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愛琴海財團

約股市的崩盤,是1929年世界性:多人在最初一段時間還抱着僥倖心理認爲這只是非常普通的一次股市震盪,但是日復一日,股價向着一個無底的深淵滑落,不久之後便出現了第一批破產者——那些依靠貸款進入股市的人開始因爲資金被套牢而無法償還到期貸款或者貸款利息,另一些通過貸款和發行債券投身金融市場的企業也同樣面臨着財務危機,即便是以自有資金進入股市的個人與企業情形同樣不容樂觀,他們的身家隨着股價的持續下跌而大幅度縮水。

進入秋天之後,股市災難的連鎖反應逐漸在全美國範圍內顯現出來——第一批破產者申請破產清算和破產保護之後,發放貸款給他們的銀行、企業和個人的損失便無以彌補,於是緊接着出現了第二批受此影響而遭遇財務危機或者直接破產者,整個過程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的人和公司越來越多。

當倒閉破產之風在全國範圍內蔓延之時,作爲美國最大的咖啡企業全美咖啡,卻因爲在危機到來之前將自身的賬款減小到最低程度和大量增加流動資金而成功避開了這場危機。到危機爆發時,全美咖啡在美聯儲紐約銀行、第一國家銀行、紐約國家銀行、漢諾威銀行等大型銀行的存款達到670美元,此外還購入了大量的黃金和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家債券——因爲這次經濟危機由金融市場爲源頭等特點,美元並未出現明顯貶值,黃金和國家債券所受影響甚小,因而許多大型財團都採用了相似的舉措來規避這場可怕的經濟風暴。

儘管全美咖啡在紐約股票交易市場地價格下跌了百分之三十,而整個公司因爲債務人破產而無法收回的賬款約有12萬美元。但因爲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並在年底順利實施了分紅方案,張海諾、巴爾巴斯和卡萊伯這三大股東的損失非常小,而全美咖啡也因爲握有大量流動資金的優勢,從1930年春天開始收購那些破產或.=公司和化工企業爲第一目標。

當初張海諾等主要投資者聯名要求將他們投入股市的近2500美元資金分三批撤出股市採用和全美咖啡相同的保守策略時,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兩位經營者曾非常惱火,因爲他們此舉實際上違反了最初制定的投資者不干涉經營細節的約定,但是股市崩潰前地種種異常還是讓他們在4之前即將這個基金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資金轉爲現金、政府債券和變化波動較小的金銀期貨上。因而當股災來臨之時,他們也成爲紐約各基金公司中受損最小的一個。儘管如此,經營者們還是對沒有完全從股市撤資感到懊惱。因爲估計到短期內金融市場缺乏可操作性,在的全體股東大會上,以張海諾爲首的12位投資者從基金公司:2100萬美元的資金——待股市穩定之後

爲了更好地利用這2100萬美元巨資.=森、奧托、沃爾夫、吉瑟爾等10位艇員代表以及卡特.丹納曼之婭決定成立一個全新的投資公司來進行運作。考慮到當初是在愛琴海域藏匿潛艇和發現沉船寶藏,赫森提議新公司以愛琴海爲名。隨後獲得一致通過,最終正式定名爲愛琴海投資有限公司,內部稱“愛琴海財團”,之前擔任全美咖啡首席財政顧問的阿爾拉德轉任該財團首任總經理,奧托.馮.格倫布考擔任財團執行總裁。

張海諾和阿爾拉德一致認爲這些在經濟危機中最先倒閉的企業往往不具備收購價值,因而新財團成立之後並不急着在美國大肆收購那些倒閉或者瀕臨倒閉的公司。爲了更好的收集有關信息,他們在紐約、費城、波士頓等地公開招聘了爲數300人的職業調研員,這些調研員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打探那些面臨清算、拍賣或是已經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規模、業務、特色等各方各面地情況,並將這些資料彙總送到總部設立在紐約曼哈頓商業區的愛琴海財團營運總部。

