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

北京的皇宮自永樂四年開始營建,至今已經陸陸續續修了十三年,由於尚未正式遷都,三大殿尚未完全建成,因此如今自天子至嬪妃仍然住在西宮之中。永樂皇帝朱棣雖說早已下令太子監國,但也常常臨朝治事,隨駕臣子每隔數日就會雲集於西宮奉天殿。

儘管苦於風痹頑疾,但朱棣戎馬一身,最不耐煩的就是病臥在牀吃藥靜養,因此這幾天病痛稍解,他就常常召來幾個心腹臣子陪伴,言談風趣最能隨機應變的楊榮自然是召見最多的。這一日,頗有些興致的他和楊榮說了一會話,又召來了安遠侯柳升,由大批錦衣衛隨扈,一行人卻是徑直前往已經頗顯巍峨氣勢的宮城。

皇城內諸司局不過是略顯雛形,但禁宮之內的一應宮殿卻已經俱全,尤其是矗立在高大石臺上的三大殿更是讓人遠望而生崇敬之心。朱棣自封王之後就常居北地,此時一路走來,看着自己當年這座燕王府如今已經赫然變成了宮城,他更是油然而生自得之意。

如今英國公張輔和成國公朱勇都不在,安遠侯柳升算得上是武將中最受寵信的一人。雖說不能出口成章賦詩一首替皇帝助興,但他自有自己的說法,當下便笑呵呵地說:“皇上如今坐鎮北京,蒙元那些韃子望風喪膽,全都龜縮在漠北等到這北京城修好了,天下雄兵全都駐紮在此,今後咱大明便可長治久安!”

力壓羣臣而主張遷都北京,這乃是朱棣平生的得意之舉之一,安遠侯柳升這一席話自然是搔到了他的癢處,面上不禁大悅。一旁落後數步的楊榮忍不住微微蹙眉,可他雖說是深受信賴的閣臣,無論品級爵位和安遠侯柳升都相差極遠,最後仍是按捺住沒有說話。

他和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元吉一樣都是力主遷都的文官之一。又從朱棣數次北征,深知在北地屯重兵的重要性。但是,身在樂安的漢王只要日夜兼程,數日之內便能趕到北京,趙王更是至今都在北京尚未就藩,反倒是皇太子皇太孫如今都在南京鎮守。如今這些隨朱棣靖難席捲天下的驕兵悍將實在讓人無法放心,萬一皇帝這身體有什麼閃失……

“混蛋!”

正在沉思中地楊榮乍聽得這一聲,立刻從沉思中回過神。見前頭的朱棣已經停住了腳步轉過了身子正和人說話,他忙緊趕兩步上前,心中有些懊惱。深恐自己因胡思亂想錯過了什麼話頭。及至看到朱棣旁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個錦衣衛指揮使袁方,他更是心中一緊。

“幸好朕沒有讓那個逆子進京,他坐船北上至天津的時候,一路上撞翻民船無數,他然連奉詔回朝的鎮守交趾副總兵官張攸的家眷都撞了落水!若是讓他再從天津北上,他豈不是敢直接拿船去撞碼頭!如此狂妄放恣,這個混帳東部下,自己的外甥女兒又許配給了張攸的次子,驟然聽說此事不禁一驚。他皺了皺眉。隨即搶在前頭道:“皇上,張攸既然不曾因此事奏聞,想必落水的只是尋常僕婢。只漢王實在是太莽撞了,這運河之上往來官船極多,何必置一時意氣!”

一旁的袁方忽然插話道:“安遠侯,落水地雖只是張大人的侍妾,但據說此女是黔西一位土司的獨生女,還是黔國公做的大媒,並非尋常僕婢。”

“那是遇上了張攸好氣性,要是換成別人。當面忍下這口氣,背後怎會輕易放過!”朱棣此時心頭暴怒。右掌倏地捏成了拳頭,卻發現四周沒有什麼可供捶撲的東西,只好恨恨地放下了手,“張攸鎮守交趾多年任勞任怨,朕原本預備起用他坐鎮左軍都督府。如今看來,他果然還識大體。若不是錦衣衛偵知此事。恐怕他就把這件事硬生生按捺下去了。”

想起前往宣府練兵以備北征之需地張輔。即便朱棣一向偏心護短。這會兒也不由得氣咻咻地冷哼了一聲:“若是識大體知進退。朕也就省心來。聽說張攸地心愛侍妾竟然被漢王地船給撞得落水。心中倒有些不忿。皇帝這一讚他方纔心頭一鬆。心想張攸因禍得福。倒也補償了先頭那一場驚嚇。而一旁地楊榮卻忍不住想起還在錦衣衛詔獄之中關着地杜楨。雖說他和杜楨交情還談不上莫逆。但兔死狐悲地心思仍在。因此他略一思忖便輕飄飄地加了一句。

“雖說張攸不曾上奏。但既然皇上如今知道了。還是加以安撫爲佳。畢竟不能寒了人心。從前榮國公戎馬沙場忠心不二。英國公如今備兵宣府。張攸在外鎮守多年尚能不驕不躁。這足可稱得上是武臣楷模。如此英烈之家。可說是後繼有人!”

