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

芯管總兵府懷有個重傷張越畢竟來此是爲必別娜六因此,在安遠侯柳升以及隨軍文武探望過之後,張越就再也顧不上這一頭,全副精神代替正病着的李慶料理軍務。

他出仕之後不多久就在兵部,先後歷武庫司和職方司,又和其餘文官不同。真正上陣經歷過戰事。各種事務都曾經經過手。然而,第三次北征和其後的北巡他畢竟都只是隨行。如今李慶雖交了權,他晚上常常帶上史安陳猜兩人過府請教,白天便是在總兵府前頭的大堂中參贊。從早到晚幾乎連一點空閒功夫也沒有。

交州府雖爲昔日安南東都,但步騎五萬全部進駐卻實在容不下,因此,在交州府所轄慈廉福安兩州都駐紮了兵馬,此外便是肅清往北的衆多道路。這一天,柳升張越等幾個人站在總兵府正堂的沙盤前,眼睛全都看着交州府往北的那些路途,談論的就是這暢通二字。

“入交阻的路一共有三條。一是從廣東走海路,漢伏波將軍以來都是從廉州烏雷山一帶發船,北風順利兩日可達海東府。而若是沿海岸而行,烏雷山至海東府大約也就是八日幕右。而海東府可以方便地轉運白藤海口、安陽海口、塗山海口、多汪海口,軍糧還可用內河航船抵達交州,爲保海路運糧,海東府一線得多加留心。

我來之前已經下令廣東布政司。趁北風大作的時候就從那裡發船運糧。如今海東府已報有四船軍糧運到。大約有四千石。但是,海上終究是有風險,再加上賊兵蓄謀已久。後續兵馬還得繼續開入。如此,雲南和廣西至交趾的陸路道路也必定要確保暢通

張越一番解釋之後,其餘人自是無話。柳升也點點頭說:“派出去的探子才網送回訊息來,交州府所轄各州縣的官員總算得力,不但在賊兵攻襲下未有多大折損,當初造的戰船還有不少能用的,如此再加上水軍。就可保萬無一失。

說起幕,當初也是未曾料到這兒會突然大變,都是榮昌伯”要是能等到此次下洋的神威艦回來,東邊沿岸一帶就全在寶船巡戈範圍之內。賊勢就算再大,也不敢在海路上做什麼文章!”

撂下這話,他就下令道:“回頭各自整飭兵馬,城內敗兵再好好整編,唔,他們守城有功,之前榮昌伯戰敗是榮昌伯的事,和他們無干。不妨好好鼓舞一陣。半月之內兵馬整頓完軍糧補給充足,立復進兵。爭取平定了南方,然後回交州府好好過今年!”

衆將轟然應諾,柳升卻把張越留了下來,皺着眉頭地問道:“外頭兵將有傳言,說李慶從南寧府出發之後就是病歪歪的,其實是不願意隨軍再前徵,你天天往那裡去,可察覺出了什麼?他當初是兵部尚書,可後來卻被打發到了南京窩着,若真是有什麼怨尤之心,那這次皇上可就是點錯人了!”

張越聞言頓時大凜,心底卻走了然。李慶當初在當兵部尚書時就是一等一嚴苛的人,哪怕是在面對五軍都督府的實權勳貴時都是秉公無私。因此他一調南京,也不知道有多少勳貴武臣額手稱慶。如今他又出山隨軍參贊,別人瞧着他病弱。自然就生出了可欺的心思來。

“侯爺,李尚書是多年積勞成疾,此前一路辛勞再加上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如今是實在力不從心,這才把不少事務交託給了我,但之前卻已經提過此次一定會隨軍。軍中上下的那些議論都是無稽之談。其實如今交州府病倒的人還少麼?黃老尚書的狀況很不好,方都督只是勉強帶病辦事,交趾布政司六個參議參政病到了兩個,陳洽尚書也是天天服藥以防萬一。再說,儘管如今時近冬月。可上下軍官們哪個不是嚴防染上瘴痘?。

所謂癢療,也就是此地最最流行的瘧疾。自漢以來,征伐此地最怕的就是這個,畢竟。交阻地處熱帶氣候極其炎熱。蚊蟲自然是極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爆發大流行。柳升當初也有家將吃過這苦頭,聞言立時色變,旋即又嘆了一口氣。

“既如此,橫豎總兵府還有個太醫,既然來了就別放過,讓他好好給咱們這裡的一堆病人瞧瞧,無論是李慶還是黃福,你去看看黃福吧,”對了,讓你大哥張超趁着如今北邊路途順暢,護送你二伯父儘快回去,還有你爹。這交阻不是個好地方,若有個萬一就不好了!”

