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



“大人,這陣子你整個人是變了很多啦。”

張守仁正躺着,不提防耳旁有人說話,他吃了一驚,拿眼去看,見到人臉之後便笑罵道:“大舅,你剛剛不是喝多了躺下了,現在又拿張作勢的跑來嚇人。”

“你是大將軍,居然吃不住這麼一嚇,說出去誰信?舍妹嫁你之後,怕是沒見着你這般模樣吧。”

剛剛衆將火力全開,對準的當然是雙喜臨門的張守仁,不過到底張守仁平素馭下嚴格,行事風格剛健,所以就算這種喜宴上頭,敢和他叫板生事的也沒幾個。

這酒不敢硬灌,樂趣就少了很多,更加不會有人敢和張守仁來划拳拇戰,那就更加無趣了。

於是林文遠也吸引了超級多的閒散攻擊,這廝在北京的酒場上廝混的久了,十分精滑,不象個山東人那般直爽,幾輪下來,索性就滑倒在椅上,裝死不語。

衆人不知道他底細,見他這般德性,也就放過他了。

這一場鬧,其實比大家還是普通的親丁時要斯文的多了,現在所有當年的四十三親丁之一,最差也得是一個遊擊將軍了,後來的百人親丁隊的規模加入的,最差也該是個千總。

這一次大功下來,張守仁佩大將軍印爲伯爵,他的部下們當然也是走不脫的榮華富貴。副將以下的這些功勞,皇帝當然不會用這種特旨的方法來頒賜,估計要等一兩個月後,走完了驗功查明的程序後,封賞也就該下來了。

到時候,張守仁這個大將軍麾下,怕是要多出好多個武職一品出來。

眼前這林文遠大舅哥,肯定就是其中之一,地位扶搖直上是免不了的。

郎舅二人心情都是極佳,所以彼此調笑幾句,張守仁看着林文遠,不免道:“不知道阿大象誰,是象我多些,還是象他娘多一些。”

張守仁相貌也生的不惡,但云娘在相貌上完敗他是肯定的,而且林文遠也是十分的漂亮英俊,眉眼疏郎,面色白皙,不象張守仁雖然看的過去,也就是比普通人強一些,只是他的氣質出衆,才令得人高看一眼,單純以相貌來說,肯定是林家的基因更強一些。

“你們倆都生的不壞,我那外甥還能生的醜了?”

林文遠事不關已,而且自己孩兒已經快能打醬油了,所以絲毫不以爲意,很隨意的答說着,倒是反過來催促張守仁道:“話說阿大已經滿月了,大名,小名,總得取一個罷?”

“回了浮山再說,現在就叫阿大,簡單好聽,何必多事。”

“這麼說,你是打定主意,湖廣這裡不久留了?”

“嗯,是的!”

等伺候的親兵送了水進來,張守仁起身來,洗了臉,再把雙腳泡在木桶之中,舒舒服服的半躺着後,才繼續對林文遠說道:“左右還有幾萬流賊,最出挑的是羅汝才那樣的庸人,我留此做甚?”

“在朝廷眼中,自是除惡務盡的好。”

“他們當然想的美,流賊盡除之外,又能吸民膏血了!”

張守仁冷笑,手指下意識的在椅子扶手上敲了幾敲。到此時,不復郎舅敘話的從容,已經是從家事轉到公務了。

好在這種轉變林文遠也是習慣了,他從斜坐爲正坐,眼神也漸漸變的銳利起來。

張守仁有一些話,對張世福這樣的名義上的副手都不便說,但不妨對林文遠談談,在腹中措詞一番後,就對林文遠道:“老實說,我這幾日幫了猛如虎和左良玉,還有賀人龍不小的忙,留這幾個在湖廣勳西,他們對付英、霍山中的加起來不過十餘萬的流賊,縱不能勝,也能壓服住了。未來幾年,湖廣到鳳陽一帶千里之途,算是可大約致太平。這樣看,南直隸到湖廣,四川,大約都可無事,國家元氣最少在南邊可以保全。但,就算如此,我亦不看好大明能捱過眼前這一關。”

林文遠聞言一震,如果換了別人,哪怕是沉穩如張世福,精細幹練如張世強和張世祿等人,都會一跳老高,孫良棟等粗貨就不提了,也就是他,身形雖然一震,卻是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定了定神,等張守仁繼續往下說。

“大舅,你算不錯,我估計浮山軍中,聽我說此話而不動聲色的,只有曲瑞和你兩人。”

“大人還是繼續說吧。”

“唔。”張守仁嗯了一聲,神色也由輕鬆變的凝重,他緩緩道:“國朝積弊太深,到現在已經有積重難返之勢了。如果今上是神宗和天啓皇上那樣的皇帝,垂拱而治,任由內閣和六部按慣例做事,只做小的調整,要緊的是把住用人大權,多用能臣和正臣,國家雖然重病,還有機會用湯藥挽回於萬一。但今上是那種燥急性子,說刻薄一些,便是急於求成而無手腕本事,這樣的皇上,管的越多,則事壞的就越快。往上想想,和唐昭宗是有一點兒象,但皇上的局面,可是比唐昭宗要強過百倍還多了。”

