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



周全有也動了談興,笑着道:“黑娃,你這廝是好樣的,我記得你二十三?”

“排長,俺二十四了。”

“哦,對,又過了一年,現在是崇禎十三年。告訴你黑娃,這些甲騎練的可苦,也得不怕死,你知道人家幹什麼去?”

“吃苦麼,莊戶人怕什麼吃苦,怕死俺也不怕,俺活到現在是賺的,又着實過了兩年想也沒想過的好日子,替咱大將軍賣命死了,以後家裡只等着享福……俺不怕。”

“嗯,嗯!”周全有點點頭,笑道:“你和李金魁幾個都是二十來歲,守在家裡侍弄那幾畝田做什麼?上頭授課時說過,你瞧着現在是天下大亂?狗屁,更亂的在後頭!想過好日子,先甭怕死,越怕死的就越早,等這一段過去,咱們大將軍回來了,再挑兵時,你就應募去。聽說咱莊丁比普通人容易通過,你可甭把機會給浪費了。”

“嗯,俺就這樣想的。”

“俺到時候也去。”

應聲的全是二十來歲的棒小夥子,其中有河南流民,也有東昌本地人。這些人都是百劫餘生下來的,知道周全有說的是正經話……越怕死,死的越早,這年頭已經這模樣,再亂下去,自己死便死了,能叫家人過上好日子,纔是真的。

以大將軍這樣的地位,他的話在莊戶人眼裡和聖旨也差不離了,跟着他,大傢伙心裡頭踏實!

“弟兄們,甩起膀子走哇,早到臨清,早下城池,輜重營的弟兄們可都等着搬糧食哪!”

轟笑聲中,步兵隊伍在旗幟之下,果然也是走的更快了。

……

……

“太師,李青山又一次覆信,說是往臨清的絕不是他的人,也不知道是哪裡冒出來的雜碎。他說,這事兒他也是無法,如果他往東昌去,更坐實了他要打臨清的傳言,所以現在他帶着主力迴轉,就在陽谷一帶屯着等招安,他還說,要太師趕緊招安,再遲的話,他麾下兵馬太多,沒準又有誰有異志……”

上次給李青山送信去後,劉澤清原以爲李青山會趕緊把往臨清一帶的兵馬撤回,同時撤東昌府城之圍,兵馬回縮,等他進濟南底定大局之後,再向朝廷上書給他招安。

這一切是計劃好的事,誰知道這廝辦事委實毫無章法可言,現在索性摞開手不管,兵馬已經縮到陽谷南邊去了,再往南,怕都要回到梁山泊了。

最近不僅是臨清的事,兗州陽谷和東平州一帶的士紳世家都頗有怨言,這李青山鬧騰大了,兩萬來人幾乎是把這半個兗州的無賴青皮混混都裹挾進去了,全是好吃懶作沒人性的主,一路橫掃跟蝗蟲一樣,不分大戶小民,反正能搶的就一定不會放過,軍紀比官兵還要壞,簡直是混蛋之極。

不早點招安,這混帳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模樣,招安之後,給他幾千額兵的定額,剩下的解散,地方也就要安靜許多,兗州和東昌原本都是山東最富的地界,兗州種的棉花全運到臨清賣,還有各種土貨物產,都指着到臨清的商行販賣去

,現在這戰禍連綿不絕,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

這些中小世家雖然力量不大,損失卻是比大世家大的多,也是急切的多,種種意見彙集在一起,也是一股叫人不敢小覷的力量了。

劉澤清這幾天嘴角起了個燎泡,火氣大的嚇人,聽到李青山的話之後差點倒不上氣來,見他如此,衆心腹大將連忙上前,勸的勸說的說,最後還是柏永馥的話劉澤清聽的入耳:“大帥,現在說啥也沒用,不過幾千萬把的響馬,估計是藉着李青山名頭嘯聚起來的,可能還有不少河南流民在裡頭,派幾千精兵去衝散了也就完了,不值得着急上火。”

“柏將軍說的是。”

“柏哥說的有理,俺覺得對。”

劉澤清的兩萬來兵,核心精銳是有五六千人,其中大半是騎兵,其餘的兵丁肯定是不能和九邊的邊軍比,但和響馬比還是有點信心的。

“國柱現在在哪裡了?”

“剛到陽谷地界,說是已經和李青山部下見着面了。”

“……”

劉澤清默然不語,嘆了口氣。現在已經是三月十六,調兵已經十來天了,結果張國柱麾下三千多人,到現在才走了二百來裡。

他也知道,這不是張國柱成心,而是部下都不想打仗,想去濟南發財。剛進城肯定要搶上幾天,都憋着一股勁去發財,誰想打仗?