從永樂年打下交阻之後,這裡就成了貶謫官員的最佳去處,遠勝於唐宋的嶺南和海南,張越的大伯父張信也曾經在這裡蹲了數年。在此任官者,除了要嚴防當地土官和民衆叛亂,還要防範神出鬼沒的毒蟲毒蛇。再然後就是水土不服和瘴症肆虐,”總而言之,十個來上任的官員。能有一半熬到赦免回朝就已經不錯了,這還是黃福一心安撫勸慰的結果。

這位曾經被無數謫官視爲再生父母的老尚書如今卻是自己病倒在牀。然而,即便他已經幾日不能起身理事,在他簡單的官癬門外,眼下卻還是擠着一大幫子人。這其中並沒有身着綾羅綢緞的官員,不是身穿短衫的本地交人,就是不入流的官吏。此外還有皁隸雜役馬伕等等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人,手中無不是拿着各式各樣的東西。

“小李哥,我家阿媽聽說黃老尚書病了,特意讓我送的這一籃雞蛋來。這是自己家養的雞,是咱們家一片心意!”

“是啊是啊,要不是黃老尚書,我家孩子也沒法子去參加會試。如今雖然落了榜,可還在國子監讀書。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是些自家收的藥材!”

“外頭這麼亂,要是黃老尚書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們這些人可就像沒了爹孃的娃子!這天氣雖說蟲不多,可也得防着,這是我家自制的驅蚊蟲藥水,還請小李哥送給老尚書!我是陳紀,之前黃老尚書多次見過我的”。

然而,任憑他們怎麼把東西往門房手裡遞,那個粗壯的漢子仍是忙不迭地往外推,臉色雖漲得通紅。仍是一個勁地解釋自澗書曬細凹曰迅姍)不一樣的體蛤,小說閱讀好去外不八”有規矩。從不讓收外人的東熙??不遠處從車上下束刊何太醫看到這一幕,一個歎服一個驚訝。面對門口擠得滿滿當當這麼一行人。兩人靠着隨行護衛開道護持,彭十三左突右擋,好不容易方纔進了

麻。

黃福在交趾一呆就是十幾年,除了兩套絲絲和縐紗官服之外,平日就是家常布衣,官闢也是修修補補住了十幾年,絲毫沒有二品官邸的氣派。由於交趾路途遙遠,他的妻兒老全都在南京。身前身後只有兩個僕人跟着,其餘都是官派皁隸。這會兒正在服藥的他得知張越前來探望,連忙一口氣喝乾了那苦澀的藥汁,讓僕人在身後墊了一個軟墊。硬是坐直了身子。

張越和黃福只是之前在南京時有些交情,對於這位六十出頭的老者將大把歲月丟在這種瘴症橫行之地,心中一直很是佩服。此時廝見之後引了何太醫上前診脈,聽其賠笑解說如今風熱已解,只要善加調養就能無事,等到人跟着健僕出門寫方子。他頓時大大鬆了一口氣。

黃福卻是對太醫診斷如何並不以爲意,聽張越只是關切自己的病情。他就搖了搖手說:“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我一向惜福養身,所以硬朗得很,這次要不是我一時支撐不住,外頭也不會四處流傳我已經死了,引得人都說朝中會改變交趾方略,因而激起大變,這都是我的疏失。那時候哪怕是讓人擡着我出去,也得澄清此事!”

說完這話,他頓了一頓,又開口說道:“我素知你不是論事激發貪功冒進的人,但還是有幾句話想勸

此前來探時,黃福因在病重之際,口不能言手不能動,張越也只能說了幾句勸慰話,這會兒聽黃福鄭重告誡,他連忙說道:“老尚書請言。下官洗耳恭聽。”

“人都道你殺心重手段狠,但我知道,那些只是表面文章,只看你治理地方對待黎民的態度,我就知道你從心底還是個仁厚之人。昔日英國公初定交趾時,曾經築京觀以懾服土人,但這種手段可用一時,不可奏效一世。這一次叛逆也是,陳天寶這人的名頭此前從未出現過,忽然掀起大亂,不過是借稱陳氏之後混淆視聽罷了,從逆的百姓多半都只是受人矇蔽。平叛有雷霆手段,就得有同樣的懷柔方略,自從之前復立陳氏子爲交阻布政使之後,大多數百姓畢竟是信了,所以,陳天寶決計造不出所謂軍民數百萬的聲勢!”

