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變六

福州和大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城市,關於這個話題,郭守敬不止一次聽別人說過,但雙腳踏入福州,他才知道兩個聲調的確相去甚遠。

他所參與建造的大都城格局兼顧陰陽五行與儒學精義,以忽必烈的皇宮爲中心,方正宏大、富麗堂皇。相較而言,大都督府的治所福州則顯得簡陋、凌亂,一些在五代、甚至唐末就存在的建築依然破破料料的在風雨飄搖,一些低矮的民房也不顧形象地混雜在新崛起的高樓大廈之間,與整個城市欣欣向榮的基調是那樣格格不入。但郭守敬卻絲毫無法鄙夷福州城的破舊與簡單,大都城的建造幾乎剷平了原來所有不符合規範的建築,可以說是完全毀滅了歷史。而福州城,卻悄然把歷史和現在混同爲一。

福州城有一點是大都城遠遠達不到的,那就是百姓臉上都充滿自信與從容。那是能吃飽肚子並且不爲明天的生活擔憂才能顯現出來的神色,雖然這些市井小民中間不少人的衣衫上還打着明顯的補丁,但舉手投足間卻擁有北遠富豪也表現不出來的不卑不亢。

這還是原來那個大宋麼?郭守敬不太敢相信。當年他曾經在老師和同僚口中聽說過有關大宋的傳言,一概是官員多麼昏庸、士兵多麼懦弱、百姓多麼奸猾。而現在展現於他眼前的福州,卻處處體現着泱泱大國之風。

這是真正的大國之風,不體現在舉世無雙的宮殿上,也不體現在皇家貴族如何一擲千金的誼奢上,而是體現在國民的一言一行之間。大都城也很繁華,但郭守敬清楚記得自己坐轎出行時,百姓只是讓開了主路,就繼續做他們的生意,談他們的買賣,彷彿根本沒見到車上的方老將軍。

令郭守敬更佩服的是福州民間在戰爭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勇氣。郭守敬可以擔保,走遍北方各個州縣,即便是把忽必烈的老家都算在內,也沒有一個地方在大戰即將來臨之際,依然能表現得如此有條不紊。

當年李璮叛亂,大都城在叛亂之所濟南的千里之外,駐紮有十萬重兵,依然不免一日三驚。很多富戶豪讓甚至悄悄將財產轉移到城外,以防戰火燒到身邊後遭受池魚之殃。而福州百姓卻彷彿根本不知道忽必烈領傾國之兵南下般,或者根本沒將南下的大軍放在眼裡,該做工的做工,該經商的經商。郭守敬甚至親眼看見一夥穿着短衫的中年人,扛着竹竿,擒着草簍,悠哉遊哉地去江邊釣魚。

而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求戰慾望,更遠遠出乎郭守敬的預料。劫持了他和大批北方英傑的方馗老將軍一到福建,馬上趕往大都督府請戰。在福州公開發行的報紙上,郭守敬至少看到了二十幾個大名鼎鼎的將軍主動請纓。甦醒、陳復宋、張世傑、蘇劉義,這些人有些並不是文天祥的部將,有些甚至與文天祥政見相左,在這一刻,居然全部站到了大都督府背後。

與印象中懦弱的大宋不同,翻遍驛站中的報紙,郭守敬也沒找到一篇宣揚求和的“理智”聲音。相反,從當世大儒到平頭百姓,大夥幾乎衆口一詞地宣佈:華夏即使戰剩最後一個人,也絕不考慮投降。其中,幾個投筆從戎的學院青年留下的誓言最爲擲地有聲。“我生國滅,我死國存”,八個字,寫盡了一個民族在國難面前的決擇。

“這還是大宋麼?”在驛站暫且安歇的日子裡,郭守敬與其他幾個被方馗劫持來的北方英傑私下數度交流,誰都無法得出肯定的結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夢中,只是這個夢,如酒一般醇烈。

在最初的震驚於興奮平息下來後,郭守敬開始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把他“劫持”來的方老當家很仗義,在旅途中,即答應推薦郭家的長子去流求島上的航海學院讀書,解決了郭守敬的後顧之憂。但文天祥卻不像他想象的那樣求賢若渴,非但沒有大張旗鼓地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甚至連見面的機會都沒給。

三天後,郭守敬有些沉不住氣了,對着前來安置大夥的一個年青官員發起了脾氣。“丞相大人最近公務很忙麼?不知何時才能賜我等一見?”

