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



洛陽官員不僅對張守仁挑起這一場事端極爲不滿,提起補給來,兩個主事的文官大搖其頭:“這裡的情形張將軍你也看到了,本城尚在饑饉之中,哪裡有糧供給軍中?”

既然如此不通,張守仁也是反擊道:“滿城饑民,可諸位大人還在絲竹管絃和酒池肉林之中。”

“是何言?”王胤昌瞠目結舌道:“豈可將士大夫與百姓並列?”

其餘洛陽官員,亦是大爲不滿,紛紛反脣相譏。

有個綠袍小官大約是要博出位,大聲譏諷道:“徵虜既然如此愛民,也不要找我們洛陽要糧了,索性再拿出一些糧食來,就在洛陽辦賑如何?”

城中饑民遍地,到處是死屍,這些官員卻是如此模樣,而且對張守仁如此不恭,一時間隨行諸將都是怒了,紛紛拔出刀來。

鏘鏘拔刀聲中,那個綠袍官員嚇的面色大變,立刻躲到諸多高官身後。

“張將軍,貴屬太沒有規矩了!”

王胤昌勃然大怒,喝斥道:“本官好歹是位列兵備,如果將軍不約束貴屬,本官定飛奏於朝,彈劾將軍。”

以兵備的身份彈劾上去,當然不會奈何到張守仁的皮毛,不過被有名有勝有事實依據的地方官員彈劾,以現在明軍的軍紀,朝中人想當然的就會以爲是浮山營跋扈不守軍紀騷擾地方,這個名聲傳出去實在是太冤枉了。

張守仁舉掌止住暴跳的諸將,問道:“此事估且算了,那麼洛陽是否有糧補給?”

“沒有!”

王胤昌斷然道:“本城尚且缺糧,哪有糧補給你們。”

“督師大人之命也不當回事了?”張守仁冷笑道:“洛陽就沒有需要客兵的時候?”

王胤昌也是冷笑:“督師之命也要看各地的情形,我洛陽城高而堅固,幾年前高迎祥帶十幾萬兵圍攻城池,激戰旬月而不得下,將軍虛言恐嚇,當我洛陽城是紙糊的麼?”

此語一出,洛陽城上下皆是叫好,此時從王府出來一個太監,尖着嗓門宣揚王諭:“亂兵鬧事,着由該副總兵即刻將所部帶出,不得擅自入城以致滋擾地方,若再有此類情事,着兵備拿捕下來重重治罪!”

聽聞此言,王胤昌等十分得意,冷笑着看向張守仁。

無奈之下張守仁只能接旨,此事與福王府有關,王旨發出有名,這是不能抗拒的。

“對了,張將軍,王爺說你勤勞王事也十分辛苦,這兩匹綢緞和一百兩銀子是賞你的……”

宣旨之後,這太監又叫人拿出兩匹綢緞來,看着倒是上等貨色,不過落滿了灰,擡起來時似乎都快折斷了,兩錠銀子也是遍佈灰斑,成色十分惡劣。

張守仁無奈之下只能接了,還得叩謝王恩。

“沒事就趕緊走吧,王爺雖然沒說,不過客兵在側他老人家心中不安……”

“是,上覆福王殿下,吾等現在就出城,明早就離境了。”

張守仁無奈之下,只能屁滾尿流的滾出城去,身後是一片鬨笑聲。

沿途流民還是跟出來不少,一直尾隨到

城門外頭。

眼看情形十分悽慘,無奈之下,張守仁只得叫人從營中搬出五十石精糧,再配一百五十石粗糧,就在南關一帶放賑。

此訊一出,幾千流民蜂擁而至,跪下黑壓壓一片,讚頌之聲不絕於耳。但在他們身後,還是有源源不斷的流民擁出來,怕不有過萬人在後頭。

“多設粥棚,不叫擠死了人,嗯,糧食再搬一百石出來吧。”

軍中存糧尚有近萬石,眼前情形又太過於悽慘,張守仁也只能咬牙又多出了一百石。這一次洛陽之行,十分狼狽,不僅沒要到糧食,自己反賠累出去三百石。第二天一早,張守仁便是下令全營開拔,迅速離開了。

在浮山身後,留下了幾萬失望的饑民,並且有十幾二十萬的饑民在聞訊趕來。

後來消息傳來,黃河南北洛陽附近所有州府都有流民趕往洛陽,張守仁在洛陽放賑的餘波一直到幾個月後才消散,弄的洛陽官員無比頭疼,也是給張守仁額外帶來不少罵聲。在張守仁離開不久,幾封彈劾他擅自賑濟災民,邀買人心的奏疏就是飛馳入奏,送往北京去了。

至於在百姓嘴裡和心裡的口碑,自是另外一回事了。

……

……

十月二十一日,襄陽城中,督師白虎堂內。

“回稟督師,平賊將軍突然風寒,病臥於牀無法起身,末將奉命前來,還望督師大人恕罪。”

白虎堂是一座五楹七開間的大堂,足可容納百人以上於其中議事,在十月初楊嗣昌召開過一次會議,隔了半個多月後再次召開會議,這一次剛剛接了平賊將軍印信的左良玉並沒有過來,而是派了一個加參將銜的叫馬寶遊擊過來,其不恭之態,自是十分明顯。

