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言在泰國參加了海藍汽車泰國工廠的首輛組裝廠的下線儀式,並主持發佈了熱帶版的海藍SLMC-L1車型的發佈儀式後。
並沒有在泰國停留太久,而是繼續前往了印尼參加了當地和海藍汽車的投資建廠談判。
當地對包永言的到訪非常歡迎,進行了高規格的接待。
包永言抵達該國後參加了高級別的會談,隨後出席參加了當地的汽車峰會。
在當地的汽車峰會裡,包永言表示了看好印尼的汽車市場,以及其在東盟地區裡的汽車領域的領導作用。
並希望能夠把世界頂級的智能電動車海藍汽車帶來印尼!
海藍汽車之所以選擇印尼作爲東盟地區的第二個投資國家,這也是和印尼自身的情況有極大的關係的。
首先,印尼的人口龐大,足足有二點八億人口,其上萬億美元的GDP位於東盟地區第一名,人均GDP也很不錯,大概能夠有四千美元左右,是屬於比較典型的中等收入國家。
整個東盟的GDP也就二點九億美元左右,而印尼一家就有一萬億美元,佔比大概百分之三十五。
此外,印尼的相對穩定,這意味着其經濟潛力不小。
這些都讓印度成爲了東盟地區裡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大量國內企業出海的重要之一,雙邊貿易大概能夠有七百多億美元的規模,印尼每年都要從國內進口大量的各種的產品,其他的普通貿易產品不去說。
且說和徐申學有關係的一些產品,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智能終端產品,服務貿易,智能電動車這三大類。
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每年都向印尼市場出口大量的各類智能終端產品,主要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產品。
印尼市場對於智雲集團而言,倒是不怎麼樣……因爲智雲集團旗下智能終端產品都是昂貴產品,售價極爲昂貴,其S系列的平均售價超過一千美元呢,如此昂貴的手機對於人均GDP只有四千美元的印尼而言是過於昂貴的。
儘管智雲集團針對印度,印尼以及其他新型市場裡主推SX以及SXL機型的策略帶來了一定的銷量,不過銷售額比較一般。
過去的一年裡,智雲在印尼市場裡一共銷售了大概一百二十萬臺手機,但是大部分都是售價相對低廉的SX以及SXL,還有老款S系列手機以及C系列手機……而新款S系列旗艦級的銷量很低的。
而今年裡,智雲集團的手機產品裡,核心拳頭產品已經是S17系列手機,平均售價超過一千美元。
但是在印尼市場裡,銷量最大的卻是S16X……不是S17旗艦級系列,也不是老款的S16旗艦級系列,甚至都不是S17X,S17XL系列……而是去年春季發佈會裡推出市場的去庫存產品S16X。
這東西到如今,在國內的平均售價只有三千三百元左右,在智雲手機的產品線裡,是屬於典型的低價手機。
不過對於威酷電子而言,這又不一樣了。
因爲當地的人收入有限,其實印尼市場上最暢銷的手機機型,並不是三四千甚至五六千的機型,而是那些千元機。
而這是威酷電子的傳統優勢領域!
威酷電子旗下的小藍數字系列,小藍M系列在當地的銷量很不錯的。
除了威酷電子外,國內的其他幾家廠商,如大米、OV、華威在當地的銷量也很不錯。
考慮到當地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徐申學也是投桃報李,在印尼設立了智雲集團的海外研發中心。
所以雙方的合作還算是愉快,雖然印尼市場本身不算大,消費能力有限,不過徐申學看重的是他們的未來潛力……以及沒有競爭關係。
要說潛力,印度潛力更大,但是徐申學可從來沒有打算在印度投資什麼,就是因爲印度野心太大。
而印尼嘛,自身實力有限,就算是有野心也無所謂。
最終,海藍汽車考慮到開發整個東盟市場選擇第二個組裝基地的時候,橫向考慮了其他東盟國家,最後選擇了印尼……當然,印尼當地爲了吸引海藍汽車前往投資,也是給予了巨大的優惠政策措施。
不僅僅是直接的建成、稅收優惠這些東西,也承諾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裡進行扶持發展,包括扶持推廣充電樁建設、購買智能電動車的各種補貼等等。
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基本上和泰國那邊是比較類似的。
如此一來,海藍汽車和印尼那邊就有了共識,所以纔會有了包永言前往當地參與談判的場景。
這是合則兩利的好事,雙方都在積極推動……當然,有人笑就有人哭!
什麼人哭?
自然是日本的汽車企業啊!