1930年上半年。愛琴海財團在張海諾、阿爾拉德和奧托的決策下成了三筆收購,包括一家電子設備工廠、一家之前從事橡膠加工業務的工廠和布魯克林區地一家廣播電臺,總花費僅36萬美元。

1930年夏天,因爲施奈德造船廠擴.|_設施的需要。海財團將200美元投入到這家造船廠,這筆資金迅即解決了造船廠一度面臨的資金問題——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造船廠1929年度開工建造的一艘萬噸級貨輪和兩艘中型貨輪因爲買家無力支付後續資金而轉由施奈德造船廠自購,這一變動短期內佔用了造船廠大量的流動資金。在新的注資到位之後,施奈德造船廠旋即開始了軍用艦艇製造區的擴建工程,工程預計耗時16個月,完成後造船廠可同時開工5輕型軍用艦艇艇,另4秘密的潛艇生產線,而在智利投資興建的分船廠也將在年內竣工,除可維修中小型艦船之外。還可同時開工建造2小型軍艦和2艘中型潛艇。

從1930年秋開始,張海諾將愛琴海.|託和總經理阿爾拉德處理,自己坐起了“甩手掌櫃”。事實上。他之所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國國內,是因爲小鬍子和他的國社黨在政界地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張,但是缺乏了戈林這個在上流社會頗有人緣的傢伙,希特勒在政壇上更進一步的企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阻礙,人氣和資金是擺在他面前的首要問題。

回到柏林之後,張海諾向雷德爾彙報了最近海外項目部地工作進展——U-1的工程非常順利,後期~.||的正規艇員正在薩爾瓦多利用替巴西海軍調試新潛艇的機會進行訓練和磨合,雷德爾本想任命張海諾爲這支秘密潛艇部隊的指揮官,但他婉言謝絕了,並且推薦赫森擔任這一職務。不久,“在戰爭末期接受特殊使命潛伏在巴西”的羅德里克.馮.赫森重新加入德國海軍,因爲這一“特殊使命”涉及機密,連所謂調查委員會也免了,甚至爲了嘉獎赫森這12來“敬職敬責的工作”,海軍部在他返回海軍的次日便正式晉升他爲海軍少校。在潛艇部隊正式組建之前,他的職務是“海軍總參謀部水下技術部主管”。

接下來。張海諾開始積極安排希特勒和雷德爾的第一次非正式會面。雷德爾無心捲入政治,但如同歷史所記述地那樣,他對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是懷有好感的,因此同意以私人身份在柏林和這位未來

之星見面——此時希特勒脫離奧地利國籍的申請已獲批准,由於還未取得德國國籍,他處於一種非常奇特的無國籍狀態,因而不能參加獲得德國國會的議員選舉。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國社黨在政治活動中的精神領袖——在1932年總統~下從不倫瑞克獲得德國國籍,還迅速當上了該州的州議員,緊接着便宣佈參加總統競選,只是在最後的對決中輸給了興登堡,這些都是後話了。

張海諾很快將海軍總司令雷德爾願意展開私下接觸的消息帶給希特勒,小鬍子非常興奮,他手舞足蹈的告訴自己的心腹們,“我們將獲得海軍的支持!那些富有的造船企業主們不久便會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就事態發展的進程來看。小鬍子地這一斷言是正確的。不久之後,張海諾在柏林郊區覓得一處位置上佳且經過豪華裝潢的莊園,然後以愛琴海財團的名義買下,希特勒和雷德爾地第一次會面就安排在這裡。

此外。張海諾還特意發報讓奧托這位財團總裁和施奈德老爹從美洲趕來柏林參加這次頗具歷史意義的會面。

1931年1月的一天傍晚,雷德爾的豪華版梅黑色賽德斯和希特勒紅色梅賽德斯先後駛進柏林郊區的這處莊園。在主人佈置典雅的書房裡,身着便裝的雷德爾和希特勒單獨談了一個多小時,兩人走出書房時的表情都是輕鬆而愉悅的,之後一羣人在莊園裡同桌進餐——雷德爾原本打算和希特勒見個面就走的,顯然是某些因素讓他改變了主意。