幾個與郭守敬同時來到福州的北地英傑紛紛圍攏過來,小聲表達自己的不滿。與郭守敬一樣,他們也是莫名其妙地被一夥黑衣人劫上了船,經過半個多月的海上奔波來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福州,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惑。

年青官員聽出了郭守敬話中的不滿味道,卻也不生氣,笑了笑,低聲回答:“丞相大人這幾天不在福州,所以不能親自前來迎接諸位先生。諸位先生有何要求,儘管通知在下。蕭某可以盡力爲先生們奔走!”

“既然如此,但不知蕭大人打算如何處置某等?”郭守敬追問了一句,處置二字咬得很清晰。眼前這個官員衣着樸素,看年齡四十尚不到,在丞相府想必也不是什麼關鍵人物。說話口氣如此之大,真不怕閃了他的舌頭去!

“郭先生不必客氣,叫我蕭資即可。先生於天文、地理上的造詣令人仰慕,不知可否屈就華夏科學院天文學院士一職?”年青官員笑了笑,帶着幾分討好的口氣回答。然後轉過頭,對另其他幾個北地英傑說道:“朱先生在代數求元方面造詣天下無雙,丞相希望先生可屈就數學院士一,李先生精於數理,蕭某想請先生亦就職數學院士,至於其他幾位先生,華夏科學院皆掃榻以待!”

“你,你是蕭資!”郭守敬覺得後頸猛地一陣發緊,整個人都愣在了當場。華夏科學院院長蕭資的大名,他在北方不止一次聽說過。據降將黎貴達介紹,整個破虜軍中所有新式軍械,以及風行大江南北的四輪馬車、新式水排、風車等,皆出自此人之手。想想文天祥唯一的嫡傳弟子,整個華夏學問最學的人物如小廝般圍着自己轉了三天,郭守敬心中的怨氣全消,代之的是無以名狀的感動。

在北方,忽必烈也甚有名的禮賢下士。亡金滅宋之後,曾經號稱盡收天下賢才。但事實上,忽必烈未曾給學者們任何尊敬,哪怕是其最看重的理學先生,忽必烈父子也“呼秀才而不名”。對於堅信“能騎馬彎弓即爲豪傑”的蒙古人而言,學者只是霸業的點綴,就像工匠一樣,奴隸的一種而已,犯不着記住他們的名字。忽必烈曾有語“朕求賢三十年,惟得竇默、李俊民二人而已。”但得到竇默、李俊民後的忽必烈,反覆詢問的卻是長生和占卜之法。至於郭守敬本人,忽必烈和真金更注重他根據來預測大元朝能否千秋萬代,而不是天文學的本身。

相比於北元的輕慢,大都督府對學者明顯重視得多。身爲科學院院長的蕭資親自跑前跑後爲大夥忙碌,而方馗在“綁架”的同時,還不忘了冒着生命危險接出大夥的家人,運走家中的金銀細軟。

“能與蕭大人當面探討,乃朱某平生之幸!”被蕭資尊稱爲朱先生的朱世傑第一個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熱切地回答。他精通數學推算,歸納總結了“四元術”(多元高次議程列式與消解法)、“垛積法”(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與已幫數術名家李冶齊名,世稱“李朱神算”。郭守敬的《授時歷》勘測總結過程中,就多次引用了李朱二人的研究成果。如此一個集中華數學研究之在乘的學者,在元庭卻被忽必烈歸爲了占卜術士一類。朱世傑不滿於元庭的輕慢無知,早就幻想着能與傳說中的南方英才一同交流天元術(議程求解),據他的推測,南方那些精妙物器,十有八九與算學發展有關聯。所以對於這次被“劫持”,他心中非但不反感,而且深有被知己器重的驕傲。

郭、朱等人謙遜,蕭資卻不敢在這些人面前擺架子。他的全部學問來自於文天祥的《天書》,而眼前這些名家卻憑着各自的感悟,總結出不亞於《天書》所載內容的高深知識。按文天祥的說法,蒙古人的入侵割裂了華夏文明的發展,而科學院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這些英傑,把華夏文明的種子完好的延續下去,並讓它不間斷的延續下去。做好這一項工作,對大都府的好處不亞於再獲得一部《天書》。

客氣地點點頭,蕭資說道:“不敢,南方學子盼諸位先生,如久旱盼雨。因此蕭某才說動大都督,強行相請。其中得罪之處,望先生見諒。科學院在山前準備了陋室數間,暫供諸位先生駐足。至於生活瑣事,自有人替諸位打理!”

