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



“到前頭的小山包前停下來,叫步兵休息一下,要是有水,就飲一飲馬。”

左良玉說畢,自有人晃動大旗,四周好幾裡範圍,光是騎馬傳令都有一陣子,應旗之後,隊伍就亂哄哄的停了下來。

左良玉不爲人覺察的皺了皺眉……現在隊伍之中夾雜了太多的新兵,一支軍隊,不光是有甲胃或是兵器就能成型,士兵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行軍,佈陣,紮營,隊列,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怎麼走路都是一門學問。遇敵時,多次打仗的老兵和將領一樣,能看出來敵軍強弱,陣腳是否鬆動,或是知道不管怎樣都要打下去,堅持下去可能獲勝或活着離開戰場,把兵器拋掉用屁股對着敵人,那是隻恨自己死的不夠快……道理是對的,但初上戰場的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想丟掉兵器轉身逃走。

“傳,令劉、李二副將率前隊暫停,等候中軍往前靠一靠!”

雖說相隔並不遠,但左良玉已經發覺往白羊山的道路有點問題,中間這裡雖然已經是進入丘陵地帶,看着寬闊起來,山坡上甚至還有幾個零散的村莊,沿着隊伍左側有一條小河,蜿蜒流淌,一路多情相隨。

這種地形,固然有利中軍展開,但丘陵之後,是不是有埋伏,也很難說。

左良玉雖然不是真正的良將,但好歹打了十來年仗了,這一點領悟還是有的。

只可惜已嫌太遲。

早晨的太陽,像牛車軲轆那麼大,像熔化的鐵汁一般豔紅,帶着噴薄四射的光芒,在光芒之下,左部大軍所行的丘陵嶺脊上,薄霧之中,高原之下,是前行着的千軍萬馬。

除了張獻忠的中軍大營打着紅旗外,其餘各營按着前後左右不同顏色打着不同的旗幟,再加上各級將領到小軍官的各級認旗,紅的,黑的,白的,藍的,紫的大小旗幟,隊各一色,在起伏曲折的丘陵間隨風招展,時隱時現,看起來是十分的壯觀。

“應旗……”

不知道是誰叫喊了一聲,蒼涼雄深的聲音響徹山嶺,同時也是驚醒了正在沉思中的左良玉。

就在他的中軍對面,一座座不高的丘陵之上,在村落和人家之間,在嶺脊之上,在半山腰,在殘落凋零的樹林之口,無數面旗幟在迎風飄蕩着,晃動着,無數的刀槍劍戟在光線下熠熠生輝,形成了長槍與鐵矛的密集從林,令人望之而膽寒。

在這樣的壯麗景色之中,一杆在丈六之上,也不知道有多高的紅旗在旗幟海洋的正中,每輕輕晃動一下,那些數不清的旗幟亦是會迴應一下,在大旗之下,似乎有一個騎棗紅馬的大漢正在耀武揚威的策馬驅前,那種睥睨一切的凌人霸氣,隔着這麼遠的距離,似乎也是能夠發覺。

“中伏!”

左良玉感覺自己的胃被人重重搗了一拳,一種虛弱和疼痛的感覺立刻就是侵襲了上來。千算萬算,他沒有想到,張獻忠沒有在白羊山一帶躲藏着準備過年,而是主動出擊,來找他的麻煩來了。

隨着大旗

搖動,中間的人馬開始如潮水般的往下涌來,然後就是一聲炮響,接着就是騰起來一片喊殺聲和密如珠連的炮聲。

“開始了,叫各營莫慌,敵軍人數與我軍相差不多,挺住了與他們廝殺,我正想找他,他反來找我,就在這裡,取張獻忠的首級!傳,吶喊,取張獻忠首級!”

官兵的鼓也是驟然響了起來,左營之中,當然也不乏大量能征善戰的將領和有經驗的小軍官和老兵,在他們的帶動下,官兵的旗幟也是開始搖晃,舞動,並且鼓聲和號炮聲也響了起來。

前鋒的交戰很快就開始了,張獻忠和徐以顯等人挑選的這個伏擊地點十分的巧妙,不僅沒有被左軍的哨探發覺,還避開了四千多人的左軍先頭部隊,現在留一部份精銳防止左軍的先頭部隊殺回來,大半的西營主力在各級將領的率領下,爭先恐後的向着官兵中軍所在的方向殺將過去。

一隊隊火炮手和弓弩手先動手,站在土丘上對官兵猛烈射擊,霎那間,大批的左軍官兵倒了下去,鮮血流出,不少人倒在左側的小河之中,使得河中的流水迅速變成了紅色。

西營在谷城駐紮了一年多,平時的軍事訓練從來沒有停止過,和浮山軍只練火銃不同,象西營這樣的營伍,火器很少,農民軍很難搞到太多的硝石和硫磺,所以對火器只侷限於號炮或少量的鳥銃使用上。

多半還是在苦訓弓箭手,每天日常勤練不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最少要經過三年左右的訓練和實戰,才能在百步左右按將領的意圖,將弓箭不停的傾瀉在固定的地段,用奇數和偶數的辦法,分隊射擊,仰角和平角不斷的調整,使得敵人的盾牌和鎧甲防護作用被削弱到最低,然後受到最大程度的殺傷。