在晚餐結束之後,包括雷德爾在內地“客人們”又在客廳裡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在有關目前經濟困境的問題上,希特勒不僅沒有像對公衆講演時那樣抨擊那些大資本家、大財閥,甚至對猶太商人們也“嘴下留情”,而是提出以諸如建立公路網、大規模生產小型經濟汽車、擴大海外貿易和重振軍工產業等更爲平和的方式改善來扭轉目前地局面——這些舉措顯然是有意迎合在場者的身份和立場。將海軍統帥、財團總裁以及造船廠老闆“一網打盡”,其政治手腕的精明之處可見一斑。

在重整軍備的問題上,希特勒卻又體現出他一如既往的大膽和堅定。“砸碎枷鎖”、“讓德意志回到一流強國之列”、“重新建立一支不但能保衛德國。還要讓所有敵人爲之膽寒的強大軍事力量”,這些都是軍人們敢想而不敢言的話語,雷德爾也不例外。作爲當今的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海軍不因爲違反條約而給德國帶來麻煩,因而當希特勒的嚴辭實在過於激進時,他還是會禮貌的趁對方說話間隙提醒一二。只是希特勒的發言實在過於流暢,留給他人插話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儼然成了這個客廳的主人……

晚上9點,雷德爾起身告辭,臨別時希特勒甚至親自將他送到車庫,兩人禮貌的道了別。臨別之前雷德爾並未就今晚的談話作出表示,但他最後一句“期待下一次和你會面”,還是讓人能夠大致揣摩出他當時的心態。

作爲這座莊園的“主人”。奧托盛情邀請希特勒及同行人員小住,張海諾和施奈德老爹也分別以客人身份留下。當晚,一羣人聊到臨近午夜還意猶未盡,依照張海諾地事先安排,奧托和施奈德老爹則分別向國社黨提供了15萬和12萬美元的捐款。1930時,德國經濟危機不論規模還是後果都超過了這場危機的源頭美國,金融市場迅速崩潰,大批公司企業因爲無法償還外國貸款而倒閉,就連道尼爾這樣的老牌飛機公司也面臨着嚴峻的財務危機,27萬美元對於國社黨而言可是絕對款”。

拿着漢諾威銀行見票即兌的現金支票。希特勒再一次表現出他驚人的表演天賦:對於30歲出頭的奧托,他以一個親密友人的姿.u己得勢之後會給予奧托和他地財團巨大的便利;對於60歲的爹,他代表德國鄭重其事的向其致謝,允諾一旦德國重振昔日的龐大商船隊,訂單將源源不斷的送往施奈德造船廠。

次日上午,一行人在莊園共進早餐之後便相繼告別,張海諾和希特勒同乘一輛車前往慕尼黑。在路上。張海諾向希特勒介紹說施奈德老爹就是自己在巴西工作時的造船廠老闆,之前已經多次通過他向國社黨捐款,且是一個全心全意支持德國復興地純正“雅利安人”,對此希特勒十分高興,並且給予了施奈德老爹極高的評價。對於愛琴海財團,張海諾的介紹不多,只是向希特勒保證,這個財團的成員都是純正德國人,絕無猶太人蔘雜其中。而年輕的財團總裁馮.格倫布考則來自於巴登的顯赫貴族家庭。

對於張海諾能夠結交實力如此雄厚的朋友,希特勒坦言對他刮目相看,並希望他能夠通過各種途徑爲國社黨和大企業家們牽線。這,正是歷史上赫爾曼.戈林所扮演的角色。而在國社黨上臺之前,他在這一方面做的確實出色,尤其爭取到了克虜伯、蒂森等工業巨頭地支持,令國社黨和希特勒在競選上得益頗多。