發下的銀子,張國柱等將領肯定多半私分了,拿零頭髮下去,然後層層扣下去,普通小兵能分個錢串子就算祖上有靈。

“唉,再發一萬銀子勞軍吧……”劉澤清還沒摸着濟南的邊,自己的部下雖然拼了命走,一心想發財,一天也就三十里地,還得自己掏錢賠上晚飯的糧食,再這麼下去,老底都得賠光了。但臨清的事不管是肯定不行了,他決定再給張國柱部下一萬銀子,同時又對柏永馥道:“柏兄弟,看來只能再調四千騎兵,由你領着,也往東昌走一遭了。”

“這個……”柏永馥一楞,不過也只得道:“末將當然要替太師效力。”

“你拿兩萬。”劉澤清知道不掏錢不行,顧不得劉源清殺雞一般的掙扎使眼色,又開出賞格,待柏永馥謝後,他才道:“我這裡一萬多人奔濟南,只報稱五千,你和國柱領小八千人,人雖少,實則就是全部精銳了,等濟南安定下來,你們再從臨清回來一起在濟南城裡頭享福。”

一轉眼就拿三萬,這在曹州軍裡也是難得,他們每年軍餉有限,靠打劫維持軍伍,欠餉也是難免的,劉澤清一次拿這麼多銀子出來,也算真的大出血了。

當下柏永馥領了軍令,帶着四千騎兵,轟隆隆開往陽谷一帶去了。

待這一批精銳走後,劉澤清才放了心,開始叫幕客提筆給張溥覆信。原來這陣子風聲大惡,張溥一路遊歷已經到了高密一帶,聽聞消息後覺得不大妙,寫了封信來,勸劉澤清要以大局爲重,莫要使局面再惡化下去,劉澤清對這個恩主雖然膩味,但也不敢怠慢,這邊把事情佈置好,接着就是覆信,請張

溥放心。

……

……

劉澤清的覆信是三月十八送到了張溥手中,事隔幾天,張溥沒有接到新的消息,但看到信的內容,見劉澤清把主力全派到東昌,頓時也是放心,微微一笑,叫家人把信收了。

眼見膠州在望,張溥的心思也有點異樣起來。

從打濟南往青州,再往萊州,一路情形叫張溥感覺十分別扭。

官道雖然還是那樣破爛,但有一些地段明顯是修過了,該補的補過,橋樑也修的十分堅實,易於叫大軍通過。

同時一路上沿道路兩邊,他看到不少農莊,也進去一兩家參觀過,對他來說,那種衝擊之感十分強烈,農戶與他說話時那種自信和滿足的神采和目光,叫他格外的不舒服。

“北地之民,簡直沒有教化,對我等讀書人,殊乏敬意啊!”

在江南,張溥哪怕不亮身份,憑他一乘小轎,書童在側,家僕跟隨的景像,一看就知道是名士出遊,平頭百姓見了,只有叩頭的份,哪裡還敢這麼平平常常的看他,與他談話說笑還充滿自信的模樣?

“若這般情形,雖富,卻毫無規矩禮儀矣!”

所謂倉稟足而知禮儀,但一路上農莊裡看來,但見種種叫張溥不舒服的景像,是官吏主持生產和生活,而不是儒生和宗族,而退伍的老兵居然掌握治安和練兵,把整個農莊管的象個兵營。

這樣的情形,簡直就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慄!

倒不是張溥食古不化,或是那種讀書讀傻了的書生,若是那般的人,看到民間富足,反而會欣喜。但張溥見了,唯有恐懼和反感。

維持整個帝國的不是靠兩萬多官兵和五六萬吏員,這麼龐大的帝國,從最北到最南快馬要跑上一個月,想用真正有效率的精細管理是很難想象的事,而自秦始皇行郡縣制後,地方權力越消越弱,要統治這麼龐大的帝國,只能靠道德來統治。

道德爲核,然後是宗族與士紳共治天下,最少在大明就是如此,這樣的統治次序是連皇帝也被拋在統治核心之外的,除了開國的幾個帝王和異類外,明朝的皇帝其實一直是被文官們以道德約束在體系之內,任何掙扎都是徒勞的。

萬曆年間,兩年四次離開京城百里,結果就招致科道官連年上奏反對,從儀衛到邊疆有警,包括皇帝的身體,種種理由一起上,結果是皇帝漸漸明白過來,自己只是一個活着的祖宗,統治這個帝國的根本不是皇帝,而是以道德爲核心的整個龐大的文官體系!

象浮山的這些農莊的體系,正好是把文官的道統破壞的乾乾淨淨,一切以秩序,條例,公文,律條來管理,所謂的道德體系在浮山的農莊內是沒有市場的,這裡也沒有宗族和族長,種種一切,叫張溥有窒息的感覺。

如果整個大明遍佈這樣的莊園,那麼,讀書人怎麼擔負起教化的責任,又有誰會聽他們的教化,而整個大明的官僚體系和所有的成例,在這樣的新體系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五百一十章 剋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巡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七十章 莊園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艦炮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六十章 收益第五百六十一章 江湖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二章 重生第七百零一章 降伏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六十二章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三百九十一章 流民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
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五百一十章 剋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巡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七十章 莊園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艦炮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六十章 收益第五百六十一章 江湖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二章 重生第七百零一章 降伏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六十二章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三百九十一章 流民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