林文遠在京城時,私下聽薛國觀等大吏說皇帝的時候多了,對崇禎的評價多半就是如此,操切,急燥,急於求成而不信任大臣,所以輕易更換大臣,而越用越不合格,這樣原本是穩定的政治生態被皇帝自己一手破壞,時間越久,大臣越無信心,而武將越來越跋扈不守法,則國家便向崩壞的局面不停的疾馳而去。

但如張守仁所說的有亡國之危,京城裡頭有這樣論調的還是不多。

畢竟還真沒聽說過,有君上操大權於手又汲汲於求治的居然會亡國,這未免太那啥了一些。

“哼,你不要不信。”張守仁冷哼一聲,繼續道:“國家現在的毛病根子是出在財計之上,今年你看加七百多萬練餉,到最後肯定是餉加了,百姓負擔增加,而兵未練,財又不能儲,皇上白白落個刻薄的名頭。財計無着,糧餉無着,有法度而不能治官吏,勳貴久不治事,已經形同蠹蟲,全無用處。勳貴,太監,外戚,在京城之外則是親藩,豪紳,再往下還要加強藩和士林,舉國上

下,已經成一團散沙,反正上上下下,只有皇上一個人着急跳腳,大家都在看熱鬧,現在大臣好歹還有忠君的樣子,也是害怕國法,再過幾年你且看吧,連官吏都不買皇帝的帳,太監也在另尋出路時,國家也就真的完了。”

明朝亡國的原因太多,張守仁不是啃過大塊頭的歷史學家,也不好歸納總結。但現在身爲局中人之一,也算是看的十分透徹了。

要說國力,陝西災情重,河南也有災,但山東和河北,還有北直隸,山西,甚至是甘肅固原等九邊地方,仍然有相當的人力和財力。

光是山東一直,清兵入關後就在山東征調了不少糧草和人力物力,有效支援了多鐸的南下兵馬,清軍入關後和江南之前,難道不是北方諸省支持了整個清廷和八旗並漢軍兵馬?

那個時候,又沒見河南出百萬饑民出來造反?

至於江南和湖廣福建江西雲貴等地,除了雲貴在天啓年間有土司之亂,湖廣被張獻忠和李自成騷擾過外,地方上安靜無事,在北京陷落時,江南還平靜無比,還有百萬大軍和半個朝廷,六部健全,這哪裡象個亡國模樣?

清軍南下時,江北四鎮加左良玉等部戰兵就超過三十萬,而清軍阿濟格和多鐸兩部加起來只有三分之一的滿洲兵南下,其餘就是蒙古和漢軍八旗,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二十萬人,力量對比來說,清軍並不佔優,而自兩路清軍南下日起,一路勢如破竹,史可法守揚州,前後沒超過三天,清軍渡江時,沿江還有鄭彩等南明水師,也不戰自潰。然後渡江從鎮江直薄南京,南京城中還有大量操江兵和京營兵,結果也是不戰而降,自古王朝覆滅輕鬆愉快到南明這種奇葩程度的,還真的是頭一回出現。

要說明朝的統治殘暴而盡失人心,其實也不盡然,最少在南直隸的閩浙,百姓生活富足安康,士紳可挾持官府,操持地方政務,東林黨和復社等江南文社可聚集數萬士子,操持輿論,皇帝也可罵得,哪裡象是被高壓統治的模樣?

所以張守仁的結論就是因爲崇禎破壞了舊的法統,先是財賦上出現問題,然後軍隊腐化而自立,最後官吏離心,不肯出力。這樣一來,各階層只顧自己的利益,罔顧國家在危險關頭,都是犯了短視的毛病,無非就是覺得大明已經到了亡國的時間,可以重新洗牌再來,結果到最後漢人地主階層沒有洗牌成功,反而把一羣異族統治者給放了進來,至於改朝換代時明朝各階層受到了壓迫和殘殺之後,他們才幡然悔悟,知道了什麼是“殘暴”,不過到那個時候,就是說什麼也晚了。

“大人的意思是?”

林文遠細細體會了一番,但還是有一點不得要領。最少,在現階段來說,東虜已經退出關外,朝廷也任命了洪制軍這樣的幹練大才去對付東虜,朝野間回覆了不少信心回來。在南方,楊嗣昌爲督師輔臣之後,剿賊局面大有起色,張獻忠纔剛剛授首,難道還有什麼新花樣翻出來不成?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四百四十四章 君皇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八百零六章 兩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六百六十章 隔絕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正文_第五十六章 ,漂亮的反擊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破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
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四百四十四章 君皇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八百零六章 兩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六百六十章 隔絕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正文_第五十六章 ,漂亮的反擊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破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