在慕尼黑,國社黨的黨部已經遷移到新近落成的“褐色大廈”,這座用特種捐款、希特勒集會的收入、贈款及黨費購買和裝修地大廈代表了納粹黨的實體和義務。

希特勒、赫斯、戈培爾、斯特拉塞爾和“漢斯.洛梅斯特”的辦公室設在二樓,除了希特勒之外,4均在1930年的夏季大選中獲任德國國會議員。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帕齊希於年前升任海軍諜報組總負責人的關係,張海諾秘密替埃德文的假身份“轉了正”。即將官方檔案中的照片、體型特徵等相關記錄進行了更改,並將漢斯.洛梅斯特從前的相識一一遣散:願意舉家移民美洲的給予安家費,不願離開地則以各種形式“人間蒸發”。最後。執行相關任務的諜報人員也將全部奉調常駐巴西,他們的家人也一併移民美洲。

這樣,國會議員兼國社黨黨衛隊領袖地真實身份被識破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了,但若要再上一道保險,普魯士秘密警察部門是張海諾作爲後來人所知的最佳目標,以目前國社黨國會第二大黨派的實力和地位,距離這個目標並不遙遠。

元首在“褐色大廈”的辦公室很寬敞,這應該是他有史以來用過的最舒適的一間辦公室,整個房間呈紅棕色,許多細節如地毯、吊燈和沙發都帶有希特勒最喜歡的劇院風格。這裡的窗戶通至天花板,站在窗戶前可以俯瞰科尼希廣場。辦公室內有一墨索里尼的半身大塑像,牆上掛着許多畫,其中之一是腓特烈大帝,另一幅是元首所

團首次進攻弗蘭德時的情景。

懷揣從愛琴海財團和施奈德造船廠那裡獲得的大筆美元資助,希特勒一回黨部就迫不及待的將赫斯、戈培爾、羅姆、“漢斯.洛梅斯特”這幾位心腹大將召到辦公室描繪他的宏偉藍圖去了。雖然沒有可以說明,但未能參加這個會議的人顯然都是被排除在國社黨核心層之外,這其中也包括國社黨在北部地區的主要負責人格里格爾.斯特拉塞爾。史學家們對此人的評價不一,有人認爲他在1932受到軍人內閣總理施萊徹爾引誘而使國社黨險遭分裂,最終被希特勒開除出黨。也有人認爲他滿足於讓國社黨在政府中扮演一個輔助角色,個人失敗後主動離開國社黨。

另外,格里格爾還有一個弟弟奧托.斯特拉塞爾,此人在國社黨是個“異教徒”,他的社會主義信仰往往和希特勒地理論背道而馳,他宣揚破除偶像崇拜的觀點,希特勒卻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黨內獨一無二的領袖,是國社黨的精神象徵,1930年初,:L那時他的哥哥格里格爾還是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

另一個失意者則是海因裡希.希萊姆,黨衛隊全國副領袖。在他剛剛加入黨衛隊的時候,這支隊伍僅有300成員,到1930年時就已超過人,而且運作效率大大高於羅姆的衝鋒隊——這時黨衛隊已經從隸屬於衝鋒隊的一個組織脫離出來成爲一支獨立部隊。自恃對黨衛隊地建設出力頗多,希萊姆開始不安分於他的副領袖職務,他暗地裡鼓動柏林褐衫黨叛亂。以此來削弱黨衛隊全國領袖“漢斯.洛梅斯特”在元首心目中的地位,好伺機取而代之。

然而,希萊姆低估了自己對手的實力以及元首的智慧。柏林的褐衫黨徒造反,理由是他們捱餓、工作負擔過重,在與警察和赤色分子的毆鬥中,常常受傷或被逮捕。他們不願只爲黨地集會站崗放哨,在他們的條要求中,包括增加經費的合理要求,這些要求被上級否決後。這一支部隊氣得發瘋,襲擊了由黨衛隊把守的地方黨部。希特勒親自出面干預後,叛亂很快便告平息。在武裝的衝鋒隊員陪同下,他視察了黨衛軍的各個開會據點。號召大家和解。他像一位病人和一位容忍的父親那樣,又是懇求,又是許諾,又是斥責。他很少談到褐衫黨徒的7項要求,只把它當作個人問題處理,號召人們忠誠於他。然後他便宣佈,他自己是黨衛軍的總指揮。這一宣佈博得了黨衛軍地高聲喝彩,同時也象徵着這次短暫的叛亂業已結束。

