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



崇禎的面色已經變的慘白,身邊的后妃和諸皇子都是神情緊張,看向王德化跑過來的方向。這個時候,又是王德化親自送奏報來,很多人已經隱約猜到了是什麼地方出了大事,但他們並不敢說,所有人都是屏住呼吸,等着迷底揭開的那一刻。

小公主已經急急放了下來,剛和父皇沒親熱幾下就被放下,小公主嘟起了嘴巴,不過此刻沒有人敢安撫她,長平公主急忙將這個不懂事的小妹子帶到大人們的身後,悄悄藏了起來。

崇禎的臂膀還保持着抱人時的半圓狀態,看着有幾分滑稽。

他的臉上,也是明顯的畏懼神情顯露出來,爲君十四年,他已經被嚇怕了。

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接連而來,今日之事,怕是前所未有的大變局要發生了。

王承恩原本伺候在天家一側,今日原本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府邸,和老孃團聚,但因爲山東鎮的事情他知道皇帝並不高興,爲着此事,他已經多日不敢回家,每天在宮中伺候皇帝起居,指望用勤謹來挽回天心……不成想,居然突然遇見此事!

“宗主爺……”

王承恩遠遠迎了下去,見他上來,王德化楞徵了一下,這個老太監向來喜怒不動於色,深沉內斂,在魏忠賢當權的年代他還不顯山露水的,崇禎這十幾年,他牢牢把握住了內廷,並且在不動聲色中,完成了對外朝的影響。

象九千歲那樣搞的天下怨望,自己落個上吊的下場,王德化甚爲不取……何苦來哉?儘可從容行事,細雨潤物無聲,這纔是王德化期許的境界。

事實上他辦到了,崇禎十七年間,王德化雖未如魏忠賢那樣一手遮天,但在他經營把持之下,太監勢力其實比天啓年間只強不弱。

監軍撤了又設,而且越設越多,越來越重要,朝中諸黨,沒有內廷的首肯和認可,誰也坐不上首輔的位子,坐了也是坐不長。

溫體仁和周延儒都得走內監的路子,不然的話,內廷有多種辦法叫首輔吃不消。

爲太監者,到如許地步,得有多高明的手腕,多高深的功力才能如此?最厲害的,便是王朝更迭時,王德化先降李自成,再降滿清,居然最後得以善終,此人和明末內廷的一批太監,可謂明朝太監史中的一羣成功者了。

而此時的秉筆宗主爺卻是一臉的惶急,絲毫不見往日的那種安詳和穩重,他理也不理王承恩,直直的走到崇禎面前,先打了個躬,崇禎已經急道:“快說,出了什麼事,何地來的緊急奏報?”

“回皇爺,是河南……”

話未說完,崇禎已經連連跺腳,急道:“是開封是不是?”

“是,皇爺,是開封……”

王德化失魂落魄,語無倫次的道:“李自成雪夜襲開封,領輕騎三萬直插開封城門,幸得祥符縣令王鑫機警,率衆關閉城門,賊逆沒有得逞。但開封城大,城中兵馬止有

陳永福部幾千人還算精銳,倉促間難以盡數防備各段城牆,闖逆下定決心,立刻在城外拆屋毀房,伐木造梯,第二日午間又再攻城,至傍晚時,多段城牆告失守,眼看城池不守,陳永福護衛周王殿下自西門而出,往歸德府去,巡撫李仙鳳投井自裁,其餘各官,或逃出,或自盡,不能一一盡述……”

這一段奏報,應該是逃到歸德府的陳永福和當地官員一起聯名上奏,過程十分詳細,如何丟失,賊衆多少,如何破城,都是說的十分仔細,崇禎一聽之下就明白,這是十分準確的奏報,沒有不實之處,開封之失,事出突然,李自成率兵多而精,打的又十分堅決,開封城真正稱的上是正經官兵的只有陳永福部,其有家丁不到兩千,正兵營不到兩千,一共是三千多精兵,再加上普通營兵,不過五六千人。

這麼一點兵力,想把方圓幾十裡的大城給守下來,無異是癡人說夢。

歷史上李自成三次打開封,頭一次突襲失敗,第二次第三次都強攻不成,後來改爲長期圍困。主要原因是第一次決心不夠,突襲失敗以後就放棄了強攻,後來開封城有備,李仙鳳和陳永福算是很盡職的文武高官,底下推官黃澍和知縣王鑫是明末難得的超級實幹型的人才,他們動員城中百姓,請周王發內帑鼓勵人心,用謠言使城中百姓畏懼李自成的闖營兵馬,成功的組織了幾萬民壯成立了義勇大社,幫助正規軍守城,在城頭堆積守城用的物資,一座有羊馬牆和馬面牆,垛口,箭樓的大城,只要城中有必守之心,憑硬攻是基本上攻不下來的。

李自成三打開封失敗,使其無法在河南建立政權,後來流竄到湖廣,擊敗孫傳庭後又遠赴關中,最後選擇了從九邊再入北京,在中原腹地和山東都毫無根基的建國之法。

丟失開封的意義,王德化懂,王承恩懂,崇禎當然也懂。

便是向來聰慧的張皇后也隱約懂得,眼看崇禎失了神,張皇后不願他在後妃和皇子公主面前丟醜,向周後使了一個眼色,帶着其餘衆人離開了。

“皇嫂,開封很要緊麼?”