在這裡,必須再重點體積,幾乎整個東盟市場都是日本車企的後花園,泰國、印尼,馬來,越南等國家裡,日本的汽車品牌在當地都是屬於龍頭老大的地位。
而在印尼,日本車企的優勢地位極其明顯,其市場份額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所以,日本車企對海藍汽車殺入東盟,進軍泰國、印尼的舉動是非常警惕甚至擔憂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他們其實不是擔心海藍汽車本身……海藍汽車再牛逼,那也是個高端汽車品牌,其車型售價太高……目前在售最便宜的車型,補貼後落地價也要三十多萬呢。
這和東盟地區裡的以廉價便宜車型的市場是不一樣的的。
在這裡十來萬左右的入門級車型,纔是主流……
實際上,十來萬的車型,也是全球絕大部分國家裡的主流車型。
豪華車型,從來都不是汽車市場的主流!
全球一年汽車銷量能夠有七八千萬輛呢,而三四十萬以上的豪華汽車銷量才那麼幾百萬輛,佔比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出頭。
而且豪華車型市場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華夏是近年來最重要的豪華車型市場……其增速非常快,這也是推動海藍汽車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海藍汽車的百分之六十八的銷量都是國內市場所貢獻的,海外市場在早期的時候很重要,但是隨着國內經濟的提升,海藍汽車從昂貴玩具朝着傳統豪華汽車品牌轉變後,尤其是海藍SLMC推向市場後,國內市場就成爲了海藍汽車最爲主要,也是最爲核心的市場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海藍汽車都是一個豪華汽車品牌,這一點和日本車企是有巨大的差別的。
所以別看海藍汽車前些年在東盟地區攻城略地,現在更是在泰國以及印尼搞汽車組裝廠,試圖把東盟市場打造爲自家的後花園。
然而這對日本車企而言並不會帶來太大的損害……海藍汽車的崛起,最大的受害者其實一直都是寶馬和奧迪以及奔馳這三大品牌。
日本車企更害怕的,還是海藍汽車在東盟殺出一條血路之後,後頭一大票的華夏車企跟着跑過來……那纔是更要命的事。
一想到比亞迪,北汽,廣汽等一大堆國內車企的廉價電動車殺向東盟市場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場景,很多日本車企的高管管理層都忍不住頭皮發麻!
基於這種擔憂,日本車企一方面是高度關注海藍汽車的動向,進而警惕背後更多的華夏車企的動作。
另外一方面也是開始了部分行動進行積極自救,比如豐田進一步加強混合動力系統的研發。
試圖結合他們在傳統燃油車上的巨大優勢,再加入電動車的一些特性,來獲得一個油電混合的平衡……
只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就是了。
尤其是當海藍汽車在去年的時候,就正式向市場推出了搭載半固態電池後,把純電車型的續航直接幹到了六七百公里的程度,這大幅度解決了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
更別說,海藍汽車的增程車型,其綜合續航能夠輕鬆做到一千多公里。
此外,比亞迪爲代表的插混技術路線也是相當有市場競爭力,而這個插混也是沒有什麼續航焦慮的,而且在城市內短途駕駛的話,又可以使用純電。
如果不進行長途駕駛的話,平日裡充電也方便的話,插混車型加一箱油甚至有可能從年初用到年尾……
如此情況下,純電以及插混或增程這三大技術路線,發展的都非常快速,已經對日本車企主導的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以上說的還只是動力系統部分的技術差異……都還沒有說智能部分以及電池管理技術等部分呢,而這些領域裡日本車企的差距就更大了。
如此,日本車企感受到焦慮,也就成爲了理所當然……他們看到了威脅,但是對威脅無能爲力!
————
包永言在印尼停留了幾天,和當地進行了談判後,其專機又奔赴歐洲地區。
歐洲也是海藍汽車的重要市場,也是除了華夏本土市場外的最大市場,當地的居民收入相對比較高,能夠承受海藍汽車的高昂售價。
儘管海藍汽車進入當地市場,需要承受一定的關稅,以及當地運營成本比較高,導海藍汽車在歐洲的售價比較高。
但是依舊靠着優秀而頂級的技術,大量征服了當地的消費者。
海藍汽車在歐洲,去年裡一共賣出來了二十多萬輛車呢,其中的海藍SLMC賣的很好的。
不僅僅歐洲,其實海藍汽車在其他的很多國家裡都銷量算得上不錯……儘管受限於高昂的價格,在當地的汽車市場比例裡佔比很低,但是豪華汽車品牌嘛,佔比低本身就是屬於很正常的事情。
海藍汽車的做法是全球開賣,這個國家賣幾千輛,另外一個國家賣幾千輛,然後全球那麼多國家積累起來,其銷量就相當可觀了。當然,國內這麼多汽車廠商裡,甚至全球衆多汽車廠商裡,也只有海藍汽車能這麼幹……
因爲海藍汽車背靠徐申學以及智雲集團,在全球範圍,哪怕是在非洲原始部落裡都擁有巨大的名氣以及品牌號召力。
一說起海藍汽車,誰不知道那是世界首富徐申學搞出來的智能電動車啊,渾身上下都是黑科技。
全球獨此一家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全球獨此一家的半固態電池技術!