宣佈歸宣佈,希特勒卻無意真正指揮黨衛隊,“漢斯.洛梅斯特”依然是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爲了避免衝鋒隊和黨衛隊之間的摩擦。希特勒還明確規定任何衝鋒隊領袖都無權向黨衛隊發佈命令,黨衛隊廢除了原先地十人編制,建立起與衝鋒隊的職銜和編制相類似的組織機構。並且和軍隊的級別相對應。希特勒還特別指示,黨衛隊不要再在衝鋒隊內招募人員,而是應從衝鋒隊中挑選優秀的人員輸送到黨衛隊中,其輸送人數應占各地區規劃中的黨衛隊人數的半數。

這樣,黨衛隊實際上獲得了一個和衝鋒隊相當的地位。以這次褐衫黨徒叛亂爲契機,埃德文旋即在黨衛隊內部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革去一批不稱職和不服從約束的中層指揮官,並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對黨衛隊進行了一次極爲嚴格紀律整頓,精簡後地黨衛隊頓時面目一新。希萊姆雖然仍擔任黨衛隊全國副領袖,但是他的得力助手們紛紛被踢出黨衛隊或是乾脆被開除出黨——黨衛隊下屬的黨內情報科在這次行動中嶄露頭角,而這個組織也是希萊姆一直以來萬分垂涎卻碰觸不得地。

經過整頓的黨衛隊,在1930年夏季]中表現令人耳目一新,他們既不像羅姆的衝鋒隊那樣四處惹禍,又能不遺餘力的完成上級交待下來的任務,多次受到希特勒的褒獎。

在目前希特勒的核心圈中,也並不是所有成員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支持,恩斯特.羅姆就是這樣一號人物。在希特勒的眼裡,衝鋒隊主要是一個保護羣衆集會、宣傳政治忠誠的工具,然而羅姆及其衝鋒隊的領袖們卻要把他們的隊伍搞成真正的軍隊,並配以足夠的武器。這樣的分歧幾乎是從衝鋒隊成立伊始就存在的,羅姆曾因此短暫的離開了國社黨——前往玻利維亞曾協助共和國與巴拉圭作戰,他的再次迴歸雖然是以同意將衝鋒隊只作爲受紀律約束的遊行部隊,但這也只是暫時的。

希特勒的領導藝術之一,是在他的親密的政治夥伴之間經常變換政治權力的中心,以防止權力過分集中於某一人而出現勁敵。一切大權由他獨攬,不允許出現任何限制他獨斷專行的政治組織和法律機構,而隨着衝鋒隊的規模與日俱增並逐漸和各個部門產生摩擦,羅姆終究會成爲那個對希特勒獨裁統治構成威脅的人。

張海諾這次在慕尼黑呆足了一個星期,他用自己的雙眼觀察這個政黨的辦事機構和行事方式,觀察德國民衆在經濟危機中的處境和心態。正如史料所記載的那樣,經濟蕭條造成數以百萬計的德國人失去工作,大批貧民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這一情形的災難性影響甚過於1921年那次貨幣崩潰帶來的危機,也爲~|帶來了廣泛的市場。

一個月之後,愛琴海財團在美國展開了該財團自建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行動,這一次收購的目標直指在美國造船界排名前20費城威廉克朗普父子造船廠。這個曾經爲美國海軍建造過前無畏戰列艦“緬因”號和首艘無畏艦“南卡羅來納”號的造船廠從20年代初期開::落。在這一場迅速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開始之前,該造船廠從銀行和金融機構貸入大批資金用於升級和改造設備,全部改造工程已經結束,然而在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下,自1930年以\道的小訂單,沒有收入,也就無從償還高額貸款,這家百年老字號的造船廠也和危機中數以萬計的企業一樣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經過兩個星期的談判,愛琴海財團以80萬美元的價格購.克朗普父子造船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並注資170美元以償還該造船廠的債務以及維持正常營運,雖然它名義上仍是一家美國造船廠,但建造大中型戰艦的經驗已經開始爲德國海軍所用!

