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



張守仁的打算是在浮山建一所高級的學院,宗旨並非講學,而以研習爲主。就象是當年李贄成立的小組織一樣,只是李贄被時人認爲是離經叛道,最後落的一個割頸自殺的下場,而吳應箕和其組織的人手有張守仁的關心和支持,想必在學術研究上要輕鬆和愉快的多。

“然學生有一言,不吐不快。”

無論如何,張守仁在吳應箕身上還是看到了這個時代讀書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他向着對方欣然答道:“次尾請說。”

“青州之事,固然痛快,然而畢竟是非刑而殺,以當權者行刺客事,十分不妥……太保,刀子太快,須防割傷自己。”

這個書生,倒也並不全呆,張守仁呵呵一笑,坦然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耳,次尾放心,日後自當行法度而制之,不再用此非常手段便是。”

“如此,”吳應箕正色道:“學生會竭盡全力的,太保在登萊所行,也值得學生等如此。”

“哈哈,次尾可將家眷取來……數年之內,天崩地坼,大變將生,吾恐次尾會懸心呢。”

以吳應箕的身份,和張守仁這樣帝國最高級的武臣有這麼推心置腹的談話,這也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一聽此語,臉色頓時緊張起來。

以張守仁的身份,都做這樣的結論,大明結局,可想而知!

“太保……”吳應箕臉色大變,吃吃道:“前景就這麼不樂觀麼?”

“次尾,你肯定也是飽讀史書的人,縱觀歷朝,有象大明這樣貧富懸殊,赤地千里流民百萬,朝廷卻能穩如泰山的麼?崇禎八年,流賊將寇鳳陽,有司奏請皇上減免中都一帶賦稅,災情過重不得不耳,而皇上置之不理,結果流賊入中都時,滿城文武官員懵懂無所知……你當時亦在南都吧,只此一事,可謂落一葉而知秋耳……”

面對目瞪口呆的吳應箕,張守仁面色也漸漸轉爲沉鬱……但他沒有再說什麼,只道:“你是復社中人,過幾天張溥將與周宜興過此,見或不見,悉聽次尾之便。”

這個消息一般人還不知道,吳應箕也是有點吃驚,不知道周延儒和張溥一起到濟南來是幹什麼勾當,以張溥回南後上竄下跳反對張守仁的那副德性,想必此來也沒有什麼好的用意。

見或不見,倒是真的爲難了……

……

且不提吳應箕的遭際,此時已經是崇禎十三年的九月中旬,後世已經是十月下旬的光景,金秋送爽,是一年時最好的時節。

過江之後,沿淮揚北上,官道兩邊的田地多半是空着,或是翻犁開來,預備種上冬麥,周延儒和自己的家人元隨有一百餘人,加上張溥等人,一共用了十餘艘大航船,自鎮江過江,揚州府縣以上官員,自是風聞而至,恭謹而迎。

自揚州原本可以沿河到宿遷,再由宿遷到濟寧,再到臨清,轉德州,直入通州和京師,一路不必下船,比起陸行來舒服的多。

北人騎馬,南人乘船,原本如此,不足

爲怪。

可惜周延儒這一次北上註定無法這般逍遙了,皇帝一道諭旨,他在揚州就得轉道往淮安去,再從陸路往濟南,加倍的辛苦,真正的晦氣。

而所謂就便查察鹽場並私設稅卡諸情事,其實就是叫他拿首輔之尊,壓一壓張守仁的氣焰……這幾個月來,很多明的暗的消息都直指山東地方,在張守仁的管制之下,山東正在發生着劇變,臨清城下的果決和殺戮,加上兗州之事,還有孫良棟在沂州一帶欺負劉澤清殘部之事,種種情狀,無不說明大將軍榮成伯在回到山東之後,勢大難制,已經頗不把朝廷法令和潛規則放在眼裡了。

所謂潛規則,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大小相制,祖宗的法度就是如此,在朝廷行有餘力的前提下,絕不會容許一家獨大的情形發生。

只是這規矩早在崇禎默許東江鎮被兼併消滅時就已經破壞無餘了,如果當今皇帝稍有手腕,一定不會允許東江鎮在毛文龍身後落到如今這般境地,如果有完整的東江尚在,且不說對東虜的牽制之功,就是對遼鎮來說,有東江在,將門世家的嘴臉和吃相也要好看的多……

這些烏七八糟的事周延儒不大願去想,他原本應該風光北上,一路舒舒服服的拿着地方官的儀金,享用美食好酒,飲酒觀戲,或是賞受那些地方名士文人的詩詞吹捧,這樣纔是首輔的風光享受。