光是這兩點,就足以吊打全球各大汽車廠商。
海藍汽車天生自帶的高科技屬性,讓很多人都沒有把海藍汽車當成傳統汽車來看待,而是當成了一件高科技產品來看待!
所以,海藍汽車的智能電動車價格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很多人看來很正常……黑科技產品嘛,賣這麼貴很正常,更別說這是徐申學做出來的產品了。
徐申學做出來的黑科技產品,就沒有什麼是便宜貨……全都是死貴死貴的,人們早就習慣了。
但是其他汽車品牌,如果搞出來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電動車型……能買幾萬輛就算是你牛逼了,還想要買幾十萬輛甚至上百萬的年銷量……人家消費者都會覺得你瘋了!
消費者們,也是會區別對待的……
而導致這種區別對待的核心原因就是:人們沒把海藍汽車當成傳統汽車看待,而是當成了黑科技滿滿的未來智能化汽車看待!
這種消費者的認知差異,直接決定了他們對價格的承受能力!
所以,你都可以在非洲窮的叮噹響的地方里,看見當地富豪的海藍汽車……
畢竟一個地方窮,並不代表當地的有錢人也窮。
當然,即便海藍汽車在全球都在賣,然而歐洲市場依舊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場,所以海藍汽車還是非常重視的。
之前通過和歐洲的幾個財團進行談判後,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按照雙方的合作協議,海藍汽車將會在歐洲投資建廠,除了核心零部件外,其他的部分零配件需要在當地採購卻需要達到一定的比例。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市場換取就業的行爲。
雙方各取所需。
根據這一協議,海藍汽車在西班牙投資建廠,雖然在西班牙的工廠建設起來遇到了諸多的麻煩,不過後續和對面的財團交涉之後,對方的財團出馬就搞定了諸多環保,動保之類的麻煩。
後續進入了正常的施工進度,只不過受到歐洲這邊的工作效率問題,西班牙工廠的施工進度依舊是比較緩慢的。
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西班牙工廠要投產都得兩年後,大概是20年左右。
因爲西班牙工廠進度比較緩慢,同時歐洲地區的市場也比較重要,潛力巨大,同時也是爲了分散風險,平衡合作財團之間的利益分配。
所以在去年秋天的時候,海藍汽車和歐洲的幾個老財團又達成了一個新的協議,決定在匈牙利也建立一個汽車工廠,設計產能是年產十萬輛。
後續西班牙工廠面向西歐市場,匈牙利工廠則是面向東歐以及部分中歐市場。
兩個工廠加起來,設計產能是二十萬輛,這是未來海藍汽車針對歐洲市場的重要佈局。
這兩個工廠所生產的海藍汽車,雖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分一部分利益給歐洲那邊的財團,但是海藍汽車依舊能夠拿走大概百分之七十左右,並且依舊能夠把電池、電機、智駕等部分的核心技術以及零部件的生產留在國內。
不轉移核心技術部以及零配件製造,這是徐申學制定下來的海藍汽車的海外投資底線策略。
如果後續海藍汽車在歐洲地區的銷量持續上漲,那麼未來海藍汽車還會繼續擴大在歐洲地區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當地工廠組裝車產能。
就當包永言跑到歐洲去鼓吹智能電動車,同時鼓吹海藍汽車爲當地帶來了多少就業崗位,多少稅收之類的話的時候。
徐申學也是在國內迎接了馬斯克一行人的到訪!
馬斯克是過來視察特斯拉滬城工廠的,作爲特斯拉和海藍汽車戰略合作的一部分計劃。
特斯拉滬城工廠由特斯拉持股百分之七十,海藍汽車持股百分三十,作爲對應,海藍汽車在墨西哥設立工廠,海藍汽車持股百分之七十,特斯拉持股百分之三十!