在張可旺的將旗之下,最少聚集了兩三千的弓手,其中有一多半是在谷城練出來的新手,神情很緊張,但在張可旺麾下,卻是沒有人敢有絲毫的懈怠,哪怕官兵在開始時舉旗反攻,距離很近的時候,這些弓箭手仍然是在單調的梆子聲響裡,不停的向官兵射去利箭,在他們的壓制下,官兵弓手的反擊顯的綿軟無力,沒有決心,很快就敗下陣來。

這樣的伏擊戰最容易打擊中伏者的決心,其實公允說來,西營的戰鬥力要稍弱於左營,此次戰事,西營要留有看守老營的兵馬,還有要分一部份兵去防備左營前鋒部隊的回捲……萬一從伏擊敵人倒被敵人兩邊反包圍,這樂子可就是大了去了。

左營雖然被和前鋒部隊截斷了,但中軍主力猶在,鎧甲和兵器要好過西營,精兵數量也多過西營,此時是猝不及防被打斷了陣腳,一旦部將和士兵都鎮定下來,伏擊的一方未必能佔到太多太大的便宜。

這個關鍵之處,西營上下當然都十分明白,左營上下當然也是清楚。

前鋒受挫,後陣號炮連響,仍然是繼續押了上來。

旗幟之下,適才敗仗的一隊官兵中被拖出十幾人來,有小軍官,也有敗兵,中軍旗幟搖動,接着刀斧手便動手,砍下十幾顆人頭來

臨陣之時,左良玉的這一點狠心和果決還是有的。在這樣的刺激之下,左營前鋒隊伍開始重新調整,又繼續向前涌動過來。

表面上兩邊還在對攻之中,張定國卻是在穩定中看到一絲不協的危險,他策馬急驅,趕到張可旺的將旗之下,對着張可旺大聲道:“可旺哥,把你的騎兵給我管帶,我帶着人一起衝下去!”

此時官兵大量涌上前來,到處都刀槍交錯,旗幟推進或後退,整個戰場綿延數裡,到處都是喊殺聲,兵器交錯的金鳴聲,馬匹的悲嘶聲,人的吶喊和呻吟聲,天地之間,似乎唯有這個正在慘烈廝殺的戰場存在着,人類的一切其它的意識,都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名將和庸將的區別,就在於名將能在戰場上仍然保持冷靜,平時所學的,所領悟的東西,仍然有效的存在於腦海之中,鎮靜之後,纔能有明確的清晰的判斷,有了這個,雖不一定能成爲名將,但如果沒有,則必定是一個失敗的庸才。

張定國,亦就是後來在南明時期名字熠熠生輝的一時名將,以張守仁粗淺的歷史知識來說都是對他敬服異常。

人品沒有話說,在西營這樣的地方被尊稱爲“小柴王”可見他的爲人處事有多麼得人心和被衆人擁戴。

能力也沒得說,以南明打成那樣的局面,李定國和孫可望從四川進入雲貴,經營地方不到兩年就有一支實力強勁的新軍,然後往兩廣,入湖南,敗孔有德,使其自殺,也算是爲登州百姓報了血海深仇,然後北上湖南,擊敗南下的滿洲八旗,在戰場上殺掉了尼堪這個正經的八旗貴胃,努兒哈赤的嫡系子孫敗歿於疆場上的,也就是李定國手中的這一例戰例了。

如果不是鄭成功存有門戶之見,而且優柔寡斷,坐失良機不肯在李定國進入兩廣時一起發動,也不肯襲擊江南,導致清軍可以把全軍力量用來對付大西軍,如果不是孫可望爲了一已之私搞內部鬥爭,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並且投降清朝,將雲貴一帶的虛實盡數告之,恐怕南明在李定國手裡就能起死回生了。

他纔是明末真正的名將,惜乎只差一線,所以功敗垂成!

和李定國比,不要說農民軍的大將或是所謂的江北四鎮,或是左良玉之流,就算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國姓爺鄭成功,在人品和能力上,都是瞠乎其後,鄭成功不過是奪得自己父親早年的基業臺灣,並且使小朝廷多苟活了一些年,而後在經營上一無所得,其孫鄭克爽主政臺灣,也只剩下一支實力不強的水師而已,清軍一致便投降,當時的臺灣漢民也不過十萬人左右,鄭成功經營多年,商政經濟一無建樹,北伐南京時十分愚蠢的相信敵人的緩兵之計,驕狂自大,執法過嚴,使指揮僵化不靈,導致慘敗。

固然他的堅持和恢復祖業令人欽佩,但與李定國相比,確實是有差距的。

此時的南明名將不過十七歲不到的年紀,白馬銀袍,瀟灑出塵,而雖向張可旺做着出擊的要求,卻是神情自若,毫無異常緊張之感!

(本章完)

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一百七十七章 漲工資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營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千級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七百章 轟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態圈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七百一十五章 買船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四十章 訓練第六十一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當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一百二十章 大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五百章 圖謀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
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一百七十七章 漲工資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營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千級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七百章 轟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態圈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七百一十五章 買船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四十章 訓練第六十一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當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一百二十章 大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五百章 圖謀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