說到這裡,黃福忍不住有些氣喘。卻不顧張越的勸阻,又吃力地說:“還有軍屯”交趾的軍屯是我親自主持的,那些敗兵都是好農夫。打起仗來自然是比不得三大營和京衛這樣的精銳,,交州府能夠支撐這麼久,也是因爲交州府軍屯乃是交阻第一,這才能積攢下那麼多軍糧!一旦平定叛逆,軍屯不可偏廢,一定要善撫那些戰死的屯田軍戶,”

從屯田、安民到擇官、賦稅,黃福斷斷續續說了大半個時辰,這才實在沒了氣力,卻仍是緊緊抓着張越的手,好半晌才吐出了最後一句話:“你視民如子女,則民待你若父母;你視民如寇仇,則民待你若天敵”,用兵之時,切不可殺戮太多,切記切記,”

面對這位老尚書聽着嘮嘮叨叨實則句句懇切的提醒,張越一字一句仔仔細細地聽着,待到最後這幾句囑託時,他便含笑點了點頭。

見他這副光景,黃福鬆了一口大氣,不知不覺往後靠着歇了一會,等聽到進來的老僕分說了外頭幾乎堵塞了巷子的送禮人,提及了他們爭先恐後要送的各色禮物,他漸漸舒展了眉頭,隨即硬是留了張越,急急忙忙讀哪老僕吩咐了一通,然後才衝着張越一笑。

“原本還想着我這把老骨頭幫不上多大的忙,想不到那人竟是主動上了門來!若是有了他的藥,大軍在密林之中就能安全多了!”

今日跟着出門的是彭十三,隨着張越去見了一趟都督方政和尚書李慶。回去的路上,他就忍不住嘆道:“黃老尚書說的待交人以寬,不外乎一個靜字;李尚書卻說交人自古好亂。不嚴不能平亂;方都督則是口口聲聲地說交人奸猾;這人人聽着都有理,你打算聽誰的?”

“黃老尚書治理十幾年,論經驗無人能出其右,而且今天門庭若市的景象你都看到了,足可見他從前必定是愛民如子,於是才能得此愛戴;李尚書向來是嚴苛的人,這話也符合他的性子;而方都督所言也是切身心得,此次叛亂的暫且不提。之前那幾次叛亂的主使,哪一個不是曾經受了朝廷冊封的土官?歸根結底一個字,尋常百姓只求安身立命。沒有更進一步的機會,所以自然是你對他好他就感恩;而本地豪強則是你給他一千他更想一萬,這種人慾壑難填,但通過他們卻能更好地治下,所以

張越頓了一頓,沒有說出下半截話。但瞧着彰十三眼神閃爍,他明白這個外粗內細的傢伙已經想到了??自秦以後,哪一朝哪一代都不是獨夫統治天下,而是和豪強共治天下。只不過,這豪強歷經千多年,由高門世家變成了士大夫而已。如今這交趾雖說被人視作是蠻荒之地,但也沒什麼不同。

攏了攏袖子中的藥方,張越只覺心中異常欣喜。這是此去黃福那兒最大的收穫??一個曾經爲安南王室製造驅蟲秘方的香料匠人。雖說某些要加入西洋貴重香料的方子屬於雞肋,但此人到底還是有幾種便宜實用的驅蟲藥。據黃福言說,那人的藥曾經供給過張攸大軍,但只是始終不肯交出方子。

網剛黃福好一番苦口勸說,這才的以成功。在他看來,若不是看着老尚書病弱的模樣,那個倔強的交人恐怕還不會答應。

癢症起自蚊蟲,如今儘管已經十月了,但往交南進軍,氣候便會越來越熱,有了這藥方,那些叛軍最大的憑恃也就不足爲懼!

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394章 就這點小樣還想謀反第388章 聞訊第909章 家事難淨第284章 取捨得失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65章 訓弟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185章 針尖對麥芒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805章 石破天驚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291章 妝奩和賞賜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849章 夜驚心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869章 喜訊,換防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139章 心思忙第486章 信得過!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557章 希望第621章 虜中軍報第9章 厚此薄彼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326章 驚變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230章 騷亂第851章 心疾第812章 家人相見,小別勝新婚第625章 人倫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726章 人命關天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304章 郡主傳訊息第544章 欽點,喜驚第307章 麒麟服和天子劍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77章 家產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第486章 信得過!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483章 炸雷,驚箭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625章 人倫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26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262章 膽大包天不如老實怕事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2章 機緣第261章 君臣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
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394章 就這點小樣還想謀反第388章 聞訊第909章 家事難淨第284章 取捨得失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65章 訓弟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185章 針尖對麥芒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805章 石破天驚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291章 妝奩和賞賜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849章 夜驚心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869章 喜訊,換防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139章 心思忙第486章 信得過!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557章 希望第621章 虜中軍報第9章 厚此薄彼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326章 驚變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230章 騷亂第851章 心疾第812章 家人相見,小別勝新婚第625章 人倫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726章 人命關天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304章 郡主傳訊息第544章 欽點,喜驚第307章 麒麟服和天子劍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77章 家產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第486章 信得過!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483章 炸雷,驚箭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625章 人倫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26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262章 膽大包天不如老實怕事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2章 機緣第261章 君臣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