第8章 特隆赫姆第51章 拯救埃德文第7章 秘密基地第40章 夢迴日德蘭(3)第36章 召喚羣狼第1章 窮則變,變則通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10章 激戰第59章 丹納曼公主第24章 失去的戰鬥夥伴第26章 危機來臨第13章 神之暗語(2)第39章 千年要塞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37章 爲海而戰(5)第22章 一線之間第33章 反思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24章 簡單而複雜的戰術第18章 長劍出鞘(2)第28章 海軍紅人第21章 揚帆起航第19章 大戰略(1)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章 融合計劃第36章 推心置腹第11章 第一個支持者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22章 關鍵位置第18章 羅馬假日第25章 獵手本色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6章 大開殺戒第24章 角鬥場第35章 黑色流冰(4)第27章 淘寶計劃第38章 致命一擊第32章 再訪紐約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6章 找回“記憶”第48章 大航母之戰(4)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25章 炮口第6章 找回“記憶”第40章 前程幾何第37章 戰前部署第21章 脫險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23章 誘餌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3章 奢侈的工程第8章 偷天陷阱(7)第29章 赤色怒濤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38章 夢迴日德蘭(1)第31章 孰高孰低第30章 再入絕境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52章 約定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5章 偷天陷阱(4)第31章 折翼之鷹(4)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44章 名揚內外第13章 地中海曙光第49章 搏戰北角(5)第8章 攻心爲上(1)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9章 衝擊警戒線第11章 你沒那個命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9章 訓練潛艇美國造第39章 波羅的海之王(3)第24章 大暗器第23章 遙遙相望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12章 塞翁失馬第30章 撞擊!第38章 薩爾瓦多風情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4章 英法船團第32章 窮寇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4章 戰爭劇場(2)第3章 固執的領袖第48章 大航母之戰(4)第44章 名揚內外第2章 偷天陷阱(1)第30章 撞擊!第25章 冷箭第35章 爲海而戰(3)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3章 偷天陷阱(2)
第8章 特隆赫姆第51章 拯救埃德文第7章 秘密基地第40章 夢迴日德蘭(3)第36章 召喚羣狼第1章 窮則變,變則通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10章 激戰第59章 丹納曼公主第24章 失去的戰鬥夥伴第26章 危機來臨第13章 神之暗語(2)第39章 千年要塞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37章 爲海而戰(5)第22章 一線之間第33章 反思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24章 簡單而複雜的戰術第18章 長劍出鞘(2)第28章 海軍紅人第21章 揚帆起航第19章 大戰略(1)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章 融合計劃第36章 推心置腹第11章 第一個支持者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22章 關鍵位置第18章 羅馬假日第25章 獵手本色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6章 大開殺戒第24章 角鬥場第35章 黑色流冰(4)第27章 淘寶計劃第38章 致命一擊第32章 再訪紐約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6章 找回“記憶”第48章 大航母之戰(4)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25章 炮口第6章 找回“記憶”第40章 前程幾何第37章 戰前部署第21章 脫險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23章 誘餌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3章 奢侈的工程第8章 偷天陷阱(7)第29章 赤色怒濤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38章 夢迴日德蘭(1)第31章 孰高孰低第30章 再入絕境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52章 約定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5章 偷天陷阱(4)第31章 折翼之鷹(4)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44章 名揚內外第13章 地中海曙光第49章 搏戰北角(5)第8章 攻心爲上(1)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9章 衝擊警戒線第11章 你沒那個命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9章 訓練潛艇美國造第39章 波羅的海之王(3)第24章 大暗器第23章 遙遙相望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12章 塞翁失馬第30章 撞擊!第38章 薩爾瓦多風情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4章 英法船團第32章 窮寇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4章 戰爭劇場(2)第3章 固執的領袖第48章 大航母之戰(4)第44章 名揚內外第2章 偷天陷阱(1)第30章 撞擊!第25章 冷箭第35章 爲海而戰(3)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3章 偷天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