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滿懷期待
淹死人的喊聲雖然聲音不大,但像颳起一股凜冽刺骨的寒風,霎那間坑裡的人全都退到了岸上,穿上衣服驚恐地望向坑內,有水性好的幾個人在水中翻上翻下,不斷尋找着溺水者。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有人拿來了輪胎做的救生圈,還有人扛來了像電線杆一樣長的木杆,在水裡攪動着,看到木杆頂端幾乎沒入水中,大家才知道塌陷坑中間竟有如此之深!
終於溺水者被撈了出來,按胸壓水沒有任何反應,有人在附近牽來一頭耕牛,把溺水者臉朝下肚子擔在牛背上,衆人呼喊着趕着牛小跑起來,一顛一顛地,一股一股的河水從溺水人口裡噴吐出來。
但人還是沒有反應,於是人們直接把牛拉到了醫院。
好在醫院並不太遠,一進急診室大夫什麼都沒問就打了一針強心劑,然後翻了下溺水者的眼皮:“送太平間吧。”
王浩南目睹了全過程,直至現在還能記起那人,發青發白的模樣。
“回來了?”
這一天中午王浩南剛踏進家門,爸爸的聲音就傳過來了,王浩南有些心虛含糊着應了一聲,低頭就往裡屋鑽。
“今天都學啥了?”
“念報紙。”
“說實話!”
父親的語氣已經不對了。
擡起頭,王浩南看見了爸爸憤怒地眼神。
下午上學時王浩南準時到了學校,不同的是這次還有父親王辰。
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王浩南被父親狠狠地扇了一個耳光……。
這個耳光讓他逃學日子戛然而止。
王浩南坐在電腦前,下意識地順手摸摸臉頰,心裡不免一陣酸楚,老父親已經走了好幾年了,想想小時候自己調皮搗蛋,沒少讓父母操心,長大了本應好好在跟前盡孝,結果又遠走大西北顛簸流離。
“天天擺弄電腦,你小心眼睛啊。”老媽端來一盆煮花生放在王浩南跟前。
“嗯,媽,我馬上寫完這段就好了,一會兒我給您炒倆菜,咱娘倆喝點。”媽媽沒有再說啥,拿着收音機去臥室聽她的健康講座去了。
父親當衆扇得那記耳光,一下子讓浩南在學校成了名人。
那段時間,隨時就有學生對浩南指指點點,都知道了他有個管教嚴厲的父親,王浩南也成了老師重點管教的對象,可能是覺得有了強有力後援支持吧,“是不是需要我通知你的父親?”這句話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不過那些經常欺負浩南的同學也收斂了很多,他們可能也是因爲王浩南有個脾氣很暴躁、很厲害的父親吧。
王辰的脾氣的確很暴躁,但講道理。
他出生在舊社會的河北邯鄲,父親是個窮教書先生,王辰經常給孩子們憶苦思甜,說起他小時候的生活狀態,全家過着衣不遮體、腹不裹食的日子。還時常冒出一句:“你奶奶他們也不知現在過得好不好。”的話來。
解放前夕,山東鬧饑荒殃及邯鄲,爺爺奶奶帶着王辰和哥哥兩個兒子,準備取道林海,前往東北逃難。不料在邯鄲火車站遭遇國民黨抓壯丁,全家走散。
王辰那年只有十二歲,親人不知所蹤,欲哭無淚。只能按提前約定孤身一人,被逃難大軍裹挾着輾轉來到林海。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獨在異鄉,舉目無親,只能露宿街頭,靠沿街乞討打零工賣香菸瓜子維持生計……。每天都在翹首期盼着有親人來尋他團聚。
都說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幾十年後,王浩南也漂泊異鄉,體驗了一下父親當年孑然一身、踽踽獨行的那種孤獨,這是後話別急,我們慢慢順着王浩南的流水賬往下看。
林海解放後王辰進入煤礦,成爲了一名礦工。由於他從小每天在私塾學堂跟父親上課學習,接受過系統教育,不僅識文斷字,提筆撰文更是不在話下,再加上平日就有讀書的好習慣,一進入單位,馬上就嶄露頭角,得到重用。
王辰在單位不僅擔任通風區班長,還兼任着礦上的掃盲班老師,年年被評爲先進工作者。
平時王辰對孩子們要求很嚴,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努力學習,靠勤奮獲得本領來重新改變人生,骨子裡還是隱藏着要振興家族、光宗耀祖的強烈願望。
林海抗震救災恢復建設速度很快,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王浩南和他的同學們就搬進了五層高的教學樓。告別了冬天靠自己生爐子取暖的簡易教室。
夕陽西下,黃昏的晚霞染紅了天際,由紅磚砌牆的平房組成的街道,沉浸在金色的光線裡,放眼望去,一排排簡易房屋頂上,升起了裊裊炊煙,隨着微風慢慢飄散。
喧囂的城市逐漸安靜,飯菜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剛剛經歷完大劫難的人們,慢慢平復了情緒,逐漸接受了現實,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軌。
吃罷了晚飯,王浩南一家六口圍坐在庭院裡,父親拿出一本《林海市中小學生優秀作文選編》,翻開其中一篇沉聲讀了起來。
這本冊子裡收錄了浩南的兩篇作文,時隔多年具體內容早就忘記了。現在王浩南腦海裡只留下了一個畫面:全家人在一個夏季的黃昏,坐在用撿來的磚石圈成的小院裡,靜靜地聽着爸爸念着自己的作文,浩南坐在角落裡臉紅心跳,手足無措,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溢滿了心間。
其實王浩南的作文在學校班級裡,已經被老師念過好多遍了,但這次在家裡,爸爸朗讀那篇作文時的場面,帶給浩南的感受使他終生難忘。
父親念罷作文,情緒有些激動:“作文雖然稚嫩,尚不能稱之爲好,但浩南把鋼筆字變成了鉛字,這就是你努力學習成果的體現!是我們全家的驕傲!以後更要好好學習,努力提高寫作水平,長大了當個作家,王浩南想不想啊?”父親對浩南充滿了希望。
“想!”王浩南漲紅了臉,使勁點着頭。
“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將來都能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這也是我對你們的期望!好,現在都說說你們長大後各自的理想吧!”