雙方還進行了供應鏈、專利技術方面的相互交叉互換協議。
同時共同承諾協助對方的車輛進入各自的市場。
當雙方談判達成後,馬斯克自然是非常重視,有事沒事就跑過來一趟看一看滬城工程的進度。
他已經眼紅華夏這邊的市場很久了,尤其是目前特斯拉的經營並不算順暢,受到美國汽車供應鏈的巨大影響,同時當地對電動車領域的扶持力度並不算太大,特斯拉的汽車銷量其實不高。
去年特斯拉一共才賣了十萬輛車出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裡,銷量都還沒有比亞迪高……和海藍汽車更是差距巨大。
只不過他們也有着自身的天然優勢,那就是美國市場都是它的……在美國市場沒什麼競爭對手,尤其是海藍汽車要出口到美國,薪資的關稅比例達到了驚人的百分百後,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他們遲早能夠把美國市場給開發出來。
問題是,他們的供應鏈問題很大,在成本控制上難度非常大。
這也是特斯拉跑到滬城設立工廠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海藍汽車主導的華夏智能電動車的成熟而龐大,並且廉價的供應鏈,進而控制特斯拉的製造成本,然後再把便宜的特斯拉供應華夏市場以及其他海外市場。
這樣做的特斯拉也意味着要採用幾乎百分百的華夏供應鏈……包括電池組,電機,芯片等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會在國內採購。
這意味着稅收以及就業都會留在國內。
這對於華夏汽車工業而言很重要!
你可以來賺錢,但是就業和稅收以及供應鏈你得留下來!
饒是如此,這座工廠對於特斯拉而言依舊非常重要。
一切順利的話,這座工廠將會在今年就進行試產了。
這一次馬斯克過來視察,也順路來拜訪了徐申學,其目的倒是很簡單,那就是敲定雙方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戰略合作。
尤其是半固態電池以及算力芯片領域的合作。
之前徐申學和對面的老美財團爆發衝突,直接取消了對通用以及福特等美國傳統汽車廠商的半固態電池以及新一代算力芯片的供應,特斯拉因爲和雙方的合作關係,則是獲得了豁免權。
但是這種豁免也不是穩固的,所以馬斯克還是非常重視維持和徐申學的關係。
而徐申學則是給了對方肯定的答覆:放心,半固態電池以及算力芯片會繼續賣給你,雙方的合作將會持續下去,並且是長期性的合作。
徐申學的想法是,反正海藍汽車已經比較難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了,後續的墨西哥工廠估計也就是做一波生意而已,未來同樣會面臨一些麻煩。
如此情況下,該怎麼拿下美國汽車市場?
賣不了整車,我就賣動力電池和芯片以及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啊!
動力電池佔據整輛車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成本呢,賣電池賺的錢可不會比直接賣車少。
而賣電池的話,也需要一個載體,特斯拉這個新興的車企,背後的財團力量也和美國汽車企業利益不一致,這就成爲了很好的選擇。
通過賣先進的半固態電池給特斯拉,然後間接殺入美國市場賺錢,這也是挺好的嘛!
並且特斯拉獲得了半固態電池以及算力芯片以及其他一些領先的核心零配件,那麼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就會變得更大,後續對通用以及福特等傳統的美國車企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傷。
這種事,徐申學是很期待看見的!
你拉關稅搞我,我就扶持你的競爭對手去搞你……
如果特斯拉和美國那邊的傳統汽車廠商幹起來了,那麼就意味着美國內部的新老財團打起來了,徐申學這個外人就能一邊嗑瓜子一邊看戲!
所以,徐申學對馬斯克一行人的到來表示了尊重和歡迎,這也讓馬斯克感覺很有面子……世界首富,科技大佬徐申學這麼給他面子,他也覺得很爽啊。
在社交媒體上他都很興奮的表達了對徐申學各種推崇呢。
稱徐申學是二十一世紀裡最偉大的企業家,在推動技術進步這一領域裡的作用不可代替。
徐申學也投桃報李,誇了誇馬斯克,雙方是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
在智能電動車領域,尤其是在如何開發,擴充美國智能電動車市場,雙方還是很有共同話題的,畢竟都有着同樣的敵人:通用以及福特爲代表的美國傳統汽車產業鏈!
這兩人都恨不得美國的傳統汽車產業鏈早日完蛋!
隨後,有很多財經類的媒體報道了徐申學和馬斯克之間的會面,有些媒體說雙方的合作,是全球化的合作典型,但是也不是所有媒體都看好雙方的合作的,批評的聲音也不小。
但是毫無疑問,兩人的會面以及合作,將會對全球的智能電動車產業甚至汽車產業都造成巨大的影響!
因爲雙方的核心目的,都是推動智能電動車市場的持續擴大,最後終結傳統燃油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