查案辦事,還是得罪人的勾當,想着便是叫人心煩。

這般鬱郁不歡情形上下皆知,大家都是陪着小心,不敢惹首輔大人心煩。

如此一路到得淮安,此地也是名城大府,但規制雖大,繁華程度並不能與江南相比,較之揚州也遠遠不如,好在到了此地就有正事可辦,周延儒不免接見彈劾張守仁的幾個地方官員,當面垂詢問及詳情……不管如何,將來到北京時他要回奏給皇帝,對此事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

先見官員,隔着數日後,再召見鹽商。

當然都是淮揚鹽商中的頭面人物,一共十餘人,借了淮安府二堂的簽押房當公事房,周延儒上座,鹽商們叩頭之後,都是站着回話。

“閣老,我等實在是眼看沒有活路了。”

“閣老,我家十一處窩本,鹽工一萬七千餘人,現在全部星散,一個人也不剩下,寒家一年額定產鹽三千萬斤,今年怕是一斤也交不出來了。”

“湖廣來人,已經在與浮山鹽商接洽,國朝制度,可是敗壞無餘了。”

“還請閣老替我等做主啊。”

這些鹽商也算是有備而來,不論是自家的引票窩本憑證,或是鹽場被破壞的證據,甚至還有看到浮山那邊海船接濟假扮海盜的浮山軍的船隻的證言與證人,再加上湖廣南直一帶確實已經有不少鹽行在商議購買浮山鹽,涉及到的利益之爭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龐大……這裡頭涉及的國公怕就有三家,侯伯之家和太監更多,南京某國公在秦淮河迎娶一個小妾就動員了五千禁軍,一路搬擡之物無數,光憑國公俸祿和世襲的那點田產

夠什麼使的?

鹽商向來與勳舊之家眉來眼去,和太監勾結甚深,當年鹽引制度和開中法的破壞,就是鹽商與太監聯手施爲,現在張守仁的行徑當然是捅了馬蜂窩,鹽商們左一句右一句,無非是坐實了此前官員所陳奏的事實罷了。

這兩天下來,周延儒左右也是被鹽商們用銀子餵飽了,此事又簡單明白,周延儒略一思忖,便是表態道:“此事本閣部已經知道,回京之後,自有區處。汝等也要奉公守法,不可因此事而自行其事,壞朝廷法度。”

衆鹽商此前已經花費重金,朝廷已經在準備調集兵馬往淮安一帶過來,但有周延儒這樣首輔重臣的表態,自是如虎添翼。

當下都是大喜,不要本錢的把奉承話兒遞上來。

待衆鹽商退下後,周延儒的幾個幕客都湊上來,紛紛道:“東翁此番應承的好,太保此番行事有吃獨食之嫌,這麼大利,他一家如何咽的下,總要叫大家好看纔是。”

“南京和北京都對太保此番行止大爲不滿,東翁此次可謂兩邊得利。”

“復社諸公也常有遏制太保之念,此番對張天如也算有所交待。”

提起張溥,周延儒面色略顯陰沉,好在衆幕客又繼續紛紛討好,算是把他的這一點小小不快給壓了下去。

到最後,周延儒也是志得意滿,微笑道:“這事情鬧的大家快下不來臺,如果本閣部途經濟南時,張太保能幡然悔悟,大家都有臺階可下,那是最好不過了。”

……

在淮安的情形,相隨同行的張溥當然是心知肚明。

他上一次是在周延儒去位之後,被溫體仁排擠出京,此番周延儒復相,張溥隨行至京之後,當然也是另有重用。

復社中人,因此也有不少人相隨同行,以爲張溥臂助。

加上在京的吳昌時和龔鼎孳陳名夏等人,復社的力量很大,張溥此次進京,也是有滿臉的雄心壯志。

“挹公此次肯公開表態,還是值得首肯的。”

夏允彝也是隨行人員之一,他講話向來中肯,所以一出聲就很有力量:“所以哪怕小節偶有所虧,天如也不要追究了。”

此次周延儒復起,張溥預先有話在前,不准他收受賄賂和以權謀私,要以大局爲重,周延儒也是全盤答應下來,張溥這才替他謀復,此次在淮安時,周家上下收受賄賂很多,夏允彝怕張溥找周延儒的麻煩,所以預先要打一個招呼。

“我豈是這般不識高低上下的人?”

張溥對夏允彝的話不以爲然,拂然道:“此事何勞老兄囑咐。”

“這便好,這便好。”

夏允彝一臉安慰,捋須笑道:“只要吾等上下一心,在這裡先把聲勢造出來,以挹公首輔之尊,到濟南時,張太保少不得要有一番說辭纔是。只要淮安之事解決,濟南稅卡之事不算什麼,武夫天性貪鄙無義,他要撈錢,由得他撈幾個便是了……國家能省一事就復一份元氣啊……”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七十二章 決死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章 後方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六十章 收益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德州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還鄉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零二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七十二章 決死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章 後方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六十章 收益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德州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還鄉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零二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