見蕭資如此客套,大夥即使心中有怨言,也不好說得太明瞭。畢竟眼下在破虜軍的地盤上,一旦惹得主人發了狠,恐怕連罰酒都吃不上。懷着各自的心事,衆人在蕭資的安排下來到科學院專門給院士準備的“陋室”前,門還沒有進,已經有人再次驚呼出聲。

那是散落在向陽半山坡上的百十座獨立的小樓,彼此和矮牆和灌木隔開,各自成一個獨立的花園。層層疊疊的繁花間,一道溪水繞着山坡向遠方流去。(從這些句子可以看出酒大確實是理工科班出生,沒辦法的事情。不過真把精力用到細節描述方面,其他的內容就不好說了。PS:絕對沒有任何貶謫酒大的意思,向來我是最喜歡酒大的文的。)

“蕭,蕭大人,這,你說這是給我們準備的陋室?”對多次開方有所研究的河北隱士李書文結結巴巴地問。幾天來,他曾見識過福州官方的衙門、驛館,知道福建大都督府力行檢樸,公務開銷甚小,很多一百多年前的老屋刷了層白灰即成爲了官員履行日常公務之所。所以一直認爲蕭資口中的陋室是座破瓦寒窯,萬萬沒想到最後卻是如此奢侈所在。

“每人一處,暫借給諸位居住。等將來諸位另有了薪俸,可以考慮將這住所買下,或者去別處另置良宅!”蕭資點點頭,笑着回答。隨即安排同來的短工,幫助衆人安置行囊。

‘但不知在大都督府,不,大宋,院士一職位是幾品幾級,俸祿多少?“李書文沒當過官,不像其他人那麼愛惜顏面,此刻見蕭資答得爽快,索性直接問起了”錢途“。

這正是很多人最關心的,被方馗無禮劫持後,大元朝從此再沒衆人立足之所。如果到了大宋卻沒得到應有的待遇,對大夥而言就太不公平了。況且忽必烈南下在即,大都督府還不知道能在蒙元鐵騎下支撐到幾時。眼下的美宅雖然令人動心,卻不是所有人能買起,即便買得起,將來也未必保得住。

“院士只是學職,相當於書院的教習,與官員品級沒聯繫!“蕭資笑了笑,低聲答,一點兒都不覺得李書文問得唐突。當年,很多江南的飽學之士在接到華夏科學院的聘書後,問得幾乎是同樣的話。只不過有人問得婉轉,有人問得直接罷了。蕭資知道,讀書多可使人明理,但未必能讓人骨頭硬。真正能與大都督府生死與共的不是這些讀書人,而是陳吊眼、王老實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草莽英雄。

沒等衆人再次發問,蕭資清了清嗓子,繼續解釋道:“如果非要與官員做比較的話,蕭某隻能說,諸位的薪水是每月五枚金幣,比大宋四品官俸稍高一些,介於侍郎與尚書之間!“

五枚金幣,這個數字再次令衆人吃了一驚。在福州驛館暫住的幾天,他們大致瞭解到這裡的物價。除了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外,生活物資的價格總體來說比北元治下略高。五枚金幣摺合銀幣五十個,相當於足色現銀二十五兩。在福建可供中等人家一年支出,換做北方地價,則可置良田三十畝。這樣算下來,在華夏科學做一年院士的俸祿,恐怕比元庭的丞相的俸祿還高些。當然,這個前提是大元的丞相不貪污。

“早知道這麼高的俸祿,咱家自己就跑來了,何必方老當家上門相請!“李書文心算之術高明,弄清楚自己的年俸後,大聲笑道。(看吧,心算這麼好用來算自己工資。)

“是啊,既可忘情于山水,往來又無牧牛壯士!“衆人轟然以應。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無心於仕途,與其當官,不如有個舒適的環境做學問。只不過在北元治下,不當官則得不到安身立命之資,自然也無法靜下心來做學問。而大都督府把學職與官職分開的做法,正遂了衆人的心思。

“院士,華夏科學院!“郭守敬喃喃道。自從棄船登岸後,福建大都督府的一草一木,蕭資等人的一舉一動,無不令其震驚。有了安穩的生活保障,妻兒也有了退路後,這種震驚慢慢變成了欣喜。欣喜轉眼又變成了擔憂,畢竟作爲大元朝的高官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此時北元軍戰鬥力到底有多強悍。原來破虜軍還有火炮優勢可以憑藉,而被劫持前,他與黎貴達已經再度改進了大遠的鑄炮工藝。

“不知道郭大人對蕭某的安排可否滿意?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儘可提出來,蕭某將傾力滿足諸位的需求?“見到郭守敬神不守舍的模樣,蕭資走上前,低聲詢問。

“沒,沒什麼,很好,非常好!“郭守敬愣了一下,尷尬地說道。心中好生後悔幫了忽必烈的大忙,如果前些日子不那麼立功心切,也許眼下的花園別墅還能多住幾天。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郭某方纔是爲何科學院以華夏爲名,一時走神而已。“

