”說罷,蹲下身體,將滿滿的一碗酒灑在地上。

“陛下,謝陛下!”杜滸等人動情地說道。端起碗,過頭,然後蹲下身,將酒灑向大海。

喧鬧的人羣瞬間變得靜悄悄的,連人們的呼吸聲都能聽得見。甲板上,一些士兵背過身體,悄悄地擦掉臉上的眼淚。經歷了大宋死而復生的平頭百姓們含着淚,將趙昺的話由近處向遠方傳開,所有人都感動了。

“萬歲!”有人帶頭髮出一聲歡呼。

“萬歲!”“大宋!”“大宋!”“萬歲!”歡呼聲不覺於耳。在衆人景仰的目光裡,趙昺端起第二碗酒,翹起腳尖,對杜滸等人喊道:“第二碗,朕敬諸位活着歸來的英雄,爲你們的封功偉業,也爲我大宋的國運昌盛!”

說罷,率先一口將滿碗的酒喝了下去。

“萬歲!”苗春發出一聲驚呼,想去奪碗,又礙於衆目睽睽之下。感動地擦了把淚,跟着杜滸等人將酒倒入肚子。

人羣幾乎沸騰了,不住有人高呼着萬歲,不住有人高呼着杜滸等人的官職。

“杜將軍、苗將軍、辛苦!”

“破虜軍,破虜軍辛苦!”

人們不知疲倦地喊道。多少年來,終於又看到大宋征服了別人的國家,而不是被別人打得東躲西藏。

“第三碗,朕敬船上諸位壯士。祝諸位壯士日後多多爲國殺賊,揚我華夏國威!”醉態可掬的趙昺又捧起一碗酒,向口中倒去。禮部官吏帶着民壯,將一罈罈美酒擺到了棧橋邊。

“謝萬歲!”甲板上水兵同時放拳於胸,向趙昺施禮。然後低級將佐的組織下,有秩序地將酒罈擡上甲板。

人羣幾乎沸騰,鑼鼓、鞭炮聲交織在一起,比過年還熱鬧。

喧鬧聲中,趙昺再次甩開試圖攙扶他的太監,走過棧橋,搖晃着向水兵們走去。陽光灑在他金黃色的龍袍上,看起來是那樣的聖潔,那樣的祥和。

就在這時,又有數十艘白帆駛進港口,或四千料,或兩千料,吃水線深得異常,幾乎要接近底層甲板。

陳復宋站在最靠前一艘大船首艛頂,衝着皇帝站立方向施禮,然後四下躬了躬身,雙手放在嘴邊,大聲喊道:“見過陛下,見過父老鄉親們,奉大都督之命,南洋商團把戰利品給大家帶回來了!”

“什麼,戰利品?”百姓們歡呼聲漸漸放低。互相之間迷惑地問。大宋對外作戰,鮮有勝蹟。偶爾剿滅夥盜匪,獻俘、獻捷也都是向官府,關百姓什麼事?

正疑惑間,又聽陳復宋扯着嗓子喊道:“南洋諸國賠咱一百萬石糧食,金兩萬兩、銀四十萬兩,分五年付清,其他物資若干。第一批賠款,破虜軍和衆商團一道,給大家帶回來了!”

“什麼,糧食!”陳宜中的身體不由自主晃了晃。耳邊聽見一片歡呼,一片轟鳴。人羣吶喊着,高呼着,一遍遍重複着杜滸、陳復宋、文天祥等人的名字。一遍遍重複着對大宋皇帝趙昺和大宋朝的祝福。

兵兇戰危,好戰必亡,自幼,陳宜中讀過的書中全是這種格言警句。他平生第一次發現,原來打仗也可以爲國謀利,爲百姓謀利。擡頭再看方纔抨擊文天祥濫用武力的楊固等人,卻發現這些順風倒的傢伙,早已端起海碗,與水師將領們對飲起來。

“他奶奶的,這次賠大發了!”人羣中,幾個米商小聲嘀咕着,抱怨着命運的不公。福建缺糧,儘管大都督府三令五申,嚴禁囤積居奇,可衆商家依然盡最大可能保存糧食。

光吃魚,百姓不習慣。官府這兩年鼓勵百姓在福州、泉州附近小平原和流求、兩廣等地試種占城稻,短時間還未能能見到效果。憑經驗,商人們覺得糧價一時降不下來。但陳復宋一百萬石賠付的數字一報出來,大夥就知道糧價要跳海了。雖然南洋諸國要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償還這些糧食,但人們的恐慌心理一去,隱藏於民間的糧食立刻會流通到市面上。加上隨船回來這十幾萬石,即便再遭遇一次歉收,都無法將糧價擡上昨天價位。

“壞了,文賊有了糧,就要大舉北進了!”幾個道士打扮的人跟着閃出了人羣。他們是龍虎山弟子,同時擔負着替北元刺探情報的任務。他們要用最快速度,把這條消息傳到北方。

幾個碼頭工,店鋪夥計打扮的人會意地彼此點頭,悄悄地跟在了道士們身後。“今晚劉大人那裡又開張了,雙喜臨門啊!”帶隊的內政司小吏笑着想。

他們的身影,很快被數十萬計的人海淹沒。泉州城自從光復那天起,從來沒這麼熱鬧過。雖然參與南洋行動的,只是幾十家大商號,獲得直接利益的只有幾百人。但國家的強大,畢竟與百姓的利益連接到了一塊兒。今天看着他人從國家強大中獲得好處,誰曉得明天好處不會落於自己頭上。況且糧價馬上降了,被堵塞的海路又通了,海船,貿易,打工機會,每個人的命運,千絲萬縷與國家興衰彼此相連。