楊榮這番話雖說極盡溢美之詞。但朱棣欣然點頭之後。立刻注意到了後繼有人這四個字。他先是想到昨日王貴妃曾經提起英國公夫人如今再次身懷六甲。旋即又憶起當初張自動請纓前去樂安收漢王天策護衛。結果鬧得灰溜溜回來。當下就把眉頭皺成了一個大疙瘩。

於是。他也就從已經回到北京地張越聯想到了下錦衣衛詔獄多時地孟賢。又從此事想到山東那頭被鎮壓下去地白蓮教教匪。心中不禁一動。撇下柳升和楊榮往前走了幾步。咐道:“楊榮。回去之後把幾個中書舍人召到涼殿。朕有事情要吩咐。”

因着這麼一件忽然蹦出來地事情。君臣幾人都無心再欣賞新皇宮地巍峨氣象宏偉氣勢。接下來自然是走馬觀花各自心不在焉。尤其是楊榮。等到出了皇城地長安右門。安遠侯柳升便先行告退——他總領京營軍馬。今日屬於特旨召陪駕。如今當然應該回營中處理事務。然而事實上。當望着朱棣那一行車駕遠遠離去之後。他立刻帶着幾個隨從直奔張府。

他從來就不是那種謀定而後動地角色。因此根本沒想過自己地行止能否瞞得過皇帝。雖說這親家不是兒女親家。但他老姐姐早逝。外甥女兒幾乎就和他親生女兒差不多。張家地事情自然也就算是他地事情。倘若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知道了。他自然得去尋張攸好好問一問清楚。

張府毗鄰武安侯鄭府,柳升打馬飛奔路過的時候,恰看見鄭府門口彷彿在送客,其中有一個人影瞧着彷彿像是張。雖說那是英國公張輔的嫡親弟弟,但他平日與其沒什麼往來,只掃了一眼便呼嘯而過,直到張府東角門處方纔停了下來。他雖說不常來,但安遠侯三個字一報上去,幾個門子上前迎接的迎接,報信的報信,最後卻是正好在家地張越迎了出來。“你二伯父不在家?”

“二伯父到中軍都督府去了。”張越剛剛被柳升那大巴掌在肩膀上拍了兩記,深感這位悍將手勁之大,此時便揉着肩頭笑道,“他一大早出門,看這天色也應當不早了。柳伯父若是得閒,不妨坐坐等一等如何?”

“反正這時候回營地也晚了,等一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柳升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地性子,當下就爽朗地笑道,“你小子這回在山東可是會折騰,聽說親自帶人剿了一個白蓮教教匪的寨子?怎麼樣,殺了幾個人?要我說,既然是將門世家,你乾脆棄文從武算了,咱們這些軍中前輩還會讓你吃虧麼?當文官有什麼好地,就幹了一丁點事情就讓人給盯上了,你這次得罪的人還真不少!”

說到興頭,他也顧不得如今是走在通往正堂地甬道上,大大咧咧地說:“今兒個我和楊榮陪着皇上逛皇宮,到謹身殿外頭的時候,皇上忽然拿我們開起了玩笑,說一個楊,一個柳,一個榮,一個升,恰好配成了一對兒,還問楊榮家裡有幾個兒女,湊一對親家正好。我看楊榮那時候誠惶誠恐的模樣,冷不丁就插了一句:我是還有個年方十二的女兒,可打算配一個百步穿楊的女婿!結果皇上哈哈大笑,再也沒提這事。”

得知今兒個柳升和楊榮一皇帝去逛正在營造的皇宮,又聽到皇帝對柳升配楊榮的評價,張越險些沒笑得岔過氣去,待聽到這聯姻之說時更覺荒謬。朱棣是明顯重武輕文的秉性,這柳升乃是官居超品的侯爵,怎麼會聯姻只有五品的楊榮?想來也就是開玩笑罷

看到張越在那兒偷笑,柳升哪裡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頓時沒好氣地伸出大巴掌在他背上重重一拍:“你別笑,橫豎你二哥的婚事辦完之後就輪到你了!對了,今天我跟着皇上逛了一大圈,皇上恰好讚了張家人,你既然姓張,料想這點小事也不打緊。”

張越笑着應了,又將柳升領到了張府新造的瑞慶堂。比起當初祥符老家的那座正堂,這兒更顯富麗堂皇,中堂的赤金青地牌匾更是朱棣的御筆,那瑞慶堂三個字龍飛鳳舞煞是精神。柳升自己家裡就供着這樣的御筆,此時見着更覺親切。

就在青衣小廝奉茶的時候,外頭廊下忽然傳來了一聲通報:“三少爺,外頭有中官宣召,說是皇上宣您涼殿謁見!”

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264章 立場第817章 廷議第696章 來得好,來得真是好!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470章 心照不宣,宣府一絕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408章 趁機第33章 後會無期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187章 無冕欽差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312章 夫妻本是同林鳥第623章 佛前叩拜求心安,桂花林中會白蓮第112章 走着瞧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349章 家人第35章 家事國事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78章 邀約不絕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846章 煞星到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142章 三喜臨門後記下第266章 朋友,兄弟,嫡庶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449章 不患天崩患心異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84章 燈市第893章 兄弟厚望第230章 騷亂第67章 生辰宴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56章 抵達南京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67章 生辰宴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443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901章 議大事第290章 下定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547章 與其一時打痛,不如釘一顆釘子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80章 赴約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227章 你也有求我的時候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908章 人情世故,親情冷暖第440章 雙姝會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
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264章 立場第817章 廷議第696章 來得好,來得真是好!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470章 心照不宣,宣府一絕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408章 趁機第33章 後會無期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187章 無冕欽差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312章 夫妻本是同林鳥第623章 佛前叩拜求心安,桂花林中會白蓮第112章 走着瞧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349章 家人第35章 家事國事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78章 邀約不絕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846章 煞星到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142章 三喜臨門後記下第266章 朋友,兄弟,嫡庶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449章 不患天崩患心異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84章 燈市第893章 兄弟厚望第230章 騷亂第67章 生辰宴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56章 抵達南京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67章 生辰宴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443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901章 議大事第290章 下定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547章 與其一時打痛,不如釘一顆釘子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80章 赴約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227章 你也有求我的時候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908章 人情世故,親情冷暖第440章 雙姝會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