“罷了,請馬將軍入座吧。”

左良玉沒有過來,叫馬寶的這個遊擊還遲到了,白虎堂光是旗幟就幾十面,還有豹尾槍班等儀衛,看起來是威風凜凜,在楊嗣昌身後還有一個捧着尚方寶劍匣子的中軍武官,這一切威儀在上次會議的時候都是震懾的湖廣地方文官武將戰戰兢兢,但在這一次,顯然是沒有上一次那麼管用了。

楊嗣昌心中也是對左良玉十分不滿,在上次召見時,左良玉還算恭謹,行禮如儀,老老實實的接受了平賊將軍的印信,也表示要認真做戰,聽從指揮。

但其現在的行止叫楊嗣昌明白,儘管自己是督師輔臣之尊,卻並沒有真正約束和控制這個跋扈武將的手段和辦法,左良玉想必也是明白了這一點……十幾天的功夫,楊嗣昌在襄陽城中佈置了不少軍政事務,包括嚴密關防,驅走熊文燦此前留用的人手,把督師行轅的關防佈置的十分嚴密。

軍務上,則是明顯的以左良玉爲主的戰法,其餘諸路兵馬只是輔助。

這種調度,也是叫左良玉的自信越發膨脹,督師輔臣也不過如此,朝廷現在已經是沒有猴子可牽,根本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在崇禎二年到三年的時候,也是皇太極第一次帶兵入寇之時,當時的關寧兵是在袁崇煥的統馭下入援京師,入關之後,袁崇煥調度失

措,有很多不近常理之處,加上可能是所謂的“離間計”的影響,終於導致他被逮。

袁被逮後,祖大壽悍然帶兵離開,直奔山海關,在當時的關寧軍中,就是有左良玉勤勉的身影。

清軍還在京城四周,因爲文官不給糧餉,延綏鎮的五千多精銳戰兵鼓譟後譁變走了,宣大被打跨了,滿桂戰死,能戰的趙率教在開戰之初就戰死了,崇禎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叫袁崇煥寫手書,孫承宗撫慰,叛逃的大罪就這麼輕輕揭過,所有人,包括祖大壽在內,都是平安無事,在戰後,關寧軍仍然保有他們的地盤,哪怕他們一場勝仗都沒有打過。

當時的平賊將軍還只是遼鎮的一個小小都司,但上司將領們的囂張和跋扈,還有崇禎皇帝的無奈和無能,卻是深深印在了左良玉的腦海之中。

在楊嗣昌到來之初,左良玉是有點被唬住了,但在襄陽走了一圈,觀察了楊嗣昌的佈置之後,他就明白,朝廷還是和以前一樣,根本奈何不了自己,也沒有斷然決裂的決心和信心。

他就是再囂張十倍,無非就是表面上的聖旨嚴斥,革職留任,反正不傷他的皮毛,再革一百次,他仍然是總兵,現在還是平賊將軍!

既然如此,何必再恭恭敬敬的去拜見楊嗣昌呢?

“本部院已經決意在崇禎十三年年初時就開始進剿……”

看着馬寶,楊嗣昌的臉上也是露出一抹難以叫人覺察的冷笑。左良玉原本在半年內是他最大的依靠,因爲預計浮山兵最快也得半年後才能抵達,那時候如果打的好的話,可能已經在收功了。

但現在的情形與預計的截然不同,計劃可以做改變了。

人員到齊之後,楊嗣昌也是開始了自己的佈置,他的設想原本是在明年春夏之交的時候開始動手,那時候官兵主力齊集,動手把握大一些。

不過現在張守仁進軍如風,楊嗣昌決定提前動手,在冬春之交的時候,困守在三省交界中的張獻忠等部會更加困難,糧食少,馬匹瘦,雖然官兵也困難,但明顯會對流賊佔盡優勢。

在他說出具體部署之前,便已經有人出聲反對了。

“閣部大人!”

說話的是勳陽巡撫方孔昭,東林黨的老資格老牌黨員,名頭很大,資格很老,所以一向對楊嗣昌不是很買帳,這一次也是他率先出聲質疑。

“方今諸軍未曾齊集,糧草亦未齊備,下官的標營,也是有不少的困難。特別是,崑山將軍那裡,尚且沒有準備齊全,以下官之見,還是等平賊將軍所部準備停當,俟明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再進軍,較爲穩妥。”

“兵貴神速,也要講出奇不意,官兵困難,流賊豈不是更加困難?”

“想當然,這法子不知道是閣部大人哪個幕僚想出來的,想當然,想當然耳。”

迅猛出擊,直搗張獻忠主力的打法是張守仁上次派人稟報行程時提出來的,楊嗣昌也是覺得有道理,在和幕僚密議之後,便是在這一次會議上提出來。

怎料剛一提出,還不及說明細則,便是招到方孔昭的反對。

(本章完)

第一百章 論政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十二章 兵器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千級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五百零一章 集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五百章 圖謀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九十章 遭遇第七十五章 愛心牌衣服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四十章 訓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章 赴約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八十二章 彙集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
第一百章 論政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十二章 兵器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千級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五百零一章 集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五百章 圖謀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九十章 遭遇第七十五章 愛心牌衣服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四十章 訓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章 赴約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八十二章 彙集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