這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也有我一份好處在啊,無數人隱隱意識到了這一點。心中,第一次對自己爲什麼做爲華夏人而自豪,有了看得見,摸得着的緣由。

那天下午,泉州所有酒店都爆滿。有些頭腦機靈的酒家甚至把臺子搭到馬路邊,不賣菜餚,只賣酒水。即使這樣,夥計們還忙得腳不沾地。平素因爲糧價上漲,而價格高得少有人問津的燒酒也賣得一乾二淨。很多讀書人一邊喝,一邊在馬路邊寫下慷慨激揚的詩句。

我是宋人,華夏人,人們說這句話時,從來沒有過如此強的歸屬感。甚至在其後很多年,無論破虜軍一帆豐順還是遭遇波折,那些原來對政局素不關心的販夫走卒,那些把亡國之痛只當作換個地方繳稅的商販、歌妓,大多數都堅定地選擇了和大宋,和華夏站在一道。

我是宋人,大宋商人們行走沿海各國,第一次如此驕傲地報出自己的名號。遇到對方官府欺壓,往往義正詞嚴地問一句,“你們知道,大宋水師離此不遠麼?”、

第二天早晨,兩百多艘等待多時的商船離開了泉州,信心百倍地駛向了茫茫大海。他們有的駛向了南洋諸國、有的駛向了大、小天竺,還有的,穿過重重風浪,向傳說中的天方駛去。無論目標是哪裡,每一艘船的桅杆尖上,都升起了一杆藍底大旗。旗幟上,有一條長城,一彎明月,還有一個濃墨重彩的“宋”字。

海商們相信,有這個宋字做保護,沿海妖魔鬼怪都會退避三舍。

第5章 龍吟(一)合圍三下第2章 蝶變(四)輕車二下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三)合圍四下國戰六下第3章 死生(七)第1章 弄潮(一)第1章 輪迴(一)選擇五第1章 弄潮(二)第2章 職責(二)雲動一拔劍七輕車四下第1章 進攻(六)選擇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4章 初(八)第4章 虎嘯(六)國戰十下第2章 百鍊(四)華夏四上第3章 雲動(三)第4章 初(十)迷局二上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1章 進攻(四)拔劍五第1章 黃昏(二)第2章 百鍊(一)華夏四下第2章 百鍊(一)迷局二上第4章 初(四)第3章 天下(六)第4章 虎嘯(二)光明之城四下輕車四上第3章 雲動(六)弄潮四第5章 龍吟(六)風暴十下國戰十一中第4章 初(五)第1章 弄潮(一)第3章 天下(十一)合圍五上第3章 天下(一)國戰五風暴八上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死生(三)第1章 劫(二)第3章 天下(二)迷局三下第4章 斷腕(一)拔劍一下華夏三上第4章 斷腕(三)第1章 劫(七)華夏四下第2章 職責(三)第1章 狩(二)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風暴十下華夏六第1章 狩(六)華夏一下第3章 天下(十)第3章 選擇(三)迷局五第2章 職責(二)國戰十一上國戰二第3章 碰撞(三)第1章 對峙(四)迷局三上合圍一上弄潮三第2章 輕車(一)第2章 百鍊(二)第3章 碰撞(四)第1章 廟算(二)拔劍六下第2章 國戰(一)合圍一上第4章 初(十)第3章 碰撞(二)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狩(七)第5章 龍吟(二)第2章 職責(一)破賊四第5章 風暴(四)黃昏四光明之城二下第4章 驚雷(十一)
第5章 龍吟(一)合圍三下第2章 蝶變(四)輕車二下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三)合圍四下國戰六下第3章 死生(七)第1章 弄潮(一)第1章 輪迴(一)選擇五第1章 弄潮(二)第2章 職責(二)雲動一拔劍七輕車四下第1章 進攻(六)選擇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4章 初(八)第4章 虎嘯(六)國戰十下第2章 百鍊(四)華夏四上第3章 雲動(三)第4章 初(十)迷局二上第3章 光明之城(一)第1章 進攻(四)拔劍五第1章 黃昏(二)第2章 百鍊(一)華夏四下第2章 百鍊(一)迷局二上第4章 初(四)第3章 天下(六)第4章 虎嘯(二)光明之城四下輕車四上第3章 雲動(六)弄潮四第5章 龍吟(六)風暴十下國戰十一中第4章 初(五)第1章 弄潮(一)第3章 天下(十一)合圍五上第3章 天下(一)國戰五風暴八上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死生(三)第1章 劫(二)第3章 天下(二)迷局三下第4章 斷腕(一)拔劍一下華夏三上第4章 斷腕(三)第1章 劫(七)華夏四下第2章 職責(三)第1章 狩(二)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風暴十下華夏六第1章 狩(六)華夏一下第3章 天下(十)第3章 選擇(三)迷局五第2章 職責(二)國戰十一上國戰二第3章 碰撞(三)第1章 對峙(四)迷局三上合圍一上弄潮三第2章 輕車(一)第2章 百鍊(二)第3章 碰撞(四)第1章 廟算(二)拔劍六下第2章 國戰(一)合圍一上第4章 初(十)第3章 碰撞(二)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狩(七)第5章 龍吟(二)第2章 職責(一)破賊四第5章 風暴(四)黃昏四光明之城二下第4章 驚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