離開平臺,沿着漢白玉的階梯向下時,周後忍不住向皇嫂張皇后發問。

“是很要緊……”張皇后深深嘆一口氣,輕聲道:“開封是河南的重心,河南是中原腹地,現在災害很厲害,李自成據開封豎大旗,號令全部反賊,只怕衆者如雲,聚衆百萬,非是難事。據河南之後,南下湖廣,西向關中,北上京師,都由得他了。所幸的是……山東有徵虜大將軍鎮守,雖說他不聽皇命,但此人好歹不會和賊聯成一氣,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不然的話,山東河南成一氣,南直一定守不住,湖廣閩浙亦難保,我朝南方的大半江山就歸於敵手了。”

張皇后在天啓年間皇帝胡鬧時,出於無耐關心政事,此時分析起來,果然是頭頭是道,十分準確,就算是崇禎聽了,怕也沒有辦法反駁他這個皇嫂。

“還好,還好……”

周後是一點兒也不懂,只是順着張後最後的話,喃喃自語着。

雖然如此,大家聽說局面如此之壞,就算身處深宮之中,這情緒又如何能好的起來?當下邊走邊行,所有人都漸漸沉默下來,便是體弱多病,除了固寵不想其它事的田貴妃,此時也是心驚膽戰起來。

“大明,可千萬不要在我們有生之年,走到那一步啊……”

連同張皇后在內,這一刻,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想着。

后妃們擔憂的同時,崇禎因爲身邊沒有礙眼的人,此時此刻,已經是淚流滿面。

剿賊平賊,妄想中心,十四年來,只有在這一刻對他的打擊是無比的巨烈和強大。開封的意義,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人口近百萬,城中儲有大量軍資,地理位置十分緊要,中原是四戰之地,也是奪得王業的根基之所。

關中,中原,在以南伐北的大明出現之前,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得此一處而得天下,劉漢和李唐是關中,五代與宋都是據有中原而鼎定天下,現在丟了開封,大明王朝,已經走在了一個極爲險峻的分岔口上了。

“皇爺請放心,隨疏而來的還有一段話,陳永福說,督師輔臣楊嗣昌的前鋒已經至歸德,他已經見着楊閣部的人了,他說請皇上放心,無論如何,會護衛周王守備住歸德府不失,歸德不失,賊鋒不能渡淮河到南直,而豫南一帶,督師已經率大軍攆着曹操過來了,中原一場大戰,三十萬王師掃蕩如此醜類是十分輕鬆之事,請皇爺千萬放心……”

陳永福大約是害怕皇帝盛怒之下,下旨將他斬首。雖說這十年來,朝廷從未斬過一個有兵馬在身邊的將領,都是殺的那些損兵折將,身邊一個兵將也沒有的光桿總兵,和殺巡撫,總督一樣的輕鬆寫意。

現在他身邊有兩千餘騎,都是自己的家丁和正兵營的親軍,皇帝真要殺,說不得也只好反了。不過能不反當然是不反的好,他在緊急之中,救出周王和世子王妃,這功勞不算小了,朝廷再怎麼也會留他性命,叫他戴罪立功。

再加上確實是和楊嗣昌有了聯絡,在歸德府只要守上一陣子,楊嗣昌領大軍趕到開封附近時,就算他戴罪立功了。

如此一來,自然是大打包票,拼命許諾,這其中肯定有一些不實之詞,不過倉促之間能做到如此地步,確實也算不易了。

崇禎眼中含淚,心中也升起了一絲希望,在此時,他恨不得飛身撲到寧遠城中,逼令洪承疇立刻與東虜決戰,但僅餘的一絲理智又約束住了他,片刻之後,他用十分冷峻的聲音對着王德化道:“司禮立刻擬旨,給內閣值班的拿去用印,今夜辦妥,明早城門一開,立刻投遞出去!着令,楊嗣昌務必飛馳趕往開封,楊文嶽、丁啓睿、張秉文等,立刻督師,皆往河南去!再令本兵垂詢洪承疇,何時能與奴交戰?”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四百八十六章 黃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十四章 槍術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十四章 槍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六百章 文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八十章 魯軍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十章 收益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翻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四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四百一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五十四章 軟禁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四百八十六章 黃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十四章 槍術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十四章 槍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六百章 文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八十章 魯軍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十章 收益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翻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四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四百一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五十四章 軟禁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