“是啊,蕭大人可否告知何爲華夏?“朱世傑湊上前,虛心求教。在福州,華夏兩個字被提及率奇高,上至蕭資這樣的官員,下至驛站的小卒,提起什麼事情,總是我們華夏如何,我華夏怎樣,卻很少說起大宋二字。彷彿大都督府建立的是一個新的國家,而不是大宋。

也許,它的確已經不是大宋,朱世傑暗自得出結論。但他還是希望自己的設想得到蕭資的親口證實。

“所謂華夏,不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不屬於任何一家姓。他屬於世代生活在這裡,建設了這片土地的每個人。無論漢人、蒙古、女真、党項、契丹,只要願意與其他民族平等相待,即擁有這個國家。“祥興五年四月,華夏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如是說。

第3章 雲動(二)第1章 弄潮(一)第4章 驚雷(十一)第3章 碰撞(二)第1章 狩(五)第5章 風暴(五)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初(三)天變三上第2章 百鍊(一)輪迴五第4章 初(十)第5章 風暴(十)第2章 破局(五)第1章 進攻(一)輪迴六第5章 龍吟(一)第3章 選擇(二)第4章 斷腕(六)國戰十一中第1章 劫(四)第4章 初(五)風起六輪迴四風暴七第3章 死生(二)國戰十一上國戰十一下第4章 虎嘯(二)第2章 蝶變(七)第5章 風暴(一上)第4章 初(四)弄潮二下天變六第1章 進攻(五)第1章 劫(六)第1章 進攻(六)迷局三下第4章 斷腕(七)迷局二上第4章 驚雷(十一)拔劍八下第4章 驚雷(五)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國戰(一)弄潮七國戰九國戰十下選擇四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斷腕(二)國戰八第4章 初(九)第3章 天下(十一)第1章 進攻(六)風起三第1章 狩(五)第2章 破局(一)第5章 風暴(五)第3章 雲動(五)第1章 狩(四)第5章 風暴(十)迷局三下第3章 碰撞(三)第5章 風暴(三)第4章 斷腕(一)弄潮二下強盜貴族四五光明之城三迷局三下第1章 對峙(五)第4章 驚雷(八)天變五第4章 斷腕(三)第3章 死生(五)第2章 蝶變(二)國戰四第2章 破局(六)第1章 劫(一)迷局六上第4章 虎嘯(四)第4章 驚雷(六)第3章 碰撞(一)第1章 劫(七)弄潮六第3章 天下(一)合圍二下第4章 斷腕(七)國戰四第5章 龍吟(一)迷局六中第3章 死生(七)第5章 風暴(二)選擇五第2章 破局(一)風起五合圍二下強盜貴族四五第1章 黃昏(二)
第3章 雲動(二)第1章 弄潮(一)第4章 驚雷(十一)第3章 碰撞(二)第1章 狩(五)第5章 風暴(五)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初(三)天變三上第2章 百鍊(一)輪迴五第4章 初(十)第5章 風暴(十)第2章 破局(五)第1章 進攻(一)輪迴六第5章 龍吟(一)第3章 選擇(二)第4章 斷腕(六)國戰十一中第1章 劫(四)第4章 初(五)風起六輪迴四風暴七第3章 死生(二)國戰十一上國戰十一下第4章 虎嘯(二)第2章 蝶變(七)第5章 風暴(一上)第4章 初(四)弄潮二下天變六第1章 進攻(五)第1章 劫(六)第1章 進攻(六)迷局三下第4章 斷腕(七)迷局二上第4章 驚雷(十一)拔劍八下第4章 驚雷(五)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國戰(一)弄潮七國戰九國戰十下選擇四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斷腕(二)國戰八第4章 初(九)第3章 天下(十一)第1章 進攻(六)風起三第1章 狩(五)第2章 破局(一)第5章 風暴(五)第3章 雲動(五)第1章 狩(四)第5章 風暴(十)迷局三下第3章 碰撞(三)第5章 風暴(三)第4章 斷腕(一)弄潮二下強盜貴族四五光明之城三迷局三下第1章 對峙(五)第4章 驚雷(八)天變五第4章 斷腕(三)第3章 死生(五)第2章 蝶變(二)國戰四第2章 破局(六)第1章 劫(一)迷局六上第4章 虎嘯(四)第4章 驚雷(六)第3章 碰撞(一)第1章 劫(七)弄潮六第3章 天下(一)合圍二下第4章 斷腕(七)國戰四第5章 龍吟(一)迷局六中第3章 死生(七)第5章 風暴(二)選擇五第2章 破局(一)風起五合圍二下強盜貴族四五第1章 黃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